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兴 市

荆溪外纪 二十五卷/(明)沈敕纂·—明嘉靖24年(1545)刻本,宣统3年(1911)重刊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26卷,误;又遗漏重刊本。荆溪,水名,在宜兴县南,旅游胜地,为宜兴县别称。

敕字克寅,宜兴人,嘉靖34年曾刻宋人笔记《曲洧旧闻》10卷。此篇记事上自汉,下迄明。前有李文序、沈敕后序。卷1四言绝句;卷2五言绝句;卷3五言八句;卷4五言古风;卷5六言绝句;卷6七言绝句;卷7七言八句;卷8七言古风;卷9长短句;卷10歌;卷11行;卷12词;卷13赋;卷14碑;卷15序;卷16~17记;卷18奏议;卷19书;卷20题跋;卷21节义传;卷22列传;卷23寓贤;卷24风土记、拾遗;卷25纪遗杂说。资料采摭颇为详赡,内容以艺文为主,人物次之。但诗以绝句居律体前,律体居古风前,稍为失次。又四言六言亦谓之绝句,而七言古诗之外又别为歌、行2门,亦非体例。至所列诸传,皆采之正史及地志,如以此作为收录人物的标准,则挂漏太多,如以本书专志文人,而又唯史、志人物传方可入之,则有悖成例,尤为进退无据矣。

(钱建中)

[万历]重修宜兴县志 十卷/(明)陈遴玮修,王升等纂·—明万历18年(1590)刻本。——书名《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为“宜兴县志”。

遴玮,字剑华,四川富顺人,嘉靖5年(1526)进土,万历14年任宜兴县令。升,字世新,宜兴人。嘉靖43年岁贡,司训京兆,官至成都通判。著有《四书辑略》、《左氏鲁史》、《读左赘言》、《四先生语略论宗》、《武经七书解》、《五伦分疏》、《万履庵先生文录》、《孚斋文集》、《孚斋诗集》等。陈遴玮莅政之第3年,聘王升、周国宾等人共纂邑志。他们在明万历2年韩容《宜兴县志》基础上,于万历17年“重订辑成新志”,次年刻印。记事远追秦汉,近迄于搁笔之时。凡71目,首载序、纂修者姓氏、凡例及县境、县治、学宫图。卷1舆地志(沿革、星野、疆域、乡都、坊厢、街巷、市镇、山川、水利、形胜、风俗、节序、民事);卷2营建志(城池、公署,仓库、教场、表坊、桥梁、铺舍、邮政);卷3官师志(封统、禄秩、职官,名宦);卷4食货志(户口,田赋,徭役,贡课、土产);卷5学校志(庙制、学制,学田,社学);卷6秩祀志(学祀、坛壝、祠庙);卷7选举志(荐辟,科甲、岁贡、貤封、荫叙、恩宠、例贡、武秩、杂选);卷8人物志(勋德、儒林、忠节、孝友、正直、循良、廉慎、文学、淳质、义行、隐逸、侨寓、列女、方技);卷9艺文志(记、序,诗,歌、词、赋、碑碣);卷10杂志(古迹、丘墓、寺观、仙释、灾祥,异闻)。编者本着“有所按著,必其有关因革益损之大者,据事直书”’“会要而折其衷”(徐显卿《序》),引史证志,“悉补旧籍之所缺遗”,态度颇为严谨。徐显卿《序》并评价道:“事核而不溢,文简而不靡,例严而不苛,取善广而不徇,存疑辩惑,标形会景,烦疏有体而不放。”当属事实。

(钱建中)

宜兴县志刊讹 (清)徐滨撰·—清乾隆60年(1795)木刻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滨字蚓厓,生平不详。乾隆年间,徐滨和好友万之蘅从王升万历《重修宜兴县志》中理得错谬百余条,经再三考订,撰成此书。全书不分卷,无序无目录,分上、下 2册。使“后有修志者览是编而知所改正”(道光《续纂宜荆县志·艺文》)。

(钱建中)

[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先荣原本,(清)阮升基、唐仲冕等增修,宁楷等增纂·—清嘉庆2年(1797)刻本;清同治8年(1869)活字本; 清光绪8年(1882)《宜兴荆溪旧志五种》本(书名题《重刊宜兴县旧志》);民国10年(1921)重印本。

