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域 >>> 城市风情

以水为笔,“苏”写新时代长江之歌

2023-01-28    陈洁

长江南京幕府山段

长江南京幕府山段

长江南通段

长江南通段

“咔嚓!”在张家港乐余镇一个长江支流入口处,四头江豚正在逐浪而行,水鸟观察员邓郁迅速按下快门,成功地捕捉到一只江豚灿烂的“微笑”。从事水鸟观察九年之久,邓郁多次拍到江豚,却是第一次拍到笑脸,这张“笑脸照”也定格下禁渔两年来长江生态保护的进行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打造新时代江苏文化标识,持续推进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被写进了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如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怎样高质量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使长江江苏段成为江苏的鲜明标识和闪亮名片?

广袤的江苏大地正以时间为轴,寻古探今,赓续长江文明;以空间作标,塑形铸魂,融入美好生活,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寻古探今,赓续长江千年文明

位于南京城北、长江南岸的幕燕滨江风貌区,正在谋划打造一座南京(中国)长江文化博物馆,使之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一个崭新的地标。

“幕府片区曾经是南京的‘工业重镇’‘化工基地’,16年来累计40亿元的生态修复投入,让这里蝶变为滨江风光带、网红打卡点,成为长江文化复兴一个片区的典范。”南京市文旅局负责同志介绍,南京(中国)长江文化博物馆除了整合南京长江大桥、浦口火车站等全国知名的历史文化符号,进行空间、文化、数字上的交互外,还将“以馆带园”,让拥有6公里长江岸线的幕燕滨江风貌区变身为长江文化博览园,集纳长江文化博物馆、长江邮轮、长江生态示范区等,实现南京集聚长江文化及古都文化历史文脉的传承、复兴与弘扬。

“南京是长江流域的重镇,在长江文化的发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南京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贺云翱说,在南京建立综合性的长江文化博物馆,可以全面展现江苏及长江全域文化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这座筹划中的博物馆只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个精彩缩影。正在进行中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不仅将展现“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生动实践,也将为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

这是一座水土丰美、水韵悠悠的高颜值“公园”,她绵延433公里,流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与运河纵横、与太湖连通、与大海交汇,既是滋润百姓、养育万物的生命之江,也是文脉绵长、充满灵性的文化之江,串联起和而不同的江南文化、江淮文化和江海文化,书写了持续演进、壮阔辉煌的千年历史篇章。

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美丽江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高度,明确“以沿江县(市、区)为核心区,沿江8个设区市除核心区外的区域为拓展区,其他5个设区市为辐射区”的建设范围,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等八大工程、20项重点任务。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也即将推出,在历史传承、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城市更新、国际传播等方面作出了长江保护利用的积极探索。

与此同时,一个利用大数据、AI、VR等数字技术打造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平台也正在建设中。项目由省市相关文化企业打造,按照“以宁为先、以苏为范、串珠成链、开放合作”的模式开展,计划在南京率先建设云平台,辐射推广至省内沿江8市打造江苏示范,逐步推动云平台建设模式沿长江向中游、上游复制推广。据介绍,目前首期已研发“宁游长江”数字化体验平台,通过打造1个长江专题数据库+多款云游长江数字创意产品,生动展现长江南京段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沿江风貌与生态保护,让南京长江文化“可感可知可体验”。

春节前夕,南京00后文博爱好者孟时同兴奋地走进南博,参观10家博物馆联手推出的“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当他围着一件史前的“漆彩陶壶”仔细打量时,这件器物的挖掘地——距离南京140公里左右的常州寺墩遗址上,考古队员们正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更进一步的文脉探源。

江苏作为长江下游的重要省份,经济发达、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截至目前,江苏有22处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13处国家大遗址。今年,省文旅厅将加快推进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其中常州将探讨“寺墩古国”存在的确证,探寻三星村遗址古人类基因,用更多、更有价值的考古发现谱写江苏地域文明探源新篇章。

“吴越文明的探源对江南文脉的传承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目前无锡以宜兴骆驼墩遗址为核心,进行太湖西部文明探源,探究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文明的起源对江南地区发展的作用,同时还在积极制定太湖北部吴越文化的探源工程课题。

长江浩浩荡荡奔流不息。面江而生、拥江发展、跨江融合的江苏正融古汇今,守护传承中华文脉,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的璀璨明珠。

水韵悠悠,江苏面孔绽芳华

长江在江苏与运河、太湖、海洋共济互融,展现出江苏段的独特魅力。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长江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已形成讨论稿广泛征询意见,谋划南京滨江、江河交汇、环太湖和江海交汇等四大重点建设片区,形成“一主八支四片”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总体建设布局。

记录和反映长江工业文明、近代工商业文化、民族工商业等历史进程的文化遗产成为长江江苏段重要特色之一。

绵延6300多公里的长江在上海和南通之间的长江口汇入浩瀚大海,而“江海门户”南通还有一个称号——“中国近代第一城”。1895年,张謇怀揣实业救国理想创办大生纱厂,也让唐闸从一个普通的乡间野渡成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如何让工业遗产进一步“活”起来,让长江特色景观和人文故事“火”起来?南通正在全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张謇近代民族工业文化遗存保护与传承工程,打造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文化展示、长江近代工业文化展示、张謇企业家精神展示为主的展示集群,建设江海特色文化强市和长三角新兴旅游目的地。

长江江苏段沿线8市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9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片,为全线最多,如何做好江南文化传承的“接力跑”?

