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域 >>> 城市风情

齐天的山,连海的云

2021-09-15    蔡骥鸣

f5149e7f-cf88-43b4-9cf7-28bc2e789503.jpg

海天一览

童年时候看小人书,知道了《西游记》,也知道了齐天大圣。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西游记》电视剧风靡一时,看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简直太神了。

单说齐天大圣这个名字,就感觉这名字牛气得不得了。

如果说有一个名字能和齐天大圣比肩的话,我觉得只有连云港。

一个城市与云相连,那自然是建在天上。小的时候我看到这个城市名称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上初中的时候,课本上有一篇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我很喜欢这首诗,而且想当然地觉得这首诗写的就是那个叫“连云港”的城市。

若干年后,当我真正到这个城市生活的时候,才理解,这个城市,起了这么一个飘逸的名字,还真是有道理的。

1


还是再来说说《西游记》,说说那个敢于战天斗地的“齐天大圣”。

翻开《西游记》第一回,看看花果山的场景是这么描述的:“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人的一生不到花果山上走一遭,不去水帘洞里穿一趟,不沾点孙猴子的灵气,就好像没到这世上来过。

齐天大圣出生的地方,一定是云雾缭绕,一定是半仙半尘,一定是浪漫得一塌糊涂,一定是漂亮得美不胜收。能够配得上它的,在中国偌大的地界上,也只有一个城市,那就是连云港。

《西游记》作者还真把齐天大圣的出生地花果山选在了连云港。尽管当时这个城市的名称曾经叫东海,叫海州,但后来还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老乡周恩来,把它的名字改成了“连云港”。估计是这个伟人觉得只有这个名称才能与齐天大圣相配呢。

孙悟空手持的金箍棒来自于东海龙宫,东海龙王住的地方叫水晶宫。现在的东海县,已经是世界水晶之都,璀璨夺目的水晶让世界都为之惊叹。

据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所有电视剧中,《西游记》是复播率最高的。

又听说,中国的小说被翻译到国外,能被世界都知晓的,只有《西游记》。但这部小说翻译到了国外,就改成了《Monkey King》,翻译成汉语就是“猴王的故事”。

下次记得向世界人民介绍的时候,告诉他:你所知道的中国伟大小说《猴子王》,它的故乡在中国的连云港。

其实,中国还有一部浪漫主义小说《镜花缘》,同样很厉害,同样诞生在连云港。

比起《西游记》,《镜花缘》其实一点都不逊色。《镜花缘》这部书写百花仙子被人间皇帝误令下凡的故事,也写了一帮人海外探险的故事。

我觉得连云港这个地方出了《西游记》《镜花缘》两本书,很有意思。一个是向西天探索,一个是去东边的大海探索,看来真的是要环游世界的样子。今天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不是和历史有着某种呼应和重合?!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把女性贬得很低的,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虽然是写女性的,但写了女性的悲剧,仍然不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镜花缘》不一样,李汝珍写了百花仙子,写了女人参加科举,还写了一个国家里面,让男人扮演了女性的角色。说到底,李汝珍是中国第一个为女性撑腰打气的文人。在那个封建时代,能有这种想法,你不得不佩服。

《镜花缘》还有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是小说的主人公林之洋到海外各国探险的故事。中国古代的小说、散文,从来没有写过这个。所以说李汝珍这个人的开放思维,尤其是向大海探索的思维,那真是前无古人。

现在的连云港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看来,从李汝珍那个时代,就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

2


把连云港历史一扒,连云港土地还真有不少浪漫的东西。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表现主要是神话,大多数都集中在《山海经》这部书里了。

首先第一个故事就是“鲧”的故事。鲧是谁,鲧是大禹他爹。大禹是治水的,他爹原来也是治水的。传说中远古时期,洪水滔天,天帝让鲧来治水。鲧偷了上天的息壤,采取堵的办法。最后水没治好,被天帝捆绑在羽山上,然后用雷将他劈死了。羽山就在今天东海县温泉镇西边大约5公里的样子。

说到禹,自然又说到第二个人物,那就是舜。我们不是经常说中国古代伟大的帝王是“尧舜禹汤”么,有一种观点认为,舜把归途选在了“连云港”。查查《山海经》,原来说是“舜葬苍梧”。

c807cfae-54f7-4c22-9cbd-cbea5cb67651.jpg

花果山

连云港云台山在远古时期也叫“苍梧山”,这个称呼在李白写给日本友人《哭晁卿衡》里,就曾经写道: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到了宋代的时候,苏轼还写过一首诗《次韵陈海州书怀》: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阛。

也就是说至少到唐宋之际,连云港云台山,还叫苍梧山。

两位伟大的诗人,都在写这个山,证明苍梧山在古时候名气挺大。

当然,那时候叫苍梧山的也许不止连云港这一处。但几千年前,舜帝活动的范围有多大,是值得深究的。我从连云港人的角度来看,就姑且把舜葬的苍梧山当成是连云港曾经的苍梧山吧。

这回终于知道了连云港有一个晚报为啥叫《苍梧晚报》,而不叫《港城晚报》了。

不管怎样,连云港曾经的苍梧山,山海相接,还真是个好地方,如果舜帝葬在这儿,也不亏了他。

几千年后的毛泽东,逝世后躺在了用东海水晶为他定制的水晶棺中,也算是与这块土地有关联。更让人感慨的是,邓小平逝世后,他的骨灰也部分撒在连云港的海域。有空的话,你可以到连岛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主题雕塑公园去看一看。站在那儿,远眺大海,马上就能感受到面向太平洋的雄浑气势。

再来说说第三个神话故事,那就是精卫填海,我觉得似乎也与连云港有关联。传说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到东海边来玩耍,后来被淹死了。淹死后化作一只精卫鸟,每天衔西山之木,欲填平东海。精卫填海就是一只神鸟的故事罢了。连云港所在的区域古代是东夷民族,东夷民族的图腾是鸟。所以关于鸟的神话故事就很多。20世纪70年代,东海县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有一篇文章《神乌傅》,写的也是关于鸟的故事。

