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志书整体性、立体感、多面性的强化探析

2022-04-13    顾晓红

摘 要:二轮修志接近尾声。现在出版的一些志书看起来文字并不少,但是大多为承上启下铺垫过渡性的内容,反映的都是一条条竖线拼结并列而成的薄薄平面,有些甚至是数字的堆砌。如何让一部志书真正地反映出当代社会这个多层次的、立体的、多姿多彩的社会全貌,本文觉得要在以下三方面加强:卷首概述要钩玄提要概写全貌,加强志书的整体性;正文主体要认真剖析挖掘内涵,加强事物的立体感:加强对新生事物的记述,加强对主体内容的记述,加强对特色内容的记述,加强对事物深层次的记述;文末丛录要相得益彰深化补充,加强信息的多面性。

关键词:志书 整体性 立体感 多面性


二轮修志接近尾声,在这项庞杂而又宏伟的工程中,笔者有幸参与其中,感受颇多。志书是要经世致用的,现在二轮修志出版的一些志书看起来文字并不少,但是大多为承上启下铺垫过渡性的内容,反映的都是一条条竖线拼结并列而成的薄薄平面,有些甚至是数字的堆砌,这些出版的志书是否能真正地反映当代社会多层次的、立体的、多姿多彩的全貌呢?究竟多少内容能为后世所用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方志人要思考的命题。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觉得编纂志书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那么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事物概貌和根本特征。

一、卷首概述要钩玄提要概写全貌,加强志书的整体性


现在编纂的志书卷首都有概述。这个概述的创始者是黄炎培先生,他在1936年编修的上海《川沙县志》首次设置了概述,这在中国几千年的修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川沙县志》的导言中,阐述设置概述的意义和作用是:“重在简略说明本志内容之大要。”“使手持此书者,读概述后,进而浏览全文,其繁者可以用志不纷,其简者亦将推阐焉而有得,或竞不及读全文而大致了了。”由此可见,概述就是用极简练的文字让读者了解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个部门的概貌及主要特点,不必纵览全书,只要读一读概述便了然于胸。另外概述还能够起到索引作用,按照概述的引领,再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概述可以起到览一篇而知全书的作用。在志书中设置概述,是志书编修体例的一大创新,它丰富了志书的记述方式,弥补了历代志书体例的不足,使志书的记述方法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和科学合理。

1997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规定》中明确规定:“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不仅将述(概述)正式列为志书的表述形式,而且把它列为七种表述方式之首,成为志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概述在撰写时要以叙为主,夹叙夹议,纵述历史,横陈现状,钩玄提要,概写全貌。它对资料和数据有较大的选择性,叙成绩不夸大其词、华而不实,谈挫折不吞吞吐吐、文过饰非。可是看看苏州市吴江区已出版的志书,概述写得好的不多。概述会划分成若干部分,可是每一部分纂写的方式基本上是上限年交代一些情况,中间的转折点、发展点记述一下,下限年的情况交代一下,内容极其单薄,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点,无法把这些点串联成一个个纵横交错的面。

例如吴江志书中编纂质量比较好的《黎里镇志》,在概述的第八部分记述文化教育,从第四段开始记述教育,开端情况介绍:“黎里人崇尚读书。清代,镇上有黎川学舍等多家私塾,入夜书声琅琅。民国初,开始注重国民教育。民国末期,黎里地区已有12所小学、1所初中,学生16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黎里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农村纷纷开办小学。60年代,出现一些耕读小学和‘戴帽子’初中。”最后一段是交代下限年情况:“2006年9月,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2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中心小学2所、中心幼儿园2所、村幼儿园12所;在校学生8732人,在职教职工617人。民办学校2所;在校学生2219人,教职工63人。”当中的几段是编志者认为转折年或者发展年的一些资料和数字的堆砌。其实不光是《黎里镇志》的概述有这样的问题,其他镇志、村志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列举一下上下限年的教育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譬如有多少所学校,有多少名教师,有多少位学生,有多少个跑道,有多少台电脑,认为这样就把教育的整体面貌勾勒了出来。

