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锡 市

无 锡 县

[至正]无锡志 四卷/(元)王仁辅撰·—明初刊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民国11年(1922)铅印《锡山先哲丛刊》第一辑本,抄本。——铅印本书名改题“无锡县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佚名纂,今从缪荃孙考证。

仁辅,字文友,鞏昌(今甘肃省陇西县)人。侨居无锡梅里乡祗陀村(今东亭乡长大夏村),终年61岁。著有文稿10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盖别一书也”,并怀疑此志是“洪武中书”。缪荃孙在《艺风藏书记》中则谓:“按此书近编四卷,第一卷为邑里,第二卷为山川,第三卷为事物,分上下二子卷,第四卷为词章,亦分上、中、下三子卷,子卷中,又分小类二十一,合之正与二十八之数合”。近人张国淦引《大典》辑本称:“今存《无锡志》刊本四卷,系明洪武初元刊本挖改作《洪武志》,即四库著录本,其原本是元时书”。今本已不全,卷目、原序已佚,下限止于元至元6年(1340),个别止于至正末年。凡21目。卷1邑里:古今郡县表、风俗、户口、贡赋、州境、城关、公署、乡坊、津梁;卷2山川:总山、总水;卷3事物:吴太伯世家(春申君列传附)、人物、州署、学校、古迹、古墓、祠宇、灾祥;卷4辞章:咏歌、记述。类目简明,语言简洁,叙事骸洽。《古今郡县表》先概述后列表,表详而述略。但对经济,社会方面记述过简。

(钱建中)

[弘治]重修无锡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明)吴翀、李庶纂·—明弘治7年(1494)刻本,抄本,1950年无锡泰伯文献馆筹备处油印本,1954年油印本。

翀,字凤翔,改字鹏举,号藻庵,一号管窥,生卒年不详。无锡人。力学好古,博极群书,著有《管窥集》、《牡丹百咏》。庶(1423~1512),字舜明,号絅庵,晚号蓉湖漫叟,善为诗文,拥遗书校雠不息,著《絅庵集》。弘治初,二人“相与共谋”重修此志。全志凡19门。卷首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郡县表;卷1~3地理(建置沿革、邑名、分野、风俗、形胜、疆域、里至、城廓、坊、巷、市、乡都、桥梁);卷4诏令;卷5公署(县治、公馆、察院、诸司廨舍);卷6~8食货(户口、土贡、财赋、土产);卷9~11职官(封统、禄秩、宦绩);卷12~13文事(学校、岁贡、选举);卷14武备(诸军);卷15~16山川;卷17~20人物(名宦、忠节、孝友、文学、遗逸、寓贤、义夫、节妇、仙释、方技);卷21宫室(堂、亭、轩、楼、阁);卷22坛壝;卷23祠宇;卷24寺观;卷25陵墓;卷26古迹;卷27祥异;卷28~34词章(诗、记、杂著);卷35碑碣;卷36摭遗。此志较元《无锡志》新增《诏令》、《食货》、《武备》、《碑碣》、《摭遗》5门。记事至弘治初年。其中《食货志》“户口”条,记宋、元、明无锡户口甚详;“土贡”条载唐代无锡县胶山蓣药所引潘桐《图经》,今早佚;“土产”条所记冶工所为炉鼎锅镬等器,可考知无锡明代冶铸盛况。《摭遗》卷“辨疑”一目,对句吴、荆蛮、梅里等名称由来集录各家诸说,为后人考证保存了史料。但某些卷目又失之过略,如《诏令》只4道、《武备》只300余字,却各成1卷。

(钱建中)

[万历]无锡县志 二十四卷图一卷/(明)周邦杰修,秦梁等纂·—明万历2年(1574)刻本。

邦杰,字英甫,江西临川人,进士。隆庆6年(1572)任无锡县知县。梁(1515~1578),字子成,号虹洲,无锡人。嘉靖26年(1574)进士。官南昌府推官,擢吏科给事中,升通政司右参议,转左参议,历南京太仆寺少卿,迁南京鸿胪寺卿、南京通政使副使,出为浙江布政使左参议,调山东按察副使,复改浙江提学副使,升参政,擢湖广按察使司,以江西右布政使致仕。著《绍修堂集》。周邦杰任职后,不逾年聘秦梁主纂县志,华泮、李时芳、尤璿、盛鎜、秦炳协助纂修。先后6易其稿,于万历2年完稿。全志析目24。卷首图(县境、县城、县治、学宫);卷1~4舆地志(建置、疆域、山川、城郭、桥梁、里巷、乡都、市镇、风俗);卷5~6宫室志(县治、儒学、坛社、公署、诸司廨舍、祠庙、书院、坊表);卷7~8食货志(户口、田赋、役法、贡课、土产);卷9兵防志(险要、团保、民兵、弓兵、教场);卷10~11官师志(封爵、令佐、校职、禄秩);卷12~13选举志(甲科、乡举、岁贡、荐辟、荫叙、援例入监、儒士);卷14~19人物志(宦望、儒林文学、忠节、孝友、行义、隐逸、贞节、方技、流寓);卷20~21艺文志(著述、典籍、诗文);卷22~23外志(寺观、冢墓、古迹、仙释);卷24杂志(灾祥、遗事、异闻)。叙事至万历2年。篇目设置不沿袭旧志的平列体,而以类统目,各类之间排列井然有序,领属关系明显。每类必有言简意赅的小序,言其大旨和来由,每目末以“论曰”的形式抒发见解。志中注重国计民生的记载,详叙徭役之法,较真实具体地反映了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堪命的状况。新增《市镇》1目,简略记载无锡米市、砖灰窑市、陶市,铸冶行、木行等状况,为无锡经济发展溯源提供了线索。但在《舆地》、《宫室》等卷中夹记夹诗过多,不无冗漫之嫌。

(钱建中)

