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 泰县

(万历)泰州志 十卷/(明)李存信修,黄佑、章文斗纂·—明万历32年(1604)刻本(残,存卷1—4);清抄本;泰州新华书店1963年手抄本(名曰完本,实为4卷残本抄本)。

存信,字会疏,江西广昌县人,万历29年至34年任泰州知州。佑,江西广昌县人。文斗,字月鹿,泰州人,贡生,工古文词,以岁荐任浙江定海丞,著《定海三赋》,曾分纂《嘉靖惟扬志》。先是,章氏编成志稿,后存信来任后邀其同乡友人黄佑来泰就其稿本加以纂修,黄乃“就馆舍蚤夜删定之,四阅月而就。”卷前有两淮直指吴县蒋养庵、太仆寺少卿州人陈应芳以及李存信、黄佑4序,修志姓氏、凡例、目录、舆图。凡10纲58目。卷1辨职方(星野、疆境、沿革、形胜、街市、乡都、风俗);卷2陈经制(城池、学校、署廨、坊表、铺舍、桥渡、兵戎);卷3程物土(户口、贡赋、力役、马政、河渠、盐课、物产);卷4叙官联(职制、莅任、驻札);卷5识遗爱(牧政、师表、抚台、海道);卷6考入仕(辟荐、进士、举入、岁贡、例监、武举、椽辟);卷7标名节(理学、名臣、孝子、武勋、隐流、修士、流寓、尚义、期寿、贞节);卷8沐恩光(貤封、荫子、武胄);卷9备幽异(坛塘、庙祠、寺观、异占、古迹、畸术、丘墓);卷10铨艺文(征治、征献、征胜)。舆图中有陈应芳作泰州、高邮、宝应、兴化、盐城诸州县水利7图,直观地再现了当时诸县水利风貌。序言中有较多的方志理论阐述,如明确提出修志是地方官吏的职责,陈切对方志认识上的时弊。《贡赋》中详细记载全州田亩数、夏秋税粮数、均徭数、驿传民壮用银数及各项支出细目。这些为民赋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但后人亦有讥其“芜杂”,“简陋”者。

(许卫平)

[崇祯]泰州志 十卷图一卷/(明)刘万春纂修·—明祟祯6年(1633)~17年刻本;清康熙58年(1719)魏锡祚刻本;传抄康熙58年本;恨不读书堂抄本;抄本;油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李自滋修,误。

万春,字公孕,泰州人,万历44年(1616)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政。刘氏因《万历州志》“操觚者颇简陋”,而《天启州志》“错杂不驯,出入失当”,遂于天启4年(1624)参考两志草创成稿,后经几度修改,至崇祯5年方基本定稿,次年由知州李自滋校梓,至崇祯17年成书。卷前有天启4年翁延寿《序》、崇祯6年姚思孝《序》、刘万春《序》、凡例、舆图。凡8志54目。纲目设置近于《万历志》,唯小目归并与各卷题名略有不同。其中《官师志》同于前志《叙官》、《识遗爱》、《选举志》同于前志《考入仕》、《沐恩光》、《艺文志》(8—10卷)同于前志卷10《铨艺文》,《方外志》同于前志《备幽异》,等等。下限一般记至崇祯6年,但《官师志》内秩官记至崇祯12年,而《方外志·灾祥》记至崇祯17年。志中强调“纪民间疾苦,政事利弊”,对于害政者如代征灶粮之事,多所采录。每门前有总序,每目后有“外史氏曰’,行文中也常展开议论。如《建置志·城池》中曰:“城郭沟池以为固,皆所以御暴而保民也。……然地利不如人和,行仁政以收众心,庶无形之干千也哉! ”《人物志》中专设《理学》一目,详述“泰州学派”师承渊源、学术成就、主要代表人物情况等,突出了地方特点。体例严谨,文字精湛。《四库全书总目》对它评价颇高;“意主黜伪存真,颇不徇其乡曲。其论学究而蓦理学之堂,方技而割隐君之席,及谀墓之文,虽工不录者,皆切中州郡志书之弊也。”康熙58年,魏锡祚据崇祯刻本重刊,虽称“不敢加损一字”,实多有删节之处,如不仅将称清兵为“奴酋”、‘奴骑”等语删去,且将关于如皋县的记载亦予删除,而如皋在雍正初年才划隶通州,殊为失当。

(许卫平)

