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抗币” ,绘制根据地“经济”战线
谁能握住钱袋子,谁就能握住经济和革命的命脉。1938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抗日武装要“有计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及破坏法币的政策作斗争”“发行地方纸币”。1941年4月,华中局根据地在盐城创办盐阜银行,开办印钞厂,根据地政府与军民打出军事与经济“组合拳”,成功抢回钱袋子。滨海捐赠新四军纪念馆的印钞机,就是一个铁证。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陈展的滨海东兴庄印钞机
办印钞厂是件新的事物,怎么办?盐阜区政府和新四军三师做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决定由八旅田守尧请刘一龙“出山”。
图|田守尧
刘一龙,1904年出生在阜宁城内一个靠铜匠手艺维生的贫苦市民家庭,18岁离家到上海学徒谋生,后回乡与人合办《阜东时报》,大力宣传进步思想。1938年全家搬至东坎(今滨海县东坎街道),在从事“龙璋车行”等工商活动的同时,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帮助抗日民主政府采购军需物资,为抗战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1941年初的一天夜里,田守尧旅长、常玉清副旅长、李雪三参谋长和中共盐阜区干部薛暮桥在辛家荡(今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辛荡村)一个土墙院子里约见了他,谈了当时金融斗争形势与共产党要开银行,办印钞厂的规划,想要他去上海采购一台四开平版机、几块锌版和相当数量的道林纸、油墨等物资。刘一龙想了一会说:“买这些东西,虽说日军和宪兵特务管得很紧,但我想只要充分利用朋友关系,向他们讲清抗日救国的道理,再分批零星购买,凑成需要的数目是不成问题的。不过有两个困难,一是买到手运出上海是不容易的,从上海到苏北根据地需经过敌、伪、顽10多道封锁线,一路风险很大,即使是分散拆零也要水运10天才能到达根据地。二是上海市面上货币比根据地更乱,买这些东西只能用黄金和银元。”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陈展的滨海东兴庄印钞机
田守尧旅长说:“先生考虑的事,我们也考虑到了。黄金和银元我们准备了足够的数字,也考虑到你一人带这么多金银途中不方便,我们多派几位同志分头带去上海,到时由他们跟你联系。机器和纸也可分装上小船,分几路过江运到海安。我们在那里有联络点,由他们再转运到目的地。”
刘一龙对新四军领导的深思熟虑和周密安排,更增加了采购印钞机的信心与决心。他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出发去上海。他到上海与新四军的人会合后,又找一些至厚的亲友帮助,前后用20多天时间购齐了50令道林纸和1台四开平版机。他们将平版机拆散分在5条小渔船上,这样即便被敌人查到,也会被错认为废铜烂铁。道林纸分散在另几条小渔船上,分批从几个小港浜运出,约定到海安会齐。
江苏省盐城市印刷厂原副厂长 张学明:当年印抗币的时候,没有什么物资,就是木刻,手工刻的,印出的小牛票,印出了一部分,在市场上流通性很好。
只是要运走那几块制成的锌版,是最困难的,因为日伪军对这种违禁品管得特紧。刘一龙机智地用细铁丝将锌版扣牢,再绑到渔网下面,放在水下由船拖着,他亲自押船。这条渔船过了黄浦江面,刚进入一个码头,就被关卡上的伪军拦着要检查,船主见这架势非常紧张。刘一龙赶紧跳上岸,从长衫口袋内掏出5块银元,朝领班的伪军手内一塞,笑着说:“一点小意思,请老总们吃一顿早茶。”领班的伪军得了钱,手一挥对其同伙说:“放行。”运平版机的几条船顺利地到达了海安,而另几条运道林纸和油墨的船到了泰州,被关卡查到,货全被没收了,人和船是用钱赎出的。刘一龙到海安和接应的人接上了头,可是一检查,扣在渔网上的锌版,由于捆绑的铁丝断了,不知在哪里滑掉了。损失了道林纸,就用土法造的纸代替;没有锌版,就请东坎的刘竹铭和李敦甫重新设计,用木板刻制。
印币的设备终于得到了解决,印钞厂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盐阜行政公署任命周振负责筹建盐阜印钞厂。印钞厂由于设备不全,技术人员缺乏,开始与盐阜印刷厂合署办公生产,厂址设在阜宁县草泽庄。
1942年底,日伪的清乡扫荡更加残酷,为夺取经济战线反“扫荡”的胜利,印钞厂不得不转移。几经勘察后,秘密搬迁到阜东县中兴港东庄圩(今正红镇新丰村)生产。1943年春,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需要,县境中心港印钞厂又搬迁到八巨东兴庄(今八巨镇前案村)生产7个多月时间,后又迁至阜宁的郭墅等地。这时的盐阜印钞厂还聘请了上海中华印刷厂陈连庆、谭素梅等技术工人,正式独立办公生产,对外称“盐阜生产合作社”。
印钞厂有工作人员近20人,安全保卫人员一个加强班,全都是新四军部队人员,无地方民工。印钞厂坚持土法上马,用3台脚踏圆盘机,以桑树皮和棉籽壳为原料,掺入颜料制造纸张。从敌占区买来油墨和木刻制版等印刷各种不同面值的盐阜币。
