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  县

[嘉靖]沛县志 十卷/(明)王治修,马伟等纂·—明嘉靖22年(1543)刻本,抄本。

治,字纯甫,直隶永平(今河北卢龙县)人,嘉靖11年就任沛县知县,19年再任,颇有政绩。伟,直隶广平(今河北广平县)人,嘉靖22年来任县学教谕。协助编纂的尚有黄昶和张庆旸。据《凡例》,“旧志久失其传,遍求民间,得景泰5年(1454)知县古信所修残编,并取《徐州通志》,遵《大明一统志》例,经纬条目,分为十卷”,嘉靖22年春动笔,阅3月告成。志首有马伟《序》,县境、县市,县治、县学、沿革图5幅和凡例,卷1舆地志:沿革(星野附)、疆域,山川(湖泉附)、形胜(八景附)、风俗、乡镇,卷2建置志:城池(坊市,演武厅附),学校(书院、社学附)、公署、置邮、桥梁(堰,堤,津、渡附),卷3田赋志:户口(徭役、接递、协宜、事宜附),地亩(贡赋,驿传、课程附)、土产,卷4职官志:官制、仕宦、名宦、寓贤,卷5祠祀志:坛壝、庙貌、寺观,卷6选举志:科第,岁贡(例贡附)、荐辟、材武(武职附),卷7人物志:忠勋,文政、乡贤、孝友(义民附)、贞节,卷8古迹志:仙释,技术。灾祥、附录合属官员(驿丞,大使、闸官,训术,训科,典膳),卷10艺文志:文类、诗类。后有张庆颐《叙沛县志后》。篇目设置用纲目体,次序井然。凡景泰以前旧志所缺者,皆延请故老,征考载籍,公议决定去取,凡景泰以后事,亦须文献可信,社会认可,方于收录,编纂态度颇为严谨。

(赵明奇)

[万历]沛志 二十五卷/(明)罗士学修,符令仪纂·—明万历25年(1597)刻本,明万历38年李汝让增刻本;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符令仪。

士学,四川彭山人,万历甲午(1594年)秋莅沛任知县。令仪,邑人。符令仪“自记”成志过程说:“仪自未发即有意于邑乘,积今二十年矣,第未有成书。今年春,邑父母罗公授以纂修之任,又重以二广文先生(教谕倪鲁、训导鲁思问)命,乃克执笔粗就此编,始两月后草毕,再一月而真完,又三月而刻竟。”万历32年直隶永宁(今北京延庆县)人汝让来任知县,于大水灌城后的废墟中拣出县志原版,但“县务倥偬,未暇检理”,至36年秋,始取阅之,方知缺落者什之一,旋加补葺,藏之县斋。“37年秋,命博士弟子简近年兴迁修创之迹,往实述事之文,付之刷刻。”卷首有罗土学序,张贞观序,增刻本添有李汝让序,次即弘治甲寅(1494年)《徐州志》县境图,嘉靖癸卯(1543年)《沛县志》县境图、嘉靖丁未(1547年)《徐州志》县境图、万历乙亥(1575年)《徐州志》县境图、新近之县境图、县治图、儒学图、夏镇图,再次为符令仪撰《叙志》(即凡例)。卷1邑纪,卷2~5沿革表、封爵表、职官表,人物表,卷6舆地志:星野、疆域、形胜、山川、街市,乡村、风俗,土产,卷7建置志:城池、县署、属署、驿署、仓局、恤政、兵防,公署、坊表,津梁,卷8赋役志;户口、田地、贡赋,岁用,役,卷9~13秩祀志、学校志、古迹志、漕政志,艺文志,卷14~23宦绩传、人物传,儒林传、孝义传、贞节传,侨寓传,方伎传、仙释传,佞幸传、外传,卷24杂志,卷25订讹。末有教谕倪鲁和训导鲁思问的两篇《后序》。本志取材“因袭者十之三,而增补辨证者十之七”,补刻本于《建置》、《学校》、《祠祀》、《漕政》、《艺文》曾“稍加铨次,附之志中”,记事续至万历38年,是现时代较早、内容丰富的一部沛县志。篇目设置援正史体例,以纪、表、志、传为一部次,再设类析目。所设《佞幸传》,讥讽谄谀致官者,体现了编修者不同凡响的胆识。

