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溯源

扬州“双宁”古寺变迁记

2019-10-28    

提 要:天宁寺、重宁寺并称为扬州“双宁”古寺。天宁寺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驻跸而蜚声海内,《全唐诗》《佩文韵府》和《全唐文》3部古籍巨著分别于康熙、嘉庆年间在扬州天宁寺刊刻而成,天宁寺“文汇阁”庋藏《四库全书》。重宁寺则有“江南诸寺之冠”的盛誉,有“江南小故宫”之称,其影响与作用举足轻重。该文借助《清宫扬州御档》等文献史料,对天宁寺历史的功能、作用、影响及重宁寺建寺缘由、寺内建筑等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清宫扬州御档》 扬州 运河文化 天宁寺 重宁寺

天宁寺

扬州古城北郊护城河边,有一座拥有1600年历史的古寺——天宁寺,在它的背后,还有一座兴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寺——重宁寺,清代以来,二者并称为扬州的“双宁”古寺。天宁寺、重宁寺还曾与建隆寺、慧因寺、法净寺、高旻寺、静慧寺、福缘寺并称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天宁寺曾因康熙、乾隆二帝的南巡驻跸而蜚声海内,又因其承载多项重要活动而名噪一时;重宁寺则有着“江南诸寺之冠”盛誉,有“江南小故宫”之称,其影响与作用举足轻重。历经二百多年,如今两寺遗址尚在,部分建筑尚存,天宁寺作为佛教场所早已对外开放,就重宁寺而言,扬州市有关部门继2007年对重宁寺藏经楼进行维修后,2012年开始对重宁寺的大雄宝殿进行修缮;2017年初以来,又对藏经楼西侧的方丈室进行了落架大修。不久的将来,重宁寺也将对外开放。本文借助《清宫扬州御档》相关史料,对天宁寺昔日的功能、作用、影响以及重宁寺建寺缘由、当初寺内建筑等情况进行梳理。

20世纪30年代天宁寺御码头

史料记载“双宁”古寺的始建年代

天宁寺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改为证圣寺,北宋政和年间始赐名“天宁禅寺”。明洪武年重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重宁寺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建,光绪间再建。如今,重宁寺东侧园林已毁,现存天王殿、大殿、文昌阁、僧房,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大殿歇山重檐顶,面阔五间,殿内以铁栗木作柱,天花藻井彩绘完好,并存有清高宗弘历亲题的匾额及撰写的《万寿重宁寺碑》。

昔日天宁寺大殿

据《扬州画舫录》载:重宁寺在天宁寺后,本“平冈秋望”故址,为郡城八景之一。或曰东岳庙旧址,有高阜名泰山者是也。雍正间,戴文李借寺后隙地构辨仪亭,为宾客饮射之所,榜于门曰“入林”。乾隆四十八年于此建寺,御赐“普现庄严”“妙香花雨”二匾。历史上的重宁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佛像精美,有关形制完全按照皇家规格制作。作为重宁寺的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均位于同一中轴线上。大殿五楹,重檐歇山,殿内有8根方形正柱,高约15米,由铁藜木制作而成,极为珍贵。殿中佛像、罗汉像,金身高大,出于名匠之手;佛像后有海岛,仿制普陀山形式。此等规模的建造,对于康乾盛世的扬州来说,被认为是盐商、官员接驾的“收官之笔”。

天宁寺图

多部古籍巨著曾刊刻于天宁寺

清代,随着盐商的崛起,经济的繁荣,扬州书籍刻印业异军突起,轰动朝野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和《全唐文》3部古籍巨著分别于康熙、嘉庆年间在扬州天宁寺刊刻而成。

其一,康熙四十四年(1705),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扬州天宁寺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其任务是奉旨校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九日,“上发《全唐诗》一部,命江宁织造曹寅校刊,以翰林彭定求等九人分校。”曹寅奉旨后,即积极着手筹备,全身心扑在校刻《全唐诗》的工作上,从康熙四十四年以后至次年期间,《清宫扬州御档》中,曹寅所上的奏折很多内容与刊刻《全唐诗》有关。曹寅将“扬州诗局”设在天宁寺里,是因为天宁寺内就有巡盐御史的行署,属于两淮巡盐御史的房产,《全唐诗》在此刊刻,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校刊《全唐诗》的质量和速度。

