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云龙山问碑,读取彭城历史留言

2024-03-19    张瑾

环城72座山峦,9条河流,7个湖泊,徐州(古称彭城)是北方少有的山水城市,其中的云龙山是徐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山。此山不仅被文人墨客歌咏抒怀,而且留下了历代名人碑刻300余处。

因为历史上兵燹水灾频仍,徐州古籍存世稀少,云龙山上的历代碑刻堪称历史的留言簿。

云龙山北大门

云龙山北大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碑刻集历史、文学、书法于一体,在考古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价值。遍布云龙山的碑刻以特殊的记录方式,彰显着名山、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是研究徐州历史的信息宝库。

位于徐州中轴线南端的云龙山,不仅是一处国家5A级风景名胜,还是一部被忽略的石上方志。

云龙山—黄茅冈—东坡石床 名山打卡地,留下人生的雪泥鸿爪

位于云龙山北大门南侧的“云龙山”石刻,是游人的打卡地。刻在天然巨石上的这三个字,字径约1米,两侧分书“徐州兵备右参政柳城莫与齐书”“万历十四年岁次丙戌秋七月吉旦”。

“云龙山”石刻

“云龙山”石刻

据《云龙风物·文人荟萃放鹤亭》载,广西柳州人莫与齐任布政司右参政期间,分守徐州兵备道。2016年《南国今报》报道,莫氏家族古墓碑记载莫与齐17岁中举,21岁考中进士,38岁时在治水开河的任上积劳过度客死工所。此时距莫与齐为云龙山题字仅两年,虽然徐州方志中未有他详细介绍,他的名字却与山长存。

前排左二为范长江,陆诒(后排右三)之子陆良年提供照片

前排左二为范长江,陆诒(后排右三)之子陆良年提供照片

在诸多和“云龙山”同框的老照片中,有一张1938年徐州会战前中国青年记者协会成员的合影被载入了中国新闻史。《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和小伙伴们在云龙山成立了中国青记第一个战区分会,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热血青年由此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的消息传向世界。

云龙山石牌坊

云龙山石牌坊

在“云龙山”石刻西侧,保存有一座较为完整的牌坊,其侧另一座牌坊仅剩半边。从一张民国时期的明信片可知,这里曾经牌坊林立。贞节牌坊的集体消退,亦是女性摆脱封建礼教的胜利。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同样的山,在北宋徐州知州苏轼眼中,则明快欢乐了许多。云龙山西麓下有一处长3米、高1米的磨光峭壁,上有清乾隆题写的“黄茅冈”,每字近1米高。史载这三个字最初为明代理学家王守仁题,后由于年久漫漶不清,乾隆到徐州时重书。

黄茅冈

黄茅冈

“黄茅冈”如何得到御笔亲题?距此不远的“东坡石床”或是答案。900多年前,苏轼在好友陪同下登上云龙山,醉行乱石中,“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大文豪醉卧而诗,由此诞生了徐州历史闻名的一张“床”。

东坡石床位于云龙书院旧址内,石床上方石壁上刻有2组34方题刻。苏轼之后的数百年,文人雅士仰苏公遗风,竞相来访,留下丹书墨宝,尽在其中。

云龙书院

云龙书院

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徐州知州姜焯与徐淮同知孙国瑜于东坡石床旁建义学,14年后,徐州知府李根云改义学为云龙书院,享誉徐淮的书院后在近代毁于战火。20世纪末,人们在石床北地表下发现了李根云题写的“云龙书院”石匾。如今,于2016年重建开院的云龙书院继承并拓展了古老书院的文化功能,成为现代人的心灵栖息地。

造林兴学—中原血垒—抗战碑亭  记录时代风云,浩然正气石上驻留

由云龙山北门拾级向西,过苏步桥行70米,有一处石刻“造林兴学富国强兵 发扬文化保障汉京”,俗称“戴碑”。在同一面峭崖上还有石刻“西楚号霸国 子弟夙称雄 何不奋余烈 直捣海天东”,落款为“民国二十年冬宣传反日救国至此纪念 余江吴迈题并书”。

