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新路”历程

2024-01-02    徐爱明

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新路村境内的淮安国际商城附近工地上发现古代道路遗存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有说是考古队发掘出历史上隐秘的古城镇,有说是考古队发现人们口口相传的神秘“官道”……“新路”这个老地名又成了热点话题。让我们借助方志等文献记载,共同探秘“新路”的前世今生。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2e75d6a0d79944fb915966f164cb7270.jpg

陈梦琛初筑“陈公新路”

《续纂淮关统志》中的《重筑新路碑记》记载,板闸新路实际上的修筑人是陈梦琛。《续纂淮关统志》卷八“题名”曰:“陈梦琛,字瑞南,山东登州人,官生,员外。”也就是说,陈梦琛出生于登州(蓬莱)官宦之家,以荫官员外郎。而根据《蓬莱县志》记载,陈梦琛是南京刑部尚书陈其学(字宗孟,谥“恭靖”)嫡长孙,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八月升职为贵州思州府知府。陈梦琛很有德行:对祖上遗留下来的田产资财,一概不要,全部让给了自己的弟弟;无论是在户部任职,还是在贵州担任知府,“多善政”,深受好评;蓬莱城被攻陷后,他与弟弟陈梦玮一起殉难,被赠光禄寺少卿,崇祀忠孝祠、乡贤祠。如今,到蓬莱依然可以看到,为表彰陈氏家族陈迪、陈鼐、陈其愚、陈其学、陈人第、陈人登、陈梦琛、陈梦梅等数代人而立起的忠烈流芳坊。

《续纂淮关统志》陈梦琛小传

《续纂淮关统志》陈梦琛小传

明万历年间,陈梦琛以户部郎中身份担任淮安关榷使。万历年间淮安关共有53任榷使,陈梦琛是第32位。因为陈梦琛任职淮安关榷使之时,板闸新路被水冲毁,他作为淮关的主事特意捐资修筑了这条新路,称之为“陈公新路”。新路初筑之时,为沙土质路面。在这条路的两侧则沿路栽植桃树、柳树,再横以独木小桥。每当春深时节,轻风拂面,花明柳翠,万木竞秀,欣欣向荣;薄暮之际,柳丝摇漾,溪水之上,烟雨蒙蒙,恍若仙境,难怪议论者比之为杭州西湖中的“苏堤”。路的南北两端,建有两所牌坊:一所牌坊题额曰“柳阴官道”,意为柳树遮阴的官修大道;另一所牌坊题额为“题名坦道”,意为此路是通向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能够金榜题名的平坦大道。直到康熙年间,杜琳重筑新路时,记述修筑“陈公新路”的碑碣依然存在。从刊刻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淮安三关统志·关口总图》可以看出,“新路”是河下、河北通向板闸的重要通道。

杜琳撰《重筑新路碑记》

杜琳撰《重筑新路碑记》

杜琳重筑沙土新路

由明代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皇帝,到清代的顺治、康熙皇帝,看似倏忽之间却已过百年。淮安经历了地震,经历了洪水,经历了兵荒马乱,新路也饱经风霜。尤其是伏龙洞闭塞以后,汇聚的积水难以排泄,泛滥成灾。民田之中,较高的田地露在水面之上,那些低点的则沉入水中,变为低湿、沼泽之地。而高出田地的新路横亘在田地中间,两侧水波激荡,不断地冲刷路面两侧的沙土,路面一天一天地崩塌剥落,渐渐地失去路的形状。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雨绵绵,前前后后下了二十多天,积水涨得高过了路面,往来于城市之间的人,不得不走在积水很深的路面上,没有一个人不愁眉苦脸、叹息连连。站在路面上远远望去,田野中断垣残壁以及残破的坟冢沉在水中,一片凄惨的景象。当年冬天,杜琳来淮榷掌关税。上任伊始,杜琳目睹了水灾后的凄惨景象,哀怜商旅行人和周边百姓。经过调查了解,杜琳深知连年的水旱灾害,导致过关的船只货物零落稀少,征收的税额屡屡不足,急切思考补救的办法,计划招募劳力,担土挑河,疏浚刁家嘴,使积水泻于乌沙河之中,而后田地、房屋全部从水中露出,行人商旅再无沉溺水底的忧虑。可是沙堤低陷,积水排泄不及时,从长远的安全角度来看,非大力培筑沙堤不可。再看关税征收也萧条冷落,自己焦虑烦恼,没有时间顾及修路之事。刚好有个叫照明的僧人,请求以募捐的方法来修路。杜琳喜出望外,自己带头捐资100金,同事鄂公捐资50金,并且书数语以示倡议。淮安数十位缙绅士贾,听闻消息之后,十分高兴,纷纷慷慨解囊,捐资修路。于是,不避夏天炎热,广招劳力,修路工作热闹地开展起来。不到一个月,新路修建成功。建成后的新路,虽然没有栽植树木,没有当年那样“佳胜”,但是新路沙平路直、“坚凝广厚,颇堪经久”,凡是从这条路上出行的人,全都欢呼夸耀,赞叹不停。后杜琳撰《重筑新路碑记》,勒石纪事,并附捐资人姓氏与董率其事者,赞美那些“仁人君子,好行其德者”。

悦贤募修砖铺新路

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修筑这条路呢?这要从陈瑄开凿运河说起。明代初年,陈瑄开凿清江浦,在运河上先后置福兴闸、板闸等五闸,漕运、盐运均改道淮安城西。淮北盐运改道城西后,朝廷设立的盐务管理也发生改变。正德十年(1515年),淮北盐引批验所由淮河南岸改设到淮河对岸的河北镇,并开支家河接通涟水,避免盐船行经淮河风涛之苦;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淮安分司也由今涟水县移驻于淮安批验盐引所旁。淮北各盐场盐均由驻淮安的淮北监掣同知和淮北盐引批验所监掣后,再由乌沙河下运河、洪泽湖、淮河,运往皖北、豫南各口岸销售。加之,在板闸建立淮安钞关,在乌沙河口设立关口,河北、河下成为国家管理淮北盐的机构所在地,乌沙河是淮北盐转运的最主要通道,板闸、乌沙河口、河北、河下形成较为繁盛的坊镇,新路的地理位置显得尤其重要。

关口总图中“新路”示意图

关口总图中“新路”示意图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距离康熙时杜琳修筑新路已有七八十年。其间,淮安经历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淮河、黄河涨溢,三十四年的夜间地震,三十五年的黄河骤决;雍正八年(1730年)的黄河、淮河涨溢;乾隆七年(1742年)的黄河、淮河涨溢,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连续三年大水。当年的新路又破烂不堪,而通行的行人商旅日益增加。通源寺僧人悦贤主动发起筑路的募捐行动,筹集资金修筑新路。此次修建,路面全部用砖头铺筑,整条路长三百数十丈,十分完整、坚固。不料,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黄河在老坝口漫溢,淮安遭遇史上最为严重的水灾,新路、乌沙河镇皆沉入河底。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becc81d773a0428e98e7b92ef2b99c4b.jpg

新路遭遇水灾,砖铺道路永远埋在黄土之下。又经历了二百多年,新路屡建屡修,但道路位置、走向始终没有大的变动,依然保持着连通河下、河北、板闸的重要交通地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扬清(扬州市到清江市)公路经运河大堤通行汽车后,新路退为乡村公路,但步行、骑车、拉车、乘坐驴子去市区的人,依然选择新路。直到翔宇大道开通后,新路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留下了新路街、新路村等地名以及新路的种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