同治九年补刊《两淮盐法志》中的文汇阁

据《清宫扬州御档选编》载,曹寅于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上奏折云:“恭蒙谕旨刊刻《全唐诗集》,命词臣彭定求等九员校刊。臣寅已行文,期于五月初一日天宁寺开局……”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十六日,玄烨《御制全唐诗序》写成颁发,补刻诗序,冠于书前。康熙四十五年九月十五日,曹寅上奏折:“今有刻对完全唐诗九十套,进呈御览。其余俱已刻完,月内对完,即行刷印进呈,合并奏闻。”《进全唐诗表》说:“于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书成,谨装潢成帙,进呈圣览者。”曹寅校刊《全唐诗》,创造了中国古代雕版印刷上以“软字精校精刻”见长的“康版”风格,把中国雕版印刷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成为康乾时期独特的文化标志。

其二,《佩文韵府》是康熙帝非常重视且亲自参与编撰的一部类书。玄烨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命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等于扬州开刻《佩文韵府》。之所以把刊刻地定在扬州,恐与曹寅曾在扬州校刻《全唐诗》,所刻书令康熙十分满意有关。曹寅在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初三日奏折中称:“《佩文韵府》已于三月十七日开工刊刻。”另据《清宫扬州御档选编》载,李煦在《奏为御颁佩文韵府在扬州刊刻公竣装箱进呈等请旨事》一折中称:“窃臣与曹寅、孙文成奉旨在扬州刊刻御颁《佩文韵府》一书,今已工竣。谨将连四纸刷订十部,将乐纸刷订十部,共装二十箱,恭进呈样。再连四纸应刷钉若干部,将乐纸应刷钉若干部。理合奏请伏乞……”《佩文韵府》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在京开编,康熙五十一年三月在扬开刻,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九月刊竣,前后历时近十年,在扬州刻印的一年半时间里,曹寅、李煦等人殚心竭虑、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圆满完成了刻印任务。

其三,在扬州诗局刊刻《全唐诗》八十年后,嘉庆皇帝命两淮巡盐御史阿克当阿在扬州刊刻《全唐文》等内府古籍。嘉庆十二年(1807),嘉庆帝以内府所藏抄本《全唐文》由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的大学士董诰任总裁。全书凡六易寒暑,至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与《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编撰者近百人,加之正值乾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借鉴他山之石,使其它已刊书籍中的不足之处得以避免,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该书编成后﹐即颁发扬州,由督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负责校刻﹐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成﹐此即后人所称的“扬州官本”。

查阅《清宫扬州御档选编》,收录有关《全唐文》的奏折计3则,其中《奏为校刊钦定全唐文告成奉旨赏还顶戴谢恩事》一折,除了让我们知道嘉庆帝对刊成的《全唐文》非常满意之外,还得知,主持这项工程的阿克当阿和苏楞额二官员因刊刻《全唐文》有功,嘉庆帝赏还了两人的顶戴,官复原职。

扬州重宁寺文保碑

天宁寺“文汇阁”庋藏《四库全书》

扬州文汇阁,又名御书楼,位于天宁寺行宫。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天宁寺行宫,又称御花园,正殿叫做大观堂,文汇阁在大观堂旁,内藏《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乾隆赐“文汇阁”名及“东壁流辉”额。文汇阁为三层楼建筑,梁柱设彩绘。一楼藏《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经部,二楼藏史部,三楼藏子部、集部书籍。

重宁寺图

《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征集图书,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部纂稿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历时十年才完成,共收书约3500种,7.9万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御档》第八卷2067条目,列出乾隆三十八年一份题为“晓谕编纂四库全书征集民间旧书事”的奏折,内容是为编纂《四库全书》征集“民间旧书”。“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传达乾隆帝的意思是,请献书的“子民”们放心,等抄录完成后,一定“完璧归赵”:“朕岂肯为之所有,各家进到之书,俟校办完竣日,仍行给还原献之家”。乾隆还特意关照编纂总裁,等到献书人陆续多了,要认真地“分别标记,俾还本人,不致淆混遗失之处……” 扬州“二马”后人马裕,献出家藏珍贵图书776种,是南方数一数二的献书大户,获朝廷嘉奖。