(康熙)泰州志稿 六卷/(清)宫伟镠、陆廷抡撰·—民国9年(1520)韩国钧编印《海陵丛刻》本;《春雨草堂全集》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伟镠,字紫阳,泰州人,祟祯16年(1643)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清入关后退居故里,著有《春雨草堂全集》。廷抡,字悬圃,兴化县人。工古文词,清入关后不肯应试,应聘家馆讲课。宫氏邀请陆氏于宫宅北园编撰此志。康熙12年(1673)稿成,只纂《秩官》、《人物志》数卷,初名《微尚录存》。《雍正州志.凡例》称:“太史纂《人物志》四卷。”据夏荃《退庵笔记》:“其单行本余曾见之,有序,有例言,有圈点……与《春雨草堂集》中所刊志稿小异”,“今《春雨草堂全集》有《州志稿》六卷。”盖后增补而成。《[雍正]扬州府志》以为顺治间修,误。内容为:卷1记(州志前后记、形胜关系、秩官人物记、社稷坛记、山川坛记、郡厉坛记)、论赞(山川论赞、古迹论赞、河渠论赞、儒林论赞等);卷2考辨论次(《宋史》泰州、泰州论辨、周末宋初州司论次、状元王公俊又考、仲公并载泰志论次、许公元载名贤论次、侨寓论次、八景论次、丹井论次、云路孔新堤论次、十仙堂像十仙考)、论(钱粮附论、河渠附论二则、名宦乡贤特祠论、乡饮酒礼论);卷3~4列传(秩官);卷5~6列传(名贤、笃行、文学、孝子、义侠、贤孝、侨寓、艺事)。《海陵丛刻》本韩国钧作有《跋》。该志虽非州志完稿,但由于宫氏家藏宋《(淳裙)吴陵志》抄本,此编多所采录,故保存有不少宋代泰州志书资料,弥足珍贵.

(许卫平)

[雍正]泰州志 十卷首一卷(清)褚世暄修,陈九昌等纂·—清雍正6年(1728)刻本。

世暄,宇华峰,宣化(今属河北张家口市)人,雍正5年任泰州知州。九昌,镶黄旗人,雍正元年任泰州同知。该志几原封不动地将康熙间魏锡祚重刻《崇祯志》列于前,次录州人宫伟镠《微尚录存》(即《[康熙)泰州志》)、《庭闻州世说》等在志书中内容,后附顺治元年以来80多年间现成的文献资料。褚氏《序》中言此作法,是因“将欲轻 采访,则恐以一时之德怨为是非,而独断不疑,又虑以一偏之臆见为毁誉”,实际是雍正初文网渐密,操觚者惴然不敢越矩致然。。卷前有舆图、世喧《序》、康熙魏锡祚重刊《序》、旧序、重辑姓氏、凡例、修志备考书目、目录。志书中首列宸章,其后,大体依《崇祯志》。文献资料收录翔博,新增内容约为《崇祯志》之倍,而又以《艺文志》所增文、词、序、记诸方面为最。资料收录据褚氏《序》称“虚衷采纳,勿滥勿苛,每一人一事,必经伦堂会议而后定,是非褒贬,凭于舆论”,不过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意志罢了,而且资料收录的实际也并非如此。如《艺文志·诗赋》新增内容诸多歌舞升平的应制诗、咏景诗,而“封翁言行例入乡贤,贵人子弟必立佳传。”(夏荃《退庵笔记》)该志在立目上亦有不当,如将灾祥入《职方志》门的《水早》。

(许卫平)

[道光]泰州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有庆、刘铃等修,梁桂等纂·—清道光7年(1827)刻本:清光绪34年(1908)胡维藩、朱枚补刻本。

有庆,天津人,道光4年任泰州知州,6年再任。铃,安徽怀宁人,道光7年任泰州知州。桂,江苏江浦县人,禀贡生,嘉庆23年(1818)任泰州学正,道光元年再任。道光4年,王氏莅州任后即创修州志,不久奉委北行监收海运。继任知州陈道坦接任继修,复以丁忧去任。刘氏摄州篆后克终其事。凡越3年乃成。卷前有王有庆序、陈道坦序、凡例、职名。卷首泰州四境图、城池图和水利图;卷1建置沿革(星野附、祥异附);卷2疆域(乡都附、庄镇附);卷3山川;卷4河渠;卷5风俗;物产;卷6城池(街市坊巷附);卷7公署(义局附);卷8学校(书院附、义学附);卷9赋役(蠲赈附、前明马政附);卷10军政(驿站附);卷11盐法;卷12祠祀(坊表附);卷13~14秩官表;卷15~16选举表(封荫附);卷17事略;卷18寺观;卷19古迹、冢墓;卷20名宦;卷21~27人物(儒林、忠节、孝友、仕绩、文苑、笃行、隐逸、艺术、流寓、释道);卷28~29列女;卷30~33艺文;卷34金石;卷35杂志;卷36旧序。该志续自雍正州志。因乾隆33午(1768)由泰州析出东台县,故于分县后的东台人物事迹概不录。兹编比雍正州志不仅在体例上较为严整,而且内容也较详明适当。如《艺文》删略与当地无关的内容以及一些呈状牌示、祭文墓志之类,而专立《金石》一目,汇集有关文献资料。但是书秉笔者虽为梁桂等人,而董其事者实州之富室高銮,而书中为高氏立传者竟12人,滞私之弊实在太过。

