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地情研究

江苏沛县:歌风台“三变”

2022-01-19    李梦虎 于珑 王卫
2200多年前——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回到家乡沛县,筑台会父老,击筑歌大风。

后来,因台作室、勒石纪念——这块石,就是大风歌碑;这个台,就是歌风台。

沛县地处黄泛区,歌风台作为沛县的历史文化坐标屡毁屡建、屡建屡毁。

现在,位于沛县汉城景区内的歌风台,建于1995年,总面积12600平方米,总高26.8米,从它的建筑体量和历史影响力来说,被称为“华夏第一台”。

仓库变宝库!

2020年7月,沛县县委书记吴昊到歌风台调研。

和以往调研不同,吴昊没按工作人员指引直接去歌风台上考察,执意要看台下紧闭的大门里的“神秘”空间,也就是工作人员说的“没啥看头”的仓库。

打开大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这哪是仓库?就是个杂物堆放间。

前厅柱子上废弃的汉画像石装饰贴片,昭示着这里在1999年到2016年曾经是博物馆。

后厅堆满了建筑垃圾——据说,这些垃圾从1995年就一直在那里。

这么大的建筑体量闲置着太可惜了!

吴昊要求沛县汉城景区管理处把歌风台的改造利用和加固工程作为攻坚克难项目,把这个“仓库”变成“宝库”,让汉文化活起来,成为一道文化新风景,成为文产“聚宝盆”!

经过多轮论证,去年4月确定歌风台改建方案,7月实施,11月底完成。

宝库变体验!

走进改建一新的歌风台大门,迎面看到两个汉阙分布左右,匾额上两个篆书大字“南市”挂在中间。

“字音馆”里,可以对照《大风歌》学、写、念,这里还有个沛县话“学习机”,通过触屏操作,一句句地道的沛县话引人发笑。

竹席吊顶、竹编卷帘、矮桌坐垫……“汉礼塾”里有大小课堂,既可以了解到“立容、做容、行礼、迎宾、宴请”等常规之礼,又可了解到“出生、冠礼、婚礼、丧礼”等人生大礼。

“拓片馆”里,可以拓印汉画像砖拓片、碑刻拓片;“沛武堂”里,沛县武术十二大门派一览无余;“陶然居”里可以体验汉代陶器文化……

“汉膳堂”则通过场景还原、投影互动、立体图文展板的结合,再现汉代宴饮场景,体验沛县特色汉宴十大碗。

在一楼展厅的中央,还有一个精致的小舞台,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沛筑演奏的曲目……

二楼展示体验面积约为4900平方米,以展示沛县籍艺术家书画作品为主,包括歌风艺苑、歌风画室、歌风书房,这里将成为沛县最大的艺术会展中心。

三楼的露天平台,展示体验面积约为2800平方米,是集展示、游艺、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空间。大风歌光影演绎、沛县汉文化展示、歌舞活动以及休闲茶饮……通过多媒体环屏进行光影演绎,再现刘邦创建汉室、大风歌宴等历史场景。

体验变营收!

如今,改建一新的歌风台已经成为沛县沉浸式汉文化体验新地标,与此同时,一个汉文化消费空间也在此悄然诞生。

“汉礼塾”“拓片馆”把经营创收的目标瞄准研学游,着力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

“锦衣斋”里,陈列各式汉服,集租赁、售卖、拍照为一体。

“陶然居”里,游客可在此制作属于自己的陶器。

据汉城景区管理处副处长杨铭介绍,他们以汉文化为主题,设计十几种文创产品,举办汉服设计大赛,“射箭馆”等通过兴趣体验收费,再加上门票收入,以及三楼的场所出租,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歌风台门前也焕然一新。这里曾经是绿化带,还有一处长久不用的喷泉,存在安全隐患。如今,全部铺上石材砖,成为市民休闲广场。

广场的东面,原来是两栋居民楼和古玩市场,如今成为10000平方米的园林式智慧化停车场,有167个停车位以及17个充电桩。这一变化发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从上月2日开始施工,16天完工交付使用,解决了歌风台附近的停车问题。

“歌风台承载着沛县两千多年的汉文化底蕴,如何把文史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实现‘以台养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吴昊说,历史不应仅仅成为锁在博物馆里的静态展览,而应成为可以看见、可以触摸的真实体验,下一步将继续探索让沛县的汉文化遗存“活”起来各种路径,让它们活在我们的生产里、生活里、生命里……(供图:白雪)

作者单位:徐州报业传媒集团 汉城景区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