“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项目将于2025年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眼下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正在进一步挖掘提升“江南水乡”(长江苏锡常段)的文化特色,联合整治景观风貌带。无论是走进沙溪古镇,感受“七浦文脉”水乡原真风貌,还是来到惠山古镇,沉浸体验“茶泉”文化,抑或是在焦溪古镇感悟长江商贸重镇迭代转型,9个通过大运河、舜河、新沟河、望虞河、张家港河、七浦塘、太浦河等与长江水系连成一体的水乡古镇,将为古镇文化与长江大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探索,“活”的古镇将留住更好的江南。

大运河和长江一纵一横,滋养了江苏的富庶繁华。讲好“交汇点”的故事,是江苏段的应有之义。

据介绍,镇江、扬州历史上形成了丹徒口、大京口、小京口、十二圩、瓜洲、古邗沟等10个江河交汇口,是运河文化遗存“富集带”。目前,他们正在对苏南运河入口、运河航道示位标等江河交汇地标标识及周边环境进行文化提升,新建谏壁船闸江河交汇航运文化展示馆,对现有瓜洲古渡公园(南北片区)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沉浸式长江古渡文化展陈体验区。而地处运河入江口的仪征十二圩镇,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靠盐储存中转而迅速崛起的“盐都”。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这条千米长的老街仅商号就有近500家,供应20万住民生活需求。如今这里正在通过打造民宿群、数字化文创基地等,让人们赴一趟“盐之旅”。

长江江苏段沿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弘扬革命文化的生动载体。

位于泰州高港白马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实现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的伟大转变,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和民族复兴。泰州正在积极建设集文化展示、文化体验、国防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人民海军主题核心展示区,通过元宇宙、AR/VR等新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让受众通过“身临其境”感知海军文化。

从美好蓝图到火热实践,相互连接、功能互补、特色各异的江苏段,正在以“水”为笔,描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斑斓画卷。

精神栖居,共创长江“进行时”

我们来看一组“水中大熊猫”江豚变身记——

水鸟观察员邓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江豚“萌萌哒”的“微笑”;

南京雕塑家冯且,用雕塑作品《你好!》,刻画出扬起侧鳍“挥手致意”的艺术江豚;

在一场博览会上,炫屏技术展现出江豚畅游长江的欢乐场景:江豚又与时俱进变成了“数字”的!

而南师附小二年级学生朱思远用一篇《守住江豚的微笑》完成了对江豚的书写:“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濒临灭绝,所以我们人类要好好保护它们,也要好好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长江。我和爸爸妈妈加入了‘净滩行动’,将长江边遗留的各种垃圾拾起来,装入垃圾袋,并分门别类地放入垃圾桶。这样,我们就保护了母亲河,守住了江豚的微笑……”

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方法,让“江豚的微笑”深入人心,也让人们更加理解长江、感受长江、热爱长江。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打造,就是在一笔一画间,在不断沟通、交流、连接中,传承长江文明、传播长江价值。

一条条富有巧思的旅游线路,将长江、乡村和非遗三个要素有机地串联起来。

张家港文旅局一位工作人员高兴地说,他们整合凤凰镇和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境内的A级景点、民宿、露营地等旅游资源,利用河阳山歌、烙画、苇编、棕编等本土非遗文化资源,推出的“长江非遗乡村主题游”很受欢迎。

一个个“会讲故事”的长江文化特色IP,正在激活长江两岸的发展。

江阴依托刘天华等优秀音乐家的国乐基因,收集挖掘长江沿线民乐和船工号子等文化遗产,打造复合型文化艺术岛,传承和弘扬长江音乐文化。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规划一所副所长朱恒告诉记者,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泰兴黄桥镇,也正在通过“琴韵”链接更多的业态,打造艺术家聚落。

一幅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正在人们面前缓缓打开。

在南京幕燕景区工作,镇江小伙蔡庆中最大的感受是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长江亲密接触:“比如春天的时候,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在这里骑行,赏樱花;有人爱上乘坐长江传奇游轮夜游长江,从漫天晚霞看到华灯初上,从江上暮色看到璀璨灯火;还有人特意在直升机飞行营地,体会空中俯瞰长江的震撼之美。”

新业态、新场景、新产业……长江文化的“秀带”,不光是我们身边的“诗”,也不断飘香到“远方”。

在黄泗浦,高僧鉴真开启了惊涛骇浪的第六次东渡;在刘家港,从南京驶来的郑和下西洋船队整理、装运物资后扬帆入海,开创了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航海远行……作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引领者,江苏将打造黄泗浦考古遗址公园、太仓樊村泾遗址公园,升级太仓郑和公园。让世界通过长江,认识了解文化的江苏、发展的江苏、立体的江苏。“海丝”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为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是历史的载体,也是生活的舞台,更是人们的精神栖居地。

如何让悠久的长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交相辉映?江苏正在汇聚共识,一步一个脚印,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张美丽名片。

(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