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灌南地区第一个民众抗日组织——腊九社
编者按
烽火岁月里,江淮大地见证无数不屈抗争。从芦苇荡的伏击到城镇街巷的坚守,江苏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抗战儿女的热血与忠魂。用镜头讲述历史,用影像定格记忆,让沉默的旧址开口说话,让泛黄的照片活起来……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短视频为窗,深入挖掘江淮大地的抗战故事,让历史场景生动可感,让年轻一代触摸到那些滚烫的信仰与不屈的脊梁。愿这些光影片段,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在每一次观看中悄然生长。
灌南地区第一个民众抗日组织——腊九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震惊了国内外,同时也激荡着灌南地区热血青年的心。灌南地区早期中共党员孙存楼、武永嘉、张筱鲁、吴斌书等人经常聚集在一起,谈论着前线的战事以及中国抗战的前途,并积极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
腊九社成立地(原张家祠堂,现为水塘)
根据当时灌南地区反动势力比较强大,群众觉悟不高的现实,孙存楼、武永嘉、张筱鲁等人决定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采用社会传统“拜把子”和“结社”的形式,组建民众抗日团体。大家分头串联,四处奔走,很快联络了一批爱国青年,确定结社的地址在张湾的张祠堂(现灌南县三口镇张湾社区),并决定于农历腊月初九召开结社会议,社名因首次集会的日期为腊月初九,所以就定为“腊九社”。
1938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初九)这一天早晨,来自上马台、大吴庄、五里槐、管庄、田楼、响水口等地90多位进步青年涌入张祠堂,其中有50多位带了武器。这些进步青年由教书的知识分子、农民自卫组织骨干、开明士绅等组成,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
腊九社活动照片
这一天正值逢集,会议的召开吸引了当地很多老百姓的围观。结社会议上,武永嘉、孙存楼分别讲话,向所有与会者和围观群众介绍了当前的抗战形势,告诉大家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号召大家不要做亡国奴,誓死守卫自己的家园。会议推选孙存楼、武永嘉、张筱鲁和吴斌书4人为结社召集人,同时编印了“腊九社”《同事录》。
人们奔走相告,一时间“腊九社”成员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抗日勇士”。由于当时中共组织被破坏,所以“腊九社”成为灌南地区第一个民众抗日组织。它的成立既起到宣传抗日、唤醒民众的作用,又为以后的武装抗日奠定了基础。后来,“腊九社”中绝大多数成员都成为革命斗争的骨干,在海属乃至全国的革命斗争中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来源:连云港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中共海州区委党史办公室
- 上一篇:① 一座公寓里的抗战记忆
- 下一篇:③ 火烧义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