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志”载烽火 · 抗战记忆专题 >>> 影像重现

④ 十八勇士战青口

2025-08-18    

编者按


烽火岁月里,江淮大地见证无数不屈抗争。从芦苇荡的伏击到城镇街巷的坚守,江苏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抗战儿女的热血与忠魂。用镜头讲述历史,用影像定格记忆,让沉默的旧址开口说话,让泛黄的照片活起来……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短视频为窗,深入挖掘江淮大地的抗战故事,让历史场景生动可感,让年轻一代触摸到那些滚烫的信仰与不屈的脊梁。愿这些光影片段,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在每一次观看中悄然生长。


十八勇士战青口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有一面写着“青口十八勇士”的战旗熠熠生辉。这面用烈士鲜血染红的战旗,代表着连云港地区抗战的荣光。


IMG_256

2015年“九三胜利日”大阅兵旗帜


时间回到84年前。1941年,侵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了更为凶残的“扫荡”。地处滨海区南部的赣榆,物产丰富,扼守海陆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IMG_257

日军对连云港地区觊觎已久,早在1923年就绘制了连云港地区的城镇详图,为入侵占领做准备。图为日军绘制的青口镇地图


1941年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扩大滨海抗日根据地,打通与华中、胶东的联系,决定发动青口战役。1941年3月19日晚,青口战役打响,各路勇士英勇奋战。至23日,连续攻克海头、兴庄、寺后、大沟南等据点。25日上午,展开总攻,日伪伤亡惨重,狼狈败逃。就在攻入青口的八路军部队撤离阵地时,担任掩护任务的十八名战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没有及时撤出青口,他们用生命谱写了英勇杀敌的壮丽诗篇。


IMG_258


七班班长原飞友带着战士与一排排长赵本源带领的二班战士汇合共18人,在火叉巷血战了一天一夜,牺牲8人,毙伤日伪50多人。原飞友等8人最终寡不敌众,被敌人捆绑起来,押往据点。日军对他们严刑拷打,8个战士铁骨铮铮,谁也没有低头。第七天,8名勇士被押送到了新浦日军宪兵队,把他们捆绑在两个木桩子上,准备第二天用火烧死他们。深夜,一个叫孟兆阁的战士忍住疼痛,在木桩上使劲地磨手上的绳索,终于挣脱身上的绳索。同时绑在一个柱子上的3个人,被孟兆阁解开了绳索。当他们想去营救另外4个同志时,天快亮了,鸡发出了啼叫,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孟兆阁他们只得含着热泪与战友们告别。没能逃脱的马培真、孙洪太、何北生、张秀阁4名勇士被日军残忍杀害。


IMG_259

十八勇士浮雕图


青口战役历时12天,圆满完成全部作战计划,是八路军东进滨海抗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十八勇士的英勇事迹,鼓舞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来源:连云港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赣榆区党史县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