乾隆重视《四库全书》的使用,一再强调,阁中藏书不是做样子,要允许士子阅读和传抄。乾隆五十五年下旨:“江浙两省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应贮全书,现在陆续颁发藏庋。该处为人文渊薮,嗜古好学之士,自必群思博览,藉广见闻……俟贮阁全书排架齐集后,谕令该省士子,有愿读中秘书者,许其呈明到阁抄阅,但不得任其私自携归,以致稍有遗失。”文汇阁毁于咸丰兵燹,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中曾提及,而登阁批览藏本,抄录要籍,并作详细记载的人,则是麟庆。“文汇读书”一则叙述:“文汇阁在扬州行宫大观堂右……阁下碧水环之,为卍字。河前建御碑亭,沿池叠石为山,玲珑窈窕,名花嘉树,掩映修廊。”“庚子(1840)三月朔,偕沈莲叔都转、宋敬斋大使,同诣阁下。亭榭半就倾落,阁尚完好,规制全仿京师文渊阁。回忆当年充检阅时,不胜今昔之感。爰命董事谢奎,启阁而入。见中供《图书集成》,书面绢黄色;左右列橱贮经部,书面绢绿色;阁上列史部,书面绢红色;左子右集,子面绢玉色,集面绢藕合色……”十多年后,文汇阁毁于兵火。

“御档”奏折完整反映重宁寺建寺情况

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多次南巡时,在扬州驻跸的行宫有天宁寺、高旻寺,为何还要建重宁寺?众所周知,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园林,前五次南巡均驻跸扬州,对扬州园林情有独钟。乾隆四十九年(1784)春,乾隆第六次下江南。为了接驾时有新建筑、新景观可看,盐商与地方官员们费尽心思,在以江春为首的两淮盐商的吁请下,乾隆四十八年(1783)五月,两淮盐政伊龄阿以为乾隆祝寿为名,筹建寺宇,介绍了行宫坐落及重宁寺的筹备情况,并附上简明图纸。从《清宫扬州御档》中收录的两淮盐政伊龄阿的奏折可证实:建造重宁寺系扬州盐商以为皇帝祝寿之名,实为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而做准备。

伊龄阿在《奏为筹办明年南巡盛典在扬州添建万寿寺事》奏折中写道:

至天宁寺行宫后,该商等原拟办开挖河道,添建点景房间,奴才已遵旨谕停其办理,惟查该商等于天宁寺后添建万寿寺一处、大殿一座、后楼五间、碑亭二座,系属通河众情以为永传世守之基,其所需物料系于岁内俱经办齐,地基亦已修妥。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知,在建重宁寺之前,原地块是准备用作“开挖河道、添建点景房间”的,而挖河、搞园亭景点建设,当为乾隆帝第六次南巡做准备的,看来原计划在上奏乾隆帝后,未获批准。作为两淮盐政伊龄阿似乎有点“钉子”精神,他绕了个圈,继续在这块宝地上做起更大的文章——建座大寺庙。当然建寺庙也非易事,除了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还必须得到帝君的“恩准”。伊宁阿非常清楚乾隆帝的嗜好,也许正是迎合乾隆帝的意愿,做了乾隆想做而又使乾隆帝君里外光鲜的事。

在奏折中,伊龄阿一方面说寺庙耗资并不大,仅“万寿寺一处、大殿一座、后楼五间、碑亭二座”,同时还说,“该商等世守天恩,既出于本心,所费亦属无多,若停其办理,则物料徒至虚糜……其所需工价,奴才及运司仓圣裔,受圣主豢养之恩情愿捐廉给发不动商赀……”伊龄阿禀告乾隆帝,工钱全部由他本人及运司仓圣裔捐出的养廉银承担,不动用公款。他还请求乾隆颁写碑文、寺名。奏折中,重宁寺的名称仍用的是“万寿寺”。