(许卫平)

[道光)泰州新志刊谬 二卷首一卷/(清)任钰等撰·—清道光10年(1830)刻本,光绪34年(1908)重刻本。

《[道光)泰州志》方刊行,泰州部分士绅、生员大哗,以任钰为首,75人联名,申文于学、藩、府州,历数其过。大要有:妄删谕赐祭文;以邑乘为家乘,以私评掩公评;妄删史志事实,如“理学胡瑗、王艮、王栋等或更或漏,甚至泰宁侯陈挂、文懿公储、御史凌儒、参政罗汝芳妄删”;多舛误疏漏;等等。要求劈板焚书,另行设局重纂州志。聚讼3年,未果,任钰等因仿毛西河《萧山志刊误》之例,纂辑《泰州新志刊谬》凡2卷首1卷,卷首为序、签呈舛谬公吁、旧志图说。《旧志图说》系补入州人陈应芳旧绘泰州水利图7幅。内文卷1卷2,共签出《道光州志》中谬误疏略之处190条。《刊谬》确有不少纠谬辨误,正讹补遗之处,与《道光州志》参读,可获补正之益。然其中也不乏有欠公允,小题大作,挟私泄忿之处,其增补的有关人物亦不免有为其先人树碑立传的滞私之嫌。编者之一夏荃,事后对此“公案”曾感憾道:“董纂者诚无逃于訾议,吹毛索瘢讦讼者又岂尽出自公平1至今都人士谈及邑乘,辄动色相戒,视为畏途,将来纂修更不知何时何人?”

(许卫平)

[光绪]续修泰州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郑辅东修,高尔庚,王贻牟纂·—民国10年(1921)石印本;民国6年抄本,抄本存卷首;卷1~2,卷4~5。——《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辅东,字靖侯,安徽桐城人,光绪15年(1889)举人,18年进士,民国4年任泰州县知事,10年再任。尔庚,州人。贻牟,字笠农,州人,岁贡生,博览群籍,不乐仕进,工行草隶书,著有《黄雪山庄诗钞》、《草隶钩沉》、《隐囊杂录》。该志于光绪30年(1904)始纂修,稿成于光绪34年(1908),仅刻其舆图1卷,因其时忙于道光州志志版补刻,故未得刊行。直至民国10年欲续修州志,方将该志油印30部,以供纂者之助。此系赓续道光志,记道光7车(1827)以后迄至光绪末期之间事。体例篇目仍依道光州志,而增辟方言、学堂、教育会、劝学所、巡警、商会、农会等新政数目。卷首舆图具列全州城池、四境、河道、城乡捕辖、官署、学宫以及名胜古迹、园林建筑等图,凡23幅,大多为前志所无。书中记述的内容,反映了同光新政后的重要社会状况,如《学校》目中,对教育方面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组织机构、教学资料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然其印工甚差,多处浸漫难辨。

(许卫平)

[宣统)续纂泰州志 三十五卷/胡维藩修,卢福保纂·—清宣统间稿本;民国抄本;抄本;油印本。油印本为34卷。

维藩,字伯宣,安徽巢县人,附生,民国元年(1912)任泰州知州,7年任泰县知事。福保,字嵩亭,州人,岁贡生,工制艺兼究心经世之学。曾任泰县学会会长、商会协理、姜堰镇商会总经理。著有《小学音义》、《说剑吟草》。该志修于清宣统年间。记事主要起于咸丰初年,间附咸丰以前事,止于宣统年间。以未刊之光绪续修泰州志为蓝本,而在门目内容上有所增补。其《建置沿革》门中新增“晷度”,附以泰州星差、节气、日出入时刻诸表,《河渠》7所附‘水利’中,不但记泰州咸丰以来水患之情,议治水之策,而且附有光绪、宣统间港堤工程与收支总册,以及宣统元年治洋河上游开坝之众议章程10则等,为当地水利工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书中新增门目对后来泰州志书产生较大影响,后起之新纂民国诸州志皆加以采录。然该志门目归类也有不当之处,如以“度量衡”、“物产”为《风俗》门之属目,以“祥异”附目于《建置沿革》门内,诸如此类,不免有牵附之嫌。