3


过去经常讲,中国是一个大陆性的国家,海洋文明一直比较欠缺。在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汇中,连云港其实一直走在前列。

不仅是清代《镜花缘》写海外探险的故事,还有一个真实的人去海外探险,比《镜花缘》成书要早一千多年。

谁呢?秦代的徐福,比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要早一千五百多年。

都知道秦始皇派徐福去海上寻找长生不老仙药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研究发现,赣榆有一个徐福村,村里的人大多姓徐。进一步考证的结果,认为秦代的徐福应该就是生活在这个地方。尽管还有一些地方也在争论,但确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者和日本政要的认可。从此之后,每年日本的过往政要和民间人士都会到赣榆来,祭奠徐福。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钟情徐福呢?日本好几个城市还建有徐福祠。常听说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其实哪里是深啊,早期日本的文化简直就是中华文明移植过去的产物。这里面最具有始祖性质的就是徐福。是徐福把秦代的农耕文明带到了日本,让这个在大洋中孤悬的土地和部族从此有了农耕技术,有了初始的文明。

史书上说,徐福是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的。大家不要以为是三千个小孩子。真实的情况是,这个“童”是通假字,古代通“僮”,其实是仆人的意思。所以徐福是带了三千青壮年出海的。现在日本有很多人是徐福的后代,这就不足为奇了。

我经常想当然地认为,徐福是中国海洋探索的第一人、对外文化交流的第一人。可能在世界上,如此大规模的出海远航,在当时也应该是位居前列的。我不知道欧洲出远海的人最早记录是什么时候,但至少哥伦布、麦哲伦用庞大的船队出海,发现新大陆,那都是一千多年后的事情了。

2df1e9c3-b290-4bd4-b786-04c4530f1859.jpg

东方天书

实际上,秦始皇在位时间虽然很短,但却创造了丰功伟绩。其中有三件大事对连云港影响深刻,足以彪炳史册。

第一件大事,是秦始皇选了连云港的徐福出海,成为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一人。

第二件大事,是秦始皇修了一条“驰道”,可供六匹马车畅行的一条大通道,从咸阳一直修到连云港海边的古朐港。这个“驰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这真是前无古人的。现在的G30连霍高速,从连云港到新疆的霍尔果斯,是中国东西向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相当一部分是和原来的“秦驰道”重合的。

第三件大事,是在当时连云港地区的古朐县,立了一块石头,上书三个大字:秦东门。我们查遍了《史记》或古代的史书,秦始皇没有立过秦北门,也没有立过秦西门、秦南门。古代人确立方位不是随便确立的。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陕西河南一带,河南登封还有一个“天地之中”的历史遗迹。在这个中心位置确立的情况下,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秦朝的东大门是立在连云港,而不是立在其他地方。

直到这时,我们终于明白了,在中国的历史上,连云港算是官方认定的正东方。

4


连云港的锦屏山桃花涧风景区,有一块大石头,叫将军崖,将军崖上刻画了很多神奇的图案,被人称为“东方天书”。

有一年,中央电视台要开办一个栏目,叫《探索与发现》。找来找去,就把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作为第一期进行采访和播出。

原来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岩画距今有7000年,可到了近几年,考古学家用新的方法重新测定,认为它应该距今1万年。

我们经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那么将军崖岩画呢,是不是比中华有史记载的文明要早5000年呢?这个岩画的内容,简单地说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反映早期农耕文明的人脸、禾苗图,另一部分是天上的星象图。

我比较看好的是那个星象图。有银河星系、有清晰的子午线。这个子午线和现在的子午线相差无几。

后来,考古学家陆陆续续在连云港云台山各个山头上发现了40多处星象刻石。

这就表明在更古远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开始探索自然,探索天文了。

我猜想,远古人类循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走到当时中国正东方的大海边,以为已经到了天边。于是就在临海的崖壁上观测天象、记录天象。

这是目前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观测天象、记录天象的刻石,在世界古天文学上的价值和地位可想而知。

连云港有不少古迹都具有人类科学探索的精神,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

再来看看连云港2000年发掘的藤花落遗址,也是早期人类生活的印迹。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城。庞贝城是意大利的。一场火山爆发,让一个城市一下子被掩埋到地下了。藤花落遗址也大概有这么个意思,一下子,整个城市没了。

当年发掘的时候,它仅在地表下1米的位置。可几千年过去了,它一点都没有被破坏。因为处在亚欧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接合处,连云港这个区域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大的地质变迁。在某一次大的地震或大的地质运动中,它一下子沉入海底,又不知道哪一次,它又成为了陆地。

2000年发掘以后,其遗址被列入中国当年十大野外考古发现。据考古学家研究,这个城市遗址距今在3500年到5000年之间。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目前发现的早期人类城市遗址中,唯一一座具有内外双城墙结构的城市遗址。你见过其他的双城墙结构的城市么?当然有。明代在北京建紫禁城,北京就有了双城墙。一个是外城,一个是内城。可几千年前,你见过么?

正是因为内外双城墙结构,所以它的内城和外城的功能区域是很明显的。在这个城市遗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贵族和贫民的居住有了不同的区分。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这也是目前中国沿海地区唯一发现的人类早期的城市遗址。

曾经有一个考古专家说过,江苏的历史,地上看苏州,地下看连云港。将军崖岩画或藤花落遗址就是明证。

5


在孔望山,有一个大石象。两千年了,缓慢地伴随着岁月行走。

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一群弟子,来观摩这个汉代的石象。这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最大的圆雕石象。

搞雕塑的人最懂它。因为这是汉代圆雕艺术的精品。有人说,大石象最美的部分是在它的臀部上。一根阳线,两根阴线,把它丰满的屁股和行走时的雍容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山上是孔子登山望海的地方,山的西面是中国最早的佛教造像,山的东面是北魏时期兴建的龙洞庵。这个石象自然就有点不同寻常。