其实编志者没有好好揣摩黎里甚至吴江的教育情况,没有抓住教育的主要特征来写。吴江的镇志、村志重点写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情况,那么应该吃透吴江包括黎里以及其他乡镇的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其一是吴江教育事业经历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壮大之路。从扫除文盲到普及初等教育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然后再到教育现代化工程达标建设。具体来说:1949年,县教育课在城镇举办工人识字班,在农村开办冬学;1983年,全县普及初等教育;1985年,全县完成扫盲扫尾工作,获“江苏省基本扫除文盲合格证书”;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办学,此举极大加快各乡镇教育事业的发展;1986年,吴江“九年义务教育”启动;1988年,制定《吴江县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1990年,平望、梅堰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通过;1992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达标通过,依法进入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95年5月5日,吴江在桃源召开全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动员大会,标志吴江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1997年,梅堰接受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验收;1999年,吴江在全省第一家实现创建江苏省和苏州市两级教育现代化先进镇一片红,各乡镇四个中心(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学、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建设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教育现代化工作不断巩固提高,重点致力于吴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其二是吴江教育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研究实现优质教育的过程。例如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课堂教学成为关注与服务学生的中心,注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注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学科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实际,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差异教学,小班化教学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开始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面对一些学困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情感教育和激励教育。在这个教育内涵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吴江出台了不少举措,那么这些举措就是要记录的关键点。

只有揣摩透了吴江教育的情况,编志者在概述中才能抓住教育的重点,夹叙夹议,概写全貌。所以概述应该是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兴衰起伏和整体面貌记述清楚。它应该源于志书的各个门类,又高于各个门类。编志者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俯瞰全局,评说得失,指点利弊,彰明因果,揭示规律,给当代人以启迪,给后人以警示。而且概述还有综合协调的沟通作用。“横分门类”是志书编写体例的一个重要原则,可以让编志者在记述复杂事物时用逻辑划分的办法,横分成若干门类,再按各个门类按照时间顺序记述。横分法,有利于记述,但也有其局限性,就是会把本来具有互相联系的事物割裂开来,使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写好概述,才能把各门类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揭示出来,才能客观地反映各个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科学地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内部运动关系。

二、正文主体要认真剖析挖掘内涵,加强事物的立体感


现在吴江编纂的许多志书仍然停留在老的观念上,对新事物记述不够,有的内容即使记述了,也是只有结论,无过程、无原因也无效果,或者是有制度、有数字而没有过程,在层次上展示不够全面,在特色上记述不鲜明,这些都是要改进的。只有认真收集资料,积极展开调研,深度进行挖掘,全方位记述才能让读者看到一地或一业的全貌。

(一)加强对新生事物的记述

许多志书纂写沿袭老观念,写的内容还是沿袭老的篇目,写的重点还是老的事物,反映新生事物不够。因为新生事物往往是搜集资料难,而且怎么写也要去摸索,所以有些编志人员怕麻烦就忽略不记了。

例如:一些镇志在纂写“工业”卷的时候,还是沿用首轮志书的篇目结构,只侧重记述全民所有制,而对私有、民营以及外资企业等介绍不够细致全面。另外国有企业改制后,一些企业已经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但是在镇志中仍然以写生产为主,对市场、客户、竞争机制、利润、销路、销价、销售额、促销手段等这些需要反映的新生事物的要素记述不够。

一些镇志在纂写“农业”卷的时候,没有真正地去了解本镇的农业的发展重点,现在农业产品结构有很大调整,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所以只记生产不写经营,缺乏投入产出材料的记述,同时也缺乏关于农产品商品化的记述。

一些镇志在纂写“人口”卷的时候,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外来劳务工作者的流动记述不够,其实这是吴江二轮修志要纂写的新事物,外来劳务工作者从何处来,其结构成分,分布在哪些行业,落地分布,流动利弊,都可以通过事实反映出来。人口流动特别是外来劳务工作者的流动,会引发出许多新的问题,编志者都应该如实记述。

