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王国洪的“筷”意人生

2024-06-26    周晓艳 潘黎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诗词书画,也在一饮一啄、一杯一箸间。

一双筷子,夹起了温暖的人间烟火,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哲学,也承载了王国洪的20年“筷”意人生。

“半路出家”的手艺人

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舍镇,有一家“大筷展览馆”,里面展陈着各种款式的工艺筷子,其“镇馆之宝”是一双重达1600斤、长约9.12米的“中国龙筷子”。

50岁的王国洪是这双巨筷的制作者,也是“大筷展览馆”的创办人。2年前,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了一则信息: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的筷子在日本,是一双长8.4米的松木筷。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王国洪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于是,他萌生了“做一双更长、更大的筷子打破这一纪录”的想法。

“人有性、木有品”,做好一双筷子,选材很重要。“我原本计划将一根粗木劈成两半来做,但这样操作,木材受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容易变形。”思考再三,王国洪选择用两根长达12米的南美鸡翅木原木作筷身。如此粗大的木材,器械加工难,只能纯手工制作。王国洪用锯子锯、用斧子砍、用刨子刨……对木材进行粗加工。

“我们是龙的传人,就以龙元素为设计理念。”在设计筷子阶段,王国洪动足了脑筋。筷子上方下圆,他以双龙戏珠为主题,两端镶嵌定制的304不锈钢管做装饰头,保证筷子不变形、不裂开。同时,筷子方头四个面结合了木雕、掐银丝、陶瓷、錾刻四种工艺,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中国龙筷子”

“中国龙筷子”

在制作的过程中,最费时的是将木材的水分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由于木材体积较大,没有机器可供其烘干,只能通过自然晾干,但这一过程易造成水分流失不均,导致粗细不一。因此,王国洪时常观察木材表面水分流失情况,及时给其翻面。仅这一步,几乎耗时一年。历时18个月,这双按常规中华筷36倍比例放大,重达1600斤、长约9.12米的筷子终于惊艳亮相。

王国洪的“筷”意人生要追溯到20多年前。那时,他还是个上班族,对设计、制作筷子一窍不通,妥妥的“门外汉”。王国洪的岳父经营着一家红木家具厂,舍不得丢弃边角料,就用来打磨成红木筷子。由于没有制筷的器械,筷子粗细不一,但销量还不错。王国洪顿时来了兴趣,萌生了自己制筷的想法。“筷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来吃饭,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筷子的追求越来越高。我希望办个筷子厂,提升它的艺术性,为这再平常不过的餐具注入更多的意义。”2003年,王国洪创办起了筷子厂。

被“逼”出来的制筷工匠

筷子,看似简单,要想做得好,其中的门道着实不少。制筷需器械与手工相结合,先用器械制作,再手工打磨。为了提高效率,王国洪到各地的筷子厂取经。“只能看到外观,看着木棍放入机器的一端,从另一端出来就是筷子。”王国洪说,至于机器内部构造究竟如何,全凭自己想象。

此后,王国洪下班回家就开始琢磨制筷的器械,并不断地尝试。用于打磨的砂纸沾满木屑无法工作,他就在砂纸上加水;筷子总是被折断,他就在底下垫张托片……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王国洪就想办法一个个解决。

王国洪制作筷子

王国洪制作筷子

器械研发成功后,王国洪顺利接到了第一笔订单,为一家知名企业定制一批带有logo的工艺筷子。“logo是个瓶子的造型,对当时的工艺而言,要求很高。”王国洪说,他尝试了冲压、蚀刻等各种工艺,但logo表面平整度不佳。尽管最后客户表示满意,但王国洪心里是不满意的。很快,厂里又接到了一笔国外的订单,这次客户的要求是在筷子的装饰头上刻英文字母,不但字体小且精细度高。“冲压工艺粗糙,我们反复试验,却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最后订单黄了。”王国洪意识到,仅凭冲压工艺已无法打开市场,必须研发新的制筷工艺。

一次,他偶然看到路边有一家激光打标店,顿时萌生了运用激光工艺制筷的想法。于是,他走进店里,试着在筷子装饰头上制作梅兰竹菊的图案,没想到这批筷子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随后,王国洪购买了一台激光打标设备。八仙过海、岁寒三友、十二生肖、脸谱……王国洪的筷子迅速打开了市场。“当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5万元,2006年就突破了100万元。”工艺创新让王国洪尝到了甜头。但随着筷子激光工艺被迅速复制,王国洪流失了最大的两个客户。2009年,他另辟蹊径,创立了自己的“新锐”筷子品牌,开始网上销售,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营业额又翻了好几倍。

王国洪常说,他的手艺是被客户“逼”出来的。“客户想要什么图案和款式,我就想方设法去设计完成,不断地接受挑战,不断更新工艺。”如今,王国洪已经熟练掌握了激光雕刻、镶嵌、掐银丝、包银等多种工艺,面对客户的个性化要求,采用何种方案、何种工艺,已是信手拈来。

方圆之中演绎“筷”意人生

一双小小的筷子,美观是锦上添花,好用才是关键。一次,有客户反映筷子的装饰头脱落。原来,筷子的装饰头都是用胶水粘合,存在脱落的问题。王国洪就在装饰头里添加了攻丝,这种简单的工艺,确保了装饰头经久耐用。“我们多做一步,就是给品质多一份保障。”凭着这份理念,王国洪的筷子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产品出口海外多个国家。

王国洪展示艺术筷

王国洪展示艺术筷

小小的筷子堪称中华文明的传承链,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凝聚着温暖的人情,展现着生活的美学。在王国洪的“大筷展览馆”里,各式各样的筷子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这是我创新的八卦筷子,名叫‘筷转乾坤’,很多顾客都喜欢,想添几双放在家里,于是我做了缩小版,并且加上可旋转的八卦底座,既实用又有趣。”王国洪介绍着馆里的“宝贝”。

从兴趣到事业,王国洪乐在其中。一次,有朋友找到他,想体验制筷工艺,这也给了王国洪新的启发,制筷是传统工艺,作为一名制筷工匠,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也是他内心所向。于是,他潜心研发,制作了一套轻巧、便于操作的手工制筷工具。为了让这套工具经受住考验,王国洪带着它参加各类集市活动,摆摊开设制筷体验区。他的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大人儿童都来体验制筷的乐趣。王国洪发现年纪偏小的孩子无法操作,于是他又对工具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这套工具,小朋友也能轻松制作出筷子来。”王国洪说,目前手工制筷工具已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但他还在不断地改进,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制筷体验。

王国洪给孩子们讲解制筷工艺

王国洪给孩子们讲解制筷工艺

去年,王国洪打造了“筷子艺术馆”和“大筷展览馆”,并开设了手作工坊,希望以两馆为平台,为人们打开一扇了解筷子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窗。无论哪种手艺都需要传承和创新,未来他将继续专注制筷事业,结合张家港的城市文化,创作出更多款式的筷子,把中国的筷子文化弘扬出去。

有人说:“筷子的设计很巧妙,一头方,一头圆。有了圆头,筷子才能够用;有了方头,筷子才不易滚落。”人生亦是如此,无方难立人,无圆难成事。“方”是坚守,“圆”是创新,这便是王国洪的“筷”意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泗港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