奇怪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个石象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地方?用什么方法把几吨重的大象运到这个山坡上?因为大象石质和山上的石质并不是一样的,这证明,工匠们并不是就地取材。

太多的谜也同样出现在汉代的另外一件考古发掘上。2002年7月,骄阳似火,在海州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就是后来被各大媒体追踪的海州双龙汉墓古女尸。

古尸的不同在哪里?她是继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第一具湿尸后,第二具过了两千年还没有腐烂的古尸。刚刚掀开盖板的一刹那,藕荷色的皮肤似乎还带着弹性。两千年的美女仿佛刚刚睡去,那样宁静而安详。

从出土的印章中知道她叫凌惠平,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但你永远想不到的是,两千年前,她已经戴上一头浓密的假发,那个发套被梳理出高髻云鬓,显示出墓主人高贵而典雅的气质。

自从秦始皇在此立石为秦东门后,汉代为连云港留下了太多让人着迷的东西。

在东海尹湾村,20世纪70年代,出土了一批汉简。尽管我们知道,东汉时的蔡伦已经开始造出纸来了,但在实际中,大量的文书还是靠竹简来记录。

有一年,日本有个300多人的考察团,来到连云港。他们只有一个目的:一定要亲眼看看这批汉代竹简。当那一根根被亚克力密封的竹简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惊喜异常,激动万分。

其实,它妙就妙在书法体式的变换上。这批用于记录日常生活的档案文书,虽然是隶书,却夹带着行、草的笔意,给人一种随心所欲、自然飘逸的美感。实际上,那时候行书和草书都还没有登上书法历史的舞台,所以这个书法就显得特别。

同时出土的那篇千古美文《神乌傅》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补白之作。这是一篇中国最早的俗赋,用缠绵悱恻、哀伤悲戚的调子描绘了两只鸟的爱情故事。什么叫俗赋呢?说简单一点,无论是汉赋还是六朝的骈赋,无不是阐明事理或抒情言志的正大气象。而俗赋则是用美妙的文字叙述一个上不得台面的故事而已。正宗的文人是不说故事的。他们要写故事的话,那也是在元代以后的事情了。

在两汉之间有一个夹缝地带,就是王莽篡位八年。八年时间在历史上只是白驹过隙,但那个短暂的新朝却给连云港留下了一样东西。连云港因为有连岛而得名,连岛美在海中央。一湾浅浅的海峡,相隔一只雄鹰飞越的距离。在连岛的东侧,那个号称空气最新鲜的苏马湾沙滩边,人们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从这里去往大海的无极处,北边是琅琊郡,南边是东海郡。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一块关于海洋权属的界碑。

到大海的无极处,多么渺远,又多么清晰。古人不知道什么叫大陆架,不知道什么叫专属经济区,不知道什么叫航空识别区,不知道什么叫领海,但却知道那无极处早已归属我们了。

这是何等的气魄和眼光啊。

之前的徐福也许就是出去要把那个无极之处,归于秦皇的威仪之下,以成就四海天下的伟业。

无疑,连云港在历史上就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6


不仅仅是远古人类到这儿观测天象。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也不忘来这儿的山上登高望远,感受一下太阳升起的气象。这就是孔望山的由来。

但真正让孔望山有历史价值的还不是孔子。孔望山有一处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

我们都知道敦煌佛教造像,那可是伟大的艺术宝库,尤其是佛教艺术的瑰宝。但孔望山上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的佛教造像还要早300年。

这同时给很多专家们提出来一个疑问?佛教传入是不是就陆上丝绸之路一条途径?

中国当代已故的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看了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后,题了这样几句诗:

海上丝绸路早开,阙文史实证摩崖。

可能孔望山头像,及见流沙白马来。

其实,赵朴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过去一直猜想可能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但找不到证据,这个孔望山的摩崖造像就是证据。由此可以推出,连云港早期的佛教传入不是从西边传来的,可能是从海上传过来的。

这一下子颠覆了过去人们认为佛教仅仅是从西域那条路线传过来的认知。

我看过韩国一个学者对中国佛教造像研究的一本书,他开宗明义地提出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当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佛教造像。

其实,连云港这个地区的佛教传统是很厉害的。不仅仅是孔望山这一处佛教造像,至少有两处佛教遗址值得一提。

先说说法起寺。据考证是在汉代就开始建设了,后来被称为东土海上第一寺。那时候是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时期,距今有1900多年。

然后再看看海清寺。就是现在花果山下大圣湖畔的那个阿育王塔所在的位置。

法起寺是早,海清寺是大。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寺院和塔是唐代建设的,后来毁于战火。重建是在宋代的1023年。而海清寺在唐宋时代供养的僧众就达到900人之众。

海清寺不仅仅是大,更让人注目的是阿育王塔。藏有佛祖真身舍利的塔才能称为阿育王塔。海清寺的阿育王塔就是藏有佛祖真身舍利的塔。据说当时世界上建了4.8万个阿育王塔,这仅是其中一座罢了。传说中国当时建有19座阿育王塔。不幸的是,中国境内很多阿育王塔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倒塌了,或没有了。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基本上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重建的。唯有海清寺阿育王塔是1023年建好后再也没有倒过。准确地说,海清寺阿育王塔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阿育王塔,再过两年就满1000年了。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难怪塔上刻有“根深固蒂”四个大字。

连云港有一条烧香河。听着这名称就觉得很奇怪。其实是佛道教兴盛,苏北、鲁南一带的信众乘船来烧香拜佛的历史反映。来烧香不仅仅是拜佛,也拜道教的始祖。

很奇怪的是,连云港这个地区居然还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秦代的时候,徐福是一个方士。方士是干什么的呢?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信仰神仙学说,也称法术之士。徐福时代中国还没有宗教,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首先是从那些方士、术士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徐福应该是归在道家这个行当里来。实际上,老庄的思想在徐福他们那一代开始传承并逐步形成体系了。

