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无锡硕放与“大墙门”

2023-06-12    马文龙

“大墙门”,地名,现为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所在地,20世纪50年代,称为“墙门镇”“薛典镇”,后合并称“墙门区”。区域内南有硕望桥、北有放鹰桥,后取两桥首字命名“硕放乡”。

大墙门,只听其名,不见其迹。真正的“大墙门”,何形何貌何址?一直是硕放百姓的心头之谜。

《无锡县志》记载:“大墙门原名杨李巷,明代,村东有当铺,墙门口为集市处,习惯称大墙门口。20世纪50年代称大墙门,简称墙门,为硕放乡政府驻地”。县志中未提及大墙门的详情。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吴熙编定的《泰伯梅里志》中有记载,“邹昭伯第:在塘庄东,今宅已废,而犹有大墙门之称”。可见,大墙门即为邹昭伯的宅第,且早在1897年,大墙门已不见踪迹。

明朝进士邵宝在《邹氏庄东新居记》中详细描述了邹昭伯宅第的位置、历程、概貌等。当时,邵宝亲临塘庄邹昭伯新居,并特意作记。由此看来,五百年前的大墙门已是十分壮观且有较深的文化底蕴。

大运河流经无锡的东南,左边有两条支流:即伯渎河、沈渎浜,它们都流经吴郡,后通向大海。伯渎、沈渎之间有水流相通,即:观泾河。观泾的西边有五条小的河流,都是往北流入一里多而止,将这片土地分成五块,总共有良田二千多亩。在当地,这是块位置幽深、景色优美的沃土,这个地方叫“塘庄”,邹氏家族世代拥有之。

明朝成化间(1465—1487年),柏轩府君把其中的四十亩地给了他的儿子邹林泉。邹林泉扩展地块旁边的土地,在中间营造宅第,并由龙泾迁移到这里,然后在旁边继续盖房给五个儿子居住,但是房屋还未完工,邹林泉就去世了。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塘庄府第发生火灾,才有另外造屋的设想。按照父亲邹林泉的意愿,四儿子邹昭伯得到了房屋左边的地方,该地方实际上已靠近观泾河。

为了完成父亲原来的计划,邹昭伯开始构思大规模修建房屋,同时也不敢轻易实施,打算多多积累以备所需。考虑到母亲大人长久住在旁边的房舍,于是就紧挨着该屋开始基建,以十倍于原来的房屋,仿效塘庄而修建住宅。

宅第大门内,有前、后二厅,中间有门相隔,里又有三堂,后边有二排房屋。厅旁四周有厢房相绕,房有内有外,布局非常整齐,做工精细,选材优良,宅第自开工后建设一年才落成。四块旧匾“力田世家”“迎薰”“正德”“崇礼”挂在各个厅堂,其中有一堂缺少匾,邹昭伯的姐夫——户部郎中钱世恩先生为他题词“养志”,以称赞邹昭伯品行高尚、家业昌盛、勤劳多助。

“有修养、有志向”,这为人之道就是大墙门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昭示着今人应该明志奋进。

作者单位: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