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州 市

[咸淳]毗陵志 三十卷/(宋)史能之纂修·—宋咸淳4年(1268)刻本;元延祐丁巳年(1317年)李敏之重刻本,明初刻本,清嘉庆25年(1820)赵怀玉刻李兆洛校本;清乾隆50年(1785)张德荣抄本,清海宁陈鳣抄本;清抄本;抄本。——毗陵,古县名、郡名,即今常州。

能之,字子善,宋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曾任武进县尉,朝奉大夫、太府寺丞,咸淳2年任常州知府。史氏到任时取看旧志,皆古志无新志,深感常州地非小弱,乃国都临安之屏壤,而郡志勿续,因“与郡士之博习者,网罗见闻,收拾放失”,“讹者正,略者备,缺者补”,于咸淳4年纂成此志。记叙时间,上溯春秋吴季子食采邑于延陵,迄于成书之年。卷首列有郡治,郡城、郡境和晋陵、武进、无锡、宜兴4县境7图。卷1~3地理;郡县表、叙州、州境,叙县,县境、陆程、水程、分野,城郭、坊市、乡都,桥梁;卷4诏令;卷5~6官寺:州治、郡官厅、四县治、县官厅、馆舍、仓库、场务、诸坊;卷7~10秩官:历代封统、郡守、县令,郡守题名、通判题名、两教授题名、郡官、知县题名、县官;卷11文事:学校、贡举、科名;卷12武备:诸军、教场;卷13风土:户口、风俗,土贡、土产;卷14祠庙;社稷风雨坛,诸庙;卷15山水;卷16~19人物:历代人物、本朝人物,寓贤,遗逸,旌表;卷20~23词翰:表,书、记、前朝诗、本朝诗;卷24财赋;卷25仙释、观寺;卷26陵墓;卷27古迹;卷28祥异;卷29碑碣;卷30纪遗(附辨疑)。是志历来被誉为宋代名志。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一书中曾赞扬其“第一卷《郡县表》,详明确实,最为当家。盖建置之纠纷,晋陵、武进为甚,考之令人目眩。今得此,可以无恨,乃知作者苦心,良不易也。”清藏书家朱绪曾说它对“宋时秩官、科第,人物姓名,尤资考证”。方志学家李兆洛也认为是书仅次于范成大《吴郡志》、施宿《会稽志》,“足为凡为志乘者之式”,评价甚高。而赵怀玉在《咸淳毗陵志》序中,则直称此志“体例赅备,可称良志。”

(丁红宝)

[永乐]常州府志 十九卷·—(明)永乐16年(1418)修,清嘉庆间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洪武志,张度修,谢应芳纂,均误。

该卷书面及各卷书口,卷端均题《常州府志》,未署纂修人。书中内容有明永乐间事,如卷4《户口》记载永乐元年(1403)人户数,《田赋》类注引案牍文记永乐元年本府田赋事等,可推知此志当在永乐元年后。又据明成化《重修毗陵志》朱昱《书增修毗陵志后》:“郡志之修,始以宋《咸淳志》为之本,次以国朝十年续志与夫永乐十六年,景泰五年……之副稿”,故把该志定为永乐16年所修,较为妥当。所设门目有:卷1历代序文7篇(明洪武十年谢应芳序、宋咸淳四年史能之序,元大德十年刘蒙序、元大德九年陈希程序、元泰定二年刘文炳序、宋绍熙五年俞臣源序、宋绍定五年蒋汝通序)、府县图七幅,地理一(建置沿革);卷2地理二:建置沿革;卷3至到、城池(城郭)、坊乡,镇(城隅),桥梁,渠堰;卷4风俗形胜,户口、田赋,钱粮、财赋、土产;卷5山川;卷6宫室,祠、庙,寺,观,院,庵,宫,殿、坛壝;卷7官制,公署,税务,仓,库,驿站,急递铺、申明亭(杂造局)、惠民药局(递运所),河泊所、养济院、学校;卷8兵防,营寨,寇警、形势,古迹,池亭,台、石,庄、堂、舍,轩、墩,宅,官寺,府治,县治,巡检司(场务,仓,馆舍驿站,急递铺、局、院、刑狱、冢墓);卷9宦绩、历代封统;卷10年表;卷11人物(寓贤);卷12人物:显官,道学(杂记)、文学,科目,忠义,孝友、隐逸(旌表),贞节、仙释,游艺(技艺);卷13~18:文章;卷19诏敕、制书,辞状,碑碣,祥异,杂录,辨疑、纪遗。体例基本沿袭旧志,但类目设置较错杂繁琐。如卷7设有《仓》,《驿站》,《急递铺》等,卷8又复出。编纂方法汇而不纂,主要是汇集前此诸志所记,在每一门目下,依次引录《[咸淳]毗陵志》,《[大德]毗陵志》、《[泰定]毗陵志》、《毗陵续志》、《无锡志》、《江阴志》、《宜兴风土旧志》、《元丰九域志》、《郡县志》、《江浙须知》等史志原文,凡明洪武10年后事实则注于《毗陵续志》后。但由此保存了大量的佚志资料。如元《大德》、《泰定》两志,历代书目均无著录,并称元代常州无志,而此书多所引用。