[康熙]无锡县志 四十二卷/(清)徐永言修,清严绳孙、秦松龄纂·—清康熙29年(1690)刻本。

永言,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监生,康熙22年任无锡县知县。绳孙(1623~1702),字荪友,号秋水,晚号藕荡渔人。江苏无锡县人,清文学家。康熙18年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历任日讲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编修、承德郎等职。诗名贯世,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海内三布衣”。著有《秋水集》、《明史拟稿》等。《清史列传》卷70、《清史稿》卷484均有传。松龄(1637~1714),字留仙,号对岩,晚号苍岘山人,江苏无锡人。顺治12年(1655)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左谕德。著《毛诗日笺》、《苍岘山人集》、《微云词》、《寄阮集》等。《清史列传》卷70、《清代学者像传》卷4有传。早在康熙初年,无锡知县吴兴祚曾聘秦松龄等人纂修县志,因吴氏擢升离锡而中辍。康熙23年,继任知县徐永言复聘秦松龄和严绳孙任总纂,再事编纂,至康熙29年而成。记事止于康熙29年。凡为69门。卷首呈制诗、序、凡例、目录;卷1图、建置表、分野、疆域;卷2山;卷3水、泉;卷4城廓、乡都;卷5坊巷、桥梁;卷6廨署、学校、兵防;卷7古迹、园亭;卷8坛壝、祠庙;卷9寺观;卷10冢墓、风俗、土产;卷11令佐表、教职表;卷12进士表、举人表;卷13贡生表、举辟表、武科表;卷14封赠、荫叙、乡饮、赐谥;卷15吴太伯世家(附春申君列传);卷16~18遗爱、宦望;卷19儒林:卷20文苑;卷21忠节、孝友;卷22义行、隐逸、方技;卷23贞烈;卷24流寓、仙释、祥异;卷25杂识;卷26著述;卷27~30户口、赋役;卷31~37呈制诗、古歌、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排、五绝、七绝;卷38~41碑记;卷42序、书、颂、说、引、辞、题、跋。此志汇集元明以来4部志书并参照吴兴祚所存稿本和各家杂著,“删其繁复而补缀其阙遗,订其异同而别裁其傅会”。内容详备,素称善本。《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说:“秦、严并名流,精史法,故其书完善,后之论者,推为名作”。《土产》唯取邑所独产与其异于他邑之产者书之,足破历来锢蔽。《赋役》4卷,记载尤详。《徭役》一篇述役法、沿革利弊颇详尽,非他书能及。但篇目设置颇无伦理,如户口、赋役列于《方技》、《仙释》之下,载诗7卷,分体为目,“虽见兹邦文物之盛,然不免取充卷轴,或邻于侈矣”(《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钱建中)

[乾隆]无锡县志 四十二卷图一卷/(清)王镐等修,华希闵等纂·—乾隆15年(1750)刻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乾隆16年刻本,误。

镐字凤巢,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监生,乾隆12年任无锡县知县。希闵,生平已见《[乾隆]金匮县志》提要。分任编纂的还有进士、候选内阁中书顾栋高,进士、原苏州府学教授浦起龙,候选知县顾奎光。王镐来任后,会常州府饬各地修志,遂开局纂修。“凡阅十月而告竣”。此志“综前五志而加以博稽”,凡“旧志之略者详,遗者拾,断路续”;锡、金两县兼收并录,“以本属主之,以析属辅之”。共析目54。首冠御制诗,次有庄有恭、雷铉、王镐、王湘序,编修人姓氏,凡例。类目设置较《康熙志》稍加损益,《坛庙》先于《古迹》、《户口》、《额赋》先于《著述》、《杂识》,又增《独行》、《耆硕》2门,艺文类《康熙志》作12卷,此只作《著述》1卷。建置沿革仿班固《汉书》公卿表,先记述、后按年代分立省沿革、府会沿革、县邑沿革3表。《城廓》“首述今形,赅备旧说”,可资后人考证。但名称“无锡县志”,实为锡、金两县合志。且《徭役》1门记述疏略,仅作1序,而《人物志》“采摭面广,不免稍滥”。(嘉庆《无锡县志·凡例》)

(钱建中)

无锡县志补遗 二卷/侯祖述纂·—民国8年(1919)稿本。——又名“无锡人物志补充稿”,为江苏省志征访稿。

祖述,无锡人,清国子生,县丞职衔,民国6年曾任江苏省省志名誉征访员。民国7年至8年,编者将征访所得近时人物资料及省志漏误之处,按照《江苏通志稿》子目体式汇成是编。上卷舆地志(坛庙、冢墓)、职官志(文职)、人物志(宦绩、忠节、孝义、儒林、文苑、隐逸、艺术、流寓、贤淑、义烈、完节、贞孝)、艺文志(经、史、子、集);下卷舆地志(山川、关津、坛庙、祠祀、冢墓、寺观)、学校志(书院)、武备志(兵制)、职官志(文职)、选举志(进士、举人、荐辟、选贡)、人物志(宦绩、完节、忠节、孝义、儒林、文苑、隐逸、艺术、流寓、贤淑、义烈、孝贞)。记事自周代始,下迄民国7年。分类立目较为合理,层次清楚。所收资料以人物居多,增补省志漏收人物213名。其它条目仅“补阙拾遗”,並附有诗,文,记,以备采摭,弥补了民国时期屡修县志未成,史料散失之不足。但全稿有虚誉显耀之处,对侯氏事迹著墨过多。

(钱建中)

续修江苏通志无锡征访类稿 钱基厚撰·—民国7年(1918)抄本。

基厚(1887—1972),原名基復,初字心卿,后改孙卿,别字逊庵,又号亦桴。历任私立公益工商中学及私立无锡中学校长,江苏民政厅第一科科长,国民政府江苏省第三届议会议员,国民会议代表,解放后任省政协常委、省民建副主委等职。著有《锡山学务文牍》、《谠言集》、《孙庵年谱》。民国初年,“省令催修县志甚亟”,民国7年,无锡修志议起,基厚被聘为提调,同年,基厚按江苏通志征访条款的要求,于办公之暇,就睹记所及,“甄采官私文书,汇辑成编”,名曰类稿。次年,按征访条款第11条增录文书,又补辑2目。连前共8目:无锡风俗制度调查表、无锡礼俗习惯调查表、无锡教育沿革大略、民国以来无锡教育概况、无锡先哲遗书提要、无锡地方自治沿革大略、无锡县实业视察报告、无锡农产物调查表。记事大体始于民国元年,补辑止于民国8年。首冠民国7年钱基厚《识》。所谓资料,除政府公牍访册外,还选录了私著文献。每类之末详注出处和时间。其中教育记载尤详,如对光绪24年无锡第一所竢实学堂创办的经过,备细记述。

(钱建中)

无锡志略。复明撰·—民国31年(1942)《江苏文献》第5、6期合刊本。

复明为笔名,生平不详。全志约5千余字,分为10类: 概述、山脉、水系、富源、交通,实业、民生、园林、古迹、文献。记事贯通古今。因称志略,故叙事简约,门类扼要。

(钱建中)

[乾隆]金匮县志 二十卷/(清)王允谦修,华希闵等纂·—清乾隆7年(1742)刻本。——雍正初分无锡县析置金匮县,与无锡县同城而治,民国元年(1912)两县合并,复称无锡。

