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江苏苏州吴江:“云冈窟”对话“苏州湾”

2023-12-13    王英 周悦磊

雁北大同,古称“平城”,丝绸之路的发轫地。

水乡吴江,别称“江城”,丝绸文化的发源地。

两千多年前,从千山到万水,江苏苏州吴江和山西大同因“丝”结缘;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从平城到江城,南北两座城因云冈石窟再续前缘。

今年以来,苏州湾博物馆和云冈研究院互动密切,硕果屡结。从《芥子须弥》云冈特展的文化大观,到构建元宇宙推动文化数字化蓬勃发展,及至费孝通专题展览赴千里之外文化走亲……一座云冈石窟跨越1500年的深邃时空,串起丝绸之路上吴江和大同这两座相距1400公里的城市,让两地文化传播、文明互鉴的力量充分释放。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860e07386d3c412ca99d9937f9ba3347.jpg

文明无疆,融合共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平城与江城古今文明交融的大千气象,这是大同与苏州对于文化共融发展的拳拳诚意。从云冈出发,从吴江出发,文化传播、文明互鉴的足迹正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唤醒国人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共同绘就文化同心圆。

云冈石窟“落座”东太湖畔

公元460年,武州山南麓,石凿叮咚。

在僧人昙曜的主持下,中国首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云冈石窟开启了其长达60余年的建造之旅。这座融汇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承载希腊、罗马地域风情的文化宝库,生动映照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明的璀璨交融,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5月18日,东太湖畔,人潮涌动。

云冈石窟特展《芥子须弥》当日在苏州湾博物馆举行。佛教用语“芥子须弥”,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展如其名,真容巨壮、穷诸巧丽、芥子须弥三大展览单元用105件出土文物、老图纸、老照片等珍贵文物展示云冈石窟前世今生,更让丝绸之路上南北两座城市——吴江和大同,跨越1500年再度交感共鸣。

走进展厅,虽然当年凿山取石的铿鸣已经逝去,但观展者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云冈石窟,倾听到北魏文化的历史余响,一览昔日文化交汇盛况。

从北魏到如今,跨越1500年;从平城到江城,跋涉1400公里。云冈特展如何让不可移动的大型文物实现时空行走?

记者从云冈研究院了解到,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TrackScan对石窟造像整体结构进行扫描,通过无需贴点非接触式测量技术,1:1真实还原造像细节。对于佛龛表面色彩的还原则使用iReal彩色三维扫描仪,完美呈现佛像表面生动色彩。

此次特展,三维扫描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等比复刻石窟实物模型,通过文物数据采集打印、数字艺术创作和实物展品相呼应的展陈方式,来呈现云冈石窟的昔日盛况。

此次展出的第20窟西立佛、第13窟的七立佛等,都是通过现代数字科技、3D技术等比复刻,让它们实现了“站立”,并从北魏起身,从云冈出发一路南行,跨越千里,“落座”吴江。

借助数字科技,一场特展让千年前的云冈石窟得以在另一个时空新生,也让原本矗立在塞北群山的艺术瑰宝,与当代的数字艺术、展陈文化实现了古今交融、南北交汇。

古代,工匠们用双手在石头里刻凿出生命。今天,文物工作者用高科技将尘封于石中的生命唤醒。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其宝贵价值。在做好石窟的保护、研究和景区运营,让世人‘走进来’的同时,我们还通过科技的力量让云冈石窟‘走出去’,结合可移动的出土文物,让云冈石窟这座人类文明的瑰宝走到不同文化的承载地,与在地文化一道开启新的文化交流。”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

“元宇宙”主理人眼中的“芥子须弥”

历时近四个月,“芥子须弥——云冈特展”落幕。太湖之滨的这场文化盛会,共计引来近8.8万人次观展,用跨越时空的手笔激荡起国人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认同。

但相较于云冈石窟文化的千年传承,四个月时间的线下展陈,让不少市民和游客“只恨太匆匆”。

如何把这场意义深远、别具一格的特展“永远留下”?如何让“落座”吴江的云冈石窟再“更近一步”随时观览?

