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依托运河而生的扬州盐商

2023-01-13    :姜师立

说起江苏扬州的传统文化,就避不开一个商人团体,那就是扬州盐商。无论是扬州的私家园林、会馆古宅,还是扬州的书画工艺、美食文化,都与盐商在扬州的生活有关。那么,什么是扬州盐商呢?所谓扬州盐商是指明、清两代政府特许的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食盐专卖商人。他们借此特权而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扬州盐商依托大运河而兴,是大运河造就了扬州盐商的辉煌。

黄培 江燕 罗莉华 摄 (资料图片)

黄培 江燕 罗莉华 摄 (资料图片)

扬州地处大运河枢纽位置,在水运时代是全国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又是食盐运输的主要集散地。元代就在扬州设立两淮都转运使司,明代实行开中法,后来实行盐引制,对食盐实行专卖,在扬州设立两淮盐运使司,扬州成为全国的食盐集散中心。清初实行的也是引岸制度。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衙门缴纳盐课银,领取盐引,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但领取盐引则须凭引窝,即证明拥有运销食盐特权的凭据,就像20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的钢材等紧俏物资的批文。盐商为了得到这种特权,须向政府主管部门认窝,认窝时,要缴纳巨额银两。握有引窝的盐商就有了世袭的运销食盐的特权。

清代扬州盐商主要有窝商、运商、场商、总商等名目。他们在食盐流通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职能。窝商也称业商。窝商并不经营盐业,而靠垄断引窝,坐收巨利。运商也称租商。运商认引贩盐,先向窝商租取引窝,缴付“窝价”。然后,赴盐运使衙门纳课请引,凭盐引到指定产盐区向场商买进食盐,贩往指定的销盐区销售。场商是在指定的盐场向灶户收购食盐转卖给运商的中间商人。总商又名商总,一般由家道殷实、资本雄厚者担当。其主要任务是为盐运使衙门向盐商征收盐课,是盐商中的巨头。明朝中前期,扬州盐商主要是来自西北的山西、陕西的商人。清朝初年,徽商形成垄断。

孟德龙 摄 (资料图片)

孟德龙 摄 (资料图片)

盐商与朝廷及各级官府的关系十分密切。乾隆帝六次南巡时,长芦、两淮等地盐商承办差务,以博取乾隆帝的欢心,扬州瘦西湖中的白塔、五亭桥等都与皇帝南巡有关。对盐商的奉献,清政府也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优厚回报,有了政府支持,扬州盐商大发盐财。

有了雄厚的资本,盐商在扬州四处购置土地,修建豪宅,筑造园林,形成了扬州极度的繁华。盐商喜欢追求居住环境优美,于是形成了成熟的园林建筑市场,养活了大批花匠、建筑工匠;盐商喜欢灯红酒绿,扬州出现了发达的戏曲艺术,四大徽班从扬州晋京催生了京剧;盐商喜欢美食,扬州出现了淮扬菜系和名厨;盐商喜欢休闲,扬州出现了大量的茶馆和澡堂,催生了扬州的修脚技艺;盐商喜欢字画,造就了清代的著名画派扬州八怪。盐商的消费导致了整个城市的繁荣,也催生了闻名天下的扬州园林、扬州美食、扬州玉器漆器等扬州文化。

到了清末,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大运河漕运的废止,食盐也不再通过运河运输,扬州盐商也走向了没落。但扬州盐商留下的文化却与这座城市一样获得了新生。

陈建新 摄 (资料图片)

陈建新 摄 (资料图片)

兴旺的盐业带动了扬州城市的发展,留下了众多与盐业有关的历史建筑遗迹,其中个园、汪鲁门宅、盐宗庙、卢绍绪宅写进了大运河申遗文本,成为世界遗产。这些以盐商宅第和古典园林为代表的扬州盐业历史遗迹,见证了清代前期大运河沿线发达的盐业经济所带来的高度的商业文明和盐商资本集团的财富集聚对社会文化振兴和城市建设发展产生的影响。大运河申遗成功,特别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动了扬州对盐商历史遗迹进行修缮与利用,个园、何园、汪氏小苑等盐商园林作为对外开放的园林,旅游品质不断提高。汪鲁门盐商住宅在修缮后,改造成为大运河盐文化展示馆,盐宗庙进行了重新布展,成为扬州盐业遗迹保护展示中心。而卢氏盐商住宅则成了扬州盐商生活展示馆和淮扬菜博物馆。古老的扬州盐业历史遗迹,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发挥作用,继续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