升基,字昉岩,福建罗源人,进士,乾隆57年(1792)任宜兴县令。仲冕,字陶山,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人,进士,乾隆58年任荆溪县令。楷(1713—1820),字栎山,金陵(今南京)人,乾隆18年举人,19年任泾县县学教谕,后任蜀山书院教官。著《修洁堂集》,并曾与江宁何梦篆、上元程廷祚等共纂《上元县志》。升基、仲冕任职期间,聘两邑缙绅设局续纂邑志,由宁楷总其事。此志续康熙25年(1686)《重修宜兴县志》,越一载书乃成,记事至雍正3年(1725)分县前。卷首序、旧序、凡例,目录、纂修姓氏、县境全图、县城旧图、学宫旧图。书中篇目设置类于康熙《陈志》,唯删《秩祀》、《杂志》,增《武备》、《古迹》、改原《艺文》1卷为2卷(卷10、卷末),及子目稍作增损。此志“采辑旧文,谘诸遗献,粗加厘订,追续前书”(《凡例》),详今略古,融褒贬于记述之中。但在内容上略有重复,如“《营建》志有废署,与《古迹》复出,《古迹》一志多载前人诗文,与《艺文》复出,”“工艺无所附属,则不能为陶业立专篇,又乖于纪实也”(《方志考稿》)。

(钱建中)

[嘉庆]新修宜兴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阮升基修,宁楷纂·—清嘉庆2年(1797)刻本,清道光间刻本,清同治8年(1869)活字本;清光绪8年(1882)刻《宜兴荆溪旧志五种》本;民国10年(1921)重印本。——道光本、民国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升基、楷,生平俱已见前。清雍正4年(1726),析宜兴置荆溪县,邑人以前此志书为宜兴旧志,以后则宜、荆各为新志。阮升基就职后,继唐仲冕修志议,聘金陵之宿望宁楷和本邑诸绅之能者佐而就纂,越12月而告成。全志凡58目。卷首序、目录、分境图、县城图、县治图、学宫图;卷1疆域志(区图、山川)、营建—志(城垣、公署、仓库、坛庙、桥梁、卹所、铺舍)、田赋志(户口、科则、解支、漕运、杂税、积储、蠲赈);卷2学校志(学宫、四祠、礼乐器学额、学署、书院)、职官志(守令、僚属、学秩、武秩、名宦)、选举志(征辟、特恩、进士、举人、诸贡、武举、封赠、例仕);卷3人物志(治绩、理学、孝友、文苑、行谊、列女);卷4古迹志(碑刻、丘墓)、艺文志(赋、铭、赞、序、汜、诗、洞)、杂志(艺术、寺观、方外、详异、轶闻)。类目清晰,层次分明。不足之处是与同年刊刻的《增修宜兴县旧志》略同。

(钱建中)

[嘉庆]新修荆溪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唐仲冕、段琦等修,宁楷纂·—清嘉庆2年(1797)刻本;清道光间刻本,清同治8年(1869)活字本;清光绪8年(1882)刻《宜兴荆溪旧志五种》本(书名题“重刊荆溪县志”),民国10年(1921)重印本。——重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荆溪县,雍正初自宜兴析出,民国元年(1912)复入宜兴县。

仲冕,生平已见《[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提要。琦,云南河阳(今云南省澄江县)人,进土,嘉庆元年任荆溪知县。楷,生平已见前。乾隆60年(1795)知县唐仲冕设局修志,旋调吴江。嘉庆元年,段琦来任,踵续其事,次年冬书成。断限为清雍正4年(1726)至嘉庆2年。篇目设置同于《新修宜兴县志》。记载翔实,人物传尤详。但经济方面内容贫乏,而具有地方特点的陶业未设专目,尤为失当。

(钱建中)

[道光]续纂宜荆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李玫、龚润森等修,吴德旋纂·—清道光20年(1840)刻本,清同治8年(1869)活字本;清光绪8年(1882)《宜兴荆溪旧志五种》本(书名题“重刊续纂宜荆县志”)。——主修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首署顾名,无李玫,今据书前序文。

