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何似姑苏诗太守

2023-08-22    简雄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九月,55岁的苏州刺史白居易病退卸任。从旧年春离洛阳赴任,老白一路吟诗醉酒,五月才抵吴郡。满打满算,白刺史在苏州办公仅一年零五个月。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04b93d2343a742d39906274326dbc75c.jpg

这会儿就要离开了,大诗人诗潮汹涌,一吟五篇,其中《吴中好风景二首》,一首给苏州旅游吆喝,八月和三月“正是游时节”;一首则表达自己做了点事:“改号齐云楼,重开武丘路”。“虎丘路”因避讳而称“武丘路”,就是今天的山塘街,这是白居易最得意的政绩。

送别的时刻到了。眼见满城姑苏百姓临水而列,十里随舟相送的现场,大诗人无限感慨,又吟出《别苏州》,船桨越划越快,树影渐渐模糊成烟雾色,但街岸上的丝竹声仍时隐时闻,这是苏州城的声音。“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相信回家谁都高兴,但离开苏州依依不舍啊。

《全唐诗》收录白居易诗三千首,其中为苏州留下近百首,毕竟时间太短。但时间虽短,苏州仍是白居易人生记忆中的重要物象。这既是老白的少年梦想,又是苏州的幸运巧合。

十四五岁时,少年白居易避乱江南,惊叹当时苏、杭两位刺史韦应物、房孺复“为诗酒仙”,曾自述“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结果半百中年,二郡皆守,自然喜出望外。说这是苏州的幸运巧合,是因为白居易的同科进士李谅(字复言)、大诗人挚友刘禹锡(字梦得)先后任苏州刺史,留下大量唱和诗文,加上大诗人好友元稹(字微之)也经常参与,苏州常常成为共同的话题。

白刺史离开苏州,正史中仅记一句话。据《旧唐书》本传记,“得太湖石五、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归”。这句话也记在白居易《池上篇》并序中,只是没说太湖石的具体数量。后来他又有诗云“太湖四石青岑岑”。其实有几块石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物件落户洛阳白莲庄,继续与他朝夕相处,“归来未及问生涯,先问江南物在耶”,白居易咏白莲、咏采莲、咏采菱、咏太湖石、咏苏州舫……苏州,成了他一生温暖的回忆。

从七言诗《池上作》看,白莲庄规模不小,白居易将带回的爱物一一安置在恰当位置,这是他预先就想好了的:“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莲石》)

千里别苏州心有惆怅,但带回这些吴中特色,让白居易晚年心灵有了期许。大诗人就是大诗人,对具体物象的白描和喻兴都很生动,如咏带回洛阳的苏州舫:“细篷青篾织鱼鳞,小眼红窗衬曲尘。阔狭才容从事座,高低恰称使君身。舞筵须拣腰轻女,仙棹难胜骨重人。不似镜湖廉使出,高樯大艑闹惊春。”(《重题小舫赠周从事兼戏微之》)写小舫的诗还有几首,但这一首的白描和讽喻尤佳,前四句几乎可仿造出一艘“白居易号苏州舫”了。咏太湖石则以这首《太湖石》为最:“烟翠三色秋,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严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漏、皱、瘦、透全在诗意中,尾联比喻可谓谐谑。相比而言,吟咏最多的还是白莲。

白莲曾是苏州特有的贡品。“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种白莲》)从在洛阳白莲庄种下的那一刻起,白居易就这样开始了与白莲的对话。有一年,白莲开放,白居易欣喜万分,命驾苏州舫畅游莲池:“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白莲池泛舟》)苏州朋友程秀才千里迢迢来探望,白居易精心将家宴放在莲池小舫上,笑问来客“停杯一问苏州客,何似吴松江上时。”(《池上小宴问程秀才》)白莲在洛阳扎根数年,繁衍成长,白居易也进入了情景交融的诗游状态。有两首值得一读。一为《六年秋重题白莲》:“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首联描写白莲细腻如工笔。一为《感白莲花》,已由苏州白莲上升到当时重大国事问题:“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埋殁汉父祖,孽生胡子孙。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安史之乱及其留下的后遗症是唐人永远的痛史。

白居易的诗如同白话,明白晓畅,叙事清晰,他一生的行状甚至可以用他的诗串联起来。意到笔随的做法,用当下语境来表达叫做贴近生活,用他自己的话则是“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早年白居易任过言官,诗中多关注民间疾苦,如《秦中十吟》《新乐府》等。他的讽喻诗甚至一度影响仕途,以致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慨叹。而到杭州、苏州任职时,已是一副太平光景。所以这时的诗怡情闲适,少了点激情火花。正因此,苏州诗近百首,却终不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尽管有《忆江南》(三首),除第一首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广为人知,其他两首就知者不多了。本文也仅就正史记载的一句话而铺陈了白居易咏苏州的一个截面。读白居易吟咏苏州的作品,仍然可以读出一位伟大诗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