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志略|⑳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1944年底,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毛泽东向解放区军民提出了1945年的斗争任务,号召各地军民向日伪守备薄弱的地方进攻,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并充满信心地指出:“这种进攻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1945年春始,集中新四军主力向敌占城镇和交通要道展开攻势作战。江苏抗日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了阜宁战役、三垛伏击战、睢宁战役、东坝战役等春夏两季攻势作战的胜利。
一、1945 年春夏两季的攻势作战
1945年2月,日军为割断淮南、淮北两块根据地的联系,确保其交通运输线,集结扬州、高邮、淮安、淮阴等地兵力5000余人,发动了旨在打通淮河、控制洪泽湖、沟通大运河的大“扫荡”。为粉碎日军的这一企图,新四军军部下令淮南、淮北的新四军部队阻击日军的行动,同时命令新四军苏中、苏北部队积极策应。新四军苏中军区为牵制高邮西犯之敌,于2月下旬攻占了兴高宝地区的沙沟、崔垛等五个据点,歼伪军900余人。新四军第三师先后攻克沭阳附近的王圩、耿团庄和淮阴西北的渔沟等据点,威胁淮阴、淮安两城。新四军第二师在两个月内作战24次,毙日伪军790余人,新四军第四师在淮河流经的淮宝地区坚决打击“扫荡”之敌,牢牢控制住这个连结几块根据地的交通枢纽。在各地军民的联合打击下,日伪军损失惨重,于4月中旬撤逃。抗日军民乘势攻占10多处日伪据点,彻底粉碎了日伪打通淮河、大运河交通线的计划。伪第二方面军进驻苏中和苏北以后,在新四军的打击下,被迫退缩在盐城、泰州等城镇和据点里。1945年4月24日,新四军第三师乘日伪军调防之机,集中八旅、十旅、师部特务团及五县的独立团共11个团的优势兵力,发起了攻占阜宁县城的战役。各参战部队连夜向阜宁城外的据点发起攻击,占领外围阵地。25日攻入阜宁县城,与守敌展开激烈巷战。至26日,城内守敌大部被歼,一部在政治攻势下投降,少数逃往盐城。新四军第三师乘胜收复了阜宁附近的大施庄、沟墩等据点。阜宁战役共歼伪军339人,生俘伪副师长以下2073人,攻克据点22处,切断了通榆公路运输线。苏北军民从此由局部反攻转向全面反攻。
新四军第三师纪念馆
1945年4月下旬,新四军苏中军区侦悉,伪第五集团军独立团将由日军两个中队护送,从宝应调防至兴化。新四军苏中军区迅速调集三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设伏于日伪军必经之地高邮县三垛镇附近。4月28日,日伪军水陆两路均进入伏击圈。新四军伏击部队出其不意地发起猛攻,将日伪军分割成数段。经4小时激战,歼日伪军1800余人,其中毙伤日军240人,生俘日军7人、伪军900余人,缴获大小炮16门、轻重机枪16挺等大量武器。1945年春,苏南东路“清乡”区的无锡县安镇,封建会门“先天道”的部分道徒不顾反动首领的阻挠,自发开展了反迫害、反征粮、反抽丁的斗争,用大刀、长矛杀死下乡抢粮的18名日军和12名伪警察。中共苏中第六地委因势利导,提出“保太平、打鬼子、反土匪”的斗争口号,分化瓦解“先天道”上层分子,争取团结其中下层,党组织还派遣一批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打入“先天道”掌握这场斗争。仅两三个月内,澄锡虞一带就有5万多群众先后举行了数十次反对日伪的大小暴动,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活动区。延安《解放日报》称之为“江南人民的伟大发动”。在淮北根据地,新四军主力和地方部队从1945年4月15日开始至5月中旬,对洋河、众兴、泗县、固镇等城镇间的公路开展大破袭。在一个月内共进行大小战斗25次,攻占20多个日伪据点,使淮北第一、第三分区连成一片,共毙伤日伪军550多名,生俘伪军1500多名,缴获大量武器。6月中旬,新四军淮北军区第三分区及地方武装发起睢宁战役。参战部队先后攻占睢宁城外围的田河、邢圩、大王集、耿车、沙河等据点,切断睢宁城与徐州、宿迁的联系。7月7日,攻城部队同时从东西两个方向展开攻势,在打入城内伪军的地下工作者的策应下,迅速攻入睢宁城,随即又连克王圩、高作、凌城、夏圩等据点。7月10日,睢宁战役胜利结束,计歼伪军2200多人。至此,海郑公路东起宿迁、西至双沟间数十公里地区完全为新四军所控制。
根据地军民庆祝红军解放柏林和阜宁解放
在苏南根据地,1945年8月上旬,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在苏南第一军分区部队配合下,发起东坝战役。东坝是日伪溧高地区推行伪化的重要据点,驻有伪独立第15旅胡冠军部。8月7日晚11时,新四军各参战部队开始攻击,首克东坝,接着向狸头桥、定埠、漆桥、游山等据点连续发起攻势。至8月9日,共攻占伪军大小据点50余处,将伪独立第15旅的两个主力团1800多人全部歼灭,取得苏南战略反攻的第一个战役胜利。
二、独立自主地实施全面反攻
1945年5月9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为了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然而,日本军国主义却继续顽抗。8月6日和9日,美军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百万苏军向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展开大规模进攻。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从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江苏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延安总部的命令,独立自主地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全面的战略大反攻,先后取得了苏南战役、两淮战役、泰兴战役、盐城战役、高邮战役等的胜利。其中,新四军苏中军区在3天内即编组3个旅17个团,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凌厉攻势,相继攻克扬中、宝应、靖江、启东、兴化、东台、海门、泰兴、如皋等县城;苏浙军区攻占金坛、长兴、溧阳、溧水、句容、宜兴、高淳、郎溪、广德、安吉等县城和数十个重要集镇;淮南军区攻占盱眙、六合、天长、定远、嘉山、来安等苏皖边区县城;淮北军区攻占泗阳、宿迁等县城;苏北军区攻占沭阳、涟水等县城。这一时期,共解放江苏境内26座县城和100余个重要集镇,歼日、伪军5万余人。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月9日,中国政府代表在南京接受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战区的日军受降现场
江苏军民在全民族抗战中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斗争,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据统计,新四军、八路军在江苏及邻近省区共进行大小战斗2万多次,抗击日伪军23万人左右,歼灭日伪军20万人。同时,江苏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战斗伤亡及遇难人员3879852人,其中:直接伤亡659436人,间接伤亡3220416人,各地被日伪烧毁房屋296万间,抢走粮食31亿公斤、牲畜290多万头。经过抗战,江苏解放区由小到大,发展到7万平方公里、2000多万人口;新四军主力部队由弱变强,发展到21.5万人,其中在江苏的部队达到15万人;全省共有地方武装及民兵约30万人;共产党员约10万人。这就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江苏的彻底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源:《江苏省志·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纪略》《中共江苏地方史·第一卷(1921—1949)》
- 上一篇:抗战志略|⑲ 华中地区的局部反攻作战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