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溯源

江苏历史上的文学名著为何大多“咸”味十足

2025-11-06    

盐为“百味之祖”“国之大宝”,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资,早就进入了文学书写。


据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定勇教授介绍,今人汇集中国历代盐文学作品,收录古今诗词文赋近一千五百篇。


淮盐在唐代常被称作“吴盐”,这一称呼源自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最早就在此推行盐业生产的历史。


李白写“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用酸甜杨梅搭配皎洁淮盐以下酒,勾勒出饮酒赏味的雅致场景;


杜甫叹“蜀麻久不来,吴盐拥荆门”,乱局中盐运不至、民生艰困,于一粒盐中写尽天下苍生;


白居易则在《盐商妇》中另辟视角,通过“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的直白叙述,写一个扬州平民人家女儿,嫁给盐商后,一下子从糠箩跳进米箩,成为贵妇人,让这首诗成为反映当时社会阶层差异的生动史料。


自古以来,盐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对文学艺术起到支撑性作用。


据《淮盐画传》,明清时期,聚集在两淮的盐商,不仅是财富的拥有者,还通过资助文人、兴办书院、收藏典籍、举办雅集等方式,积极扮演文化“赞助商”的角色。他们用雄厚的商业资本,搭建起文人交流的平台,让江淮地区的崇文之风愈发浓厚。


IMG_256

《淮盐画传》章朝阳、穆家良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6年1月版


明代“公安三袁”之一的袁中道困顿之际,正是因为盐商慷慨解囊,才得以“买姬复买居,且作广陵客”,在扬州拥有了安心创作的环境;清代桐城派鼻祖方苞,常与淮安盐商交往,参与诗文聚会,留下不少佳作。


盐商们热衷于在私家园林举办诗文之会,“诗成即发刻,三日内尚可改易重刻,出日遍送城中”,形成了高效的文学传播氛围,甚至吸引了赵翼这样的名家前来赴宴题诗。


两淮盐商追求书画,重金购买,书画一到扬州就值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开创了以书画尺寸大小论价的先例。

除了资助文人与举办聚会,盐商还热衷于藏书与学术支持,如徽商易谐在扬州修筑抱山堂延揽名士,推动了“扬州学派”的兴起。


IMG_257


受这种崇文风气影响,盐商子弟也积极投身科举,清代两淮盐商子弟中进士者有85人,中举者116 人,“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 的诗句,正是当时景象的真实写照。


明清时期,两淮盐业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多小说都带上了“淮盐”的色彩,明代四大奇书都有相关的情节。


《三国演义》中,孟获倚仗盐井、银矿,盘踞银坑洞;征西将军邓艾驻扎陇西,提出“煮盐兴冶”的战略;


《水浒传》中,李俊、李立兄弟在浔阳江边专贩私盐;


《金瓶梅》中,西门庆勾结乔皇亲,贿赂两淮巡盐蔡京,提前领到盐引,得以顺利支盐,是明代中期开中法的真实写照;
《西游记》中,美猴王漂洋过海寻仙道,见海边有人淘盐,其他章回小说也不乏盐业描写;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三言二拍”则以“扬州种盐”为盐商的固定格式,突出反映了明代私盐泛滥、盐民逃亡等社会问题,其中著名的形象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盐商孙富,成为为富不仁的代表。


IMG_258


种种人物角色与故事情节,都显示小说作者对盐业生产与盐务运作十分熟悉。《淮盐画传》中说,像四大名著这样的巅峰之作的作者,每一位都与淮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淮安人,淮安既是淮盐的重要产地,又是运销枢纽。吴承恩居住的河下镇,是盐商聚居的商埠,他还有亲戚在连云港云台山区经营盐业,探亲时看到盐田成片、人们挖蛤淘盐的场景,听说了石猴出世之类的传说,灵感直接拉满。


《水浒传》的主角原型张士诚,本是泰州白驹盐场(今盐城大丰)的盐民,施耐庵曾与张士诚同师求学,亲眼见过盐民起义的场面,还一度做过张士诚的军师,所以《水浒传》里的故事、方言、习俗都带着咸味,说大丰盐场是《水浒传》的灵感源泉并不过分!


IMG_259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重要资助者糜竺,本是连云港云台山关里村的盐商巨富,刘备兵败下邳时,糜竺不仅把妹妹糜英嫁给刘备,还以盐场资产资助刘备重振军威,20世纪80年代当地出土的“糜竺井” 井圈、煮盐盘铁等文物,印证了这段历史。


最后说一说《红楼梦》。这部封建豪门图鉴简直是曹家与淮盐的“纪录片”!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把《红楼梦》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相提并论,还说他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四次被康熙钦点任两淮巡盐御史,每年仅获取淮盐商人供奉的“羡银”外快就高达五六十万两,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形容其家资雄厚时写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康熙六次南巡,曹寅在江宁织造府接驾并陪同其后四次南巡,并在康熙第五次南巡前督促修建行宫、勤劳监工。正如《红楼梦》第十六回赵嬷嬷所说:“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IMG_260

清孙温绘《红楼梦图册》节选


林黛玉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清朝有巡盐御史,这个御史的官衔并没有定品,由于他管辖的都转盐运使已是从三品,在三品之上是理所当然。贾宝玉父亲贾政的官职是工部员外郎,从五品,官阶低于林如海,所以,第十九回中,贾宝玉戏谑林黛玉“盐课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要不是表兄妹的关系,工部员外郎的公子贾宝玉是不敢在两淮巡盐御史千金林小姐面前造次的。


IMG_261

清孙温绘《红楼梦图册》节选


第七十四回中,宁国府贾宝玉的堂嫂尤氏因丫头入画私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对惜春说:“实是你哥哥赏他哥哥的,只不该私自传送,如今官盐变成了私盐了。”在古代制售私盐是一项严重的罪行,这就有了《红楼梦》中用“私盐”一词来比照贾府丫环私有男性物品的严重性。


据《淮盐画传》,除了四大名著,《镜花缘》《儒林外史》等古典小说也深深打上了淮盐的烙印。


《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曾随任板浦盐场盐课司大使的兄长在盐区居住,书中描绘盐商奢华宴席,“想着方儿变着样儿在饮食用功”“其肴不辨味之好丑,惟以价贵为尊”,这些辛辣的讽刺,并不是随意杜撰,而是源自他的亲身经历。


在王定勇看来,这时期反映两淮盐业最为全面的小说,是由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出资刻印的《儒林外史》。


IMG_262


《儒林外史》形象地展示了淮盐的盐官体系,完整地反映了淮盐运销的各个环节,生动地描绘了盐商众生相。


淮盐以扬州为中心,盐典沿长江、运河铺开庞大的销售网络。小说描写有名姓的盐商十多个,他们都好风雅,喜与文人交往。其中以万雪斋最为生动,他头戴方巾,作文士打扮,反映了他们力图向获得传统认定的儒士阶层靠近。


诸多明清小说从民间的视角反映明代盐政影响下的社会百态,反映出明代市民阶层对盐政问题的看法,既丰富了文学的题材,也拓宽了文学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