吴迈为江西余江县人,时为上海律师,以敢言直谏著称全国。九一八事变后,吴迈北上宣传抗日,过徐州云龙山题下此诗。吴迈于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特务杀害。

“中原血垒”碑

“中原血垒”碑

从云龙山北门向南百米的石壁上刻有“黄河之畔 云龙之巅 瞻中原血垒兮 垂芳烈于万古 仰浩然之正气兮 如日月之经天”,落款为“卅六年冬徐属各县抗战烈士纪念塔工竣题”。徐属各县抗战烈士纪念塔现已不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中原血垒”碑幸而保存下来。

位于徐属各县抗战烈士纪念塔旧址北70米,碑亭中立有一方高1.73米的三面体石碑,正面镌刻“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另两面分别刻有186位殉职员工姓名和碑记。1938年5月徐州沦陷前,津浦铁路徐州、济南、浦口机务段为抢运物资南撤、遣送难民而出生入死,抗战期间共有186名铁路职工殉难。

抗战亭建于1947年,民间又称“铁亭”,原为铁质重檐六角亭,亭顶设有火车头样式的标志。铁亭后因锈蚀严重,于20世纪70年代拆除。1995年,徐州铁路分局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重建碑亭,铁路职工、家属、学生共3万多人捐款,抗战亭后被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怀古亭

怀古亭

在云龙山现有的29座亭子中,毗邻云龙书院的怀古亭原建于1914年,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登云龙山时,与随行人员曾在此亭合影留念。云龙山第三节的“彰军碑”亭建于1982年,以纪念人民子弟兵治理云龙湖、开辟横穿云龙山溢洪隧道的功绩,是徐州双拥城的光荣见证。

河山带砺—碑廊—饮鹤泉  铭功的历史文案,名贤的书法大观

名山少不了名寺。云龙山上的两座古寺——兴化寺与大士岩寺亦是古碑的集藏地。

兴化寺原名石佛寺,缘北魏大石佛而建。现存明代重修大佛殿,内有高三丈余的石佛半身像,两侧岩壁上有北魏至唐宋所造的佛像和题字。大佛殿顺山崖而造,殿堂后壁檐下仅有三层砖垒叠,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奇观。

兴化寺内现存7组195尊唐宋摩崖造像,38处题记,均为高浮雕。在方丈禅院内有一天然洞穴,上方镌有清乾隆年间彭城人杨四知所题“洞天”二字。兴化寺正面峭壁上刻有“河山带砺”四字,为清道光年间徐州知府周焘所书。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大士岩寺是一座观音寺,由山门、圆通宝殿、千手观音殿、韦驮殿、试衣亭、送晖亭、钟亭、鼓亭等组成。大殿坐东向西,内祀观音大士像。寺内有碑十余通。

云龙山碑廊

云龙山碑廊

云龙山碑廊位于一节山顶平台,与兴化寺毗连,始建于清朝末年,南北长30余米,廊内墙壁上镶嵌着唐、宋、元、明、清碑碣54块,包括隶、楷、草、行各种书体,既是铭功的历史文案,又是名贤的书法大观。这里有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的《同江司徒小酌云龙山》,字体雄健俊朗;还有清代乾隆皇帝手书《放鹤亭记》《放鹤亭歌》等,殊为珍贵。

碑廊外的开阔地,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相距不远。放鹤亭前的饮鹤泉原名石佛井,此井在山顶凿穿岩石25米深,全国罕见。井旁立着明天启年间徐州户部分司张璇题写的“饮鹤泉”碑,也是登山人的拍照取景地。

饮鹤泉侧有一长方形卧碑“壮观”,宽1.7米,高0.8米,为徐州知府李根云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摹刻。据说摹刻李白墨宝“壮观”碑在全国有多处,此处“壮观”,似为山上风光作注解。

(图片来源:徐州日报)

作者单位:徐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