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志”载烽火 · 抗战记忆专题 >>> 影像重现

⑭ 江北特委播撒火种

2025-08-28    

编者按


烽火岁月里,江淮大地见证无数不屈抗争。从芦苇荡的伏击到城镇街巷的坚守,江苏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抗战儿女的热血与忠魂。用镜头讲述历史,用影像定格记忆,让沉默的旧址开口说话,让泛黄的照片活起来……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短视频为窗,深入挖掘江淮大地的抗战故事,让历史场景生动可感,让年轻一代触摸到那些滚烫的信仰与不屈的脊梁。愿这些光影片段,能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纽带,让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在每一次观看中悄然生长。


江北特委播撒火种



1938年8月,战火纷飞之际,中国共产党江北特区委员会在上海成立,肩负起开辟江北南通敌后工作的重任。唐守愚任特委书记,陈伟达、吴佐成为特委委员。


IMG_256

江北特委书记唐守愚


江北特委成员深入敌后,以国民党地方上层人士和武装头面人物为重点,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在金沙,唐守愚与姚味香、俞国澄携手合作,姚宅成了特委的秘密据点;在马塘,叶胥朝为特委撑起“保护伞”,特委借此团结了众多爱国人士;在启东,梁灵光牵线搭桥,让沈维岳等爱国志士加入抗日阵营。


IMG_256

1940年江北特委的秘密联络点——公兴百货店


江北特委的主要精力是做好国民党部队的工作,通过派遣骨干深入特务总队、抗战支队等部队,掌握政训部门的领导权。在官兵中开展抗日报国宣传,秘密发展党的组织。1938年底,特委通过抗战支队政治处主任梁灵光,将原特务总队教导队改编为抗战支队第十四中队,在中队长陈伟达的带领下打游击。梁灵光还组建政工队深入农村、盐场、工厂,组建起农民抗日巡逻队、盐民自卫队和工人抗日武装,为抗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保安一旅,周一峰进入常备二团,发展党员10余人,建立党小组。黄桥决战时,争取了保安一旅的中立,为新四军东进开辟了道路。


两年间,江北特委不仅在部队中播撒革命火种,还在城镇、农村、学校发展了150多名党员,建立起10多个党支部和基层委员会。还创办刊物、开办书店,让抗日救亡的思想传遍大街小巷。


IMG_256

位于四安镇的中共江北特委旧址纪念碑


1940年9月,完成使命的江北特委奉令撤销。但他们留下的革命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为新四军和平进驻通如海启和苏中四分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通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