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丰沛寻古记

2023-11-09    侯仰军

汉高祖刘邦开汉朝400年基业,为汉族乃至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我在沛县长大,从小就很为刘邦这样的“老乡”自豪,更听到很多有关刘邦的传说故事,但从没有到刘邦的出生地去过。借参加徐州文化博览会之机,朋友提出到丰县、沛县调研刘邦的传说故事,我欣然前往。

从徐州到丰县交通十分便利,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刚上车,同行的刘胜勇教授便给我们讲起刘邦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说刘邦出生的时候,秦始皇身边的方士看到“东南有天子气”,将来会夺取秦朝的天下,秦始皇立即下令,杀掉所有新生的婴儿。刘邦的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小刘邦,想逃出丰邑城去,可官兵把守住城门,不放一人出城。危急时刻,小刘邦朝着城墙一指,城墙裂开了一个出口,母子得以逃生。这个缺口,被当地人称为“五门”,从此,丰邑城就有了五个城门。出了丰邑城,逃到哪里去呢?小刘邦说话了,只有到县城去,才有活路。于是刘邦母子历尽艰辛,逃到了沛县。这就是汉刘邦“丰生沛养”的来历。

民间传说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这个传说是要表明,刘邦是在丰邑城内,也就是现在的丰县城内出生的,出生后逃到或者是迁徙到沛县长大。同时要表明,刘邦生而不凡,非常人可比,后来成就帝业绝非偶然。

转眼到了汉皇祖陵,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刘清的墓地。陵前有高大的、据说是全国最高的汉高祖刘邦的雕像,后面是刘清的坟墓。汉皇祖陵位于丰县的金刘寨村,是刘邦的祖籍地,距丰县古城,也是现在的丰县县城15华里。接待我们的是刘邦的第74代孙,名叫刘立杰。他不是金刘寨村人,家在离此地不远处,只有高中学历,但口才很好,对自己祖宗的历史传说烂熟于心。据他说,陵前的刘邦雕像高达42.6米,寓意汉朝426年(含王莽新朝)。刘清是战国末年魏国大夫,后来迁到丰邑中阳里力村疃。秦灭魏后,为了逃避秦兵的追杀,刘清将古体字的刘字取金作姓,大难过后又恢复刘姓,居住的村庄因此叫“金刘庄”。清朝咸丰年间,为了抵抗太平军和捻军,官府要金刘庄的村民在村外挖壕,并建东西两座寨门,从此金刘庄又叫金刘寨。至于刘清墓,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土坟,刘邦称帝后,下旨修建皇祖陵,此后汉武帝、汉光武帝、汉明帝等又多次整修,使汉皇祖陵成为一处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园。汉明帝为保护祖陵免遭水患,还在汉皇祖陵后修建了太行堤,至今仍有遗存。

我说,自汉武帝时期以来,两千年间,黄河一次次决口,这个地方备受黄患,汉皇祖陵不可能还是原样。刘立杰说,最早的陵墓,应在地面25米以下。这个坟墓,是后人修的。

多年来,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围绕刘邦的出生地争论不休,核心问题在于,中阳里是在丰邑城里还是乡村,亦或者金刘寨是不是中阳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城乡差别不大,让后人难以定论。我问刘立杰怎么看?他说,刘邦曾祖父在金刘寨生活,后来刘邦的父亲迁到了丰县城里。站在我旁边的几个丰县的朋友马上插话说,中阳里就在丰县城内。

我们到了丰县城区,在文庙不远处,有一处牌坊,上书“中阳里”三个大字。丰县的朋友说,这里就是刘邦的诞生地。其实,和普通的街区也没有什么两样。

离开丰县,我们又到沛县看了看。两个县城相距不到40公里,可谓是“近邻”。两千年间,黄河在这一带多次泛滥,汉代的地面建筑早已无存。翻开沛县地方志,书中常有这样的记载:“黄河暴溢,决白茅堤,丰沛大水”“平地水高一丈,民居尽圮”“历年沛丰均罹水患,民不聊生”“沛大水,舟行入市,平地沙淤数尺”等等。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闰八月,黄河在丰县决口,滔滔的黄河水很快席卷了下游的沛县,沛县县治只得从栖山迁往湖东岸的夏镇,11年后才迁回微山湖西岸的今治。凑巧的是,今天的沛县县城和汉刘邦生活的县城在同一个地方;幸运的是,虽经多次黄河漫灌,县城东面的泗水故道还在,考古发掘还不时给我们带来惊喜;最让人欣慰的是,不论是丰县、沛县还是徐州各区县,到处都有汉刘邦的传说,汉刘邦,还活在老百姓的心里,活在老百姓的口头上!同行的徐州市民协主席殷召义说,有关刘邦的传说,在徐州数不胜数,民协正在搜集整理。我期待“刘邦的传说”能够尽快成书面世。

在丰沛一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人们常常说“丰沛一家”,但如果提起“汉刘邦家是哪里的”这个话题,马上就会争论起来,各自从史料、传说中寻找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其实,《史记》及其“集解”“索引”“正义”(都是唐朝以前的学者所考证),里面说得已经非常清楚,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其中,“沛,小沛也。刘氏随魏徙大梁,移在丰,居中阳里”“后沛为郡,丰为县”。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的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刘邦的先人随迁,后移居到丰邑。秦国攻灭魏国是在公元前225年,那个时候刘邦已经二三十岁。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有泗水郡,无沛郡;有沛县,无丰县。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后,才从楚国(西汉分封的楚国,不是秦统一之前的楚国)辖地中拿出一些地方设置沛郡,治所在(今属安徽)。也就是说,“沛丰邑中阳里人”,就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不会是沛郡丰邑中阳里人。

刘邦反秦起义时,称“沛公”而不是“丰公”;大汉王朝建立后,回沛县,请父老乡亲饮酒,唱《大风歌》,流连十几天,却没有回丰邑看一看,除了刘邦的个人感情更爱沛县外,也跟当时丰邑只是沛县的下属居民点有关。

(侯仰军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历史学博士,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