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中秋“偷瓜”习俗及南瓜的江苏传播史

2022-09-13    臧磊

中秋佳节,拜月赏月、斗香拜财神……这些过节习俗,有的流传至今,有的已湮没无闻。其中有一项习俗较为奇特——“偷南瓜”。这项习俗由何而起,又寓意为何?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以研究南瓜史著称的“南瓜博士”李昕升副教授为我们讲述中秋节的偷瓜习俗,及南瓜在江苏的传播史。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09/05519fdc463247ac8609ab3090eb533d.png

记者:李老师,在苏州和南京的一些史料中,我们能看到中秋节这天晚上有“偷南瓜”的习俗,这种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

李昕升:“偷瓜”习俗在古代是流行全国的习俗,并不仅限于苏州、南京两地。中秋“偷瓜”,是为了“祈子”。

偷瓜与中秋相联系,我所见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乾隆年间,安徽文人吴梅颠所写《徽城竹枝词》:“八月中秋偷北瓜,相逢不当贼来拿。芋头多子亦遭窃,佳贼原非饱自家……玉手纤纤好摩抚,新娘求子自中秋。”

诗里的“北瓜”这个称呼很复杂,全国各地指代不一。对明清时的江南人来说,这是南瓜的一个别称。这首竹枝词写得很明白,偷瓜就是为了求子,而且即便看见了也不会将偷瓜的人当作小偷。

这种风俗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时间上,除了八月十五,有的地方还发生在三月初三。

“偷瓜祈子”的习俗留存下来的文字史料有很多。如嘉庆二十年(1815),安徽芜湖人黄钺《壹斋集》有诗:

纵偷为戏莫相嗤,瓜压茅檐豆绕篱,

生子居然南有兆,可知女亦是蛾眉。

紧接着,黄钺解释说:“中秋妇女入郊原篱落间随意摸索,得南瓜宜男,得扁豆生女,谓之摸秋……”

晚清时期江苏娄县人张祥河写到:

宜男心愿岂终赊,一曲杉湖是妾家,

小屐弓弓更尽后,阳桥南去摘南瓜。

苏州诗人蔡云在描写中秋节的诗中写:

早烧香斗祝团圆,蜡炬生花未肯残。

偷得番瓜藏绣被,更无情绪倚栏看。

“番瓜”,南瓜别称。将它藏于锦被之下,是宜男之兆,可以为家庭添男丁。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这种习俗更加流行,“中秋夕,衡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妇而数年不育者,则亲友必有送瓜之举……妇得瓜,即剖食之”。

民国有人专门记载:“送南瓜。庐县习俗。凡妇人之久不孕者,其亲属于中秋夜送以新折南瓜,谓可生子,富贵之家则穷极奢侈以耀市井,有旗、锣、轿、伞、皂、隶等仪仗,瓜连叶、蒂盛盒中,二人扛之,前又有二人抬一莲花灯亦极美丽,最后则送瓜人坐轿随之,受礼之家设筵款待,所费不资。”

民国与清朝相比,该民俗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时间是“中秋夜”没有变化,但从“偷瓜”发展为光明正大“折瓜”,该民俗也变得越来越烦琐。

要特别说明的是,“偷瓜祈子”这个习俗里的“瓜”最早指的可能是甜瓜,后来可能因为南瓜生长力强,“偷瓜祈子”里的“瓜”才转移到南瓜身上。

齐白石笔下的南瓜

齐白石笔下的南瓜

记者:南瓜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李昕升:南瓜原是一种美洲农作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它便随着哥伦布及以后的商船航迹传至世界各地。

南瓜进入中国的时间有各种说法,我认为是在16世纪初。它由两条路线传入中国:一是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东南亚,然后引种到我国东南沿海,事实上,已经证明多数美洲作物最早登陆中国的地点均在东南沿海一带;二是走西南丝绸之路,经印度、缅甸,引种到中国西南边疆。

记者:它又是如何传入江苏的呢?

李昕升:江苏南瓜主要是从东南沿海引种而来的。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南瓜先被引种到了欧洲。16世纪初,葡萄牙人展开对华贸易,往往能交易的物品都用来交易,以攫取高额利润。南瓜耐储存,适合远航,所以南瓜可能最先由葡萄牙人传入中国东南沿海。另外,中国与马六甲的交流在当时也很频繁,也可能由侨商直接从东南亚引种到东南沿海。

记者:我们时常能见到关于南瓜的新闻报道,有的南瓜重达500多公斤。中国古代也培育出过巨无霸南瓜吗?

李昕升:南瓜高产,常能培育出巨型南瓜,在古代也有巨无霸南瓜的文字记载。如王培荀《听雨楼随笔》载:“嘉定有南瓜会,或数年或七八年,忽南瓜中结一最巨者,集众作会赛神,沈珏斋曾见之长约二丈,横卧高五六尺,观者骇绝。”

这个上海嘉定“南瓜会”,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南瓜节了。

作者单位: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