东汉末年的时候,道教开始有了起源的苗头,就是黄巾军起义。黄巾军打的旗号是“太平道”,被认为是道教创立的最早雏形之一。“太平道”出了一个册子,这个册子叫《太平经》。但过去一直没找到,后来在连云港东海县曲阳乡被发现了。

我们过去看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其中有一个人物叫丘处机。有些人认为这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其实,丘处机是道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道士。传说丘处机也曾经跑到云台山来修炼了一阵子。

道教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吕洞宾。八仙过海中的一个领衔人物。有人说八仙过海的传说就是以吕洞宾的故事穿线而成的。实际上,吕洞宾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号称纯阳子,那是道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吕洞宾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吕洞宾的父亲吕让曾任海州刺史。也就是说,吕洞宾很可能是在海州出生的,很可能从小就在连云港的云台山上玩耍,很可能就是受到这个地方思想的影响,最后走上道家的道路。

一个山西人,离大海那么远,你让他创造出“八仙过海”的传说,可能性不大。人的想象很难突破地域的限制。但如果他出生在海州,似乎顺理成章。

再回头看看《西游记》。有人说,它是一个写历经百折而成佛的故事。所以是一个佛教小说。但这说得很不完全。你有没有发现,贯穿整部书的都是各种妖魔鬼怪想吃唐僧肉。吃唐僧肉为啥?因为能长生。所以,长生是《西游记》另外一个重要主题。

从齐天大圣偷吃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仙丹,获得不死的金身开始,到后来蟠桃园吃蟠桃,再到后来想吃唐僧肉,都一直在说要长生不老。

很明显,这里面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佛家的,一条是道家的。

吴承恩写《西游记》,不仅把本来出生于河南偃师的唐玄奘故事改编了,更关键的一点是还把小说中唐僧的父亲写成了海州弘农郡人士。《西游记》正文第八回后面有一个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写的就是唐僧出生海州的故事。

7


《西游记》讲长生,我们也讲长生。

为啥那么多和尚道士选在连云港的云台山来修炼?环境好、空气好。过去说“深山藏古寺”么。

《西游记》写到孙悟空和猪八戒偷吃长生果的故事,跑到了万寿山的五庄观,把树上的人参果都吃了。

花果山好像还真有人参果。有一年我在花果山门前的商贩那儿看到有人兜售一种野果。听摊主介绍说,这就是孙悟空吃的人参果。但具体的学名他们也说不清,只是样子像那种小葫芦的形状。

连云港另外一个景区海上云台山,一入大门,就有一个万寿谷。不知道有没有和尚道士在那儿修炼过。但山上现在的确有一个悟道庵。

海上云台山及万寿谷所在的那个地方叫宿城。宿城居然还和陶渊明有关系。有人传说,那个地方就是陶渊明梦想中的“桃花源”情境。

这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陶渊明曾任东晋名将刘牢之的参军,那时候就住在宿城。他在《饮酒》诗里也写得明明白白:“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清朝嘉庆时代两江总督陶澍,四次来到宿城。他自称是陶公的后代,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尽管他自己也是湖南人。还是他出资,在宿城修建了“陶公祠”。

20年前,我到连云镇去游玩,穿过云台山差不多4公里的隧道,忽然天光放亮,蓦然出现的一片屋舍俨然、郁郁葱葱的景象,当时真还莫名惊异过。

秦始皇三次东巡于此,派徐福出海。连云港人对秦代的印象确是极深的。只知有秦,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我看对于宿城的平民百姓来说,未尝不是另一种真实。

文人钟情这个地方,我觉得是应该的。因为文人骨子里都喜欢清幽而浪漫的地方。所以宋代有个大诗人石曼卿就跑到海州的石棚山来读书。

你有空去看看石曼卿读书的那个大石头,天然形成的巨石,凌空伸出一个檐来,真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在那个下面读书,遮风避雨,冬暖夏凉,那是什么感觉。如果再配上红袖抚琴、添香、磨墨、陪读,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快意么?

所以跟石曼卿同时代的苏东坡那首关于海州的诗写了这两句:“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听说云台山上的草木都是仙药,所以自己的妻妾都可以不要,也想来这个地方居住。

连云港云台山上的草木还真都是仙药,说明苏轼也不是乱讲的。

连云港有一个搞植物研究的吴舟先生,没事就喜欢到山上去采药,很有李时珍的遗风。他告诉我说,云台山的植物有900多种,都是《本草纲目》所列的中草药。

得了这样好的风水,植物自然也能跟着受益长生。连云港的市树就是长寿树——银杏。银杏树被称为人类植物的活化石,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植物。

在连云港的山上、城里、乡下、道路两旁,到处都是银杏。花果山上的银杏树龄很多都在1000年以上。我就喜欢每年秋天,满山满城的银杏叶金灿灿地黄,耀人的眼睛。如果再遇到一夜的秋风秋雨,第二天早上,就是满地铺金,那种美,可以用“满城尽带黄金甲”来形容。

8


想长生,还必须要吃得好。

这样一个靠海的城市,海鲜肯定是主打。

我第一次到连云港,中午吃的海鲜,下午腹泻得一塌糊涂。后来才知道,这海鲜也认生,第一次吃,肚子会不受用。当地人说,吃海鲜的时候再喝上一点白酒,杀菌的,肚子就不会坏了。

连云港人做海鲜也很佛性。很多海产品直接扔到锅里,用清水一煮就吃,尤其是那些贝类,例如海螺、花蚬、海蛏之类。

连云港有一种沙光鱼,就很特别,也很有代表性。这个鱼是一年生的鱼类。一年生,一年死。传说中说它自己很骄傲,说自己一年一尺长,三年能赛过老龙王。其实,这不过是一个传说罢了。真正的情况是,这个鱼生活在海水和河水交汇处。由于皮肤和肉质都太细腻,所以每年到了农历十月份,天一冷下来,它就受不了啦。到寒冬腊月,它就钻到淤泥里去,避寒,产卵,然后冻死。到了第二年的四五月份,那些卵孵化成小鱼,又从泥里钻出来。就这样年复一年。沙光鱼还真是嫩,基本上入嘴即化。说它的汤赛羊汤,主要是它的很多脂肪在炖煮的时候化在汤里了,所以汤浓得像乳白色的牛奶。

