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省志办动态 >>> 方志园地

“有志青年”计欣然:方志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

2024-12-25    

12月18日下午,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有志青年”面对面青春故事分享会。6名年轻干部畅谈了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并联系自身工作经历、成长感悟,进行了交流分享。今予以刊发,让我们一同见证青年干部们的风采吧!


抒写共同记忆 筑建精神家园——方志于我

研究室(信息处)四级主任科员 计欣然


IMG_256


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每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都是国家发展航程上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我们青年干部来说,是在新时代征程上的一次重要集结号。以我的理解,全会精神的核心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既是对过去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国家发展路径的清晰描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年轻干部更应肩负起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同绘制出属于我们的时代新篇章。而身为方志工作者的我们,更需要以奋进之姿,担时代之责,忠实记录当代,讲好江苏故事,为地方志事业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作为曾经的历史学生,我对“地方志”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大多接触的是旧志古籍,并不了解还有“地方志办”这样一个有些神秘的机构。而我真正了解到地方志工作,还得从几年前偶然读到的一篇小短文说起。短文开头是某个地方志编纂处的处长对刚到处里的新人小李说:“修志工作有三苦哇!清苦,辛苦,艰苦。做地方工作,你必须受得了这些苦!”老同志也如此教导小李。“我搞地方志工作整整23年了,来这里工作,就要习惯坐‘冷板凳’!”半年后,小李对地方志工作有了一些了解,然后他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地方志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对现代社会治理大有裨益。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而只是躲在屋里修志编志呢?”于是,方志编纂处里就开了一个讨论会,大家就如何发挥地方志的“存史、育人、资政”作用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这篇短文让我误打误撞地让我对地方志工作的“冷与热”有了初步的印象。而时间到了2023年,我居然真的成为了文章里的小李,成为了“将冷的工作做热”的地方志工作者。再回看这篇短材料,竟发现,文章中众人在讨论会上提出的想法意见,比如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开发一些有关风土人情的课程、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资政材料等等,已不再是讨论会上记录下的文字和想法,而是大多已落地生根。在这四年里,地方志工作已经以蓬勃之姿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这使我作为新方志人,对地方志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自2023年6月来到江苏省方志办,我主要负责的工作可以分为两块,一是主职,即《江苏地方志》的编辑工作,二是项目组,即“方志江苏”的美编工作。在一年半时间里,我负责《江苏地方志》“城市印记”“志鉴研究”“史志评论”“方志史”等栏目,以及英文目录的翻译。在读研期间我有过一些编辑工作的经历,但方志期刊的编纂与通常的编辑工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不仅涉及到最基础的语病错字格式等修改,更要对文章内容结构进行恰当的调整,对史实、数据等进行严格的核查,以确保文章行文流畅、内容无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一期的杂志都需要编辑部的各位同事共同努力,经过细致的“三审三校”,翻阅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与作者多次沟通确认,来确保文章的质量。巴金曾经说过,“编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而作为方志期刊的编辑,更肩负着以期刊为阵地、宣传方志文化江苏地情的重任。我始终致力于通过自己与作者的共同努力,将每一篇杂志文章打磨得更好。每当收到作者和读者的好评,都令我感到欣喜。


但是不得不承认,编辑做书常常是充满遗憾的。囿于不足的知识与有限的精力,经过审阅的文章也偶尔会出现差错。虽然绝大部分问题能够在出版前补救,但痛定思痛,我反思自己还是需要更多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主动阅读方志理论书籍、钻研旧志古籍、学习编辑技能。希望通过提升自我素养,减少这种“遗憾”事件的发生,成为更能独当一面的方志编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年轻干部更要把提升能力、增强本领作为终身课题,抓紧加油充电,主动学习适应,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方志江苏”项目组的工作,与我的本职工作也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美编,需要在编辑过程中仔细阅读文章以减少文字错误并配上恰当图片。原创栏目的很多文章质量很高,潜移默化地帮助我在排版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江苏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目前经由我排版的文章已超过百篇,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够阅读到精美排版、图文并茂的文章,我将继续精进自己的各项技能。


IMG_258


作为年轻干部,更要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创新的思维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例如,《江苏地方志》往年的宣传、订阅文章修改变动不大,不能够展现出2021年改版后期刊的各项亮点,于是我着手撰写了《江苏地方志》宣传与订阅公众号推文,因为缺少惯例的参考,一开始相当缺少想法,进展并不顺利。但是在领导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文章内容逐渐丰满,与往年的内容相比有了很大拓展。我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版、插图,比如尝试制作杂志展示图、名家语录展示图等,使文章可读性更高。借助“方志江苏”的平台,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小小成功,也鼓励了我要勇于突破,不能总是依赖“老路子”,而要更有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勇气。


IMG_259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在地方志工作的时间虽短,但方志却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我与方志的联系。当我去昆山参观亭林园时,我通过〔乾隆〕《昆山新阳合志》、〔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等古志书了解到,现在的昆山市境内并无“昆山”,是因为现在这座山被叫做“玉峰山”,位于昆山亭林园内,而“玉峰山”还有一个名字就叫“马鞍山”。亭林园中的《古马鞍山图》,来自〔嘉靖〕《昆山县志》。我仿佛能够透过志书的记载,触摸到了昆山千年历史发展的脉络。


IMG_260


昆山亭林园的游客服务中心中,摆放着昆山高新区的村志。《江苏地方志》2024年第三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叫《村志让乡愁有了安放之地》,其中记录了在昆山的时代巨变中,村志是如何记录消失的村落与农业生活、如何让乡愁有了寄托和安放之处。


IMG_261


在昆山之旅中,我看到了旧志与新志的相互联系与映衬,让我真真实实地体会到了地方志连接着历史、当下与未来,与每个人的生活与记忆都紧紧相连。虽然社会不断发展、时间始终向前,但志书抒写了人们的共同记忆、筑建了人类的精神家园。通过方志更好地挖掘传承历史脉络、更好地记录撰写当今时代,我们和后人才能了解我们从哪里来,知晓我们要到哪里去。作为方志人,我更感到自己有责任也有使命,让更多人走进方志这座资源宝库,了解到方志的重要性与魅力。地方志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年轻干部要当好新时代思想文化的“宣传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