从《清宫扬州御档》收录的奏折可知,伊龄阿上奏的日期是五月十五日,扣除路途十天左右,乾隆当在五月二十五日收到这件奏折。而《清宫扬州御档》上谕档发出日期为五月二十八日,说明乾隆帝在数日就下了谕旨。谕旨中明确:“此寺既经建盖,自不便停其办理,亦应添立石碑一座以便镌泐御制诗章。即将高宽尺寸详悉开明呈览,至后楼及大殿如何供设佛像之处,并著该盐政另粘掩罩或烫一小样呈览,不必大,但写明尺寸以便另发添供佛像。”这说明,乾隆帝很认可建寺之事,而为皇帝祝寿的形象工程——万寿寺的“立项”得到皇上“恩准”。通过其他相关奏折可推算,伊龄阿五月十五日上呈的建万寿寺奏折,乾隆帝朱批“知道了”,于六月十九日收到折差回折,这也说明,重宁寺开工日期是在乾隆四十八年的六月下旬。

《清宫扬州御档》收录相关建造重宁寺(万寿寺)的奏折御档计4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件为上谕档,是乾隆帝对建造重宁寺一事作表态的“谕旨”,而两淮盐政伊龄阿向乾隆帝呈报建重宁寺的“请示”则在其他的奏折中。此外,另有一件乾隆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伊龄阿上奏题为《奏报遵旨万寿寺建立石碑等情形事》,该奏折正文带有4个附件,几乎含括重宁寺寺院各座建筑、所有佛像的规格尺寸以及掩罩地盘图、平面图等,内容极为详尽。数件奏折,较为完整地反映出重宁寺始建时的历史原貌。特别是附件中的建筑物、全套佛像名称、材质、规格尺寸等数据,极为珍贵,对于恢复古寺建筑、整理修缮旧存寺宇乃至按原状添置佛像等,将起到重要作用。

附件一为佛像规格尺寸。大殿四面各显五间、明三间,后金背板南面正中供奉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各一尊(各高九尺六寸),阿难迦叶二尊站像,各高五尺六寸,下莲花座高二尺,抗神须弥座高三尺,石须弥座高四尺五寸,通高一丈九尺一寸。除大殿正面,其背面以及后楼、天王殿等所供奉佛像的名称、尺寸、数量、工艺类型等均在呈件中一一清晰标明。

附件二为万寿寺内各建筑物的数量、坐落、详细尺寸及工艺结构等。如万寿寺山门一座:计三间,内明间面阔一丈三尺,次间各面阔一丈二尺,进深一丈六尺,柱高一丈二尺、径一尺,斗口重昂斗科五檩歇山成造。又如天王殿一座,其开间、面阔等与山门基本相同,但进深多四尺,为二丈,另斗科为七檩。此外,重檐无量寿佛大殿、后楼、东西配殿二座、重檐碑亭二座、后楼西山顺山房二座、钟鼓楼二座、山门内两边倒座穿堂二座、东西僧房二座……旗杆二根、青白石狮子一对等等。该附件的末端标明“地基自山门前檐后楼后檐南北长三十四丈,东西宽二十二丈”。

附件三、四,为万寿寺彩色图样,寺内各建筑坐落、位置均在图中标列清楚。

重宁寺天王殿

重宁寺两度重修百年来名人轶事广为流传

关于万寿重宁寺的第四件奏折《奏为万寿重宁寺工程告成开光及安插住持事》,上奏日期为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此奏折中,伊龄阿呈告乾隆帝,御书敕赐“万寿重宁寺”寺额及大殿后楼匾额已摹勒成做,寺额已先于八月内安设。今大殿后楼现俱工竣,佛像谨已成塑,恭拟十一月十五日吉辰开光,御书匾额即于是日恭悬……

御档中有关重宁寺建造的四份奏折,向我们还原了当年建造此寺的过程,其中,从五月中旬上奏请求建寺开始,六月中旬收到朱批回折后,伊龄阿即组织人马动工修建,十月二十一日,伊龄阿再上奏折,向乾隆帝呈报重宁寺建成开光日期以及请安排住持等事宜:

寺内规模甫经创始必得妥实僧人经理,以垂永久。查有向在都中宜兴僧人实智者,年五十九岁,人明白熟习经典,堪以住持率领僧众焚修不致贻误。再奴才伏查,向来直省各寺院请领全藏系由武英殿刷印缴价给发,今寺后佛楼宽敞,应请供设藏经全部永镇福地,倘蒙圣恩俯准,奴才照例缴价即由武英殿刷印请领供奉……

再,寺东接连坐落夹道中间添建文昌阁一座三层,因地势行胜相宜,商众恳请建盖,合并陈明谨奏。

截至此折上奏日,重宁寺主要建筑基本完成,建造过程历时四个多月。平心而论,在百余天里要完成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山门等建筑,别说在缺乏机械设施的清代绝非易事,即使是今天,不花费一番精力是难以办成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康乾盛世扬州盐商财力之雄厚,堪称乾隆年间扬州官商合力创出的“扬州速度”,而实施这项重大活动的牵头人当为两淮盐政伊龄阿。据《扬州画舫录》载:伊龄阿,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字精一。乾隆间由笔贴式补主事,历任两淮盐政,浙江巡抚,官至工部右侍郎。工诗,能书画,梅兰称一品,山水法吴镇,书宗孙过庭。

重宁寺建筑

重宁寺建成两百多年以来,与许多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第一个要算是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六次南巡,最后一次南巡驻跸在刚刚建成的重宁寺,并赐“普现庄严”“妙香花雨”两额,又亲撰寺记并勒石。而与重宁寺有关的文化名人,首先要数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清稗类钞·艺术类》载:“重宁寺为商家祝釐地,其壁有画,为两峰所缋,盖两淮鹾商出数百金延请其所作者也。”他应邀为重宁寺所作大幅壁画,仙佛人物,惟妙惟肖,传为名胜,惜已不存。

咸丰年间,寺与园均毁于兵火。重宁寺两次重修。同治初,僧海云始就废址建屋数楹。光绪十七年(1891),僧瑞堂募资重建山门、大殿。大殿重檐歇山顶,庄严嵯峨,平面近于正方形,面阔五间,为扬州诸名刹冠。按照皇宫大内寺庙的工艺作法。殿中佛像、罗汉像,出自宁波名塑工之手。佛像后,有海岛,穷极工巧,仿制普陀山海岛形式。佛像现已不存。光绪二十七年(1901),僧长惺与其徒雨山、宝茎等又建三层楼阁,以复旧观。面阔五间,署名“藏经楼”。中贮藏经,与天宁寺三层楼前后相望,均为佛寺之重要建筑。至宣统元年(1909)竣工。没过几年,重宁寺逐渐荒芜。民国年间,重宁寺规模虽大不如前,但其在全国佛教界的地位依旧很高。

重宁寺的主持或以精通佛学而著名,或以擅长书法而著名,重宁寺的首任住持为了凡。在《清宫扬州御档》中,伊龄阿关于兴建重宁寺的奏折提到“查有向在都中宜兴僧人实智者,年五十九岁,人明白熟习经典,堪以住持率领僧众焚修不致贻误。”而在以往的资料中,重宁寺首任住持显示是“了凡”。其实,“了凡”是住持的号,“实智”才是他的法名,了凡乃是临济宗第35代传人。另据记载,了凡幼年即以梵学著名,学者依之。乾隆四十九年(1784),了凡主寺讲席,每一出,拥舆者百余人,“巷陌聚观,喧阗鸡犬,酬唱妙语,不减莲社”。了凡以善相称,传宗以善数称,皆绝技。了凡后,莲性寺僧传宗主持寺务。

后继主持恒海法师,出身于保定军官学校,历任师长、旅长,因看不惯军界的混乱和官场的腐败而遁入空门。王柏龄与恒海成为知交。恒海是个德高望重的抗日高僧,1938年被日军杀害,在重宁寺的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重宁寺原有一对按皇家园林规格要求而雕镌的石狮。这对石狮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口微张、牙咬合、前爪平伏、傲视远方,雄健而威猛。1949年,因市政府建设需要,将重宁寺这对石狮移置于渡江桥,不久,一石狮被车撞入河中。1961年,扬州市市长钱辰方遣人打捞,随后将两只石狮移置大明寺“栖灵遗址”牌楼前。

《清宫扬州御档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