玫,宇玉辉,河内(河南省沁阳县)人,进士,道光19年任宜兴县令。润森,湖北监利人,拔贡,道光19年摄荆溪县令事。德旋(1768—1841),字仲伦,宜兴人。诸生。少好韩愈诗文,曾师事姚鼐,以古文名天下,诗亦高淡绝俗,当时恽敬、陆继辂、吕璜等人都推重他。著有《初月楼文钞》、《诗钞》、《初月楼古文绪论》、《初月楼遗镐》、《三吴旧闻录》、《周易本义参疑》、《闻见录》、《锁窗杂志》、《古近体诗》。道光19年,会有郡志之修,檄各邑皆以志送府,于是设局续纂宜荆两县志,推吴德旋总其事,于次年夏4月书成。书中记事自嘉庆3年(1798)至道光20年。光绪8年重刊时增补记事至光绪5年。卷首序、宸翰、目录、凡例、纂修姓氏;卷1宜兴荆溪营建合志(城垣、公署、仓储、祠庙,邮所)、宜兴营建志、荆溪营建志;卷2宜兴田赋志(户口,科则)、荆溪田赋志、宜兴荆溪田赋合志(蠲赈);卷3宜兴荆溪学校合志(四祠、学额、书院)、宜兴学校志(学田、学署)、荆溪学校志;卷4宜兴职官志(县令、僚属、学秩)、荆溪职官志、宜兴荆溪职官合志(武秩);卷5宜兴名宦志、荆溪名宦志、宜兴荆溪名宦合志(武秩);卷6宜兴选举志(特恩、进士、举人、诸贡、武举,封赠、例仕,恩叙)、荆溪选举志;卷7宜兴人物志(治绩,儒林、孝友、文苑、行谊、隐逸、艺术,列女)、荆溪人物志、宜兴荆溪人物合志(侨寓);卷8宜兴荆溪古迹合志(碑刻)、宜兴古迹志(丘墓)、荆溪古迹志;卷9宜兴荆溪艺文合志(载籍、辞翰);卷10宜兴杂志(寺观)、荆溪杂志、宜兴荆溪杂志(祥异、轶闻)。各卷前均有序,各门类于宜兴、荆溪二县的记述有分有合,全志形成一个整体。《艺术志》记载历代宜兴人的著作书目较为详尽。“然谨守绳尺,但续前志,无所发明”(《方志考稿》),收录人物又过滥,有溢美隐恶之弊。

(钱建中)

[光绪]宜兴荆溪县新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潘树辰、施惠修,钱志澄,周镡继修,吴景墙等纂·—清光绪8年(1822)刻《宜兴荆溪旧志五种》本;民国10年(1921)铅印本。

树辰,清浙江归安(浙江吴兴县)人,举人,同治9年(1870)任荆溪令,12年再任,光绪2年三任。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附监,同治9年10月任宜兴县令。志澄,浙江嘉兴人,廪贡,光绪7年闰7月任荆溪令。镡,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昌)人,监生,光绪7年4月摄任宜兴县令。景墙(1798—1882),字森斋,宜兴六科圩人,奉政大夫,候选教谕,拔贡。学使以“黉宫硕望”匾额表彰他。同治9年,潘树辰、施惠来任后,初议统纂邑志,后中断。光绪5年由荆溪、宜兴接任县令徐景福、吴元汉延聘吴森斋总其事,改统纂为续纂。未久,吴元汉、徐景福相继谢世,宜兴、荆溪知县先后由周镡、钱志澄接任,周、钱仍聘吴森斋主纂宜兴荆溪县新志,并于光绪8年告竣。此志分图’表、志、传,记,考、录诸门类。断限为清道光21年(1841)至光绪8年。卷首纂修姓氏、图;卷1疆土志(星野,建置沿革、区图、山、水、要隘、水利、风俗,物产);卷2营建志(城池、廨署、坛庙、坊表、仓储、津梁、善堂,义阡);卷3赋役志(户口、田亩、科则、解支、漕运、蠲赈);卷4文教志(学宫、学额,礼乐器、书院,义学);卷5武事志(营汛、粤寇,殉难绅民、殉难妇女);卷6职官志(县令、学秩、宜兴僚属、荆溪僚属、城守营、水师营),卷7选举志(科贡、武科、例仕、武职、封赠、荫袭、恩叙、荣寿),卷8人物志(名宦、忠节、治绩、儒林、孝友、文学,义行、隐逸、艺术、寓贤、方外、列女、补录),卷9古迹志(遗址、名胜,丘墓,寺观),卷10艺文志(载籍、金石),卷末杂著(征祥、纪异、摭佚、订讹)。此志分卷立目大改旧观,卷下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而且文字典雅,搜辑宏富,记载翔实。书中还详找了太平军进驻宜兴5年的情况,资料弥足珍贵。但“殉难绅民、妇女及列女3项已占全书篇幅之半,未免胫大于股。物产一篇斤斤名物训故之考据,抑末矣”(《方志考稿》)。

(钱建中)

光宣宜荆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徐保庆修,周志靖纂·—民国10年(1921)刻本。——主修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陈善谟、祖福广,误。