(杨 欣)

[成化]重修毗陵志 四十卷/(明)卓天锡修,孙仁增修,朱昱纂·—明成化20年(1484)刻本;清嘉庆25年(1820)刻本,清古藤书屋抄本。——《四库全书总日提要》73《史部·地理类存目二》作王纂,今据书前王《重修毗陵志序》、徐琼《毗陵志增修序》、朱昱《书增修毗陵志后》及明正德《常州府志续集》张恺序。

天锡,字纯嘏,明蒲田人,明景泰5年(1454)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常州知府、广东参政、贵州按察使等职。仁,字伟德,明新淦人。明成化5年进士,官刑部朗中,成化14年任常州知府。昱,宇懋阳,号约斋,武进人,曾仕福建按察使,博综群书,好学工诗。成化5年,朱氏应知府天锡之聘,纂修此志,至成化19年,知府孙仁又以靖江成化7年新置来属,及常州府修城等事,再聘朱昱增修。成稿后,曾请王校订。此志是以宋咸淳《毗陵志》为基础,参以明洪武《毗陵续志》及永乐16年、景泰5年郡志进一步搜集,考订而成。卷前有序6篇,与凡例、图、表(郡县);卷1~4地理:建置沿革,郡名(附邑名),分野,风俗,形胜、疆域,里至,陆程、水程,城郭、坊市,乡都(附村墅)、桥梁;卷5诏令;卷6官寺:府治,县治,公馆、察院,诸司廨舍,仓库,场务;卷7~8食货:户口,土贡,财赋,土产;卷9~12职官:封统、禄秩,历代官绩,国朝题名;卷13~14文事,学校(附社学),甲科,乡试,岁贡;卷15选举;卷16武备:诸军,教场;卷17~19山川:山、峰、岭、岩、洞、坞、江、湖、河、溪、沟、港、陂、塘、浦、沙、渰、涧、渎、潭、渚、泉、径、井、堰、埭、闸;卷20~24人物:帝系,名宦,忠节、孝友、文学、遗逸,寓贤,列女,仙释,方伎;卷25宫室,堂亭,楼阁,馆驿;卷26坛壝:社稷坛(附里社)、山川风云雷雨坛,天祀鬼神坛(附邑厉、乡厉);卷27祠庙;卷28~29寺观;卷30陵墓;卷31古迹;卷32祥异;卷33~38词翰:碑、记,序,表,书,杂著,诗、词;卷39碑碣;卷40摭遗(辨疑附)。在体例上仿照《咸淳毗陵志》,但门目设置有较多的增改。旧志地理类有《叙州》、《叙县》以通纪历代沿革,《列境》、《县境》以遍述土壤,而此志参照《大明一统志》体例,改题曰“建置沿革”,使原分散叙述的各类,通叙于本类之下,以州领县,次第书之,有纲举目张之妙。清人薛子衡在《辑志私言》中曾称此志体例“颇为允当”。不足之处是人物类首列“帝系”,未免过于牵强。

(杨 欣)

[正德]常州府志续集 八卷/(明)张恺纂修·—明正德8年(1513)刻本,1983年台北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据正德刻本影印本,民国江安傅氏藏园抄正德本。

恺,字无之,无锡人。明成化20年(1484)进士,历任兵部主事、刑部主事、顺德府通判,东平知州、福建都转运使。著有《碧山吟社记》等。是志前有张恺自序、郡境,郡城、郡治和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5县县境图及郡县表(有目无表)。卷1地理(城郭、坊市,桥梁)、诏令,官寺(府县治、公馆、察院、诸司、廨舍,仓库)、食货(户口,财赋、课程);卷2职官(封统、禄秩,宦绩、题名);卷3文事(学校、甲科,乡试,岁贡、援例入监、武备)、山川;卷4人物(名宦、忠节、孝友,文学、遗逸,列女、方技、选举);卷5宫室(附堂亭、楼阁)、祠庙、寺院,陵墓、祥异;卷6~8词翰(碑、记,序、诗,杂著,碑碣)、摭遗。此志续《重修毗陵志》,凡见于上志者不录,下限至正德8年。记述方法上按门类,分府县,一一记载政异俗殊,制度因革,财赋盈缩,人物隆污,户口增减。内容以官署、人物为重,但大多比较简略。但目录与内容往往不相呼应,如卷5中《馆驿》有目录无内容,而在卷1《宫寺》内却有馆驿情况的记载。

