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市县方志动态

《南京长江志》编纂工作座谈会召开

2025-11-03    

10月23日,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召开《南京长江志》编纂工作座谈会。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曹劲松,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李玉,南京出版社原社长、南京学研究会会长卢海鸣,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陈祝峰等6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市志办党组书记、主任姜巧玲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国军主持会议。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及市志办二级巡视员柳云飞、地情研究利用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8c5d5dfb-a9f9-4c11-b569-23fcf4339b82.jpg


座谈会上,郑国军简要介绍志书编纂的前期筹备进展、整体框架设计及当前亟待推进的重点任务。与会专家学者就资料考据的系统性、内容架构的逻辑性、时代价值的凸显性提出专业建议,提出要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体例篇章,全方位反映长江在南京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交互式编纂模式;明确志书范围,区别“南京的长江”“长江的南京”“南京与长江之间的联系”;增加“南京长江段相关人群的亲身讲述”,扩大志书的传播效果等。职能部门从城市发展实践维度,建议志书全面展现南京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实践成果。


姜巧玲指出,要坚守学术底色,以“精准严谨”为核心,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保密关,着力打造一部兼具史料价值与学术高度的权威志书;要兼顾传播效能,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提升内容可读性,打造“学术价值与阅读价值共生”的文化精品,让长江文化可感可及;要凸显特色表达,加大图片史料的挖掘与运用,强化志书“图志”特质,直观呈现长江与南京共生发展的生动图景。


《南京长江志》旨在以地方志独特视角,系统挖掘南京长江流域的历史沿革、生态变迁、经济发展与文化脉络,填补南京长江专题志书编纂的空白。下一步,市志办将系统梳理吸纳与会专家及部门代表的意见建议,全力编纂出一部兼具史料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志书,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与历史借鉴。


(南京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