(赵明奇)

[乾隆]沛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李棠修,田实发纂·—清乾隆5年(1740)刻本;抄本。

棠,山东海阳人,雍正3年(1735)来任知县。实发,安徽合肥人,乾隆2年始任徐州府学教授。乾隆2年春,棠召集乡绅邑土议修方志,“众皆踊跃鼓舞”。棠与县学教谕侯启晋及训导汪自贤,搜辑前令郭维新稿本,参订杨宏绩遗篇,“邮致郡博合肥田实发编纂之”。至秋始就。卷首为李棠序,县境、城池、学宫、县署、四景诸图、凡例、纂修姓氏,卷1舆地志:星野、沿革,疆域、形胜、邑纪、山川、街市,乡村、镇集、风俗、土产、城垒,宫室、台池、碑刻,陵墓;卷2建置志:城郭,公署、驿署,仓廒、恤政,马政、河防,坊表,关梁,津渡,义阡、河渠、闸座,堤防、赋役,卷3学校志:祭器、书籍、书院、社学、学宫,卷—4(上)秩祀志;坛壝,祀庙、寺观;卷4(下)选举志:征辟、进士、举人,乡贡、武科;卷5秩官志:历代官制、置长、知县,屯漕、县丞、主簿、县尉、典史、闸官、驿丞,官仕,候选,吏员,行伍、武胄、委署;卷6~9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卷10杂志;侨寓、方伎、仙释。纲目设置较乱,分类不尽合理,行文不但避清讳,亦避明讳,显系抄袭明本志书所致。

(赵明奇)

[光绪]沛县志 十六卷/(清)侯绍瀛纂修·—清光绪16年(1890)年刻本。——残2卷:卷1~2,抄配:卷4、6、8~9。

绍瀛,字东洲,清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举人,光绪15年由睢宁知县调知沛县。好文学,善诗歌,著有《南游草》、《北游草》,并曾于光绪12年主修光绪《睢宁县志》。侯氏莅沛后勤政之余,遂以续修县志为急务,并请丁显(光绪本《睢宁县志》主纂人)、陶平如及幕友襄赞其事,前后10月全书告蒇。脱稿后旋即付梓,但刻印未尽,就因绍瀛调任半途作罢。此后连年兵灾,年年易官,竟无人踵事。光绪34年,乡邑学者李昭轩向知县李砚丰提请续修县志,获砚丰赞同,立即募款千緡,命朱矩臣为志局局长,王幼山为总纂,从儒学训导顾敦彝(字啸谷)处觅得原稿,抄录一部,然事刚发端,砚丰调离,续修又阻。宣统2年(1910)议修省志,韩绍起来征访,携顾敦彝所藏原稿而去。民国之初,政象纷乱,战火频繁,王幼山所藏抄本不翼而飞,省通志局稿本亦去向不明。1917年,复议修省志,知县于书云等人趁机发起编修沛志,李昭轩闻知法国教会曾抄缮3部《光绪志》,循踪得知沛县教堂与徐州教堂藏本均已严重损坏,唯上海总教堂幸存一部,遂辗转拜托,乞求外人,蒙允抄得一部。现南京图书馆藏本疑即为未完成的原刻,与省通志局稿本相配,稿本上有宣统2年邑廪生张德馨校勘批注,补正述评颇多。此志存卷如次:卷3疆域志:至到、星野晷度、风俗、物产,卷4河防志,卷5建置志:城垣、公署、仓庾、坛庙、街市、圩寨、集镇、驿置,善堂、马厂、坊表、关梁,义阡,卷6古迹志,卷7学校志:儒学、学额、祭器、书院、义学、学田、书院田,卷8艺文志,卷9武备志:历代兵制、防所(附兵额),铺兵、额数,营制,营房、墩台,卷10职官表:文职、武职,宦绩,卷11田赋志:赋额、支解、杂税、湖田,户口、蠲免,盐法,卷12选举表:征辟,进土(恩榜附),举人、恩贡、拔贡(优贡附),副贡,岁贡、武进士、武举人、文阶、武胄、总爵,戚畹,荫袭、饮宾,卷13人物传,卷14列女志;卷15志馀,卷16湖团志(记微山湖)。据民国本《沛县志》门类悉依《光绪侯志》略无变动的凡例,推测此志所残卷1应是《图考》,卷2应是《沿革纪事表》。