(丁红宝)

[万历]重修常州府志 二十卷/(明)刘广生修,唐鹤征纂·—明万历46年(1618)刻本,抄本。

广生,字海舆,明罗山(今属河南省)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刑部郎中,万历43年任常州知府。鹤征(1538~1619),字元卿,号凝庵,明武进人,抗倭寇英雄唐荆川之子。少以博学闻名,性格豪迈。明隆庆元年(1567)举人,5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工部郎、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因屡次上书陈事,受人妒忌,托病归里,后在东林书院,龟山书院讲授《大学》。著有《周易象义》、《辅世编》、《南华正训》、《桃溪札记》等,纂有明万历《武进县志》、《重修常州府志》。万历43年,刘广生来任后,因感郡志自《常州府志续集》纂修以来百余年间无郡志,遂聘唐鹤征为总纂,上续张恺《续集》而成此编。凡8门;1地理;2财赋;3文事;4武备;5名宦、名将;6人物;7辞翰;8摭遗。记事较《正德志》为详。

(查洪年)

[康熙]常州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清)于琨修,陈玉璂纂·—清康熙34年(1695)刻本;清光绪12年(1886)活字本。

琨,字景刘,清顺天府大兴(北京市大兴县)人,曾任山内秘书院中书舍人、湖州府同知、福建盐运司运同,康熙29年升常州知府。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武进人,少怀大志,刻苦攻读,以才学知名。康熙6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著有《椒峰集》、《学文堂集》、《续毗陵人品记》、《三吴总志》、《耕烟词钞》等。于琨来任后,因感“郡志自万历43年刊修后,俱以阙略”,遂捐俸设局,聘陈玉璂为主纂,历时5载,修成此志。书前列有宋荦等3序、历代旧志序9篇、纂修姓氏、目录;卷首巡幸;卷1图考;卷2建置沿革;卷3星野(祥异附);卷4山川;卷5疆域;卷6兵御;卷7水利;卷8户口(田赋徭里附);卷9风俗;卷10物产;卷11封系;卷12公署;卷13~14职官表;卷15学校(书院附);卷16~17选举;卷18坛壝(祠庙寺观附);卷19陵墓;卷20古迹;卷21名宦;卷22~24人物;卷25孝友(行义附);卷26列女;卷27隐逸;卷28流寓;卷29仙释;卷30方伎;卷31~37艺文;卷38摭遗。光绪本知府同泽《序》称其“辞简而能赅,事博而有要,俾览者展卷瞭然,举凡户口之多寡,风俗之得失,山川城郭之险易,建制沿革之异同,胥于此得其概焉!”但刻印讹舛较多,故光绪12年本附有陆彦和撰《校勘记》1卷。

(查洪年)

(民国)武进天宁寺志 十一卷首一卷/濮一乘纂修·—民国36年(1947)铅印本,1973年中华大典编印会重印本。——铅印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镇江、常州市等地图书馆及常州天宁寺均有藏,《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天宁寺,现属常州市,曾称广福、齐云、崇宁,天宁、报恩广孝、光孝等名。始建于唐贞观、永徽年间,素以“千年古刹”驰名,有“东南第一丛林”之誉。

天宁寺向无寺志,民国初曾请屠敬山、吴镜子编修,未成。民国16年,丹徒人缪乾初再事编辑,又未成稿。后由震华法师举荐溧水人濮一乘(字伯欣)再度纂修,历时5年,稿经3易,终于民国36年问世。志首列寺基、寺宇两图(待刊)和吴镜予序,卷首为凡例,卷1建置:基址、沿革、建筑(殿、楹,堂、室,房、寮、楼、阁、院、浮图、厨、校、窑,池、井);卷2僧伽:尊宿,法系、功行;卷3法语:法钟禅师法语,大晓禅师法语;卷4著作(附天宁寺佛经流通处己刻佛经书目);卷5贞石,古迹、碑碣;卷6—9艺文:记、传、塔铭、行述,杂著、诗;卷10:规约、文告;卷11:志馀。体例精严,内容详核,重点突出,其中《建筑》,《艺文》约占全书一半。《著作》附录已刻佛经书目千余种。天宁寺藏1973年中华大典编印会重印本比民国36年铅印本增重印叙两篇,补寺基图1幅,并附《证莲和尚传》等10篇。