一些镇志在纂写“服务业”卷的时候,还是停留在餐饮、旅馆、洗浴、理发、照相、日用品修理等一些老行业中,像美容业、KTV、月子中心、快递行业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事物记述得很少甚至缺少记述。

一些镇志在纂写“卫生”卷的时候,还是停留在首轮的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等内容的记述上,却对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以及癌症的病症原因、病人构成、病人年龄、防治保健措施只字未提。

吴江的许多志书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也记述不够。在妇女方面,有家庭暴力问题,生育和健康问题,妇女自杀问题,拐卖妇女问题,男女两性社会地位差距问题。青年方面,有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问题,青年心态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年择业、婚姻、家庭、生活、价值观问题,这些都是编志者要记述的新事物,可是在许多镇志中都看不到。还有志书在劳动卷中还应该写到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变化问题,工人下岗及再就业问题,从困难企业困难职工中派生出来的贫困群众问题,这些内容编纂者都不能漏缺。

(二)加强对主体内容的记述

吴江的有些志书往往一般内容多,重要内容少;机构、会议多,重要活动和工作少;表象内容多,本质内容少;管理主体内容多,管理对象内容少;逐年或隔年“流水账”记述多,把握兴衰转折记述少;静态多,动态少;横面多,典型少;微观多,宏观少;记事多,记人少(含思想、精神);有形多,无形少(包括观念、心态)。总之一句话,志书就是有价值的资料偏少,一般性的资料偏多。

有些镇志在“党政群团”卷中,开始只写机构不写工作。后来吴江方志办在业务指导中提出一定要写工作。像“人民代表大会”一章要设“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一节,这一节不光要写机构更要写工作,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的工作主要是代表建议处理、调研视察、执法检查、政府工作监督等内容,可以对这些主要工作进行记述。像政协小组这一节也要如此处理,不光要写机构,还要写工作,可以从视察调研、提案、社情民意反映、文史资料等内容来记述。而且人大和政协都有视察调研这一项内容,可以各自的章节中设一个条目“调研报告选录”,当然放在丛录中也是完全可以的,从这些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出该镇人大和政协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可以看出是否真正围绕着本区本镇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政协小组”这一节在记提案工作时,在记综合情况的同时,还应详细记述每届政协优秀提案情况,包括提案人、案由、内容提要及实施情况。

《吴江档案志》的初稿在第七章吴江年鉴编纂中,下设编纂领导机构、编辑部、历年《吴江年鉴》,在这一章中记述的重点是机构和历年的成果简介,但对具体的编纂工作只字未提,这样的写法是非常有问题的。笔者在编纂座谈会中提出吴江年鉴编纂这一章应该下设编纂机构、编纂工作、编纂成果三节,增设的编纂工作这一节其实是这一章的最重要内容,不但不能缺失,还应该把它写详细。

所以编纂者在收集资料和志书纂写的时候要对照一下,是否有价值的内容偏少,如果漏缺就要尽量弥补。

(三)加强对特色内容的记述

任何一部志书,如果没有地方特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一定不会受到读者的青睐。至于一部志书是否有地方特色,其地方特色是否鲜明,关键在于编志者是否把握住了这一个地方或者这一行业的地域生态、地域经济、地域文化,是否把握住了其本质和发展规律,并按其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来记述。

像《同里镇志》就是对退思园这个反映同里特色的内容深度挖掘,单设一卷。退思园于2001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同里镇的骄傲,为了突出这一亮点,镇志单列《退思园》卷,可以详细地记录退思园的历史沿革、保护与管理、园主与设计者、宅园及碑拓实录等内容,充分体现同里的特色。后来在编纂《中国名镇志丛书·同里镇志》时,在设置篇目时考虑到同里镇有退思园和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所以专门设了一章“世界文化遗产”来凸显特色。

