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200年前,陶澍拯救财政危机,惠及万千盐民

2025-01-03    

江苏最高山峰连云港市境云台山,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集山石、海景、古迹、神话于一身。她历史上有过好多传奇,不仅是史前、西周以来众多淮盐遗迹存在地,也是《西游记》故事发生地,更是在清代见证了震撼朝野、铭记于中国盐史的一次淮盐改革。


IMG_256


整个淮盐史甚或中国盐业史,改革盐法是经常的事,且许多改革在淮盐区首开。但清代淮盐区这次否纲盐法行票盐法改革,被其后诸多史籍广为记载,研究者众多,评价甚高,确乎不常。


IMG_257


清之盐法沿袭明制,招商行运淮盐,谓之官督商销。受招盐商在官府注册,成为专商,垄断淮盐运销。淮盐行销苏、皖、湘、鄂、赣、豫6省与其他省部分地区,是清代最重要的产盐区之一,其盐课(即盐税)甲于各盐区。


IMG_259


据《中国盐业史》载,清乾嘉时期,淮盐最高年产达8忆斤,约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乾隆朝,淮盐正课加杂项银达400余万两之多,嘉庆朝竟至800余万两。可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淮盐滑向疲弊,至道光九年(1829年),淮南、北盐区分别亏欠盐税5700万两银、600万两银,合计亏欠盐税6300万两银。眼见居天下盐利之半的淮盐税利难以全数入库,朝廷上下一片唏嘘。


为保朝廷财收不降,稳固大清统治地位,道光皇帝选中办理治水、赈灾及漕粮海运政绩显著者江苏巡抚陶澍,期冀其能挽救淮鹾于危局。


IMG_260

陶澍像


道光十年八月二十五日,陶澍被补授两江(江南、江西谓两江;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与安微合称,故两江实为现江苏、安徽、江西3省及上海市)总督兼署江苏巡抚。道光皇帝朱批:“省任重,自不待言矣,兼以河盐疲敝,更当加意讲求。”


陶澍深感责任重大,谨言表态:“臣惟有勉知愚诚,将地方营伍、盐漕、水利、宣防一切事宜,认真经理竭力尽心……”经摸底查询,陶澍知晓淮盐之弊现象大者有三,一是总商[]摊派、关卡勒索于散商的浮费抬高了盐价,二是不法盐商领盐时额外夹带沿途私售侵占官盐市场,三是盐民积盐商未尽收致其饥寒交迫、为免饿死冻毙冒险私贩。


IMG_261


实际上淮盐自乾隆中后期始滑坡,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下盐法固守陈章,明代万历年间创行的纲盐法,着实为解决当时淮盐壅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纲盐法为盐商带来了世袭的“窝本”(盐商贩销食盐的专利权证),垄断了淮盐运销。


而淮盐商会中的总商[]利用其半官半商身份营私舞弊,加重了纲盐法负效应,由此引发了清乾嘉朝又延至道光朝的一大堆问题,积重难返,上段所述3大弊象根源于此。


而众多京官染指淮盐,勾联淮商,从中分肥,食盐运销途中各地方官吏又层层盘剥,诸种盐本增支转移到盐价上,高至百姓买食困难,转向私盐,官盐销路渐狭渐堵。


IMG_262


经与钦差大臣户部(主管盐铁财政)尚书王鼎和侍郎宝兴酌议,陶澎提出裁减浮费、删减窝价、裁革总商、疏浚运道、整饬纪纲等15条盐务政策,开始对淮盐乱象进行整治。


为了压实责任,道光十年十二月一日旨谕:“两淮官引滞销,鹾务疲敝,……着将两淮盐务改归两江总督管理”。裁撤了原两淮盐政衙门,把陶澍直接推上了治理淮鹾疲敝的最前线,既是决策者,又当指挥员。两江总督管理两淮盐政嗣后遂成定制至清末。