允谦字济光,定州深泽县人,拔贡,雍正12年(1734)任金匮知县,乾隆3年复任。希闵(1672~1751),字豫原,号剑光,无锡人。康熙59年(1720)举人,雍正13年举博学鸿词,历江南泾县教谕。好读书,工花卉,学治古文,勤于著述。著有《性理注释》、《易书诗春秋集说》、《广事类赋》、《通鉴地理今说》、《延绿阁集》等16部。《清史列传》卷67、《国朝书画家笔录》卷2和《国朝耆献类征》卷251有传。自雍正12年王允谦来任后,因“旧志久未续,且既分治”,遂主持修志,“越四年而书成”,“又越四年而开雕”。凡35目。卷1凡例、图;卷2建置、分野;卷3山、水;卷4疆域、城垣、兵防;卷5都鄙,徭役;卷6田赋、官署、官司表;卷8学校、选举表;卷9祠祀、寺观;卷10街巷、坊宅、桥梁、冢墓;卷11市镇、物产、风俗、节序;卷12吴泰伯世家;卷13~15崇祀诸贤;卷16~17仕宦诸贤;卷18潜德诸贤;卷19方技、寓贤、闺贤、旌节表;卷20杂识。志前有王允谦、姜顺蛟序,记事主要自雍正初析置金匮县至乾隆5年(1740)。市镇记载详于前志。如荡口的贸易、甘露的市镇、安镇的花庄、米铺等,是研究无锡市镇发展的可贵资料。但因“金匮分县未久,文献无多,条目虽备,而记载疏略,徒具空名而已?(《稀见地方志提要》)。每篇之前都有总说,以代小序,但“多空文累牍,且文笔欠佳,言不尽达”。而且《地图》、《建置》、《分野》、《疆鄙》、《寺观》、《城垣》7目以“载其全以考旧,析其半以征今”为原则,包罗无锡内容,亦于例非宜,新辑的《宦绩》诸传也有虚誉显耀之处。

(钱建中)

[嘉庆]无锡金匮县志 四十卷首斗卷/(清)韩履宠等修,秦瀛纂·—清嘉庆18年(1813)无锡城西草堂刻本。

履宠,陕西城固人。嘉庆10年进士,12年任无锡知县。瀛(1743—1821),字凌沧,号小岘,晚号遂庵,无锡人。乾隆39年(1774)举人,38年入四库全书馆,分任编校。乾隆41年钦赐内阁中书,官至刑部左侍郎,嘉庆17年12月因病解任回籍。以诗古文名世。工行楷,善隶书。著《己末词科录》12卷、《遂庵日知录》8卷、《重订淮海公年谱》6卷、《政余偶存>>6卷、《小岘山人诗集》24卷、《小岘山人文》初集、续集各6卷。《清史稿》卷360、《清史列传》卷32、《清代学者像传》卷3均有传。嘉庆17年瀛受韩履宠之聘,后邀吴江张士元、元和(今苏州)顾曾襄助编纂,张、顾9人因故半途而废,后由秦瀛一人汇辑成志。此志参照旧志重加厘订,“益以乾隆庚午以后邑乘所当补入者”。共分44门,子目附丽于门下,书前载图,卷首宸翰,卷1建置沿革、疆域;卷2山(附墩);卷3水(附泉龙湫)、水利;卷4城郭、乡都;卷5街坊、桥梁(附津渡);卷6廨署(附仓廒、废署、驿递、教场)、学校(附书院、义学、同仁堂、育婴堂、普济堂、义庄)、兵防(附纪事);卷7~10赋役(户口、额赋、徭役、蠲赈、盐法);卷11坛庙、祠墓;卷12寺观;卷13古迹、园墅;卷14职官(令佐、教职);卷15~16选举(进士、举人、贡生、辟召、武科);卷17封赠、荫叙、乡饮;卷18世家、封邑、遗爱;卷19~20宦望;卷21儒林;卷22文苑;卷23忠节;卷24孝友;卷25义行、耆硕、隐逸、方技;卷26~29列女;卷30流寓、释道;卷31风俗、物产、祥异;卷32~39艺文(诗,文、著述);卷40杂识。记事止于嘉庆18年。条目较旧志有所不同。其《令佐》、《教职》2表统以《职官》卷,《进士》、《举人》等6表统以《选举》卷下,并祠庙、冢墓为《祠墓》,合《独行》、《义行》为《义行》,删《分野》、《旌节表》、《谥典》数目,增《龙湫》、《水利》、《封邑》等目,又附《记事》在《兵防》之下。所录旧志或增或删,考证处详注出处,存疑处另附备考,《兵防》之末还载有顺治初年无锡农民起义领袖胡鲍山、辛七、严二、赤脚张三的活动情况。

(钱建中)

[道光]无锡金匮续志 十卷首一卷/(清)李彭龄等修,杨熙之等纂·—道光20年(1840)刻本。

彭龄,汉军正白旗人,嘉庆18年(1813)举人,道光17年任无锡知县。熙之(1777~1846),清学者,字辑甫,无锡人。嘉庆9年举人。历任元和训导、金坛教谕、晚年主讲东林书院,著《十三经疑义解续集》。道光19年,常州府“檄属县各以其志送郡局”“以备稽采”,锡、金两县遂于同年5月开局,聘杨熙之、秦文楷、顾翊、严蓁、邵涵初等任纂修,至道光20年8月完稿付梓。凡42门。卷首宸翰,惠山图;卷1星野、山、水、水利、城廓、乡都、街坊、桥梁、廨署、学校、兵防、坛庙、祠墓、寺观、古迹;卷2赋役、蠲赈;卷3职官、选举、谥典、封赠、荫叙、乡饮;卷4遗爱、宦望、儒林;卷5文苑、忠节、孝友、行义;卷6耆硕、隐逸、方技、列女;卷7列女、流寓、释道、风俗、物产、祥异;卷8~9艺文(诗、文);卷10艺文(著述)、杂识。前有李彭龄、侯桐《序》。名为续志,相对于《嘉庆志》而言。记事自嘉庆庚午(1810年)迄道光庚子(1840年)。书中所记,“《嘉庆志》所详不具载,轶者补之,异同者参之”。《建置沿革》、《疆域》、《园墅》、《世家》、《封邑》等门一如既往,故删,另增《谥典》、《助赈》2目;其余门目仍旧。每类下再以补遗、参辑、新修分述。凡增删更改的,大多注于各条之下,凡新修的,则分类纂入。其中《额赋》1目,按司颁新刊《赋役全书》程式,先无锡后金匮,从嘉庆8年记至道光10年,备极详尽,颇有价值。但有些类目归属似欠妥当。如《人物》与《风俗》、《物产》、《祥异》并为1卷,《列女》分列两卷,等等。

(钱建中)

[光绪]无锡金匮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附六卷/(清)裴大中,倪咸生等修,秦缃业等纂·—清光绪7年(1881)刻本;光绪29年重印本。——倪咸生,《江苏通志稿·选举志》作“倪庆生”。