像《黎里镇志》中专设了“驳岸河埠缆船石”“廊棚弄堂”两章。因为黎里古镇拥有一条横贯古镇老街的1900多米的市河,市河两侧驳岸上筑有266座各式各样的河埠,镶嵌着254颗形态各异的缆船石;黎里有长短不一的115条明暗弄堂;有特色鲜明、各式各样的1900多米的廊棚,这些都是有别于其他乡镇的特色,所以篇目就升格,内容就详写,让地方特色成为这部志书的灵魂,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志书千人一面的最佳做法。

(四)加强对事物深层次的记述

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多层次性,层次与层次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认真剖析事物的多层次性,有利于展示事物的多重信息,进而帮助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联系看到变化。

可是二轮修志编纂的志书在这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多。有些志书就是单纯的流水账和填充题,不能对事物进行多角度记录和展示;有些志书的重要数据往往用一个平均数,没有层次感,像居民收入、居住面积、居民支出等,现在只记一个人均数,很难说明什么问题,如果编纂者分成几个层面来讲,就会更有深度更切合实际;有些志书选取的一些材料不够典型,不能展示事物的内涵,增加材料的立体感;有些志书在记述问题时,只讲成绩,回避问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志书只记录制度内的东西,对制度外的明明存在的内容假装看不到或者忽略不计。

在《太仓市志》评审时,笔者在评审建议中指出有些条目内容单薄、层次单一、挖掘不够,不能深化记载事物发展的曲折过程。例如在审计监督中下设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分类比较科学合理,但是在纂写时,国家审计写了4页,而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这两个子目加起来只有1页;审计中虽然以国家审计为主,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为辅,但是这两个内容还是篇幅太少,内容太单薄。例如以“内部审计”为例,该子目内容只介绍了1985年有5个系统先建立内部审计结构、有多少名内部审计员,后来在1986年又发展成多少个系统、多少名内部审计员,开展哪些方面的审计,最后在下限年又介绍有多少个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其内容只记两点:一是多少个系统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多少个内部审计人员;二是审计项目是哪些。中间列举了一个市教育局的事例,既看不出它是否违纪,也看不出内部审计是否做得很好,所以算不上典型事例。“审计监督”这一章的主要问题是:未能多层次地深入记载事物发展的曲折过程;未能多层次地选好典型案例(多层次的典型案例,既可以有正面典型案例,也可以有反面典型案例,既有违纪案例类型、违纪人员构成、违纪手段、处理方法,也可以有先进案例类型、先进人员、先进事例);未能多层次地写出各阶段内审重点、严重问题、预防和抵御措施,因而不能揭示出内在的规律性。

吴江编纂的一些镇志在“政法”卷中,只记载案件总数,却忽略其他层次的内容,包括地域构成、犯罪年龄及性别构成、初犯惯犯构成、犯罪类型构成。在“交通卷”中,交通事故往往只有一年年的合计数字,却无事发地点、事发原因、事发类型、责任人特点、所负责任、损失等各个层次的信息。在“科技”卷中,有的镇志只记科技队伍总数,而无人员年龄、分布、构成等。

上述忽视的方面,往往包含着深层次的信息,其属于有深度有价值的资料,如果这些内容记述单薄或忽略记述,会直接影响着志书的广度和深度。编志者应该积极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认真剖析,努力展示深层次的信息,使得志书所具有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吴江可以在下一步开展的村志编纂中尽量弥补这个问题。在收集资料时,编志者可以多设计一些表格,让每家每户统计人口、姓氏、年龄、婚姻、出生、学历、职业、收入、收入来源、支出、支出构成、交通工具、住房、身份、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主体,包括家里人死亡的原因等需要了解的要素。全村人不一定家家户户都能认真填写,但是编志者可以在填写认真的表格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抽样调查卷,这样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到各卷中就是一些深层次的信息。编志者到时不但要记衣食住行这些生活消费,还要写文化消费,像教育、书报、杂志、电影等文化消费状况,因为后者恰恰隐含着有关深层次的信息,直接影响人的精神、思想、心理、情感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活动。编志者还要记述消费主体,可以通过表格来展现由于性别、年龄不同造成的消费特点也不同。这样编成的村志不但有综合概括,而且有若干户居民抽样调查,注意了面与点的有机结合,才能给后人带来更多的信息。

