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台 市

[嘉庆]东台县志 四十卷/(清)姚兆昌,周右修,蔡复午、袁承福等纂·—清嘉庆21年(1816)刻本;清道光10年(1830)增刻本;抄本。——东台本泰州之属镇,自乾隆32年(1767)始置为县。所辖泰州分司7盐场和南通分司拼茶,角斜2盐场。该志主要是对辖域9盐场作记。

兆昌,字醇庵,清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嘉庆13年来任东台知县。右,字寄庵,清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监生,嘉庆20年来任东台知县,复午,吴县人。承福,邑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周右修,蔡复午纂”,有悖实情。据周右序:“前令姚公兆昌捐俸钱二百缗,倡修县志,草创甫就,有事去官,遂中寝,士民至今惜之。……予乃访之袁茂才承福,得所纂志稿。……因属袁君暨二三月志竟其役,今年夏开局,复得吴门蔡孝廉复午厘正义例,增损修饰一一,阅七月书成。”该志为第一部东台县志,其记事起于上古,截止嘉庆21年年底。志前有李尧栋、唐仲冕、徐承恩、张文靖、赵璠、嵩年、周右、单壮图等8序、纂志衔名、凡例、目录。志中以纪传体设立门类。卷1县境诸图;卷2建置沿革表;卷3~4职官表;卷5选举表;卷6~9建置沿革考、星野考(祥异)、疆域考(都里)、城池考(山阜);卷10~11水利考;卷12~19学校考、祠祀考(礼典)、官署考、风俗考(方言)、赋役考(漕船)、军政考、盐法考、物产考;卷20~31名宦传(职官)、忠节传、孝友传、仕绩传、儒林传、文苑传、笃行传、尚义传(捐施)、寿考传、隐逸传、流寓传、方技传;卷32~33列女传;卷34~35古迹录(冢墓)、寺观录(仙释);卷36~38艺文录;卷39~40撰述录、杂记录。卷1《下河水利图》反映当地川流原委明细;《九场图》绘明东台所辖9个盐场的方位、区域、四至等地理形势。记述多采录《淮南中十场志》,亦取扬州府志、盐法志等部分资料,并收入案牍谱谍和搜访见闻,内容颇为丰富,而对有关海疆及盐场之事反映至详,尤以记述盐事为著。天下榷盐之利莫大于两淮,而东台9场所产之盐,实居两淮之丰,志中于各场产盐数、历代盐官、盐政,盐法等,均一一载明。《赋役》考中有关盐利和赋税的记述,提供了经济研究方面的翔实史料。志中还补正了泰州历来志书中对东台记述的脱略舛误之处。在取材上,因系泰州析出,限制最难,稍一不慎,就会误将泰州内容收入,而此志采录,以泰州分司之中10场志为多,故能杜绝滥收旁及之弊。

清道光10年增刻本中,对《职官》、《选举》、《祥异》等项门类增补了至道光10年间的内容。

(高永青)

东台县志

·—清抄本。一《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南京大学图书馆藏,仅存水利门。纂修者不考。

由残存《水利》门目内容,可考知,该志系另一部东台县志。首先,其与嘉庆东台县志、光绪东台县志稿(即《东台县志采访见闻录》)两书水利门相较,所记均不相合。其次,其记述夹注中有“旧志作至阜宁射阳湖出口,非。今据冯氏水利图更正。”文中“旧志”为嘉庆县志,引其说当非其本,又有“道光十五年浚,自海道口至青浦角外止”之句,可见,又非嘉庆县志道光10年增补本。复次,其附注引文中有“今据冯氏水利图更正”、“冯道立分运朱公,浚运河记”等语,又据光绪县志稿“文苑”中载:“冯道立,字务堂,时堰镇人,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由此可知此本似成于咸、同之间。

(高永青)

东台采访见闻录 四卷/(清)王璋撰·—清稿本;抄本,1973年泰州新华书店抄清稿本。——书名或题“[光绪]东台县志稿”,《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即以此题著录。