大中,安徽霍邱人,光绪2年任无锡县令。咸生,安徽庐江人,廪生,同治12年(1873)12月来任金匮知县。缃业(1813~1883),字应华,号澹如,无锡人。道光26年(1846)副贡生。少承家学,善为诗古文词,历署浙江盐运使等职。著有《虹桥老屋诗文稿》、《西泠消寒酬唱集》、《平浙纪略》、《浙江忠义录》等。《碑传集补》卷17、《清画家诗史》有传。光绪2年,江苏省“令各郡县先为志书以进”,据此,无锡、金匮2县知县裴大中,倪咸生、教谕张云生,殷如珠倡修县志,由秦缃业总其事,秦赓彤等26人协纂,“阅五载书成”(秦缃业《序》)。记事至光绪6年。凡42目。书前载序,凡例、图、目录。卷首设宸翰,书中门目略似于《康熙志》,唯合《令佐表》、《教职表》为《职官表》,删《遗爱》,增《耆硕》、《善举》,《赋役》卷次提前,艺文类目由原来12卷压缩为8卷,《艺术》析置《书》、《画》、《医》、《琴》、《弈》、《篆刻》、《历算》、《术数》、《工缮》等目,并于书末附编《殉难绅民表》、《列女姓氏录》。此志优于前志有3:一是不沿旧说,指出“宋时有无锡志,久佚不传”,并以“《[咸淳]毗陵志》两引其说”(凡例)为据,从而纠正了前此诸多县志“无锡有志始于元”的传统说法。其二,所绘地图较前志精善,“图经测绘,足履手量,规方计里,足资考证”。其三,“《艺文》七卷,以诗、文分子目,不屑屑于古之体之分列,文多于诗,于地方掌故,关系较多”,“于近代邑志中,洵推佳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钱建中)

锡金识小录 十二卷/(清)黄卬撰·—清光绪22年(1896)王念祖木活字本,民国19年(1930)无锡侯学愈环溪草堂铅印本,抄本。

卬(?一1757),字尧咨,号迥谷。家贫,喜读《易》。乾隆6年(1741)乡试不第,遂弃学业。著有《易象质疑》8卷(又称《读易质疑》)、《南巡纪略》。乾隆15年地方政府纂修邑志既竣,黄卬为弥补其缺失,穷搜文献,凡有关民生利病、牧令循酷、乡贤轶闻,胜迹等足以补志之缺、订志之讹者,汇为一书。因不能列入百修志书之林,遂以“野史”自喻,命名《识小录》。书成于乾隆17年,后又有听增润。如卷2《祥异》补叙直记至乾隆22年。脱稿后“以所记淑慝并存之故”,直到光绪22年王念祖才依据邑人华湛恩珍藏抄本排印问世。此志首载顾奎光序、迥谷黄君传,后有黄卬所拟例言24条。共分为13类。卷1~2备参(上、下);卷3旧迹;卷4司牧、综考;卷5补传;卷6~8稽逸;卷9科名、高年、存疑;卷10前鉴;卷11纪异;卷12语雋、杂言。编者本着善恶并书的原则,如实记叙官僚、搢绅、衿士的劣迹,并涉及时政、风俗的弊端及陋行。在收录的范围上,书中对当时社会经济记述较多。其中关于田粮、民役、物价、农业、手工业生产现状的记载,很有价值。胡介昌曾说它“当时风行海内,不胫而走”(《锡金续识小录·序》)。

(钱建中)

(道光)锡金志外 五卷/(清)华湛恩撰·—清道光23年(1843)刻本;清抄本。

湛恩(1788~1853),字孟超,号紫屏,别署沐云叟,无锡县荡口镇人,清嘉庆贡生,曾官安徽太和县学教谕。喜藏书,博览深究,尤擅史、地之学。著有《<纲目>志疑》,《华氏诗钞》、《黔游集》、《后汉三公年表》、《五代春秋志疑》等。华湛恩遍读前此各志,参稽往籍,深慨“邑志采访者非一人,秉笔非一手,不免阙漏讹误”,为补漏订讹以信今传后,于道光23年撰成《锡金志外》。名为“志外”,意为邑志外篇,以资异日重修邑志的参考。凡66目。首自序。卷1补遗上(宸翰,建置沿革、泉,桥梁、津渡,廨署、学校、赋役、坛庙、祠墓、寺观、古迹、职官、选举、封赠、列女、流寓、释道),卷2补遗下(艺文、著述、杂识);卷3订讹(宸翰、建置沿革、疆域、山、水、泉、水利、乡都、街、坊、桥梁、廨署、学校、兵防、坛庙、祠、墓,寺观、古迹、职官、选举、封赠、宦望、文苑、忠节、行义、方技、列女、流寓、释道、著述、杂识);卷4存疑(山、寺观、选举、水利、城廓、兵防、墓、艺文);卷5增辑(现年总甲、清粮、栅座巡船、乡会试卷资路费、赘言)。下限《清粮》最晚记至道光23年5月。此志补前人所未备,对无锡旧志中应补载者,须考证者,有舛错无可考核,只宜列入存疑者,逐一记载。书中特别注重反映国计民生的大事。如《增辑》详载旧志因碍于当道而未能直书的“现年”之役,反映了旧时的“弊政之苛,虐民之甚”,这是研究江南田赋民役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对它的评价颇高:“详阅五卷,引证皆确,足纠前志之阙失”。但《赘言》把民间娱乐滩簧戏视为伤风败俗之举,颇不足取。

(钱建中)

锡山补志 (清)钱泳撰·—民国11年(1922)铅印《锡山先哲丛刊》第四辑本。

泳(1759~1844),初名鹤,字立群,一字梅溪,号梅华溪居士。清金匮人。国子生,官府经历。嘉道间著名学者。乾隆53年(1788)到开封入毕沅幕,嘉庆2年(1797)至绍兴寓徐渭故居,晚年退居常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篆、隶,精镌碑版,所摹唐碑及秦汉金石断简不下数十百种,兼长诗画。著作宏富,主要有《履园丛话》24卷,《履园金石目》、《溢文识小录》、《守望新书》、《梅溪诗钞》。《兰林集》等。嘉庆时《无锡金匮县志》修成,钱泳“更取诸家记识,虚心讨论,采摭前闻而为补志”,是为此编,但尚未定稿。民国间,侯鸿鉴据此校定,刊印行世。书前载有侯鸿鉴,钱泳序、凡例。书中析目28:县境、山水、乡都、桥梁、牌坊、古迹、风俗、祠墓、坛庙、儒林、文苑、著述、文辞、宦望、忠节、孝友、行义、贞节,耆硕、隐逸、方技、流寓、释道、物产、赋役、记异、杂识。其中《县境》、《乡都》、《风俗》、《忠节》、《耆硕》、《物产》、《赋役》、《记异》8目已残阙。记事至嘉庆18年。此志《著述》坚持“不可妄载,不可滥收”的原则,《杂录》也严格收录标准,从正史中辑录无锡籍人物62名。钱氏把旧志的通病归纳为;“少采访,病其遗、任人情,失之滥”,也颇有见地。

(钱建中)

锡金考乘 十四卷首一卷/(清)周有壬撰·—清光绪2年(1876)秦氏世瑞堂活字本,民国20年(1931)无锡侯学愈环溪草堂铅印本,抄本。——铅印本无首一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有清同治9年(1870)世瑞堂活字本,误。