IMG_263


陶澍将淮商定例上纳江督发放于盐务官吏的赏银2万两全数裁革,并将原上纳于江督个人的5千两养廉银上缴中央。这无疑对裁减淮盐浮费有一定示范和导向作用,道光帝认为其效果是“统计前后裁减每年(两淮浮费)费用银十六万两”,并要求他“其外支浮费及运司衙门滥支各项,俱着查明一并裁减。”


在逐步推行新的盐务政策同时,陶澍决意从变革盐法入手彻底解除淮盐羁绊。道光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陶澍亲率改革团队赴淮北海州(今连云港市)实地考察,以完善改革办法。


他登临云台山巅,眺望南北盐场,看到盐斤堆积如山,联想到盐课减收,盐民遭罪,深感肩头担子之重。遂吟有长诗《壬辰四月廿六日偕邹公眉、谢墨卿暨同事登东海云台山作》一表心境。“却缘王海疏禺荚、欲引神山渡愿船”,表达了寻求彻底破解淮鹾积弊之良方,实现淮盐产销两旺,增加国库进项,也让穷苦盐民日子好过的决心和愿望。


IMG_264

堆积如山的淮盐


为尽快打破二百年来的纲盐法常规,步入改革之轨,取得初期成效以提振各方信心,陶澍依据改革易难程度,决定先淮北后淮南进行盐法改革,稳妥推进实现完胜。他具体计划、安排了诸项实施程式及控制措施,主要有印刷联票、减轻盐税、降低贩量、设局抽税、减少手续、堵死私盐等10条。


淮北改纲盐法为票盐法开局于道光十二年七月。陶澍令海州州判龚照琪,借盐运司库银收买盐民部分盐斤往销区售卖。此行访查并惩办了关役及武汉等盐运口岸把持勒索之人,扫清了道路,做出了样子。由于票盐法只要商人纳税即可贩盐,不究其是否专商身份,且减少挚验免除卸船装船盐斤抛撒与相应人工费用,盐价、运费等总支出仅为纲盐之半,商民两愿两惠。


IMG_265

清代两淮盐票


票盐法一经施行,云台山下古老的淮北盐区立即溢出生机,各路票贩远近辐辏,踊跃贩运,运盐河道盐船不绝,帆樯林立。不消4个月功夫,雍积场盐一扫而空。适逢其年当地大荒,盐民、贩民均因盐法改革而有获利,安度灾荒。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当改革初见成效时,有的京官或出于忌妒或出于私利或确因无识于改革,向皇帝进呈奏章,对改革或横加责难或直接阻挠或疑窦丛生。


更有失去垄断地位的大盐商们明里暗里百般抵触,甚或以“砍桃树(陶澍)”纸牌游戏发泄心底愤怒。改革成功,朝廷得益最巨,道光皇帝鼓励陶澍“振奋精神,勉图自效”。对与被革除的总商鲍有恒有近族关系的御史鲍文淳极力维护总商利益阻挠改革及扬州大盐商们用斗纸牌诅咒陶澎等事,则明确表示“此辈固堪发指……应究者,处之以法可也。”并饬令湖广、江西、安徽等省各督、抚,支持陶澍改革。


IMG_266


改纲为票,经历了一波三折。盛行于清康乾嘉朝的淮商向官府报效银两,有了与贪官“勾肩搭背”、互为利用的机会,上下其手谋取法外盐利。这些官员与专商一样视纲盐法为金科玉律。改纲为票,其既得利益必然受损或全部失去,故而起劲地反对阻挠。


而当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获得皇帝嘉许后,他们转而又投机改革,借风使船,为谋取横财而趋之若鹜。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后,商贩愈众而场产适缺,在贪官暗里怂恿下,加价争售致出场盐价被超常高抬,且有盐商向场主、盐民付款预购。但海盐生产受制于天,其增产非能一蹴而就,有的场主因无盐支商携款而逃,扰乱了贩销秩序。


陶澍披荆斩棘,顶住付款而支不到盐的盐商骚动引发的舆论冲击,发布文告严厉禁止预售预购,强化盐斤归局,由官方收税支商,终使大局稳定,淮盐产、运、销回归改革路径良性发展轨道,粉碎了保守势力的干扰企图。