连云港的海域还盛产一种梭子蟹。个头大的能有一斤重。比起那个某某湖的大闸蟹,又是别样的味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红楼梦》里林黛玉写的“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正是梭子蟹的最好写照。

春天是梭子蟹最好的繁殖季节,也是它最肉肥体壮的时候。这时候,它的“油”最多,“黄”最满。

过去经常把山珍海味一块并列着说,说明都是舌尖上的美食啊。

连云港的云台山、花果山上有你吃不尽的山珍。

猴子爱吃的桃子、樱桃、板栗,漫山遍野都是的。

不过我觉得花果山最值得称道的还是葛藤粉和云雾茶。

有个民间小调唱过这样一段词:

葛根熬鸡汤,每天送三趟;

用心伺候好,长寿又健康。

能不能保证长寿我不知道,但葛根粉对于酒鬼来说,是一剂最好的解酒良药。

《镜花缘》写那些众才女放浪狂饮时说:“葛根最解酒毒,葛根尤妙。据妹子所见,唯有海州云台山所产最佳……只要有了云台山的葛粉,怕他怎么?”

花果山最值得我们品味的东西,就算是云雾茶了。在江苏,花果山的玉女峰是全省最高山峰。因为靠近海边,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所以花果山上的茶树在云蒸霞蔚中浸润了许多自然之气。同时云台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这也让花果山云雾茶兼具南北之气韵。

遥想当年,那些文人骚客,来此云游,登山观海,吟诗作赋,如果没有一杯地产的香茗置于面前,端详杯中那袅袅云雾升腾,品味不尽的绵绵醇香,岂不是一大憾事?

9


前两天看到一个美国专家说到这些年养生界流传甚广的一个方法,就是要清淡饮食,少盐多素。然后这位老美痛骂那些要求少吃盐的人,他认为这是一种犯罪。但不管怎么说,盐都是人身体生长、发育乃至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盐自古及今都是国家管控的东西。据说中国古代官府专卖的只有盐和铁这两种,足以证明盐的重要性。

古代的盐主要是来自于晒海成盐或煮海成盐,不像现在,可以从地下开采盐矿。现在市面上流通的也大多数是矿盐。矿盐便宜,但成分简单。说白了,真正物质成分含量丰富,对人体有益的一定是海盐。

连云港是中国四大著名海盐之一的“淮盐”主产地。

前面说过,李汝珍是在连云港写成的《镜花缘》。但李汝珍是北京大兴人,他怎么跑到连云港来了呢?原来在明清之际,连云港的盐业非常发达,海州下面的板浦镇成了东海边最重要的海盐集散地之一,富商巨贾云集于此,形成经济一时繁盛的奇观。仅仅一个小小的板浦镇,在明清两代就聚集了5万人口,可见其繁荣程度。当时李汝珍从北京大兴入赘海州板浦镇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而当时板浦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凌廷堪也从安徽迁居板浦。凌廷堪是乾嘉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专事经史子集的考据,对中国学界影响甚远。李汝珍《镜花缘》中那些炫耀学问的百科知识及菜谱都是直接受到凌廷堪的影响。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更是直接管辖两淮盐务。

因为盐业发达,古海州城商业空前繁荣。中国北宋时期因为城市经济繁荣,直接催生出大量的茶楼酒肆、歌楼春馆,因此词这种艺术形式应运而生。海州城因为盐业发达带来的城市经济繁荣,同样也催生出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诞生,那就是海州五大宫调的
出现。

有人说海州五大宫调是从皇宫中传出来的,但我更相信是盐商们带来的。五大宫调中有一种乐器是用筷子敲打碗碟伴唱,很明显是茶楼酒肆的即兴伴奏。

我倒很喜欢海州五大宫调的迂徐舒缓,绵软细腻之风,有点像那个时代的靡靡之音。

因盐而兴起的板浦镇同时又生产出另外一种对味觉产生强烈冲击的东西。康熙年间,又一个安徽徽州的人汪懿余来到了板浦,创制了“滴醋”。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镇江的香醋、山西的老陈醋。但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美食家、性灵派文学的代表人物袁枚编过一本《随园食单》却是这样写道:“镇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

为啥叫“滴醋”,取“一滴知醋”之意,就比如我们常说“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尝过的人都知道,真正好吃的,一定是滴醋。

当然,如果是喜欢吃醋的女人,比如王熙凤,那吃了滴醋后一定醋劲更大。

从板浦镇往南走不足二十公里,有座山,叫伊山,是云台山的一个余脉。为什么叫伊山呢?原来是在商汤时候有个尹相叫伊尹,相当于后来的宰相,避乱到此,后来就叫了伊山,这个名称一喊就是将近四千年。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个伊尹还是中华美食的鼻祖呢。

据专家考证,伊尹还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老师。同时,伊尹的父亲本来也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使得他从小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老子的《道德经》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就是伊尹。

我们现在搞烹调的讲究“调和五味”,就是来源于伊尹。

一直设想,如果能在大伊山上建一个伊尹的庙宇,让天下的厨师们都来朝拜,或者是设一个伊尹的中华美食奖,那才叫古韵悠长呢。

四千年过去了,伊尹的那些手艺也许早就失传了。但大伊山所处的灌云县却诞生了一种奇怪的美食。喜欢吃的人简直是喜欢得不得了,即使离开了这个地方,还总是念念不忘;不喜欢吃的人,端在面前,还总是内生恐惧之感。

二十年前,央视有一个节目,叫《正大综艺》,里面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就把灌云的这道美食端出来,让人猜。五年前,中央电视台风靡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再次把它端出来,呈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