有壬,字佩安,国子生,无锡人。少好读书,博览强记。既冠,入陶澍、林则徐幕,先后游公卿间40年。生平于邑中文献掌故考求甚力。著有《梁溪文钞》80卷、《句吴金石志》6卷、《名山祀典录》6卷、《香珊瑚书屋诗文集》。咸丰初撰成《锡金考乘》14卷。咸丰9年(1859),有壬病,稿本由次女毓芳收藏。同治12年,毓芳濒殁前又出资嘱族侄秦宝玑付刊。但限于财力,光绪2年(1876)仅用聚珍版排印数十部。直到民国20年(1931)侯学愈重加校订刊印,才得以广传。此志专为邑志澄疑补漏,分门类次,同于一般志书。书凡14卷,析目31。卷首宸翰;卷1建置沿革、分野、山水;卷2兵事、祥异、庙祠、寺观;卷3古迹、第宅园林、冢墓;卷4官制、职官;卷5选举、辟召、封赠,荫袭;卷6宦望、儒林;卷7文苑、忠节、孝友、义行;卷8隐逸、耆硕、方技,列女、流寓;卷9~12艺文;卷13杂录;卷14续识。下限记至咸丰初元。侯学愈在序言中认为,此志“考证精确处别具神解,一洗凿空附会之病”。如辨论“无锡非汉县”不沿旧说,引证无锡有志始于宋,确具见地。职官、选举,甄采无遗,宦望、儒林等补传论断独允,艺文广为搜罗,杂志多方征引。《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它“文笔简雅,考证明确,后之修志者多资之。其续识一门,盖仿邑志之杂识,皆采诸各书,不加剪裁排列,以待志者之撮录,用心尤厚”。《艺文》考《芦政滩荡议》一文揭露了顺治2年(1645)无锡百姓因“由二赋”之弊而“含悲茹痛莫可名言”的现状,是研究无锡古代经济政治的可贵资料。

(钱建中)

无锡识小录补 钱基溥纂·—民国3年(1914)9月至12月《新无锡》报连载。——《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基溥(1887—1957),字子泉,一字哑泉,号潜庐。幼读经史。宣统元年(1909)入江西提法史陶大均幕。宣统3年任援淮总司令陆军16师副官参谋。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从事教育,历任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教员,圣约翰大学、清华犬学等校国文教授和光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工作,后病逝。著述宏富,主要有《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版本通义》、《古籍举要》、《国学必读》等。民国3年,钱基溥仿黄卬《锡金识小录》撰写此编。全志分成7门:纪异、补传、稽逸、综考、前鉴、旧迹、语隽。内容通合古今,记事至民国3年,可与县志相互参证。

(钱建中)

锡金续识小录 六卷/窦镇撰·—民国14年(1925)活字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书名著录为“锡金识小录”,误。

镇(1847—1928),字叔英,晚号拙翁,别署九峰淡士。无锡人。同治7年(1868)秀才,光绪23午(1897)任江浦县教谕。擅长书画,尤喜花木、竹石写生。著有《小绿天盦诗词草》5卷,《竹谱》1卷、《国朝书画家笔录》4卷、《小绿天盦文稿》2卷,《名儒言行录》、《师竹庐随笔》2卷、《师竹庐联话》等。民国13年,窦镇仿邵涵初《续慧山记》体例,“旁搜远采,不懈始终”,一年续成《锡金续识小录》,“使一百七十年来湮没无闻者备载于篇”。全志析目27,首有胡介昌、钱福炯《序》。卷1山水、城廓,桥梁、兵事。灾异;卷2园墅、庙祠、谥典;卷3寺观、冢墓、匾额无款、古迹、风俗、善举、订讹;卷4宦望、名儒,文苑、忠节,孝友、耆硕、义行、艺术、列女,流寓;卷5艺文;卷6杂识。记事至民国14年3月。其中太平天国,聚众抗租、齐庐交战、灾异记载尤详,清代和民国前期地方人士的事迹也备载于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与黄卬《锡金识小录》相比,“体例不若迥谷之严密”,“简核不及黄氏书。”(胡介昌《序》)。

(钱建中)

锡金乡土地理 二卷/侯鸿鉴编·—清光绪32年(1906)无锡艺文斋活字本;清光绪34年梁溪文苑阁活字本。

鸿鉴(1872—1961),字保三,号病骥,无锡人。邑廪生,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毕业,光绪31年创设竞志女子中学,自任校长。从民国元年(1912)起,先后任江苏、江西,河南、福建等省视学,並曾赴国内各省和亚、美、欧、非11国考察教育。著有《病骥文存》、《沧一堂诗文钞》及各种游记、旅行记、教育、科学著述57种。光绪24年,全国施行新法,各地书院一律改为学堂。光绪30年,侯鸿鉴编成此书,以作为城乡各小学的启蒙读物。上卷凡24课8目:1建置及疆界,2乡区之沿革,3~4水道(运河,太湖),5~7山(惠山、邑中诸山),8~21城市之状况(衙署及学宫之大略,东林书院之沿革、学堂、善举、庙祀、寺观、教堂、厘卡、米市、茧市及丝市、丝厂及面厂、窑业、盐务、商务),22城河及汊河,23水墩,24河道古迹;下卷凡31课5目:1~26乡镇之状况(东亭镇及新塘桥、长安桥镇及寺头镇、荡头镇、八字桥及茆竹桥、堰桥镇、安镇、北七房镇及石幢桥、前洲、张泾桥、羊尖、严家、顾山、陈墅、石塘湾、洛社、礼社及玉祁、斗山、西河头、杨墅园、张舍及胡埭、西乡诸村镇、南桥及周新镇、石塘、许舍及吴塘门镇、华大房庄及新安镇、望亭、江陂桥及邹庄、坊前、梅村、荡口及甘露镇、尤渡、东北塘及长大厦、查家桥、西仓及唐家桥、太平桥及厚桥镇),27圩及荡,28沿湖诸港,29湖中诸山,30西南乡诸山,31东北乡诸山。文字浅近通俗,内容简洁明瞭。所关及本地的业勤纱厂、茂新面粉厂等企业的创建原委,丝茧业米市各业的发展现状等等,都有记述,为研究无锡近代经济提供了资料。

(钱建中)

锡金乡土历史 二卷/侯鸿鉴编·—清光绪32年(1906)无锡艺文斋活字本,光绪34年(1908)梁溪文苑阁活字本。

侯氏,生平已见前。兹志系侯氏于光绪32年编写的小学历史教课书。凡2卷共28课:位置、定名、地势、民族、分县(金匮)、历史、农业、工业、商业、风俗、学风、武备、征兵、财政、航路、邮政,电报、铁道,学校、社会、宗教、西教、学宫及书院、庙宇寺院、俗礼、公园、产品;下卷共32课:名人事略、侠客事略、贤令、义绅、忠义事略、洪杨之难、乡团、近世名人事略。本书作为小学课本,较全面而概括地讲述了清末无锡及其分县金匮的人文历史情况。内容完备,体例谨严。对于研究教育史,教材编写史、社会史、文化史等不无可取之处。