(赵明奇)

(民国)沛县志 十六卷末一卷/于书云修,赵锡蕃纂·—民国9年(1920)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1年郝广修、郝允光今译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铅印线装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末一卷,今译本删《星野》、《晷度》、《列女》。

书云,字祥五,山东武城(今费县)人,1914年始任沛县知事,一度调离,1917年回任。时值缪荃孙、冯煦等人再次议修省志,书云遂筹款开局延聘赵锡蕃为总纂。锡蕃,字晋三,沛人,曾任山西稷山知县及首任沛县民政长。赵氏受聘后,组织李恒昌、张洪源、李昭轩、张敬斋等人参订、征访,于1918年春着手,至1920年冬脱稿。卷首冠有于、赵2序,及侯绍瀛《光绪志》序和李棠《乾隆志》序、纂修姓氏。卷1图考:沛县全图、沛县城厢图、公署图、文庙图、地方公产公款经理处图、警察所图,县农会图、商务会图、教育会图、劝学所全图、师范讲习所图、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校全图、县立高等小学校址图、县立第一国民学校及公园图、体育场图、县立第一农林试验场图、县积谷仓图、县苗圃图、营房图,卷2纪事沿革表、封建、时政,兵灾、灾祥;卷3疆域志,卷4河防志;山川,湖泽,运河(闸堰附),卷5建置志;卷6古迹志:故城、宅里、亭台,祠庙寺观、丘墓;卷?学校志,卷8艺文志(碑碣附),卷9武备志,卷10职官表;卷1l田赋志,卷12选举衷,卷13人物传,卷14列女志,卷15志馀;卷16湖团志附。其中卷3、5、7、9、10、11细目同《光绪县志》,唯于卷5增《监狱局所》,卷9增附《水练》,卷11增《附录前代赋科则》。书后附有《民国新志》1卷:沿革纪事表、疆域、户口、风俗、交通、河流、建置、学校、武备、职官、俸饷、田赋、选举。后有《跋》。全志分为两大部分:旧志16卷,“悉依省志条例,叙至宣统3年(1911)”;辛亥革命后的内容入《新志》。《新志》虽设目简略,但记载新政大事,资料可贵。书中图考有图例、比例,清晰明了。

(赵明奇)

【佚志】

[景泰]沛县志 (明)古信修。

信,湖广嘉鱼(今武昌)人,明举人,景泰元年始任知县。万历《沛志·张贞观序》曰:“沛旧无志,志之,始景泰甲戌(1454)邑侯武昌古公。”嘉靖《沛县志·凡例》亦曰:“旧志文失其传,遍求民间得景泰五年知县古信所修残编。”内容多被嘉靖本采纳。

(赵明奇)

[顺治]沛县志稿 (清)郭维新修。

维新,号摩庵,清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顺治11年(1654)就任沛令,精于吏治,事至立剖,此后诸沛县志《宦绩》均有传。乾隆本《沛县志·凡例》云:“前令郭公讳维新,成稿未刊,多采摭载入,不忍没其苦心。”

(赵明奇)

[康熙]沛县志 (清)杨宏绩修。

宏绩,字四畏,清正黄旗人,康熙39年(1700)知沛县。民国《沛县志·名宦》载其“有吏才,善剖断。时县连年大水,宏绩力请蠲赈,全活甚众。在任八年,修邑志,建善政甚多,坐摧科不力罢,总督阿山复题授丹阳知县,临行民涕泣以送。”

(赵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