这个菜就是“豆丹”。说白了,就是吃豆叶上的大青虫。

小时候,我看到豆虫都怕得要命。今天它却成了一道美味佳肴。讲真的,我来连云港后,也是克服了将近十年的心理障碍,才迷上吃它的。

袁枚钟情于“醋”,清代有一个著名的文人洪昇,却钟情于“酒”。

洪昇写过一个戏剧《长生殿》,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为主人公。这个剧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也来过海州,然后就喝醉了,然后就信笔写下了“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的名句。

同时代的另一位戏剧家,写作《桃花扇》的孔尚任,更是赞叹:“汤沟传奇水土,美酒绝世风华。”

还真应了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呢。

10


文人对连云港还真是钟情。

孔子是文圣人,他算是第一个到连云港游山玩水的文人。

孔子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后来的文人接踵而至。接下来就应该是陶渊明,再接下来就是南朝的鲍照了。当然他们两个,一个是在这儿工作过,一个是家就在旁边。

到了唐宋时期,诗人们大放光彩,简直是要跑遍天下的样子。于是李白、刘长卿、钱起、王禹偁、苏轼、张耒、石曼卿等人都要借海州、借云台山发他们的诗兴骚情。

最让我心动的还是李商隐的那首《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李商隐的诗中有种禅意,但都无非是羡慕和向往那些成仙得道的神仙生活。东海边的云台山和那片大海永远是诗人心中的一个梦罢了。

苏轼也写过:“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宋代的张耒甚至还写过这样的诗句:“试问故人思我否?梦魂还在海边州。”

同一种诗境,在不同的文人诗中表达,看来这个地方还真是诗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不是有点像今天的网红之地?这一红就红了几千年,而且直到今天也还没有消退的迹象。

诗人们是连云港的粉丝,我们是诗人们的粉丝。

不过接下来的文人可都是和连云港有更深的关联了,而不仅仅像上面那些诗人,聊发诗情罢了。

元代的大剧作家关汉卿,写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悲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可窦娥的形象并不是作家凭空捏造出来的。窦娥的形象来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据说,汉代东海郡有个女子周青被控告毒死婆婆,屈打成招,临刑前发出六月飞雪等三桩誓愿。后来这三个誓愿都一一应验。从此,在东海郡周青的家乡建了一个孝妇祠。最迟自宋代至今就有了每年对于孝妇的祭奠活动。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连云港的渊源,我觉得要首先从关汉卿这位老爷子说起。

接下来一位是吴敬梓,《儒林外史》的作者,安徽全椒人。可他和李汝珍一样,都从外地跑到连云港来的。不同的是,李汝珍是入赘来了,吴敬梓是过继来的。

吴敬梓的家庭其实是名门望族,他的曾祖和叔祖曾经中过探花和榜眼。这在清朝的时候,一个家族出了两个三甲,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但吴敬梓从小就过继给他的叔父吴霖起了。然后吴霖起就被朝廷选派到连云港的赣榆当起了教谕。吴敬梓就跟着他的这个父亲来到了赣榆。

教谕从字面上看就是训诫。实际上承担的职责就是对一个县的秀才们进行训诫,教育他们要忠于皇上,忠于儒家的仁义之道。吴敬梓跟他的父亲在赣榆生活十年,于是就能够天天看着父亲如何训诫儒生们,他也由此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儒生,直接促成他完成了中国最具讽刺意味的小说《儒林外史》。那个中举的范进是古代儒生的生动写照,虽然他的行动让人喷饭,却也有一把酸楚的泪水。

都知道,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是淮安府人,怎么会把海州的云台山写到他的小说中,让齐天大圣落户在花果山呢?且不说淮安府本来就离海州府很近,更关键的是这位恃才傲物的淮海浪士也和古代的那些文人一样,喜欢游山玩水。吴承恩的很多亲戚都住在海州,所以吴承恩就经常忘情于这片山海奇景之中。当他攀越花果山,穿越水帘洞,看满山遍野的猴子在树丛间跳荡嬉戏,品尝着山果野味的时候,一个大胆的念头窜上他的大脑。

站在山顶的玉女峰上,遥远处是一片茫茫的大海,低头是云雾缭绕,仰观天上是澄明透彻的蓝。他恍然觉得自己怎么如此高大伟岸,简直就是齐天大圣啊。

神猴是吴承恩的心魔,也是他的志向。“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若干年后,当一位熟读《西游记》的长老来到花果山,欣然提笔写下这副对联的时候,我知道,他其实是最理解吴承恩的。

若干年后,当代著名诗人舒婷来到花果山,她与吴承恩也是心有灵犀,出现了跨越时空的心灵感应:

夜里辗转不能入梦,起身打开窗帘,见明月端肃无声,流星曳地,危崖糙石影影绰绰,林涛却低吟不止。想那吴承恩,必是在这样的天地精华积熠满盈之际,戳笔为刃,剖开自己,迸出一只惊世骇俗的石猴子来。

连云港注定是中国文学界玩得最嗨的一个大舞台,它要让那些传颂至今的文学形象逐一闪亮登场。

窦娥先出来唱一段感天动地,接着是顽劣的猴子战天斗地,接着是百花仙子争奇斗艳,接着是范进疯癫痴迷。然后呢?

然后是三国大将军横马立刀,水浒中的绿林好汉战死沙场。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三分天下靠的是桃园结义,靠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真正强有力支持他的是麋竺。

中国古代的大富商,挂头牌的是陶朱公,成了商界崇拜的祖师爷。那排在第二的是谁呢?当之无愧的是麋竺。

麋竺生在海州云台山南的一个村子,大概是经营渔盐挣的第一桶金。然后往来于徐州与海州之间经商。后来积攒亿万家资,家里面养了万把人。这在二十五史里面为数不多,连明朝的沈万三都很难有这个派头。麋竺不仅把妹妹嫁给了刘备,还把自己的亿万家产悉数捐给了刘备,转行去做了刘备的大舅子和安汉大将军。有了粮草后盾,才有了刘备的功成名就,才有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另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绿林好汉。