(方 云)

瞻桥小志 四卷/(清)王鉴撰·—清乾隆2年(1737)刻本;抄本。——瞻桥原名砖桥,因“砖”字不雅,而易名为瞻。瞻桥通平江(今苏州)之路,于此可以远望,村因此得名。明代属泰伯乡。

鉴,字子任,别号抱山居士,无锡瞻桥人,苏郡庠生。熟于旧闻轶事,笃好著述。康熙57年(1718)后,续成其兄遗稿《锡山文集》,辑《宋诗类选》24卷,著《醉经草堂文集》。此志撰录旧闻,参以新制,仿宋《漫堂沧浪小志》,前列地图,后录志传,诗文,条分类别,“以备一方之文献”(自序)。卷首载有瞻桥图。卷1原志、本志、水道、古迹、神异、名族,卷2人物,卷3~4艺文,跋,赋、辞、祭文,记、序、引、本地诗词(附录诗词)。书后附《锡山文献》序、例言。此志为摘录元明邑志、旁考诸书而成,引征诸书,皆注明出处。所收资料可补史之缺略,也可正志之讹舛,是无锡现存较好的一部乡镇志。

(钱建中)

[同治]锡山梅里志 (清)浦传桂等纂·—清稿本。——梅里即今梅村一带。《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传桂,字轮香,一字士钺,号盟鸥,邑人,清国子生,生平未详,著《盟鸥吟稿》。康熙61年(1722),江南巡抚吴存礼为述其祖德,索县学生蔡名垣待梓《梅里志》手稿,重加编次,厘为4卷,雍正2年(1724)刊印行世。同治年间,浦传桂、安起东以吴存礼所编《梅里志》未尽符合地志之例,故重加缀辑。因同名异地每易混淆,特冠以“锡山”二字。全志凡30目:山水(墩泉附)、桥梁(津渡附)、乡镇、祠庙、冢墓、寺院、古迹、第宅、园亭、选举、封赠、议叙、世家、宦望、儒林、文苑,忠节、孝友、义行(义庄附)、耆硕、隐逸、方技、列女、流寓、释道、风俗、物产、祥异、著述、杂识,后附《梅里诗钞》。其中《选举》记事至同治9年(1870)。全志记人载事较为详备,对府志,县志“有增,有补,有订讹,有考异”(凡例),与邑志互为表里。

(钱建中)

[光绪]泰伯梅里志 八卷/(清)吴熙修,刘继增等纂·—清光绪23年(1897)泰伯庙东院住持许巨楫校刻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熙(1710一?),字在中,号炯斋,清保山(今属云南)人,乾隆2年(1737)恩科进士,历任武义县知县、金匮县代知县。深于经,尤精律吕,著有《律悟》1卷、《律问》8卷。继增,字石香,号寄沤,工词章,善书画,尤精考据之学,著《寄沤文钞》2卷、《诗钞》4卷、《词钞》1卷、《忍草庵志》、《惠山竹枝词》。光绪22年,吴熙再权金匮县事,访得《锡山梅里志》原稿在邹应直家,即嘱刘继增等人商酌体例,“据其稿,芟芜存实,重加删定”,以泰伯,梅里2乡为权舆,即以名志。首载泰伯梅里全图、泰伯庙图、泰伯墓图。卷1地理,卷2山水,卷3桥梁,卷4陵庙,卷5旁祀,卷6第宅(书院附),卷7园墅,卷8寺观。前有吴熙《序》。此志详邑志所略,补邑志之失。如村镇名称的由来,桥梁的建造年代及改建原因、寺观的兴废等等,向不为县志所重,此则都有详细的记载。但编纂时删去《冢墓》、《坊表》、《选举》、《人物》、《风俗》、《物产》,《祥异》,《著述》等门,殊不可解。

(钱建中)

[民国]无锡富安乡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奚铮撰·—稿本。——富安,位于无锡西南。

铮(1859一?),字文轩,无锡富安乡人。民国17年(1928),奚铮以公民名义具文呈请并获准设局编纂富安乡志,4经寒暑,终成完帙。凡28卷。卷首序(图附),卷1区域、沿革、自治团体、村落户口,卷2田赋、亩数、粮额,卷3山水;卷4物产;卷5风俗;卷6科举:进士、举人(贡附)、辟召、武科(附近代大学高中毕业学员);卷7学校(附书院、义塾、图书馆、民众教育、农民合作社、蚕业制种场、畜牧场);卷8宦望(附乡宦录);卷9忠节(附死难姓氏录);卷10孝友;卷11义行;卷12列女;卷13善举(附善堂、义庄);卷14交通、电话、邮政、轮船、区乡道;卷15兵防(附战事);卷16古迹(附园墅);卷17祠墓(附碑碣);卷18宗教:寺庙、庵观、僧、道(附耶、回各教);卷19隐逸;卷20儒林;卷21文苑;卷22耆硕;卷23寿征;卷24著述(附艺文、诗词、记录);卷25艺术;卷26流寓;卷27祥异;卷28杂著(附遗闻、轶事)。卷首序包括胡可蔼、奚铮及贾道辰共3篇,未有吴廷铨跋。富安为江南鱼米之乡。兹志叙述一乡之山水、物产极为详尽,对于交通,邮政、学校、宗教等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发展状况。因是创修,且未加刊行,故资料价值较高。然体例较为繁杂。

(方云)

无锡开化乡志 三卷/(清)王抱承撰,侯学愈增订·——清康熙间抄本,民国5年(1916)高松涛木活字本。——抄本仅存卷上。开化乡在无锡西南,即今郊区大浮乡,明万历初,改22乡为13区,由乡设区,故名“开化”志。

