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同乡会馆见证清江浦繁荣

2024-01-09    周登超 傅停停

会馆对很多人而言并不稀奇,在一些以明清时期为背景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到。由外地人组成的同乡会馆,一般只出现在人口稠密、商业繁荣的大都市。1415年开埠的清江浦,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在淮安人的心目中,它就是淮安的古称。历史上的清江浦也曾会馆林立,大大小小的同乡会馆有十几家之多。

明清时期,清江浦因为漕运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逐渐成为治河、漕运、盐运、造船、仓储五大中心,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当时往来络绎不绝的船只在此停靠转运,成千上万名造船工匠、役夫在此劳动生活,治河大军四季不停地忙碌,官员衙役数不胜数,加之每年有数百万两治河经费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吸引了大批行商、坐商与各行各业的匠人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和手工业市场,服务业的消费市场也随之兴盛起来。清代文学家黄钧宰在记述其亲见亲闻的《金壶七墨·浪墨》中描写道:“清江上下十数里,街市之繁,食货之富,五方辐辏,肩摩毂连,甚盛也。”另据《古代经济专题史话·漕运史话》记载,到乾隆年间清江浦人口激增,其中外来者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客观上需要有一种社会民间组织来维护利益,于是同乡会馆便应运而生。

两广会馆与清江浦当地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契据

两广会馆与清江浦当地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契据

据统计,当时在清江浦的会馆有山西会馆、金陵会馆、两广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湖南会馆、山东会馆、新安会馆(安徽会馆)、直隶会馆(河北会馆)、宁绍会馆等十几家。这些会馆中,除了宁绍会馆位于里运河南的清江浦城内,其余大部分都位于河北十里长街上,山西、湖南、金陵三家会馆虽不在十里长街上,但也非常靠近长街,更紧靠十分重要的通京大道和臧家码头。这种布局充分说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的早中叶,十里长街是当时清江浦最为繁华兴盛之地。这条与运河大体平行的十里长街,其繁华和衰退都和里运河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当时会馆的成员一般以省籍为单位,不分府县、不分职业,早期以缙绅、富商居多,会馆属于同乡会性质;后来因逐渐吸纳普通工商业者加入,且几乎囊括了清江浦大部分工商业户,会馆的性质也转变为工商业者的同业公会。会馆的经费起初由同乡中富有者捐助,后随着会馆转为工商同业公会,其积累的资金也渐渐充裕,于是办起了钱庄、庄园等等。当时同乡会馆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同乡人举行较大的庆典活动、沿袭各地习俗举办的活动、为同乡人提供经济帮助或解决住处、调解矛盾或诉讼,以及与其他会馆成员进行经济和其他事务上的联系等等。此外,同乡会馆的活动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如在当时公立小学甚少的情况下,山西会馆、湖南会馆等就兴办了私立小学;一些有条件的会馆,如山西会馆、宁绍会馆等还设立了戏台,不定期地请戏班子前来唱戏,在当时公开演戏场所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为戏剧文化的繁荣贡献了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淮安市档案馆 淮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