终于有一天,义军失败,梁山散伙。那些好汉走投无路,被官军逼到海边,最终全军覆没。好心人在海州城边把好汉的尸体收拢起来,埋葬在海州城西的白虎山下。那个“好汉茔”给人们留下的是一股浩荡的气韵。

他们的结局也让人想起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居然也是在连云港云台山大海边,成为最后的归宿。那个至今让历史难以忘怀的“田横岗”上,齐国人田横家丁五百勇士,从崖上一跃而下,蹈海自杀,演绎了一曲悲壮的挽歌,让刘邦都慨叹不已。

所以到了这块土地上,无论是徐福,还是孙悟空,或者是田横;无论是窦娥,还是梁山好汉,个个都有一股子不畏生死的烈性。这股子烈性不仅感染了老百姓,也感染了那些文人。

民国时期的大文学家朱自清,出生在当时是东海县的小城之中,度过童年的懵懂时光。后来的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饿死家中。一代文豪如此壮怀,丝毫不让那些梁山好汉的勇武果决。

忽然想到林则徐《登东海云台山》那首诗的两句:

登临本是瀛洲客,

沧海横流倒一尊。

真的是一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长吁慨叹。

20世纪的最后十年,著名作家赵本夫有一次也来到连云港,他说:

城市是有气质的。

如果把城市也分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话,连云港无疑属于后者,这在中国的城市中并不多见。

连云港是另一种人间,弥漫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很少有烟火气,更多的是野气、神气、仙气。

我觉得这才是对连云港最好的阐释。

11


连云港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真正叫海的县区基本上都不靠海,名称中没有海的反倒是与大海紧紧相连。比如海州,靠海的时候都是多少辈之前的事了。而东海县现在完全跟海没有一点关系。但灌云、灌南、赣榆、连云4个县(区)却是实实在在地与海为邻。

当然,东海县不靠海,不代表它跟海就没有关系。为什么叫东海县,大约汉代的时候,连云港这个地方叫东海郡,尽管郡治一直在山东的郯城,但这块土地却是东海郡的地儿。后来,东海郡搬走了,连云港这个区域改名为海州。从此,东海这个名称,从这个地方神奇地消失了。消失一千多年后,到民国时期,东海的名称又回来了。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东海县。民国时期的东海县,包括了今天连云港的大部分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东海县城往西迁了40公里,放在了牛山镇。从此,东海县一直延续至今。

在连云港的三县三区中,东海县是一个最出彩的地方。

出彩是因为她藏有人间宝石,水晶。

出彩是因为她有温泉,把东海的姑娘浸润得水灵漂亮。

出彩是因为她有亚洲第一科钻深井。探索地球的奥秘全在于此。

出彩是因为她曾出土过的档案被列为世界记忆工程。

还是先来说说水晶。

齐大天圣借宝的东海龙宫不仅有金箍棒,还有水晶。东海龙王住的地方就叫水晶宫。东海县盛产水晶,水晶储量占中国二分之一。东海县已经成为世界水晶之都。世界上的宝石千千万,唯有东海水晶最透亮。水晶不仅是宝石中的精品,更是世界文化中最让人神往的宝贝之一。

连云港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有水晶,这个说来有点话长,但还是不得不说。

《西游记》中描述的花果山那是在海中。说白了,就是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花果山还在海上。但后来为啥跑到陆地上来了呢?

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

因为连云港这个地方处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碰撞结合处。地壳的板块是不稳定的,它会经常碰撞挤压,一挤压就会发生大地震。于是在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年,发生了一次8.5级的郯庐大地震。我们知道2008年汶川地震才8级。可想而知,郯庐大地震的震级有多高,破坏力有多大。然后方圆几百里一下子夷为平地,然后海水倒退了几十公里,然后花果山就从海上仙山变成岸边高山,然后就有了江苏的最高峰——玉女峰。

但这跟水晶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不是这一次才发生这么大的地震,也不是这个地方就发生过这一次地震。因为地震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地壳板块一直不老实。所以据科学家考证和研究,这个地方,在几亿年前至今,发生过20多次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晋代葛洪,在《神仙传·王选》里面说过这样一句话:“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现在才知道,原来“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就是写连云港这个地方。

水晶这个东西硬度非常高。黄金的硬度是3.7,白银的硬度2.7,铁的硬度为6,而水晶的硬度为7。怎么会有这么硬的东西?初中时候学物理就知道,越硬的东西密度越大。密度大的东西是因为压强大。在地壳中的东西,压强大也许是埋得深。可东海的水晶叫鸡窝矿。基本上全是藏在地下三五米到一二十米深的位置。这也太浅了吧。那它是怎么跑到地表来的呢?是地壳运动。是板块碰撞挤压,把水晶从埋得很深的地下拱到地表来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个地方盛产水晶呢,怪不得这个地方代表着中国水晶,成了世界水晶之都呢。

这下你终于明白了,吴承恩把《西游记》中的主人公齐大天圣选在了连云港的花果山,还配套给东海龙王建了个水晶宫,给孙悟空送了一件金箍棒的宝物的由来。

在东海县的西边,有一个西双湖,湖边有个造型奇特的建筑——水晶博物馆;博物馆的对面有一个世界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到那里面,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晶莹剔透,什么叫巧夺天工,什么叫天造地设,什么叫眼花缭乱,什么叫美不胜收。

既然水晶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使它从沉睡中惊醒,那么想要研究地壳的情况,这个地方再合适不过了。2000年,中国科学院和地质部要在全国选一个点,来研究地壳的结构。选来选去,选在了东海县安峰镇毛北村。

人类的科学家有三大梦想,一个是上天,了解宇宙的奥秘;一个是下地,了解我们生存的地球奥秘;一个是入海,了解比陆地大多少倍的海洋奥秘。

这三个科学梦想都在连云港这块土地上探索过。

将军崖崖画中的星象图是一万年前的先祖探索宇宙的结果。

徐福出海远洋是两千年前的祖辈向大海探索的结果。

亚洲第一科钻深井是21世纪第一个五年,中国科学家向地球探索的结果。

从2000年到2005年,用了五年时间,钻到地球深处5300米。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5000米的深处,居然还有微生物的存在。