抱承(1631—1704),字果延,号补斋,自号溪南遗老,生平事迹无考。著有《补斋集》。学愈(1867—1934),字伯文,号戢庵,无锡人。光绪19年(1893)秀才,任教数十年。平生爱好诗文,藏书数万卷,校刊乡先贤遗著10多种,著有《环溪草堂诗稿》等传世。康熙《无锡县志》重纂甫竣后,抱承鉴于“新志旧志,遗缺失次,率陈陈相因”,加之“乡自来无志”,于是在过简(字王所)、鲍泮(字子芹)的襄助下,仿邑志之体,撰成《开化志》。凡康熙志昕略而不详,或删而不载的,详而述之。但因“语涉讪谤”、“肆言狂悖”,故“素未镌板”(萧焕梁《跋》)。后屡为乡人转辗传抄,中多羼入此脱。光绪末,邑人高泉(字松涛)从萧焕梁(字少瞻)处获得传抄本,遂嘱侯学愈重加参订,亚由萧氏补记自康熙中叶以后2百年间事,厘为3卷,于民国5年(1916),由高氏集资付梓。增补部分以“续”字以示区别。对原志“未敢妄加改窜,兹悉仍其旧,卷则增二为三,俾以类相从,便于检阅。”(《重订例言》)。此志析目26,首载王抱承、侯学愈序、凡例,重订例言。书中门目,依次为图、山水、都图地名、墩港、桥梁、寺观祠庙、儒林、宦望、忠节、孝友、行义、贞烈、文苑、科目、隐逸、神仙释道、技术、流寓、兵防、著述、冢墓、风俗、土产、灾异、遗事、异闻。末有何钰廷、萧焕梁跋。《山水·竹山》条目下有康熙庚辰(1700年)王果延和诗云云,这与侯学愈所述原志“成于康熙乙亥(1695年)”似有抵牾。增订后,《灾祥》记至宣统3年(1991)。此志每类首冠小序,说明原委,末载“论曰”,有点明利弊之效,如《土产》在介绍了当地的农特产后说,要使开化乡富裕,除了“足本”,“惟多种树、蚕、麻、蔬菜,多治蚕丝棉布耳”。全志直录了明清易代之际一些“亡国遗民”在目睹山河变色、衣冠改制后“君国大难”的悲愤情绪。对人物的评价审慎严谨,也不掩疵瑕。可谓内容详备,文献足征,无疑是一部完整的乡土志。不足之处是因“义例略仿邑志,体欲参之志乘,未免有附会失实之处”(侯学愈《序》)

(钱建中)

[明]慧山记 三卷/(明)邵宝纂·—明正德5年(1510)刻本,清同治7年(1868)刻本。——慧山,一名惠山,又名惠泉山,在无锡西郊。

宝,明无锡人,字国贤。成化进士。累官江西提学副使,正德中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升南礼部尚书。卒谥文庄,学者称二泉先生。有《左学史》、《简端二馀》、《定性书说》、《漕政举要》、《容春堂集》等。是书凡3卷、10门。各门目次为:慧山、泉、石、寺、祠庙、物望、山居、古迹、胜览、墓。慧山以泉水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东麓有唐代题字石刻及唐宋经幢等名胜古迹,自古为江南名山之一。邵宝居近是山,钟爱尤过他人,故搜辑旧事遗文而为此编。因系慧山最早的志书,故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张修银)

[咸丰]慧山记续编 三卷/(清)邵涵初纂·—清同治7年(1868)刻本。

涵初,字吟泉,清无锡人,邵宝8世族孙。是书成稿于清咸丰9年(1859)之前。门目设置,基本同于邵宝原志,唯于卷首增《宸翰》,卷中增《园墅》。《宸翰》收录清圣祖康熙及清高宗乾隆的旨谕诗文,《园墅》收录著名园林第宅。前志至此,已300余年,其间慧山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少景点或旧无而今始有,或旧有而今始名,兹编一一查实,悉心补之。而《园墅》中所收寄畅园、慧麓小圃、慧岩小筑、黄园、杨隐园、愚公谷、碧山庄、蓉湖庄,皆为当时新近建筑,更为前志所无。

(张修银)

重修马迹山志 八卷首一卷/(清)许棫等纂·—清光绪6年(1880)活字本,民国18年(1929)抄本。——马迹山,又名马山,古称夫椒山,在太湖中,东至无锡县界,西至宜兴县界,南至吴县界,北至无锡新唐乡。南宋时建迎春乡,设马迹寨,历史上先后属武进、阳湖、震泽、无锡等县,1958年始归属无锡市,现为马山区。

棫,字太眉,又字梦西,一作梦卤,自号三橿翁。清诸生。工诗,尤精小学。咸丰初举孝廉方正,不赴,主讲道南书院以终。著《读说文杂识》1卷,《东夫山堂诗》、《三橿老屋填词》等。马迹山志此前凡4修,明嘉靖4年(1525)马山人钱西青修《马迹山志》,清顺治18年(1661)徐震阳《续修马迹山志稿》,共6卷;后具区外史陈履俨又在康熙30年(1691)3修,道光9年(1829)夏许可权又作增补。今俱佚。光绪6年,许棫恐“旧稿散佚,新迹日淹”,于是“痛厘丛秽,博搜节义”,汇而纂之,是为此编。全志析目21。卷首旧序、纂修姓氏、例言、马迹山全图;卷1太湖纪略;卷2马迹总记、湾名总记;卷3峰岭(泉、石附)、河港(津渡桥梁附);卷4赋役、户口、风俗、物产、灾异;卷5祠祀(寺观附)、古迹、冢墓;卷6荐举、乡会榜、贡生(生员附)、武乡科、仕宦(杂宦附);卷7孝义、文学、栖隐;卷8列女。记事至光绪5年。体制仿范成大《吴郡志》,文、赋、诗附各条目之下。《物产》按本草纲目分类,记载颇详,以“他处所无及种之异者记之”。《赋役》从嘉靖元年记起,是反映民生利病的珍贵资料。《风俗》中记载的一些气象谚语,在今仍有借鉴作用。《灾异》中记述了顺治16年郑成功在江宁、马山从事抗清活动的情况,虽立场有异,但史料赖存。体例严谨,考据翔实,可补邑乘之不足。

(钱建中)

[雍正]东林书院志 二十二卷/(清)高嶐等纂,许献增纂·—清雍正11年(1733)刻本,清光绪7年(1881)重刊本。——东林书院在无锡市东门苏家弄,是全国著名古迹。

嶐,清无锡人,高攀龙3世族孙。献,无锡人,乾隆间在世,生平未详。东林书院志自明迄清凡5修。明万历42年(1614),刘元珍创修,已成稿,惜未付梓。明末,严瑴就刘氏原稿再加校订,并有所增益,厘为2卷,亦未刊行。(据《禁书总目》卷6、《违碍书目》卷20)。清康熙8年(1669),高攀龙从子高世泰重加纂辑,又未付刻。雍正中(1723—1735),世泰孙高嶐与族人高嵀、高廷珍、高陛又事增辑,共成22卷。乾隆间,许献重为增修,体例如旧。全书凡分10门,依次为:建置、院规、会语、列传、祀典、公移、文翰、典守、著述、轶事。前有乾隆11年任兰枝,乾隆元年赵国麟、雍正10年刁承祖、张师载等序,自序及总目、凡例。明末,阉党柄政,政治腐败,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东林党人利用东林书院作为阵地抨击阉党,受到阉党的残酷迫害,是志博收广采,对此记述甚详。但体例颇为冗杂。

(张修银)

【佚志】

(无锡)旧经

《永乐大典》卷2260《六模·太湖》曾引《(无锡)旧经》1条。(元)王仁辅《无锡志》卷2《山川·太湖》条也引《(无锡)旧经》一条。纂修、亡佚之年及原始内容均不考。

(钱建中)

