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一个人的“博物馆” 珍藏多少旧时光

2022-09-06    杨镇潇

眼看着暑气渐消,位于江苏南通通州区川姜镇姜川村的“倪健报刊收藏馆”人气却未散,“主人公”倪健精神爽朗,见有客来总是迎来送往、乐此不疲。

从晚清发行的旧报纸到近现代报刊,倪健痴迷于收藏报刊40余年,馆内拥有近3万种、10多万份报刊,其中包括了不同时期出版的《南通日报》《江海晚报》。每年,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朋友达上万人次,“倪健报刊收藏馆”也成为大家追寻历史、感怀历史的打卡地之一。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684a8c028515476e826faaad9d895f30.jpg

一个爱好,坚持四十多年

8月24日,走近地处乡间的“倪健报刊收藏馆”,只见一幢三层小洋楼和一座平房“默默”而立,外表与平常人家的住宅楼并无二致。进门后却别有洞天,除了墙壁上、橱窗上挂着的精选报刊,每层各个房间都各有主题,设成“展厅”,系统呈现如“人代会”“党代会”“家纺行业”等不同主题、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国家的报刊。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ab6c623bef6c4f5aa20051c7672cab82.jpg

“既然要做成一个馆、一个供大家学习参观的地方,就要有布展,让人一目了然。”倪健表示。然而,回望来时路,从收藏、整理报刊,再形成规模、建立场馆,他一个人花了43年时间。

少年时期的倪健,因为练习作文,养成了阅读报纸的习惯。他回忆道:“那时邮递员都将报纸送到大队,我就借来看,像《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通日报》等,越积越多。”跟同龄人不同的是,阅读之外,他还热衷把报纸收集起来。慢慢地,收集不同时期、重大事件的报纸,对他而言成为一件意义深远又极具成就感的事。

从此,无论身处哪里,他总是四处“搜刮”报刊。在学校收藏校刊,到企业向同事征求各类报纸,当新闻干事的时候带回废弃报纸,而做《商务时报》和《家纺与市场》的10多年里,他完好收藏了家纺城商圈的大小所有报刊。这些家纺行业的报刊,从量变到质变,侧面见证了家纺城的发展历程。

如今,这份“收藏工程”还在继续。遇到渴求的报刊,倪健便通过订、买、索、换等方式集齐,目前,他已收藏各类报刊近3万种,报纸数量超过10万份,时间横跨晚清到现在整整3个世纪。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2adf2fd20150431ca0ed82a57204ec03.jpg

一方天地,记录沧桑巨变

清代宣统元年出版的《政治官报》,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仅有手掌大小的中国第一份由家庭创办的报纸《家》报……透过一张张泛黄的报纸,看到的不仅是报刊事业的发展变迁,还有文字的掷地有声、历史的坚实不摧。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通人,倪健从小就对本地报纸《南通日报》情有独钟。光阴如箭,少年长大成人,此时,如果说藏报已经注定是他一生要做的“事业”,那在报纸上留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就是他深埋于心的又一粒火种。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共海门县厂洪乡党委、三厂镇党委、海门市总工会做宣传工作期间,倪健抓住机会写稿投稿,最多时一年在《南通日报》发表报道、文章52篇,因为成绩突出,数次被《南通日报》《江海晚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倪健对有关家乡的点滴变化投以最真挚的表达。1993年6月5日《江海晚报》试刊、同年7月1日《江海晚报》创刊,《南通日报》2020年7月1日记录的《虹起沪苏通 龙腾长三角》等等,各个时期、重大事件的报纸均被他收藏,南通城的沧桑巨变于无声中一一再现。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8748c7663fda4418a35e44d22ed6b972.jpg

一份念想,传承红色基因

在倪健的经营爱护下,“倪健报刊收藏馆”已经发展成为“三星级”的中国集报之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家纺报刊收藏展示基地等,承载着向社会展示、传播、教育的职能,弘扬爱国主义、报纸文化、集报精神,每年接待市民游客、团体组织上万人次。

8月26日,来自南通田家炳中学的师生们相约“倪健报刊收藏馆”,在聆听报刊背后故事的同时,感受浓浓的家国情怀。“在现在的时代,报纸读者在流失,但在这家收藏馆里,仍有人在坚持,这是我们应当珍惜并向他学习的。”学生沈宁参观后有感而发,他说,“报刊传递了一份岁月,是那交通闭塞、缺乏沟通的岁月,人们靠报纸来获得外界的信息,报纸就是一位信使。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它也有自己的意义,它仍是一位信使,传递着时代的火把,将上个时代的文明交到我们手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传递下去。”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f438d12b13064ecf8b970558303df65b.jpg

“现在所收藏的一切并不为我所有,我只是暂时保管着,而它最终的归宿还是社会,我想在收藏馆完善以后,让它早日回归社会,送给国家、送给人民,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倪健句句铿锵,“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句刻在馆墙上的大字,正印证着他的话,在阳光下红得光彩、红得厚重。

作者单位:南通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