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常州的不解之缘
宋嘉祐元年,蜀中苏洵送二子苏轼、苏辙进京赴省试。这一场在翌年举行的省试各科共录取了877人,其中进士及第与同出身共388人。应试文章中,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脱颖而出,因知贡举欧阳修一念之差,苏轼与状元失之交臂。琼林宴上,苏轼与常州籍的蒋之奇、单锡、丁骘结交,并与蒋之奇约卜居阳羡。
苏东坡十四次常州行程表
熙宁四年,赴杭州通判任途中,苏轼第一次踏上常州的土地,直到终老于顾塘桥孙氏馆,整整三十年,他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说:“独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后于元丰七年两次乞求皇帝准予在常州居住,他在《乞常州居住表》中写道:“……而赀用罄竭,无以出陆。又汝州别无田业可以为生。犬马之忧,饥寒为急……臣先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特许于常州居住。”
熙宁六年时,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受命前往常州、润州、苏州、秀州发放赈灾粮。船抵达常州正逢除夕之夜,他宿于城外荒野,写下《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再现了长夜、孤舟、残灯相伴的情景。
建中靖国元年,苏轼遇赦北归。他思酌再三,决定赴常州居住。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说:“今已决计居常州,借得一孙家宅,极佳。”给章援的回信说:“今且速归毗陵,聊自息,此我里……”六月十五日,沿运河至常州,住入顾塘桥孙氏馆。七月二十八日,苏轼长逝于常州,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
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
白云溪畔的“孙家宅”,就是后来的“藤花旧馆”,即今天的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一生颠沛流离的苏东坡,足迹涉及大半个中国,但多非他所愿。归老常州,是他多方权衡下的选择。
苏轼对于常州的热爱,一如常州对于苏轼的深情。城市的故事,似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水般,流光溢彩、壮怀激烈。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苏轼天下无双的举世才华、旷达无畏的人生态度和一腔为民的为官之道,终在常州文脉上留下了一笔厚重文化印记,助力城市有着不一样的文旅发展纬度。
- 上一篇:岳超:抗金名将戎马倥偬的一生
- 下一篇:他是收复南海诸岛的“国共双料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