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南京光华门残匾!
光华门,曾是南京保卫战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之处,很多人都以为它的石匾额毁于1937年12月的战火。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之际,有学者在侵华日军出版的照片集以及一套日文剪报中发现,南京光华门内侧门券的残匾并未在南京保卫战中被毁,而是被侵华日军盗摘,并且有可能带回了日本。
被侵华日军盗摘!光华门残匾未毁于战火再添新证
发现这批重要史料的是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常州大学讲师卢彦名和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唐恺。多年来,他们在整理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史料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消失的光华门石匾额。
△日文剪报中的" 光华 "字样石匾额
卢彦名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一套日文剪报,其中一张照片上,写有 " 光华 " 二字的石匾额摆放在地面,两字中间还放着一块条石,写着 " 十八年 "," 民国十八年就是1929年,是于右任为光华门题字的年份。光华门原名正阳门,1928年易名。" 卢彦名解释道。现代快报记者还看到,照片下方用日文汉字标注着 " 南京光华门额(胁坂部队占领纪念品)"。
△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前往光华门战场视察的历史照片
照片中摆放在地上的石块,是否就是光华门石匾额呢?
卢彦名拿出一本吉住部队的战时影集,其中有一张光华门内侧门券遭遇炮轰之后的照片," 门 "字被毁,然而" 光华 "二字尚在门上,字迹与摆放在地上的石块如出一辙。这本影集中,还有一张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前往光华门战场视察的历史照片,日本军官和士兵面前摆放着两块巨型石块,中间还夹着一块条石,仿佛在向朝香宫鸠彦介绍一般。" 虽然只能看到石块的侧面,但是根据形状可以猜测这两块石头可能就是‘光华’二字的匾额,中间的条石可能就是‘十八年’。" 卢彦名说。
△胁坂部队、太田部队的《光华》照片集
一本来自胁坂部队、太田部队的《光华》照片集,也可印证光华门残匾未毁于战火。胁坂部队即侵华日军步兵第36联队,是进攻光华门的主力部队。卢彦名介绍," 这本照片集和吉住部队的战时影集一样,都是昭和十五年发行的,也就是 1940年,是部队里的内部资料,大多是炫耀战绩的。《光华》封面上的‘光华’两字是光华门石匾额拓印而成的,与于右任的字体一模一样。这些证据都可以证明光华门残匾被侵华日军盗摘了。"
△照片集中收有 " 光华 " 字样的照片
学者猜测残匾可能被带回日本,疑与朝香宫鸠彦有关
被摘下的光华门残匾,下落何如?
唐恺和卢彦名发现,日文剪报中剪贴下了不少关于" 兴亚博览会 "的内容,阅读这些报道后得知,这是一场1939年在日本举办的粉饰军国主义罪行的博览会,其中有一个200平方米的展区介绍了侵华战争,包括光华门战役的经过,还展出了从何应钦寝室盗取的青天白日章。" 虽然还没有直接的文献表明光华门残匾曾在兴亚博览会中展出,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展览中有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光华门战役,而且制作剪报的人将那张光华门残匾摆放在地下的照片和新亚博览会的相关报道贴在了一起,我们推测,光华门残匾极有可能被侵华日军带到了日本,并且在这场炫耀战绩的博览会上展出了,这些推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卢彦名说。
△日文报纸关于兴亚博览会的漫谈
此外,卢彦名发现日本东京都庭园美术馆也存在与" 光华门 "相关的蛛丝马迹,美术馆内有一个名为" 光华 "的茶室,这" 光华 "二字取自哪里,引起了学者注意。
东京都庭园美术馆曾经是朝香宫鸠彦亲王前官邸,他曾经作为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视察过光华门战迹。
侵华日军抢石头作何用?南京麒麟石曾被砌入炫耀战功的八纮一宇塔
" 光华门对于南京来说意义非凡。"据卢彦名介绍,光华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城门之一,是明故宫南北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大门,即历史上南京城的正门。在1937 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因光华门位于中国军队防守阵地的结合部,成为了中日两军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攻守双方都把光华门的易手作为南京沦陷的标志。
1937年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9日,日军复沿大路向我光华门进迫,同时以坦克车队冲入我大校场飞机场。我机场之少数部队激烈抵抗,全部殉难。上午 7时许,日军复以攻城炮对光华门集中射击,城门被击破一洞。"1937年12月10 日,《大公报》对光华门战斗进行了报道。
因敌我力量悬殊,光华门被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最终失守,南京城破,城门被炮火炸塌,光华门石匾额也在战争中不知所踪。
一块石头,为何会成为侵华日军盗摘、抢夺的对象?他们抢石头用来做什么呢?
在日本宫崎县,有一座" 八纮一宇 "塔," 八纮一宇 "的意思就是四面八方都臣服于一方的统治之下。万里长城的墙砖、泰山的石头、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的门楣 …… 这些都是" 八纮一宇 "塔的基座。
塔的基座使用了370多块从各国有名的建筑物上敲下来的石块,其中有238块来自中国,来自南京的有4块,一块麒麟石是御用之物,可能出自明孝陵或明故宫,另外3块分别来自中山陵、紫金山麓和东炮台水运队。
2015年10月,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携南京3名和平友好人士,前往 " 八纮一宇 "塔查证在日军侵华期间被劫掠到宫崎的南京石材,并向宫崎县政府递交公开信,明确要求日方返还建" 八纮一宇 "塔时从南京掠走的石头,但至今无果。
来源:现代快报+记者:张然 徐梦云 / 文 顾闻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