从地球深处取出5000多米的岩芯,如果一米连着一米的排起来,有5公里路那么长。人间再奇异的宝石都没有这种岩芯让人觉得新奇和不可思议。那可是与地球同岁,有着几十亿年的寿命啊。

据说,类似的地球科钻深井,全世界只有三个。

12


两千多年前,孔子登山望海。到底是哪一年来的,已不可考。但如果没有这搭子事,也不太可能有这口口相传几千年的孔望山。

但与孔子关系更密切的,时间更准确的,还有一座山。

公元前500年,齐国国君带着晏婴,鲁国国君带着孔子,来到夹谷山会盟。孔子一生政绩寥寥可数,大都没有什么影响,能够被史书记录下来并称道的可能就只有夹谷会盟了。这次会盟,孔子以一个外交家的卓越才华,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鲁国取得了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

而夹谷会盟的地方就在赣榆区西部的夹谷山上。

关于会盟的地点,山东很多地方都自称是在他们那儿。专家们不惜引经据典地论证。但直到20世纪中叶,夹谷山发现了一块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孔子相鲁会齐侯处”,才让这桩历史的悬案有了确凿的证据。实际上,《左传》上就明确记载了“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而祝其正是赣榆的古县名。

夹谷山所在的地方是一个丘陵地带,地势高低冥迷,沟壑纵横。

沿着蜿蜒的山路登上夹谷山上时,我想象着齐国国君和鲁国国君在山上会盟时的情形。

为什么谈判会盟不选在平坦的赣榆县城,而选在这沟壑纵横、丘陵之上的夹谷山上?或许,两个国君之间的会盟谈判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国君出行,后面必定有大批的部队跟随,以防不测,随时可能因为谈判破裂而拉开阵势。齐国和鲁国国君的背后可能各自跟随着数万兵马。这些军营驻扎在哪里自然颇有讲究。如果驻扎在一望无际、一览无遗的平原之上,与神出鬼没、兵不厌诈的兵法很不相符。而这里的地势恰好为两军对垒提供巧妙的隐身之所。虚虚实实地驻扎着、出没着,让对方捉摸不透到底有多少兵马。这为接下来的谈判留下了伏笔,也留下了许多可以加码考量的因素。

后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这个地方又进行过数次较量,可见地势之险要。

夹谷山西边十余里处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抗日山,山上有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建造最早的烈士陵园。那是在纷飞的战火中,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兴建的抗日烈士陵园,是我国唯一以抗日命名的山,更是一座边抗日边建设的烈士纪念碑。

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彰显,让我们别忘了被侵略的屈辱。

赣榆还曾经住过一位抗日名将——张自忠。张自忠将军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他虽然是山东聊城临清人,但从8岁开始随父亲到赣榆来生活。张自忠的父亲张树桂曾出任赣榆青口的巡检,有人认为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公安局长。几年之后,清廷为之加五品衔,代理赣榆知县。据说张自忠在赣榆一共生活了六年。随着父亲的去世,他又回到了山东临清。张将军后来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在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直到今天,赣榆还流传着张自忠将军小时候抱打不平,充满豪侠之气的故事。

赣榆是出真英雄的地方。其中,两千年前的徐福也算是一个。那时,徐福被秦始皇派了出海探险。如果没有几分勇气、胆量和豪气,一般人也不敢接这个活儿。

是一方灵山秀水,让徐福从小就禀赋异常;是历史的召唤,让徐福从芸芸众生中脱颖闪亮;是大海的嘲弄,让徐福一直有征服者的欲望;是始皇的信任,把天下第一重任沉沉地放在他的肩上。

徐福虽然一去无回,但赣榆之后两千年的岁月中,临海的那些居民们大多出海打鱼,与大海为伴,算是一生与海浪共沉浮。

7565cda0-2bce-422f-8b6e-cd5b2ac3b3d7.jpg

夏日海滨

最近,新华社制作了一个“不眠网红镇”的短视频,拍的就是赣榆的海头镇。搭上时代的网络,搞起了直播带货,把赣榆渔民们的海货销往四面八方。过去,因为盐,海州的板浦镇就聚集了5万人口。今天,因为一个海鲜直播带货,赣榆的海头镇就有了3000个直播的网红。有的网红一夜卖了3万单,销售额高达300万元。

赣榆算是江苏的北大门了,过了赣榆就到了山东。因为这个地方历史上是琅琊郡与东海郡管辖频繁变更的地方,所以方言奇特,既不是山东的口音,也不是江苏的口音,而是自成体系。包括生活习俗,包括文化,包括地名,都有很多让人惊异的地方。

连云港可写可看的东西还有很多。

你随便走走看看,无意中就能看到那一抹闲云正在旁边的半山腰飘荡着;就能看到海鸥在湛蓝的天空与碧绿的海水之间从容地飞掠;就能看到那个自称为齐天大圣的子孙们,一群群灵猴在花果山、水帘洞周边的树枝间荡着秋千;就能看到一万年前的远古岩画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栩栩生动;就能看到万吨巨轮在湛蓝的海浪上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弧形的海平线上;就能看到日出于波涛之上的炫彩霞光、绮丽景象……

连云港,曾经是上古时东夷部族所在地。东夷民族的鸟图腾最终幻化成五千年历史中与龙共舞的凤凰神鸟,成就了今天的凤凰涅槃。

在中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连云港占据了一段别样的风景。

山海相拥、云港相连,擎天火树一样的龙门吊车屹立在海岸边,与巍峨的群山争雄,与碧海蓝天争秀。

连云连海连天下的大港,对于这个国际性海滨城市来说,既是一颗激情澎湃的心脏,又融入了这个城市的诚性和善良。

浩瀚海洋,连云大港,天下货物,集散一方。

万吨巨轮鸣着沉甸甸的汽笛,惊起一群一群的水鸟,满载着果实,正在驶向蓝色的远方。

(作者简介:蔡骥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任连云港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