IMG_267

《两淮盐法志》,作为记录两淮盐业经营管理的官修志书,是比较权威、比较系统的历史资料


自此,淮北盐法改革顺利推行,陶澍与改革团队成员心情大悦。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年)四月二十三日,陶奉旨再到淮北检阅驻军营伍,同时考察票盐法施行效果,又与僚属二登云台山。此次登山,改革团队成员的心情是轻松的,从陶诗可见一班。“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连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壬辰年首次登临云台山,与改革团队主要成员以黄海般宽阔的胸襟、海涛般奔涌的激情筹定了淮北盐区纲盐改票的战略部署。乙未年再登云台山,非常兴奋地与同僚们放飞盐法改革成功带来的喜悦心情。两次登临云台山间隔3年本不为长,但三年中全副身心扑在盐法改革上,现在互相对视,哈哈大笑:大家胡须都如雪花样白了。


IMG_268

淮盐结晶


实施票盐法后,非仅盐税征收有盈无绌,淮北盐区浚场河、捐义厂、修考院等,各种善行善事层出不穷,也推动了本地域的其他诸业发展,人民富而社会安。


淮北盐区否纲立票的成效十分显著,利国,利民,利商,利灶(产)。王守基《两淮盐法议略》评价道,“每年销盐至46万余引,除奏销淮北正杂课银32万两外,嗣又带销淮南悬引20万,纳课银31万两。是淮北之课较定额又增两倍矣。”道光十九年三月陶澍《缕陈八年来办理两淮盐务并报完银数比较在前情形附片》统计:“……自改行票盐以来,淮北协贴淮南,除本年现已征存之三十数万两未据运库报收外,实计两年之内,共又代完南课银98万9千余两。”


IMG_269

民国时淮盐船运出场


从陶澍生卒年看,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份奏疏了,因为他于道光十九年三月(1839年4月 22日)病逝。他曾拟将票盐法推行于淮南,惜其夙愿未果。


咸丰元年(1851)清廷户部对淮北盐区盐法改革如此评价:票盐法优于纲盐法,在于“……减费裕课;……价贱敌私裕课;……先课(税)后盐,免欠课之积弊;……票商量力纳课,广民间生计;……盐皆洁白,便各省之民食;……价轻则人愿食官(盐),化天下之莠民。总此六利,又得人(陶澍)以经理之,当今生财之大道,计无有逾此者……”。朝廷如此高评某一盐产区改革实乃史上唯一。


IMG_270

古法制盐


陶澍对自己登临云台山印象深刻:“道光壬辰,余以鹾事来海州(连云港),登云台,陟金牛、清风二顶,望海作诗,属而和者数百人。……历览东磊、渔湾、田横(岗)、高公诸岛,海天万里,水波不兴,令人有脱屣三山之意。已而入宿城,憩法起(寺),岩壑幽深,争流竞秀;野花琪草,蓊于云际。时鸟发声出林间,与潺潺悬泉相呼应。而山田又甚渥,无水旱忧。其民淳古,或老死不至城市。真别有天地,非人间者。”这可以看作是对云台山与大海美景及山民盐民纯朴民风的赞美。


自始至终参与淮北盐区盐法改革的无锡知县谢元淮,将陶澎登临云台山作的诗及林则徐等数百余和者之诗,收编为《印心石屋》诗荟四卷刊发。又于道光十六年主修完成《云台新志》,其第十二卷《票盐》记载了他所经历的改革过程,陶澍两次登临云台山所题“海曙楼”、海曙楼铭、高公岛名、仙人屋诗、玉女窗名、虹梁名、金刚石名、留云岭名等,被全数收录其中。亦有好多被刻石于云台山上。


IMG_271

IMG_272

人工运盐


作者简介:

胡可明,江苏省连云港淮盐文化研究会,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中层管理人员(退休),盐业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