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扬州高邮:清代拓本再现“寿苏会”

2024-03-05    项俊东 王鑫

文游台,是江苏扬州高邮市的著名景点。原为东岳庙,后因宋代苏轼、秦观、孙觉、王巩在此聚会,得名“文游台”。文游台风景秀丽,文气盎然,特别是藏有28块古代碑刻的“盍簪堂”,每一块碑刻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这些碑刻中,有一块清代“寿苏会”石刻,描绘了清代文人纪念苏轼,为他做寿的故事。可惜这块石刻后来遭到破坏,碑面断裂,字面模糊。

近日,来自杭州的文史专家丁云川专程来到文游台,展示了他所收藏的一幅清代刻石拓本,正是拓于清代“寿苏会”石刻。这张刻石拓本,也完整再现了“寿苏会”的故事。

高邮文游台(供图: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文游台(供图: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盍簪堂”内展示“寿苏会”石刻

文游台的文气,在“盍簪堂”中最为浓厚。“盍簪堂”三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所书。“盍簪”二字出自《易经》的“勿疑,朋盍簪”,意思是“不要再迟疑不决了,朋友,快来相聚吧”。此堂最为珍贵的是东、西、北三面墙壁上镶嵌的28块石刻,其中25块的内容是《秦邮帖》,另3块则分别是《东坡小像》《寿苏会》《修禊图》。

《寿苏会》也叫《祝东坡生日图》。宋代苏轼的才华横溢,在他逝世后,古代文人在他生日这天,也就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都会聚会以致纪念。“盍簪堂”所藏的这块《寿苏会》石碑,就是在清代道光年间,1842年,苏东坡的12位仰慕者,举办“寿苏会”的场景。

据秦观第36世孙秦峥研究,这块石刻为清代知州师兆龙,请著名的金石家钱泳(钱梅西)勒石,由大儒阮元审定而成的。

可惜的是,这块清代的石碑后来遭到破坏,如今展出的石碑有裂痕。加上碑面曾用石灰涂抹过,也让碑面图案有些模糊。但是依然可以看出,碑面上有十二位身穿官服的人,依次两边排开,手捧祭品,表情虔诚。

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地方的“寿苏会”有所区别,高邮“寿苏会”图案上,供着四块牌位,不仅仅是纪念苏轼,还有与他同游的秦观、孙觉、王巩三人。

王鑫 摄

王鑫 摄

杭州学者藏有珍贵刻石拓本

近日,来自杭州的丁云川老先生专程来到高邮,展示了一幅他所珍藏的清代刻石拓本,内容正是“盍簪堂”中的《寿苏图》。这幅刻石拓本拓于石碑被破坏之前,图案清晰,文字清楚,1842年在扬州举行的那场“寿苏会”场景,呼之欲出。

丁云川是一位文史专家。他是杭州人,对苏轼很有研究。这幅清代拓片,是他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到的。他一看这幅拓本,是在道光年间的1842年,也就是苏轼805岁生日时,仰慕苏东坡的清代官员在高邮文游台举办“寿苏会”的场景。

经考查,宋人所撰《三苏年谱》:苏东坡于元丰七年(1084)八月到高邮,在那里做了两件事。一是高邮人邵茂诚与苏东坡是同年进士及第,十多年后的元丰六年(1083),他俩在浙江吴兴见了一面。岂知第二年(1084)八月,邵茂诚去世。苏东坡得噩耗并得知丧期尚未满月,便去邵家哀悼。二是与高邮文人学士孙觉、秦观、王巩来到东岳庙,一起饮酒论文,叙游一番……后人为纪念苏、孙、秦、王四位文人学士在此游过,遂将东岳庙更为“文游台”。

“寿苏会”拓片 王鑫 摄

“寿苏会”拓片 王鑫 摄

当年“寿苏会”何等风雅

这张刻石拓本,再现了那场“寿苏会”的场景。清道光壬寅年(1842)十二月十九,扬(洋)河通判张用熙、高邮知州左辉春、高邮学正蒋锡琳、宿州训导宋茂初、户部主事王敬之、贡生周叙、翰林院庶吉士高鸿飞、岁贡生夏崑林、光禄寺典簿贾和钧、候选训导周兆椿、文学生吴庆鸿、布衣何泳等12人,都是苏轼的“铁杆粉丝”,他们参会时携上苏轼生前所爱的东西,或是苏轼生前创造的食品。

比如,扬河通判张用熙是捧着“真一酒”来的,“真一酒”是苏轼居岭南惠州时,用“米、麦、水”三者合一而酿成的酒;翰林院庶吉士高鸿飞献上的是“二红饭”,这是苏轼所创的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