(许卫平)

[民国]续纂泰州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韩国钧,王贻牟总纂·—誊清稿本;抄本。——稿本卷首已残。

国钧(1856—1942),字紫石,晚号止叟,泰州海安镇(今南通市海安县)人。清光绪初举人,屡次会试不取,应大挑,历任河南镇乎、祥符、武陟、永城、浚县等5县知事,奉天交涉局长、奉天交涉司交涉使、吉林民政司民政使等职,民国2年(1913)任江苏民政长,旋调任安徽巡按使。民国11年出任江苏省省长,14年离政。抗战爆发后,赞成中共抗日主张,支持抗日军队,曾屡次拒绝日伪诱聘胁任,保持民族气节。著述近10种,刊行于世的只有《永忆录》和《止叟年谱》。曾刊印乡先哲遗著数种,名《海陵丛刻》。民国9年成立修志局开始纂修,13年脱稿。书中体例以光绪州志油印本及《[宣统]续纂泰州志》为基础而成。《采访条例》称,内容记述上起道光7年(1827),下迄宣统3年(1911),但亦有自紊其例之处.如《艺文·书目》载有道光7年前州人的不少著作,《贫儿院附记》中,有民国9年的内容。所列舆图23幅,乃系光绪州志所刻印之舆图。门目设置类于道光王志,唯删《疆域》、《山川》,增《商会》1卷、《引年》1卷;《人物》道光志7卷,此作8卷,《艺文》道光志4卷,此作2卷。凡道光志人物不复载。因民国后风气渐开,其<<风俗》篇中,遂载有今昔不同之冠婚丧祭、土农工商之社会习尚,并有各区各行业斗、斛、秤、尺、砝码之比较。其新增《交通》一目,记述光绪30年(1904)前后盐运、电报、邮政、轮船等行业创立发展情况。《事略》篇中有关太平军的记述甚多,如副都御史雷以諴用钱江议捐收厘金助饷之策,江在泰州索饷时遭各坊乡义勇反抗之事,又记泰州义勇有娘子军,为寡妇组成,等等,皆为史传所不载。然人物志显得冗滥,而《建置》门只记至北宋,乃因分纂未竟作而逝所致;《艺文·书目》中竟将光绪志所载前代6种州志的内容全部遗漏。

(许卫平)

[民国]续纂泰州志 巫厚庵纂·—稿本。

该志稿仅存《艺文》,《碑记》两门,详情不可考。

(许卫平)

[民国]续纂泰州志 十八卷·—民国时初稿本。

该志修于民国间,纂修者不详。记事时间基本上以宜统3年(1911)为限。卷1建置沿革(晷度、祥异附);卷2河渠;卷3城池(街市、坊巷附);卷4墓志(碑记、墓表附);卷5石刻;卷6学校(书院、学堂、义学、教育会、劝学所附);卷7游学;卷8军政(征兵附、驿站附、巡警附);卷9天文;卷10盐法(官盐栈附);卷11秩官;卷12人物;卷13艺术:书画、书家表、画家表、音乐、雕刻、刺绣、埴塐、奕棋(附技击);卷14选举表(学堂毕业表附、新选举表附);卷16封荫;卷17引年;卷18金石、杂志。该志综括了《道光州志》和《宣统志稿》的内容并加以增补考辨。如《建置沿革》对历代迁移割并之迹不但加以增补,而且在《建置表》中注明更易之处,并附以考证。新设《石刻》1门,收录诸多道光以来的碑文;《艺术》门,分立多种条目记述各种技艺;新增《引年》门,是为“章人瑞”,记述吴至民国初之“恩赐、举乡、饮宾及有五世同堂百年上寿者”,其中的一些资料,可资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

(许卫平)

[民国]泰县志稿 三十卷/王景涛,张烽修,单毓元·纂·—民国20年(1931)稿本;民国20年油印本;抄本;1962年扬州古旧书店据抄本油印本;一民国初元,改泰州为泰县。