保庆,生平事迹无考。志靖,字笠,宜兴人,同治12年(1873)举人,曾任刑部贵州司主事等职。此志分设表、志传、录等类目。卷首叙言、凡例、纂修姓氏;卷1地理志(区图、水利、交通,古迹),卷2建置志(城垣、学宫、廨署、书院、祠庙),卷3经政志(户口、赋税、积储);卷4武备志(绿营、防营、水帅、征兵),卷5新政志(学务、自治、选举、警察),卷6社事志(实业、善举);卷7官职志(文官表、武官表、自治职表),卷8选举志(科第表、叙进表,学堂奖授表),卷9~10人物志(名宦、乡贤、艺术,寓贤,方外、列女、忠节补遗),卷11艺文志(载籍、碑刻、传器),卷12杂志(征祥、记异、摭佚、考订、书事)。断限自清光绪9年(1883)至宣统3年(1911),其民国以后事亦附入焉。全志分类详细,叙事简朴,注重于求实,特别是对晚清时期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及交通、邮电和实业的创建等方面的情况都有所述及,是一部资料性较强的志书。

(钱建中)

【佚志】

[吴)阳羡风土记 三卷/(晋)周处撰。——早佚,今有陶宗仪《说郛》辑本,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严可均《周处风土记》辑本;张国淦《永乐大典》辑本。阳羡,今宜兴。

处(236—297),字子隐,晋阳羡人,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任新平(今陕西彬县)太守,迁御史中丞,有政绩,因纠劾不避权贵,受到贵戚权臣的排挤。元康7年(297)镇压齐万年起义时战死。著《默语》、《吴书》,均散佚。此志撰于吴时,记载地域“皆概言吴越风土,非专志阳羡也”(姚鼐《江宁府志》)。现存辑本“所得者仅十之二三,然而亭邑、古迹、山水、节候、风俗、舟车、器服、物产、果实、草木、鸟兽、虫鱼、品类略备”(严可均《风土记》辑本叙)。此志是我国早期方志之一。清人严可均评价道:“古地说《山海经》、《水经》外,此为最旧,《三辅黄图》、《华阳国志》并出其后”。其卷帙,《隋志·经籍志》作3卷,《旧唐书》、《新唐书》作10卷。《[景定]建康志》“山川”,《[至正]金陵新志》“山川”,明洪武《苏州府志》“山”,嘉靖《吴邑志》“山”,康熙《常州府志》“山川”、“疆域”,乾隆《江南通志》“山川”、“古迹”等类目都有征引。全志史料丰富,可补正史所缺。“正文协韵如古赋,而故实皆载于注”(严可均《风土记》辑本叙)。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称其书“文言荚词,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评价甚高。

(钱建中)

义兴记

义兴郡置于永兴元年(304),初领县四:阳羡、临津、义乡、国山(《晋书·地理志》),隋废为县,义乡、国山,:临津3县也同时废入义兴县,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宜兴。《太平御览》卷37、70引《义兴记》2条。《太平御览》成于太平兴国8年(938),此书当早于这个年代。

(钱建中)

国山记 陈暄撰。早佚,今有金溪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

暄,生平事迹无考。晋分阳羡县为国山县,隋省。《太平寰宇记》卷92《常州·宜兴县》下,曾引陈暄《国山记》1条。

(钱建中)

续风土记 (宋)单子发撰。

子发,宜兴人,北宋政和5年(1115)进士,官太学录,《大明一统志》有传。此志在乾隆《江南通志》卷191《艺文》、道光《续纂宜荆宜志》卷9均有著录。绍定《吴郡志》卷19《水利》引一条;咸淳《毗陵志》卷3《地理·坊市》、卷13《风土·土贡》、卷14《祠庙》、卷15《山水》“山、洞、湖、溪、渎、潭,井”、卷27《古迹》共引《续风土记》23条。

(钱建中)

阳羡志

咸淳《毗陵志》卷3《城廓》,在宜兴城条目下引《阳羡志》:“晋宋置郡,为太守治所,而县治在君山后,县如故”。其中的“宋”,已晚于周处多年,据此,可知此编并非晋周处《阳羡风土记》。

(钱建中)

[宋]宜兴风土记 (宋)单锡撰。早佚,今有蒲圻张国淦大典辑本。

锡,字君赐,宜兴人。嘉佑2年(1242)进士,与苏轼同年,且交往甚密。道光《续纂宜荆县志》卷9《艺文》有著录。《永乐大典》卷2260《太湖》条下曾有引文条。

(钱建中)

[宋]宜兴志

《遂初堂书目》地理类有著录。

(钱建中)