璋,字梦橼,邑人。少游戎幕,因思以功业乃谢去,肆力为古文词之学。璋友陈克劬于同治10年(1871)分纂扬州府志,时东台隶扬州府,托之采访东台县事。璋周历县境搜罗采辑,载志固多,未载亦不少、因恐稿本年久散失,遂于光绪19年(1893)辑为4卷,名之《东白采访见闻录》,裨于流传观览。记事起自嘉庆22年(1817),迄至同治末年,实为嘉庆东台县志之续志。无舆图、凡例、说明。前有光绪15年李兰芬序,光绪17年宋子联序,光绪19年王璋自序、目录。1973年泰州新华书店抄清稿本书前有泰州新华书店古籍研究组附言。志以平列门目。卷1选举表、祥异、水利、学校、祠祀、风俗、方言、物产、名宦;卷2忠节、孝友、仕绩、儒林、文苑、笃行、尚义、善堂、耆寿、隐逸、流寓、方技;卷3列女上(孝女、宋贞孝女、贞女、烈女、烈妇、贤妇、寿妇);卷4列女下(节妇)、古迹、冢墓。寺观、仙释、艺文(记、诗)、撰述、杂记,末附传记。在有些内容记述之后,偶附王璋赞议,多为阐颂惠政懿行之语。各门幅篇众寡悬殊,详于人物,艺文,两者占全志的十之七八,其中绝大部分是有关贞女、孝女、节妇、烈妇的内容。《艺文》中收有清代名人郑燮、刘寿曾、张謇等人所作铭、记、有一定史料价值。东台富安盐场,历来冠泰属9场之首,为商贾往来要地,志中有对商贾事迹的记述,如《水利》中徽商捐资造桥等事,资料比较难得。

(高永青)

[康熙]淮南中十场志 十卷/(清)汪兆璋修,杨大经纂·—清康熙12年(1673)刊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淮南中十场者,为富安,东台,安丰、何垛,丁溪,拼茶,草堰,角斜,小海.中十场治所设于东台,今大部分场区隶于东台。

兆璋,字芾斯,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5年来任盐运道泰州分司。大经,字石袍,别号庐阜逸史。该志在纂修过程中,曾参照了《[天启]中十场志》.卷前有康熙12年汪兆璋序和杨大经序,并附《[天启]中十场志》中巡盐御史陆世科、兵盐道周汝玑、泰州分司徐光国、江西督粮道王相说和魏公辅等5篇原序。共10卷。卷1图经、建置(设官、职掌、品俸、衙役)、星野、风俗(习尚、岁时、冠、婚、丧、祭、宴会)、食货、灾眚;卷2疆域、古迹;卷3秩官、选举;卷4公署。赋役;卷5学校、武备、坛庙、循良;卷6~7人物(理学、孝友、笃行、名臣、仕迹、儒林、清修、高隐、尚义、寿考、术艺、流寓、方外、节烈);卷8~10艺文(诰敕、碑记、疏、揭、铭、箴、歌、文、启、墓志、诗)。其图经中绘录中十场志总图、分司公署图及每个场的四境图、场治图,凡22幅,颇为明细。该志有别于一般县志,如记建置,详于各场的创设,盖场地本为僻壤,难考其所由来;记武备,详于营寨、灶勇、烟灯等,因场地滨海,辄罹倭患;记物产,首载盐,因“寓内产盐之省会凡八,而两淮为最,两淮产盐之区凡三十,而中十场为最。是中十场者,东南之臬府,而朝廷委输积贮之薮也”(汪兆璋《序》)其秩官门中详列分司、大使、副使等盐官;公署门中有分司署、盐课司署、察院、盐仓、预备仓等机构的介绍;赋役门中有盐民户口、版籍、田粮、总催、盐课、折价、贡课、工脚、经费、灰亭、卤地、灶房、盘铁,锅等多方面盐务经济内容的记述。诸如此类,为盐业史的综合研究,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

(高永青)

[万历]西溪镇志 一卷·—明万历间撰成,1960年抄本;泰州新华书店古旧部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西溪镇本属泰州,东通角斜,西至运河,南接海安,北达兴化。本是唐镇,宋元因之,置盐仓于此。清改置巡检司镇守。宋天圣中范仲淹监西溪仓,即此。因北宋丞相晏殊曾宰于此,多施惠政,民思之不忘,故又名晏溪。西溪旧隶泰州,今属江苏省盐城东台市。