(查洪年)

【佚志】

毗陵记 一卷。

宋·郑樵《通志》卷66《艺文略·地理·郡邑》:“《毗陵记》一卷。”宋《绍兴秘书省续到四库阙书目》:“《毗陵记》,一卷。”《通志》、《绍兴秘书省续到四库阙书目》均成于南宋初,故《毗陵记》成书之年当不晚于北宋。另按志书宋以后多以“志”为名、唐以前多以“记”为名,以“记”命名者尤以南朝为甚,且《通志》、《绍兴秘书省续到四库缺书目》著录时编纂人姓名已佚,据此推测,是书可能早于隋唐。

(王乃吉)

常州图经

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地理类》:《常州图经》。著者、卷数、版本皆未详。最早引用《常州图经》的是《太平寰宇记》卷92《常州·武进县·滆湖》。《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宋太平兴国时期,距北宋建立仅10多年,所引文献多为唐或唐以前地方志。据此,《常州图经》成书约在唐代或更早。南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亦引用过《常州图经》资料,说明在南宋咸淳时期,此书尚流传于世。此后常州方志亦多有引用该书者,但都未超出以上二书所引内容,均系转引前志之说,则《常州图经》似在南宋后已散伙。

(杨 欣)

[景德]常州图经 (宋)潘洞撰。

洞,据宋咸淳《毗陵志》卷10《秩宫·知县·晋陵类》记载,于宋景德2年(1005)试秘书郎。又据卷29《碑碣类》记载,祥符中令潘洞撰《晋陵县厅壁记》。据此可知潘洞于宋景德2年出任晋陵(今武进县)县令,至大中祥符年间仍在任。尤袤《遂初堂书目》地理类:“潘洞《常州图经》”。是此书为潘洞所纂。此志内容,据咸淳《毗陵志》引文,不仅限于地理沿革,还有关于风土,古迹的记载,但都较简略。

(杨 欣)

[大中祥符]常州图经

宋咸淳《毗陵志》多处引用,并注称“祥符图经”,标明了编纂时代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从《咸淳志》引文看,有关于地理、古迹、桥梁、山川等方面的记述,内容比宋景德年间潘洞撰的《常州图经》要丰富。且《咸淳志》卷27《古迹》“传落城”条谓引《祥符经》,次条“大姑城”谓引《潘令经》,所引二经了然不混,可知此志与潘洞图经并非一书。在咸淳《毗陵志》以后,明成化间纂修的《重修毗陵志》也引用了该“图经”资料,其记载内容超出了《咸淳志》引文范围,由此可知,此图经在明代中期尚有传本,散佚的时间,当在明末或更晚。

(杨 欣)

[常州]图经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及宋史能之咸淳《毗陵志》在引用该志资料时,均注称“旧图经”,今据此著录。而明成化《重修毗陵志》亦有多处引用,而所引内容均超出前二书,可见该志在明代中期尚有传本。又合宋、明两朝方志引文所记,“旧图经”的内容已从记述地理沿革扩大到财赋,职官、古迹等,内容、体例都比潘洞《常州图经》及大中祥符《常州图经》完善。由此可推知,此志的编纂时代应比前二志要晚。又《舆地纪胜》约成书于南宋理宗宝庆3年(1227),故该志成书时间应于宝庆3年以前。

(杨 欣)

[淳熙]毗陵志 十二卷/(宋)邹补之纂修。

补之,字公兖,宋开化(浙江开化县)人,宋淳熙间进士,官江宁通判、从政郎,淳熙12年(1185)7月任常州教授,15年8月满任。著有《春秋语孟注》、《兵书解》、《宋朝职略》、《重开后河记》等。《宋史·艺文志》3、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8、《文献通考·经籍考》32、明焦竑《国史·经籍志》3均有著录。佚文分别存于《舆地纪胜》州沿革、风俗形胜、景物下、官吏、碑记、军沿革,古迹,共11条,存于咸淳《毗陵志》古今郡县表、县境、坊市、官寺、山水、财赋,共10条,存于嘉定《镇江志》地理山水,宫室祠庙,神庙,附录,共4条。

(查洪年)