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 刘小清:我们在印制抗币时,当时有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举措,因地制宜、因材而用,我们采取在当地很多种植的桑树的桑树皮,以桑树皮为主要造纸材料,最终印制了盐阜的抗币。所以盐阜抗币当时印出来非常特殊,它显得比较粗糙,比较厚,但是它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就是:它很安全,没有办法做到模仿。
盐阜币纸质绵软,印刷精细,部分票面绘有农民耕田图案,民间俗称“小牛票”,面值有壹角、贰角、伍角、壹元、伍元、拾元、贰拾元。钞票正面下方有“盐阜”二字,背面有刘少奇化名胡服的英文签名。其中主币有壹元、伍元、拾元三种(内部使用有壹百元票面),辅币有壹角、贰角两种。元币票面图案聘请阜宁城王均恒设计刻制后,又去上海复制成锌板回来装机使用;角币图案是沈柔坚设计木刻制版的。
盐阜印钞厂印制发行的壹元盐阜币
壹元币是影红色印蓝纹,人们称曰“红大抗”;伍元币绿色印蓝纹,人们称“绿水牛”,又叫“小牛票子”(图案上有一头膘肥肉壮的小水牛);拾元币是浅黄色印酱色纹。主币是横排板,辅币是竖排版。所有票币版面清晰,色彩调和,美观大方,朴素雅静,流通整个盐阜地区,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欢迎。
在盐阜币投放市场时,阜东县刘一龙和五洋行经理魏华智、胡养吾等主动要抗币,卖出大量白洋布、靛子等商品。东坎晋元油坊专要“抗币”,售出全套榨油设备(包括内燃机),支持政府办起公大机米厂,解决军需粮食供给。盐阜人民亲切地称盐阜币是“我们的抗日票子”,简称“抗币”。
盐阜印钞厂印制发行的伍角盐阜币
盐阜币统一由盐阜银行发行,在市场流通不到半年,连上海市场也见到了这种票子,而且比值高于“小钢版”伪币,为根据地军民粉碎日伪的经济“蚕食”和军事“扫荡”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盐阜抗日根据地还流传这样一则民谣:“小牛票子节节高,小钢版不必掏,小抗票打倒了中中交(即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
盐阜地区当时的货币斗争形势十分尖锐,1939年后,日军伪造生产的中国货币超过40亿元。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没收了在上海的中外各大银行,开始对国民党法币大肆破坏。1942年初起,国民党的法币贬值,又推出“关金券”,后又规定“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元或关金券15元。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1942年2月,华中抗日根据地首先推出一款土纸印制的钞票,其斗争形式是利用“比值”争取阵地,抗币按照法币贬情况浮动比值。1943年,货币战的天平开始倾向了抗日民主政府,共产党的市场钱币威信提高,站稳了脚跟,日军扫荡前就在东坎、益林等地兑回抗币。
张爱萍将军题写书名的《抗币风云录》,作者为施燕平
同时在日伪扫荡和日军住东坎期间还抛出相当数量的粮食、布匹和日用品等物资,回笼抗币。曹荻秋主任、唐克县长在八滩区杠子乡(原新港乡)杠南村亲自召见隐蔽在獐沟的刘一龙,部署他火速回獐沟,将民主政府储备的小麦、黄豆、豆饼、大盐及其他生活日用品等,抛入市场,回收抗币。刘一龙通过行商刘小美等人协助,不到10天,阜宁、阜东境内各乡集商情就稳定下来,恢复抗币信誉。獐沟油坊老板刘古云主动借出4000片豆饼,支持回笼抗币,受到政府表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解放区大部分连成一片。金融市场非常活跃,华中银行宣告成立,发行华中币,撤销盐阜银行,收回盐阜、江淮、淮南、北海等银行发行的货币。至此,盐阜银行完成了历史使命,接着又建立起华中银行阜东办事处。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宣告成立,发行人民币。阜东县也于1949年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办事处,正式开展银行业务。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中的各种“抗币”
抗日战争时期,追忆盐阜区阜东等地印制和盐阜银行发行的“抗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与日、伪、顽展开的“货币战争”胜利的一个缩影,在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里所起的经济作用和贡献、在盐阜财经发展史上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 上一篇:车桥战役:打响华中战略反攻“第一枪”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