[正统]宜兴县志 十卷/(明)邹旦等修,危山纂。

旦,乐安(今江西省乐安县)人,正统7年(1442)任宜兴县令。山,安庆(今安徽安庆市)人,举人,正统9年任宜兴县儒学训导。正统年间,县令邹旦、县丞李暄以志书为急,嘱危山修纂。危山又得上虞竺龠、庐山赵良簿、新城王能幕,乐平朱辉协助,“取旧时抄卷重加修饰,其事物有缺失者,又命邑人王文辈遍搜备取,于是繁者去之,讹者正之,缺者增之,编集成帙,分为十卷”(危山序)。此书曾于正统14年刻成,佚于何时未详。

(钱建中)

[正德]续修宜兴县志 (明)韩儒修,林文聪纂。

儒,平乡(河北省顺德市平乡县)人,进士,正德15年(1520)任宜兴县令,官至太仆寺卿。文聪,长乐(今福建省长乐县)人,举人,正德15年任宜兴县儒学教谕,官至宁国县知县。明正德年间,朝廷遣官取天下府州县志,韩儒属笔于教谕林文聪。书成,韩儒为前序,林文聪为后序,后因2人离开宜兴,书虽成而未刻。原稿不存。

(钱建中)

[万历]宜兴县志 (明)韩容修,李延谧等纂。

容,青城(今山东省济南市青城县)人,进土。隆庆6年(1572)任宜兴县令。延谧字子静,自号孤山,宜兴人。嘉靖13年(1534)选贡授龙门知县,后升益府教授。著《四书大成录》。万历2年(1574),宜兴县知事韩容倡修县志,由学谕李延谧,别驾杨阜主纂。志稿完成时,因韩容离开宜兴,未印刻。

(钱建中)

[嘉庆)宜兴县志拾遗 (清)任安上,潘允喆撰。——书名一作“宜荆县志拾遗”。

安上<1743—1819),字澧塘,宜兴人。著《花鸟词》,辑《双溪小乐府》。潘允拮《长溪草堂文钞》有传。允喆号璜溪,邑人清嘉庆2年(1797),新修《宜兴县志》、《荆溪县志》告成付梓。任澧塘、潘璜溪2人以“无党无偏,不僭不滥”(任安上自序)为原则,从故局中收集散亡,分门裒辑,钩稽纠正,编成《宜兴县志拾遗》。

(钱建中)

[嘉庆]荆南小志 一卷/(清)陈经撰。

经(1765—1817),字景辰,宜兴人。性好游览,博雅嗜古。著《墨庄古文》,《碧云山房诗》、《寒庖录》4卷,编《续太平广记》140卷。嘉庆4年(1799),景辰游阳羡(今宜兴)饶佳山水之后,裒其所经历者为此编。前有吴骞序。此志“虽卷帙无多,恍置身千岩万壑中,有应接不遑之致。且文笔简隽,殆不在郦、徐之亚”(《愚谷文存》卷3,吴骞序)。《[道光]续纂宜荆县志》艺文志存目。

(钱建中)

【附存目】

[康熙]重修宜兴县志 十卷图一卷/(清)李先荣修,徐喈凤纂·—清乾隆2年(1737)增刻本。——藏天津图书馆。另有清康熙25年(1686)刻本,未见藏本。

[万历]荆溪疏 二卷/(明)王樨登撰。

樨登(1535—1612),字百谷(一作伯谷),号玉遮山人。长洲(今苏州)人,国子监生。少时即有文名,10岁能诗,善书法。嘉靖末、隆庆初两游京师,颇负诗名。万历时召修国史,未赴而史局罢。其诗风格接近公安派,擅吴中词翰之席30余年,居当时布衣诗人之首。著有《吴骚集》、《吴郡丹青志》、《南有堂诗集》、《尊生斋集》、《王百谷全集》,纂有《泰兴县志》。《明史》288卷文苑有传。据《王百谷全集》记载,《荆溪疏》2卷是王樨登在万历12年(1584)重游宜兴时所著。今存1卷,分别见于明冯可宾编《广百川学海一百三十种》第156卷、明陶廷《说郛续》46卷。据存卷可知,全书记载了宜兴的山水、寺庙,人物、植物等,其中所记载的一种兰,生长于龙池、铜官之间,弥坂盈合,一千数花,是研究宜兴植物区系演变、植被演变的重要依据。此书目前存佚未详。

(钱建中)

[明]禹门寺志 六卷/(明)戴英撰。

英,宇上慎,明末宜兴人。崇祯甲戌(崇祯7年,1634年)进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77,“《禹门寺志》,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戴英撰。……禹门寺在宜兴之龙池山。是编前志山寺僧侣,后纪碑铭序记诗文,多未雅驯。”存佚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