[宋]无锡志

存目见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地理类》,轶文见于南宋咸淳4年(1268)郡守史能之《毗陵志》卷15《山水类·长广溪》、卷27《古迹类·阖闾城》。《咸淳毗陵志》已有引文,可知纂修年代早于南宋咸淳。

(钱建中)

[景泰]锡山新志 (明)冯善撰。

善,字择贤,号戒轩,无锡人。永乐中举明经,宣德元年(1426)任无锡县训导,后调崇明,升望江教谕。景泰初年,与张思安、唐理、俞雍、沈森等12人结耆英社。终年98岁。所著有《家礼易览》、《望江志》、《戒轩集》。此志万历《无锡县志》卷22《外志》、《锡金历朝书目考》正编卷1均有著录。至乾隆15年(1750)已不全,佚于何时未详。康熙,乾隆《无锡县志》、嘉庆《无锡金匮县志》、道光《无锡金匮续志》均有引用。从诸志引文看,此志主要记述无锡一地的城廓、坊市、廨舍、驿站、税务、土产、寺庵、杂识等。识者评其“失之驳”(弘治《无锡县志》秦夔序)。

(钱建中)

人物志补遗 (明)尤镗撰。

镗,字伯声,号镜湖,晚号耕石钓井叟,明国子监生,授印州州判,不赴。博极群书,富于著述,著有《红箱集》50卷,《云鸿馆集》,《护鲭集》30卷,《停钓书》6卷,《梁溪杂事》2卷,《无锡山水志》,《毗陵先哲传》等。此志纂于无锡《万历志》缀辑稿成之后,但至清乾隆7年(1742)仍“未经剞劂”《乾隆《金匮县志凡例》)。此书又称“邑志补遗”。乾隆《无锡县志》卷32《孝友》,《锡金识小录》的《补传》、《稽逸》、《高年》、《前鉴》、《语隽》5目和《开化志》卷中《行义》、《补志》,共征引《人物志补遗》36条。佚于何时未详。

(钱建中)

邑志亭卜订 (清)顾贞观撰。

贞观(1637—1714),原名华文,字华峰,号梁汾,无锡泾皋(今无锡县张泾乡)人。康熙3年(1664)授中书舍人,5年任国史院典籍,11年中举,官内阁中书。善填词,兼擅诗文,尤工“乐府”。著有《弹指词》2卷,《垆塘集》1卷,《清平遗词》1卷,《楚颂序诗》2卷,《征纬堂诗》2卷。编有《宋词删》、《宋诗删》25卷,《唐五代词删》、《古文选略》等。《清史稿》卷489、《清史列传》卷70、《清代学者像传》卷2有传。康熙29年秋,先是徐永言捐俸重修邑志,已刻,贞观以其中不无阙失讹舛,遂正讹补阙而成斯编。乾隆《无锡县志》疆域、山、水、学校、杂识,嘉庆《无锡金匮县志》山,水,城廓,学校,杂识,《锡金识小录》稽逸等,共12处征引该书凡9条。据《锡金识小录·例言》,此书至乾隆17年(1752)已仅存数页。

(钱建中)

邑志拾遗 (清)华玉淳撰。

玉淳(1703—1758),清经学家。字师道,号澹园。清金匮(今无锡)人。诸生。从顾栋高游。穷研经史,务求根柢,兼长历算。著有《孝经通义》1卷,《乐府考》3卷,《钱币考》2卷,《辰象考》6卷,《澹园诗文集》11卷,又为补《三通》,曾撰《八书》,未成卒。《清史列传》卷68,《国朝耆献类征》卷418有传。乾隆7年(1742),《金匮县志》付梓后,华玉淳撰《邑志拾遗》。《锡金历朝书目考》卷5著录。乾隆《无锡县志》卷32《孝友》,《锡金识小录》卷3《旧迹》、卷12《语隽》曾引征6条。

(钱建中)

邑志辨讹 (清)孙秉禾撰。

秉禾,生平无考。康熙《无锡县志·凡例》称:“兹所间为参订者……近则孙文学秉禾之《邑志辨讹》”。至乾隆15年(1750)已佚。《无锡县志·凡例》称:“其旧人著述仅以名存者,若孙文学秉禾《邑志辨讹》凡六种”。

(钱建中)

【附存目】

[道光]金匮县图志 二卷/(清)朱子庚修,华湛恩纂·—清道光29年(1849)刻本。——藏于甘肃省图书馆、南京地理研究所,南京博物院。

锡金志补 ·—稿本;抄本。——稿本藏无锡图书馆,抄本藏北京图书馆。记元明邑事多,记事至清雍正间。

锡金乡土地理 八卷/(清)吴熙编·—抄本。——藏南京图书馆。

开化志 二卷/(清)王抱承撰·—清康熙间抄本。——藏无锡图书馆。已残,存上卷。

无锡斗门小志 ·—清末抄本。——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梅里志 四卷首一卷/(清)吴存礼撰·—清康熙61年(1722)吴郡蔡氏刻本,雍正2年(1724)修敬堂刻本,道光4年(1824)刻本,同治8年(1869)刻本,光绪4年(1878)刻本,民国2年(1913)刻本;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寄畅园志 七卷/秦国璋撰·—民国5年(1916)无锡县立图书馆抄本。

横云景物志 一卷/杨翰西撰·—民国24年(1935)铅印本。

无锡南禅寺志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侯狷辑·—民国38年(1949)铅印本。

[明]锡山景物略 八卷/(明)王永积撰。

永积,字崇岩,号蠡湖野史,明无锡人。崇祯7年(1634)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著有《心远堂集》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76:“《锡山景物略》,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王永积撰。”并评介说:“是书纪无锡山川名胜,略分四正、四隅。每纪一地,皆首载沿革,次载诗文,永积诗亦往往附载。然采录过滥,邀饮联吟之作,动辄盈篇,与锡山地志,图经,渺不相涉。则贪于标榜,未讲体例之过耳。”

忍草庵志 四卷/(清)刘继增撰·—无锡尤氏遂初堂光绪13年(1887)活字本,民国19年(1930)无锡县立图书馆校印本。

尊贤祠考略 六卷/(清)安吉撰,(民国)侯学愈增订·—民国18年(1929)陶氏循听堂校本。

高子水居志 六卷/(清)杨殿奎撰·—宣统元年(1909)梁溪文苑阁活字本。

高子水居续编 四卷/(清)高泉撰·—宣统3年(1911)活字印本。

清閟阁志 十二卷/(清)杨殿奎撰,倪哲夫增补·—民国6年(1917)活字本。

尤氏古迹考 一卷/(清)尤桐撰·—民国间铅印本。

愚公谷乘 (明)邹迪光撰·—中华书局民国11年(1922)《锡山先哲丛刊》第一辑本。

无锡光复志 钱基博撰·—民国2年(1913)铅印本。

无锡兵灾记 侯鸿鉴撰·—民国14年(1925)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