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市

2023-12-26    唐文竹 周根群 武献迪

一、名城概况

常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独具包吴纳楚、吴越交融的区域文化地位。常州有3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7000多年的农耕文明史、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2560多年的建邑史、2300多年的建城史,境内的神墩遗址(约7000年前)、圩墩遗址(约6000年前)、寺墩遗址(约4500年前)、淹城遗址(约2800年前)、阖闾城遗址(约2500年前)等遗址群落全面连续地再现了人类在中国东南部聚落发展的进程,是吴文化、齐梁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及区域中心地位倍受尊崇。

春秋淹城遗址

春秋淹城遗址

2015年6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春秋淹城遗址独特的“三河三城”形制,成为中国古代在江南太湖流域低洼地区营城技术最早、最完整的范例;中国大运河常州段是调节长江和太湖两大水系的唯一河段,运河穿城而过,常州成为江南地区水运交通枢纽和赋粮转运中心。

常州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的基础上,有效延续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运河文化、吴文化、齐梁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等,逐步建立历史时期全覆盖、历史资源全囊括的多层次、多领域、网络化的保护体系,在不断探索名城科学保护模式和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力求形成社会经济发展与名城保护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二、历史文化价值特色

1.“三河四城” 城河相套

常州古城因河而生、因河而兴,从古城城池选址、变迁及其营建技术等来看均与运河水系密切相关。常州城池始建于春秋,完善于六朝;至唐宋,城池格局随着运河的南迁而扩展;到明清,由里坊演变为街巷的城市肌理基本定型,形成了运河、市河、关河三河水系和“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的四城格局。

运河五号历史文化街区

运河五号历史文化街区

2.江南运河 起兴段落

常州境内有目前中国最早的运河——胥溪,即吴楚运河,开挖于公元前514年。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其常州城区段开挖于公元前495年,是江南运河起始段落,也是大运河中调节长江和太湖两大水系的唯一河段。

3.江南聚落 历史见证

常州地处太湖流域,是我国早期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和稻作农业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常州在农耕、水利、营城、聚落等方面的文化遗存突出反映了这一特定地理文化区的人民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的伟大智慧。

青果巷

青果巷

4.中吴要辅 名邑之都

自西晋至清末的1631年间,常州行政管辖中吴地区,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江南三大行政中心之一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也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军事要冲和江南地区水陆交通漕运的枢纽,一直是人杰地灵、文化荟萃、经济富庶的人间福地。

5.精英荟萃 名士之城

常州文化植根于史前,发轫于春秋,融合于齐梁,传承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标新于近代,历经数千年,人才辈出。自隋唐开科以来,常州产生了2920名进士,其中状元15名。南宋大诗人陆游盛赞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到明清之际,常州更孕育出被称为“八派一国”的重要文化流派,即东林学派、常州学派、阳湖文派、阳羡词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常州史派、孟河医派和毗陵诗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据有关学者统计,自先秦以来,常州拥有的历史文化名人及杰出专家学者数量居全国第四位。

6.通变创新 工业名城

从清末至今,常州近现代工商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清末民初至解放前——近代民族工商业起源与发展;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后——全国工业明星城市;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涌现出如盛宣怀、刘国钧、奚九如等民族工商业先驱,留下如大成一、二、三厂和大明厂、常柴厂、戚机厂、恒源畅厂等工业遗存。

大成一厂老厂房

大成一厂老厂房

7.革命先驱 红色摇篮

常州革命志士代有英贤,诞生了以“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领导人物,以及“爱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

三、历史文化资源情况

1.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

常州现有青果巷、南市河、前后北岸三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已经批准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保护范围面积共20.77公顷。

为进一步加强常州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充分保护和展示大运河与常州城市的渊源及常州工业遗存的特色,在《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20)》(第二版),在历史城区内及历史城区西侧划定了四片历史地段,分别是天宁寺—舣舟亭、锁桥湾、南河沿、三堡街—西直街四处历史地段,总面积为69.5公顷。

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

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

2.历史建筑

2008年,常州出台了《常州市市区历史建筑认定办法》,分中心城区、主城区、市区组织了三次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并公布了三批常州市历史建筑,共计226处。2018年后,随着保护修缮工作的推进,部分历史建筑提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调整出历史建筑名单。因此,目前常州共有93处历史建筑。

2016年,常州着手对市区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测绘,并绘制了图集、健全了文档资料,建立起历史建筑的“基因库”,为历史建筑的规划编研和保护利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及技术支持。2019年至2021年,在历史建筑测绘的基础上,常州又进一步完成历史建筑修缮图则的编制工作,有效指导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

3.文物登记及公布情况

常州市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42处、市(县)级237处。2015年6月以来,常州市文物部门持续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

常州非遗项目涉及面广、门类多,数量居全省第三。全市拥有世界级非遗项目1个,为金坛刻纸;国家级项目14个,包括金坛刻纸、董永传说、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诵、锡剧、常州竹刻、常州梳篦、封缸酒酿制技艺、金坛抬阁、直溪巨龙、蒋塘马灯舞、小热昏、常州象牙浅刻、常州乱针绣;另有省级项目53个、市级项目174个、县(市、区)级项目448个。全市共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1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9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53个。

2017年6月1日,《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依据条例,常州分别于2017年7月31日和2018年12月3日公布了两批次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明确了各级各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源共计580项。

作者单位:常州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