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召开全省第三轮志书编修试点工作交流会
为稳步推进全省第三轮志书编修试点工作,8月6日,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在南京召开全省第三轮志书编修试点工作交流会。省志办党组书记、主任杨中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任、党组成员桑荟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2家全国试点单位和4家省级试点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集中讨论了省级试点志书《海安市志(2009-2025)》的篇目设置与编纂工作方案,并组织学习《江苏省第三轮志书编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江苏省第三轮修志基本篇目(初稿)》。
杨中华在讲话中强调,第三轮修志工作是一项传承历史文脉、服务当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试点工作承担着为全省三轮修志全面展开探路的重要责任,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系统谋划,扎实工作,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扛起忠实记录时代发展的历史担当。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后世保存真实可信的历史记录,努力使历史智慧转化为助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能。二是强化系统谋划,构建“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要科学制定方案,紧扣时间节点,确保在2030年前完成审查验收并提交出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升修志队伍专业素养,强化基础保障;建立省、市、试点单位三级联动机制和定期交流、信息报送、问题会商机制,同时积极深化与档案馆、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不断凝聚工作合力。三是坚守质量生命线,铸就堪存堪鉴的精品良志。秉持“史笔如铁”的敬畏,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避免“千志一面”的倾向,充分彰显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将志书打造成为辨识度高、感染力强的“地方名片”。四是注重经验总结,形成可学可用的试点成果。认真总结吸取前两轮修志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三轮修志的新方法新路径,及时总结试点单位在组织模式、资料征集、编纂方法、特色彰显、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并向全省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和省级三轮修志试点单位负责人、试点所在设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分管领导及试点志书指导专家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