答案是跳出时空的束缚,让云冈石窟在元宇宙中“再生”,通过数字孪生方式延续展览的价值和影响力。

乘势文化数字化新浪潮,解锁云端逛展数字新境界。从携手云冈研究院开始,大运远见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苏州湾博物馆打造了线下线上同步的《芥子须弥——云冈特展》数字化首展。同时,在山西文博会上,特展的元宇宙展览同样大放异彩,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从南到北,从线上到线下,此次云冈和吴江联动办展的成果还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为文物保护和展示提供了新的思路。

走进大运数字文化旅游元宇宙,点击苏州湾博物馆,即可进入数字技术孪生复刻的云冈特展。和苏州湾博物馆的元宇宙平台主理人“苏小婉”对话,即可实现伴游探索展览,通过双方互动传递文化、艺术和历史的知识,解锁文物背后的传奇。

在元宇宙中,游客通过小程序对重点文物拍照,将弹出相关的语音、图文介绍,“零距离”与藏品、历史进行对话,获取更全面、丰富的讲解,享受到更加便捷全面的文物观赏体验。

此外,云冈特展线上孪生展厅除了还原线下展览真实面貌,还增加了趣味小副本,让游客通过解谜、答题、完成挑战等,沉浸其中,最后获得对应守护人称号,大大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代入感。

跨越1500年,从实体的造像,到数字化采集的云冈石窟点云数据,呈现从物质到数字,从线下到线上,从想象到科技的“共生”——这是文化数字化带来的无限可能。

“线下现场观展和在元宇宙中观展,不是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内涵精深,只凭站在实物面前的几十分钟很难体悟。去线下看展前,不妨来元宇宙中‘预习打底’,线下看完展后,再回元宇宙中‘回味升华’。这种互补升级的观展方式,对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弘扬,意义很大。”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江苏大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国强说。

文化数字化大潮已来,朱国强表示,省文投集团在吴江和苏州的文化数字化实践,无论是数实融合的江南小镇、元宇宙的博物馆和园林、用桃花坞木版年画表现的文化IP“三个桃子”,还是盛泽丝路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包括“君到苏州”文旅总入口的协助运营,都已经开始在相互关联,逐步形成一个城市级的文化数字化生产力体系。

从“江村经济”走向“天下大同”

吴江与大同,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人文底蕴深厚。

作为中国北方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千年时光为大同沉淀了太多熠熠发光的文化瑰宝,成为平城时代的见证。

作为江南丝绸故里的吴江,因丝绸而兴盛,拥有蚕桑丝绸文化、水乡古镇文化、千年运河文化、江村富民文化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

从丝路平城云冈到丝绸故里吴江,2000多年前,一根丝将两地牢牢牵在一起。

2000多年后的今天,两个展览让两地再续情缘。

9月27日,《费孝通的治学经世与家国情怀》专题展览在云冈美术馆开展。这是一场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专题的展览,更是继“芥子须弥——云冈特展”后,江城与平城展开的一场文化走亲活动。

费孝通是吴江人,一生致力于探寻适合中国文化与社会传统的现代化之路。专题展览以费孝通的成长、研究经历为线索,为观众营造一个更为立体的江南村镇、一个更有温度的学者形象、一份关于“天下大同”的美好期冀。

《费孝通的治学经世与家国情怀》专题展览,联动云冈石窟所蕴含的民族和文化融合的内涵,阐释的正是文化可以求同存异,文明可以相互借鉴的时代课题。

两个展,两座城,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走亲,是对“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时代课题的实践,更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举措。

数字最能说话,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里,云冈石窟游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南部地区游客人数多年来首次位列前十,其中,江浙一带游客的数量最多。这直观表明,在中华大地上,南北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

由两场展开始,文化IP也渐次落地成金。费孝通专题展览当日,长三角艺术中心首款联名文创产品“芥子须弥 野马尘埃”&“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丝巾发布。以此为起点,更多承载历史、文化、艺术元素的产品将走进公众的视线,伴随百姓的生活起居,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

“从云冈出发,从吴江出发,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我们需要唤醒国人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让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让文化在新时代中永生,永远新生。”亚太地区世界遗产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执行主席、苏州市委原副秘书长汪长根说。

值得一提的是,“芥子须弥”展衍生博物馆之夜的云冈舞“莲曜云中”作为公共教育与实践探索,于近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世界遗产创意&创新者大会暨“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的“未来之星”大奖。

“一湾寰宇,文明同行。未来,吴江将汇聚各方力量,深挖文化精髓,强化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助力苏州湾博物馆逐步构建以苏州湾文化中心为集群,苏州湾博物馆、苏州湾大剧院和数字艺术馆三馆联动的文化矩阵,立足中华文明,讲好吴江故事。”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