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乡愁

方志南京 | 宝葫芦园里话往事——忆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2025-11-06    

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创建于1933年,原名南京市五台山小学,位于上海路42号。学校教学质量高,且重视素质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被誉为南京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三面红旗”之一(三所知名小学),也是省市外办接待外宾的指定学校。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游览玄武湖,该校被指定为唯一接待学校。在梁洲,周总理曾指挥学校的孩子们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追寻逝去的踪迹,聆听岁月的回声。


01

“我们也十岁了”


1959年国庆节,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南京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在游行队伍中,有一支格外引人注目的少先队员方队,这支方队由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与共和国同龄的十岁孩子组成。这项光荣任务是当时团市委交给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少先队队部的。

 

IMG_256

▲1959年10月1日,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少先队员经过新街口检阅台(照片由当时《南京日报》摄影记者曲超宏拍摄)


学校接受任务后立刻忙碌起来。首先挑选的是1949年出生的十岁孩子,然后设计服装。为展现少先队员的活泼与朝气,女孩子身着白衬衫、淡绿色背带裙,头戴鲜花,脚穿白袜子、带袢黑布鞋;男孩子穿白衬衫、蓝色短裤,在当时这已经很时尚了,鲜红的绸领巾在白衬衫的衬托下格外显眼。为表示与共和国同龄,学校设计了半圆形标志牌,在标志牌上写了“我们也十岁了”六个大字,稚拙的字是当时十岁的李放所写。字的周围是少先队员的头像,由美术老师郑珏绘制。由于十岁孩子抬不动标志牌,便选了8名高年级的男生轮流抬着,由校总辅导员带领方队游行。这支青春活泼的少先队员方队经过新街口主席台时,广场喇叭里传出女播音员激动的声音:“同志们,一群身着漂亮队服的少先队员方阵正朝检阅台走来,他们扛着‘我们也十岁了’的大标语牌,格外醒目。他们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孩子,现在是祖国的花朵,长大后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在播音员的鼓励下,少先队员们一齐高举鲜花,有节奏地喊着口号:“庆祝国庆!”“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此时,主席台上和观看游行的观众一片欢腾!那一天,少先队员方阵成了游行大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2

《宝葫芦的秘密》


1962年秋的一个星期天早晨,几位从上海来的人来到学校。原来他们是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正在筹拍电影《宝葫芦的秘密》。这是一部根据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的同名童话小说改编的儿童影片。故事讲述主人公王葆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不费力气就能得到一切,后来宝葫芦不但没给他带来幸福,反而带来痛苦,王葆毅然抛弃了宝葫芦,改正缺点,认真学习,成为一名好学生。《宝葫芦的秘密》的导演是中国电影元老杨小仲,人称“百部导演”。《宝葫芦的秘密》是他一生中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天马电影制片厂的编导表示,是南京市教育局推荐他们到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来拍摄外景和挑选小演员的。


当时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是一座花园式学校,进门是一片宽阔的绿地,种植着四季花木,特别是形状如盆地的运动场,布局错落有致。制片厂的编剧殷子、蒋天流和制片主任陆立之看后十分满意,学校也表示欢迎。不久,他们就把摄影器材和部分小演员带到了校园。王葆是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男孩子。在选这一角色时,导演看中了学校一个读五年级的女孩子,小女孩长得漂亮、活泼,留着短发,很有男孩子气,比较符合角色要求,后来被带到上海试镜。虽然试镜情况比较满意,但总觉得让一个女孩子演男孩子不太合适,于是更换了小演员。当时,学校还把从上海来的五六位小演员组成“宝葫芦小队”,并根据年级不同安排到各个班级听课。

 

IMG_257

▲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剧照


影片中许多群众演员由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学生担任,比如踢足球、课间游戏等场景他们都演得很好。群众演员一天的报酬只有两块芝麻烧饼。电影中王葆骑着宝葫芦飞起来的场景就是在学校门口拍摄的。1963年,《宝葫芦的秘密》在南京上映时,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在世界影剧院(已拆除)免费观看。当银幕上出现熟悉的校园镜头时,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看到自己在踢足球时,忍不住喊道:“快看,那不是我吗?”影片结束时,屏幕上出现了“感谢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协助拍摄”的字样,大家鼓起掌来,欢声笑语在影院中萦绕回荡。


后来学校建了一个“宝葫芦园”,园里有一座青铜铸造的王葆坐在大大的宝葫芦里的雕塑,另外还建有“宝葫芦童话馆”。“宝葫芦”由此成为学校最珍贵的教育资源,也寓意着快乐的童年、智慧的宝库、成长的奥秘和无限的可能。


03

亚洲足球的希望


“亚洲足球的希望”,这句话是亚足联主席维拉潘来校访问时对校足球队小队员们的期许,这句饱含着殷切希冀的话语,概括了学校足球发展的历史。

 

IMG_258

▲2001年7月武磊(左一)代表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参加全国贝贝杯足球比赛时与小队友们的合影


学校后操场建有一堵“足球文化墙”,墙上雕刻着一个个小足球队员踢足球时矫健的身影。在“足球梦•中国梦”的导言中写道:作为“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开展少儿足球运动已有近30年的历史。足球不仅全面融入了学校的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学校足球队更是在全国和省市比赛中斩获了50多个冠军奖杯,多位足球队员成长为国家队、国青队和国少队的一员。中国国家足球队队员武磊和江苏舜天足球队教练曹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少儿足球运动的发展为学校带来了声誉和荣耀,更推动了学校以运动特色为起点的素质教育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国内“校园足球”活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小学之一。


(节选自《南京史志》2015年第一期《宝葫芦园里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