[大德]新修毗陵志 (元)刘蒙纂。

蒙,鄞山人,元大德7年(1303)任常州路儒学教授。大德甲辰(8年,公元1304年),郡侯赵正义倡修志,次年冬谢监治毗陵郡,命刘蒙主其事,历时1年,于大德10年修成。志书已佚,所幸刘蒙、陈希程二《序》今尚存于《[永乐]常州府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为《[洪武]常州府志》)。且《永乐志》还收有大量该志内容,如地理、建置沿革,至到、坊乡、户口等。又,明《永乐大典》也引征《[大德]毗陵志》“五湖”、“泻湖”,“织染局”凡3条。就《永乐志》及《永乐大典》所引内容看,该志资料翔实丰富。

(查洪年)

[泰定)毗陵志 十卷/(元)文志仁纂。

志仁,元延祐5年(1318)任常州路新学教授。元至治癸亥(3年,公元1323)郡侯周太中治常州,属文志仁纂辑郡志,以续《大德志》。书于泰定2年(1s25)修成。其刘文炳《序》及该志的一些内容,诸如建置沿革、坊乡、户口等,今存于《永乐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作洪武志),《永乐大典》卷7514也有征引。

(查洪年)

[洪武]毗陵续志 十卷/(明)张度修,谢应芳纂。

度,字景仪,明增城人,洪武9年(1376)来任常州知府,累官吏部尚书。应芳,字子兰,号龟巢,邑人。自幼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名节自励,当时称为“德望重于东南”。著有《辨惑编》3卷、《思贤录》5卷、《怀古录》3卷、《龟巢稿》20卷。成化《重修毗陵志》卷22《人物》3《文学》有传。洪武10年春张度莅任后,恰逢朝廷檄命天下郡邑修志,于是聘谢应芳总其事,会集耆宿,稽今订古,博采见闻而成此编。据《[成化]重修毗陵志》朱昱《书增修毗陵志后》,此志成稿后未刻,正本缴进朝廷,府内只留有副本,所谓“存之副稿”。编纂人谢应芳《毗陵续志序》今存于成化《朱志》卷首。书中所设门目有序文、府县图、建置沿革、至到、城郭、坊乡、镇、桥梁、渠堰、户口,田赋,钱粮、山川、庙、寺、观、院,坛壝、宫制、公署、税务、仓、库、驿站、养济院、学校、营寨、宫寺、冢墓、宦绩、历代封统、年表、显宦、文学、贡举、隐逸、文章。书中对元朝史实记载过于简略。元代100多年间常州曾于大德、泰定两修方志,而谢氏在叙中云:“由元初而至于今曾未有记述之者,诚旷典也。”可见疏略之甚。《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有《[洪武]常州府志》,误,已见《[永乐]常州府志》提要。

(杨 欣 纪燕秋)

延陵志馀 十卷/(清)管斡贞撰。

斡贞(1734—1798),初名翰,又名斡珍,字阳复,号松崖,清阳湖(今武进)人。清乾隆31年(1766)进士。选庶吉士,历编修,陕西道御史、户科给事中、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漕运总督等职。《清史稿》有传。著有《松崖诗钞》、《职方志》、《明史志》、《毗陵食品拾遗》等10余种。此志清道光《武进阳湖合志·艺文志》及近人张惟骧《清代毗陵书目》都有著录,但均只记书名、卷数、作者,其内容、体例,版本等皆无可考据。

(杨 欣) 

[景泰]常州府志

《[成化]重修毗陵志》朱昱成化6年10月《重修毗陵志序》:“爰历我朝洪武初乡先辈谢子兰又续成(常州府志)十卷,厥后虽两经载笔,而世无传焉。”“两经载笔”到底是哪两本志书,没有详说。同书朱昱成化20年10月《书增修毗陵志后》:“郡志之修,始以宋《咸淳志》为之本,次以国朝洪武十年《续志》、与夫永乐十六年、景泰五年朝廷命天下郡县纂修志书之副稿,集而成书。”《永乐志》和《景泰志》正和“两经载笔”相合。综合朱昱《序》、《跋》、《[景泰]常州府志》修于明景泰5年(1454),未刊,正本已呈有司,府中只藏有抄本,成化5~6年(1469~1470)纂辑《重修毗陵志》时,曾经以之作为参考,余未详。

(纪燕秋)

【附存目】

[光绪]常州府志 六十八卷/(清)李瑞钟纂修。

据1958年版朱士嘉编《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本)载:“《常州府志》,68卷,李瑞钟纂修,清光绪8年版本。”又据1982年版章钰、武作成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载:“《常州府志》,68卷,李瑞钟编。”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见载目,故对此志内容等无法查考。

(查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