该志不著撰人姓氏。志前只有“目次”,志末有“跋”。志凡4部分:镇原、巡检司、堰原终始、旧迹;宦迹、历代人才;碑文、祭文;诗集。纪事最晚至明万历13年(1585)。在内容方面,一是详于“旧迹”的记述,包括河、堂、亭、桥、院、寺、井、庙、宫、祠、池、闸、湾、塔、山、金石、墓等,但名曰“旧迹”,实际上古今名物胜迹、河山建置等都有述及,其中有辞郎河、缫丝井、金钗井、天女庙、董永庙、凤凰池、董永墓等,专述有关董永与天仙女在西溪的传说;二是详于记述宋代名宦范仲淹、胡仪、张纶吏政西溪期间的事迹,其名物建置记述中有其惠绩,宦迹中有其传,诗文中有其作。其中有些记述很详,如《堰原终始》中记述范仲淹坚意筑堰堤(即范公堤)之事,为东台县志,兴化县志所不及。

(高永青)

[道光]时村志 二十五卷/(清)冯道立撰·—民国抄本。——已残,今存22卷,缺卷12—14,藏江苏省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时村,即时堰,系东台之辖镇,在东台西。

道立,字务堂,时堰镇人,清道,咸时人。学问广博,于水利、易数、医学、诗文、典章文物等方面,都有涉猎,尤以水利影响最大。著书甚丰,凡30余种,可惜刊行者只有《淮扬水利图说》、《淮扬治水说》、《测海蠡言》等数种.该志记事下限至道光17年.据志前翟锡彤序,邑人周文青曾得抄该志上册,仅卷1至11,珍存有年。民国32年(1943)又得冯氏之孙养泉借抄下册卷15至卷25,然未成足本。卷前有民国32年翟锡纯,翟锡彤2序、凡例、目录。志体遵县志而又有所删削。卷1都里;卷2水利;卷3选举;卷4学校;卷5祠祀;卷6赋役;卷7军政;卷8盐法;卷9物产;卷10祥异;卷11礼典;卷12风俗;卷13孝友;卷14文苑;卷15笃行;卷16尚义;卷17寿考;卷18列女;卷19流寓;卷20古迹;卷21寺观;卷22坟墓;卷23撰述;卷24杂记;卷25艺文。内容也以县志为本,将《[嘉庆]东台县志》的有关内容列于书前,补增者附记于后。对于都里和水利,巨细皆录。其《艺文》中所选诗文,皆有裨教化者,所录冯氏碑铭传记,也多具有讽教的作用。

(高永青)

【佚志】

[天启]中十场志 四卷/(明)徐端征修。

《(康熙)淮南中十场志》汪兆璋序曰:“有明蜀中徐子九霄,初议修于弘治时。浙中周子继元再议修于万历时,皆以事会不逢,行之未果。至天启甲子,常山徐子端征毅然行之,旷古大典,始克有成。”该志并附原天启志中巡盐御史陆世科、兵盐道周汝玑、泰州分司徐光国、江西督粮道王相说及魏公辅等5序。王《序》云:“首列总志,而十场各为一编,编列十志,分四卷。举海陬之舆图、物产、风气、人心,莫不详为纪载。”陆《序》曰:“今阅其书,若户口、幅员,若课粮、宦迹,若物产、民风,缕分为十,统汇为一,种种备具,称一方实录矣,此十场志也。”

(高永青)

晏溪志

明万历间所撰《西溪镇志》中数处引录该志内容,如:《旧迹·董永墓》中有“去镇一里四十步有汉董永墓。……其事迹本末,《晏溪志》载甚详。”《宦迹·晏殊》有:“按:《晏溪志》载,本镇有书院,有南风亭,皆晏丞相建,因此溪以晏名。”考《西溪镇志》记.事最晚至明万历13年(1585),可知该志当在明万历13年前撰成。

(高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