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55岁南京长江大桥正“青春”

2024-02-20    吴春霞 马千里

1968年12月29日,扬子江畔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今天12月29日,这座大桥迎来55岁生日。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1e83137804094b5ca8a4b6ff0ee7f1f9.jpg

南京长江大桥不只是交通意义上的桥梁,更被看作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又一个精神象征。它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大桥建成当年便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有“争气桥”之称,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中国人穿越50多年的时代骄傲和难忘的记忆场所。大桥雄伟的建筑风格和时代设计,至今仍独具匠心。在大桥55岁生日来临之际,记者对大桥当年的建设者和现在的养护者进行了采访。

它是“争气桥”,更是不可移动文物

南京长江大桥之所以“难忘”,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座“争气桥”,更是因为它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还是城市精神的象征之一。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1e6e89400136448f9a606b754cc5a34b.jpg

1968年12月29日,公路桥竣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全线贯通。从此天堑变通途。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全国交通和经济格局看,南京长江大桥继续承担着城市发展的重大责任。除了城市重要的公路过江通道,它的铁路线还与既有的京沪铁路跨江相连,未来还可能将江北的北沿江高铁、宁淮铁路、宁西高铁与江南的沪宁高铁、宁杭高铁、宁安高铁、宁宣黄高铁等,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实现互联互通。

这座大桥承载了无数车辆和列车的往来,将南京长江两岸的居民联系得更紧密。但由于长期超负荷使用,南京长江大桥桥体开始出现问题,自1999年起,有关部门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了多次修补,内容包括了桥墩加固、桥面沥青铺设、修补坑洞等。但由于交通繁忙,需要中断交通的维护保养难以进行。2002年,长江大桥进行了建成30年来首次大修工程,大桥正桥更换了1号桥墩的支座。此后,大桥经历了多次修补。直至2016年,南京长江大桥开启了27个月全封闭大修,保持桥身原有设计风貌的同时,重点消除桥梁结构安全隐患,有效改善耐久性能。南京长江大桥主桥原先的混凝土桥面全部替换为钢桥面板,让其更加坚固耐用。今年2月南京长江大桥穿上了“护膝”开展墩防撞设施安装工程,提升了大桥30%的防撞能力。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6e1f68cfdfe44075b4d6785f934d37d8.jpg

近年来,这座大桥更是屡获大奖。2009年,南京长江大桥入选“中国六十大地标”;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南京长江大桥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0年国际桥梁大会(IBC)奖评审,南京长江大桥改建工程——铁路桥奖;今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列入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十五岁的长江大桥,如何做“体检”?

12月28日,记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养护基地,跟随养护人员体验给大桥做日常“体检”。

作为南京最重要的跨江通道之一,每天有近10万辆从这里经过的车辆。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大桥的日常养护需要分时段进行。白天的工作主要以机械、人工保洁和桥结构的维修,晚上对桥梁的附属设施,人行道、桥面整体结构进行养护。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b6de8825bfa34872af9908403b74a648.jpg

上午10时,记者跟随桥梁养护工程车来到大桥南引桥的栏杆处,养护工人拿出工具开始对护栏进行清理,然后对着栏杆裂缝开始“注胶”。

“受热胀冷缩影响,冬季气温较低,护栏连接处易出现裂缝。”南京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北养护片区经理王翰告诉记者,为防止其断裂,需要通过“注胶”来填补裂缝,保障栏杆的稳固性。

“通过日常养护和维修来保证大桥的‘健康’,延长大桥的使用年限。”王翰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养桥工就是大桥的专职保姆。

王翰特别提到,每到冬季大桥更需要悉心“照顾”。南京长江大桥经历过2018年的大修后,桥梁换成了钢箱梁结构,路面铺设了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材料。“这种钢结构面板加这种新型沥青材料,对路面养护要求非常高,室外温度过低时,桥面就很容易结冰。”不过王翰告诉记者,他们也在研究一些新的工具,希望可以对大桥做一些更好的保护。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45名养护人员负责“照顾”大桥,一旦出现雨雪天气,南京公路部门将投入上百名人员进行大桥除雪保畅作业。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京本地人,第一次认识长江大桥是在小学课本里,如今成为大桥守护者,这种转变还是很奇妙的,但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作为2018年大桥大修后的第一批养护者,也是接力者,王翰表示,希望为这座城市守护好这座桥,守护好这份属于大家的集体记忆。

曾经的建设者,如今依旧守护在大桥下

在南京的长江北岸,大桥之下,常有一些老人,一边走一边仰望这座巍峨的桥梁。他们便是当年的建设者,如今居住在桥工新村。出了桥工新村走几分钟就能看到大桥。这些建设者来自五湖四海,后来他们造桥的足迹也遍布全国,但退休后大多又回到了桥工新村,丁在忠便是其中一员。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contribute_img/20231229122227/6369171009450085.jpg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的起点,却没想到从此与桥作伴一辈子。”12月28日上午,84岁的丁在忠站在大桥下回想起桥墩施工和沉井细节,仍觉得一切历历在目。丁在忠说,水上1、2、3号墩建设他都参与其中。

1960年2月,19岁的丁在忠来到中铁大桥局四处。起初,他只是参与大桥的电焊工作,当兵复员后,丁在忠再次参与建桥工程,开起了吊车。“大桥建设时机械手段有限,一共就三辆爬吊车,负责各种大型物料调运,更多的还是依靠大家手提肩扛。”丁在忠说,每天坐在吊车里,看着长江大桥一点点从蓝图变成现实,其中最难忘的瞬间,便是自己亲手将大桥北堡的工农兵塑像吊上桥的那一刻。

回忆起大桥的建设过程,丁在忠坦言,苦和累自不用说,当时物质条件差,吃的穿的用的都十分匮乏,但身边没人抱怨。无论是烈日或暴雨,酷暑或严寒,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必须要把桥保质保量建好。“虽说大桥今年已经55岁了,如今的建桥技术也很发达,但因为亲自见证过这座大桥的从无到有,对于这座大桥的质量从未怀疑过。”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6ef3b8cdc831404a8bf32543b6c5859c.jpg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丁在忠离开南京去沈阳参加巨流河大桥建设,甚至去缅甸修建了丁茵大桥,随后的人生岁月也一直与桥为伴。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5周年。在不断呵护下,它将继续以更高的通行质量服务于南京江南、江北两个主城区,强力助推江北新区建设,帮助南京城从“秦淮河时代”向“扬子江时代”跨越,还将更加高效地辐射苏北和更为广阔的长江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