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江苏扬州:70年治理 江淮安澜 清水北上

2022-06-13    雍俊 姜涛

6月9日,第15个国际档案日。江苏省扬州市围绕“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线上档案故事展示、线下主题巡展、分会场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现场公布了已经成书的《江淮安澜扬州工》部分内容,即将面世的这本书,记载了70年来扬州治淮的坚实足迹和背后故事。

《江淮安澜扬州工》

《江淮安澜扬州工》

苏北治淮指挥部移驻扬州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是毛主席1951年发出的伟大号召。

新中国大规模的治水事业,是从治理淮河起步的。治理淮河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由于扬州地处淮河的尾闾,并在三江营归江,所以治淮战线中,较长一段涉及扬州境。

地处淮河入江水内道口的扬州,承担着治理淮河的重任,经过70年治理,淮河入江水道扬州段特别是里运河段,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南水北上交通要道,除了保障沿线1500万亩耕地灌溉外,每年还输送逾千亿立方米的清水北上,水道货运量超过1亿吨,入江水道成了南水北调“清水走廊”。

治淮委员会下游工程局测勘总队第四队全体工作人员摄影

治淮委员会下游工程局测勘总队第四队全体工作人员摄影

1952年初,原苏北治淮工程指挥部从淮安移驻扬州东关街282号,即今天的安家巷,更名为苏北治淮总指挥部。具体负责淮河下游地区的淮河治理工作,由国家“淮委”和苏北行署双重领导。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a3efda71c9084f9882778d74350f42a3.jpg

在扬州市档案馆,珍藏了大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治淮的珍贵资料,其中,数十卷《治淮汇刊》详细记录了1952年至1956年间,从扬州这片土地上发出的治淮指令浩如烟海。

1951年,治淮工程宝应张成洞施工工地

1951年,治淮工程宝应张成洞施工工地

从1951年到1957年,治淮工程总共修建水库9座,修建蓄洪工程11处,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大小涵闸559座,培修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3985公里。治淮所完成的土石方,如果筑成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可以在赤道绕地球17圈。扬州人民万众一心,终于驯服了“烈马”:汛期行洪,滚滚浊浪呼啸激荡流江入海;安澜期间,清流缕缕活水许许,灌溉着广袤的苏北里下河大平原,造福一方。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8c66c0db9e8c4ea088ea805bb26f33dd.jpg

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曾到扬州,听了汇报后感慨地说:“我们伟大祖国,正是由于这些农民的肩膀,挑退了洪水,挑来了水源,挑出了一片红彤彤的新天地。”

治淮新村藏着战天斗地岁月

东关街282号大院,位于东关街北的中段,坐落在安家巷丁字路口的西侧,这里就是苏北治淮总指挥部的所在地,治淮新村小区也因此而得名。

据当地老人说,大院是扬州一位盐商尚未完全建成的私家院落,南为宅第,北为花园,和个园布局类似。坐北朝南,有一幢五间两厢别墅式的独立庭院,这里就是总指挥室。院东有两座四开间窗明几净的办公楼,前楼为指挥部计划、财务处,后楼为工务处;指挥室后新建一座白色五开间大厅,为总工程师室,苏北治淮工程的大部分规划、设计蓝图,均从这里作出,当时苏联援华水利专家布可夫也曾到过这里;南面临街处,坐南朝北,有一排高堂大屋,为指挥部政治部所在地;总工程师室后,地势略低,原为未建成的后花园旧址,后被指挥部规划为员工宿舍区,盖起了一大片整齐的房屋。

20世纪50年代治淮大礼堂

20世纪50年代治淮大礼堂

在那火红的年代里,扬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更好地支持治淮工程,还将安家巷至北城根(现为盐阜东路)方圆约有60多亩土地,连同准提寺一并划给治淮,作为总指挥部用房和建设基地。指挥部专家进行了全面规划,大量植树绿化,积极美化环境,并开始了第一期工程。院内兴建了当时具有较高标准、富有民族风格的治淮大礼堂,一段时期扬州机关的许多大的活动,几乎都在这里举行。治淮大院内,还建了两座办公大楼和十几幢有一定规模、面积较大的教室和办公用房。

治淮指挥部在扬机构的驻地,都是以东关街指挥部为中心,分布在“双东”四周街区的,其中在治淮大院以北,建有工地医院和勘测总队基地。治淮大院以南,建有治淮招待所和基建工程处东关街职工宿舍大院等。与此同时,指挥部对扬州地方水利、城建、道路、桥梁配套等方面,也均有较大帮助和支持。1956年省治淮指挥部迁往南京,但大部分下属单位仍留在双东地区。

扬州治淮是全流域最艰巨的,一卷卷扬州治淮档案,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治淮壮丽画卷。

作者单位:扬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