三、文末丛录要相得益彰,深化补充,加强信息的多面性


丛录,也称附录、杂录、杂记。丛录由于不设卷章节序列,不属于正文,形式更加自由。在内容上要收录具有浓厚地方色彩,能体现时代特点的资料。共性的、没有地方特色的资料一般不收录,对有门可归、有类可系者的应归并到相关的章节中。丛录所辑存的应是“归之无类,弃之可惜”且有重要价值、观点正确的资料。

吴江方志办在指导吴江的镇志、村志、行业志、部门志的丛录时,要求他们收录以下内容:重要地方文件辑存,包括吴江区(市、县)委、区(市、县)政府、本部门、本单位制定的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地方性规定、文件、文告、布告、通知等;民间文学,包括民歌、民谚、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故事、民间传说、诗文、地方掌故等;镇、村、行业、部门、单位的奇闻轶事;新闻媒体报道的有关本镇、本村、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些重大事件;重要论文、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文章;重要的经济与科学资料及重要数据;存疑考辨、补遗纠错;其他有保存价值的内容。

可是许多志书在具体编纂过程中,还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志稿把丛录当成百宝箱,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地往里塞,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放入了丛录,把本应归在正文里的内容放进了丛录,使丛录变成杂乱无章的“大拼盘”。有的志稿在辑录文件时要么文件过少,要么不分轻重主次滥收。有的志稿收录的诗文、重要论文、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文章,缺少一个严格的统一的标准。

例如《吴江档案志》的初稿中,丛录收录了“法规选录”“文件选录”“通告选录”“制度选录”“吴江县旧方志简介”五个类别。吴江方志办在编纂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这个丛录有三个问题:首先是内容太单薄,地方特色不明显;其次是在收录文件时没有甄别,不分轻重主次滥收;最后是把本来要归属于正文的内容写在了丛录里。前四部分选录的法规、文件、通告、制度,许多都是国家、江苏省、苏州制定的文件,这些文件完全不必收录,有些虽然是本单位制定的,但并不是决策性的,也不能对档案事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的重要文件,其中的一个档案发展五年规划应该放入正文,所以前四个类目索性不设,建议删去。至于第五个部分“吴江县旧方志简介”,这其实是一个有门可归、有类可系的内容,则应归并到第八章“方志编纂”中。

后来吴江方志办建议丛录下设“国家领导人对档案和方志的认识(主要是一些国家领导人有关档案和方志的批示、讲话、题词)”“利用案例选介”“珍档解密”“档案和方志人的故事”“论文和报告”五个类目。第一个类目的设立是由于档案部门和方志部门一直就是弱势部门,许多人不能意识到档案和方志的重要性,现在收录一些国家领导人有关档案和方志的批示、讲话、题词,可以让读者知道国家领导人一直非常重视档案和方志工作。“利用案例选介”“珍档解密”“档案和方志人的故事”既可以增加志书的可读性,也可以使读者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得更加具体些,对档案人和方志人的奉献精神更加敬佩。第五部分“论文和报告”可与正文相呼应,某些事物在志体“横排纵写”的记述方法下很难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记述,而将与之相关的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文章收入丛录,这样可以深化有关章节,给读者提供更深入、更多面的信息。

所以丛录是志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编志者都应予以重视,认真编纂,力求在丛录里选录一些内容,它们是在正文里难以展开来记述,但与重要事件又相关,而且又能为读者了解某些重要事件提供引证,使丛录与正文真正起到相得益彰的补充作用。

出良志、出佳志,是我们每一位修志人的美好愿望。修志工作者只有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精品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加强志书的整体性、立体感、多面性,才能够用志书这种载体形式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好我国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让志书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世致用价值!

(作者简介:顾晓红,苏州市吴江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长,中级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