毓元,邑人,江苏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南通国文专修学校教师,江苏通志局分纂,泰县教育局长。该志断限大体始自民国元年,间有因追溯事物的起始发端而超越其前的,迄至民国18年,亦有因叙事连贯而延伸至20年的。卷前有目录、修辑姓氏、例言。修辑姓氏中分纂13人,人名下注明分纂篇目内容。体例基本遵循江苏通志颁行新例,间有增删。卷1大事记;卷2天文:日出入表、节气、风、日月食、流陨、地震;卷3~5地理:经纬、度表、温度表、雨量表、地质表、水系、沿革表、疆域、县境全图、县境区域图、城池、形要、古迹、祠墓;卷6~9内政:土地(附表)、户口(附表)、行政区域(附表)、官制、职官麦、职官传、官署、警察、卫生、自治(泰县自治区域分区全图附)、选举(附表)、议会、救恤(附衷)、仓储(附表);卷10~12财政:田赋(附衷)、关榷、杂税、盐法、钱币、公债、公款公产、岁计;卷13司法:司法行政、法官(附表)、监狱(附表)、律师表;卷14教育:旧书院、教育会、教育行政、学校教育(附表)、泰县教育(区域图附)、社会教育、游学表;卷15军备:兵制、兵事;卷16水工:水利历史、上盐运河、开坝、水道工程、涵洞、黄村闸、三里闸、北逍遥闸、斜丰港、口门、圩、斜丰港工程始末;卷17交通:国道(附驿站)、省道(附表)、县道(附表、商办嘶马泰汽车路线图、口泰马路路线图、计划公路图并附)、航路(附表、泰县运河航路图附)、邮政附表(泰县邮区图附)、电政(泰县电区图附)、桥梁表、津渡表;卷18物产:植物、动物;卷19农业:农作农产农具(附表)、蚕桑、畜牧、森林、昆虫;卷20工业:工厂、电气事业、工资;卷21商业:市集市镇表、公司、商店、度量衡(附表);卷22~25社会:氏族(附表)、礼俗、方言、谣谚、公团、报馆;卷26宗教:佛教、道教、回教、耶教、方外传;卷27人物;卷28艺文:书目;卷29金石:钟鼎、石刻表、石刻文字、杂识;卷30艺术:书画、音乐(附戏剧)、雕刻、埴塐、奕棋、技击、杂技。全书约100万字,是现存泰州志书中篇帙最繁者。该志运用近代统计学方法,编制了较多的图表,所制各图多为旧志所无,并且一改旧例,附于相应的类目之中。资料记述详于财政、物产、农工商业及社会门目方面,比较多地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民生实用的内容。各门篇首间或列以小序,有提纲挈领之妙。然对泰县地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充斥诬蔑、歪曲之词,反映其阶级立场和局限性,

(许卫平)

泰州乡土志 二卷/(清)马锡纯编·—清光绪34年(1908)锦章书局石印本。

锡纯,字东皋,泰州人。少负才名,曾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省立第四师范教员,参与创立私立淮东时敏中学,任教员。此为泰州最早编成的乡土志。全志悉遵光绪31年京师编书局颁行的《乡土志例目》排次。首列泰州疆域图。卷1泰州乡土地理、乡土释义、地形、空气、物产、位置、州界、州城、区划、道路、驿路、田地、漕米、电报、邮政、航路、面厂、泰州职官志;卷2泰州乡土历史:附历史释义、附历代系统国号表说、唐虞以来二十四朝统系国号表、大清统系年号一览表、泰州建置、泰州沿革、泰州政绩录、除害类、泰州兵事录、泰州耆旧录(事业、学问、名臣、著作表)、名宦祠、户口、氏族、风俗、堪舆、丞、佛教、道教、天主教、耶稣教、回教、农业、士业、工业、商业、兵业、兵士。书中内容具体细微,提要钩玄通俗易读。

(许卫平)

泰县乡土志 十二章·—民国17年(1928)油印本。一内页书名为《泰县乡土史地合编》。不著撰人姓名。

全书以章节编目。第1章总论:第1节乡土史地与村制之关系,第2节乡土史地与乡村生活;第2章沿革:第1节本县沿革史概略,第2节本县历代史事摘要;第3章疆域;第4章形势:第1节土地形势历史考证,第2节本县现在行政、公安、教育、各区划分之大概,第3节理想中自治区之划分;第4章:第2节原野、河渠之位置及形势,第3节险要市镇水陆形势;第5章交通,笫1节吾县交通之今昔观,第2节现在建设局关于交通上之新计划;第6章古迹:第1节城区之古迹,第2节市镇之古迹,第3节对于保存古迹之意见;第7章人物:第1节本篇选择人物之目标,第2节忠烈,第3节仕宦,第4节孝笃,第5节儒逸,第6节文艺;第8章教育:第1节书院、义学创办之考证,第2节教育机关变迁之考证,第3节本县学校制度变迁之大概;第9章谣谚:第1节搜集谣谚之意旨,第2节童谣,第3节俗谚,第4节农歌;第10章党政机关;第1节十数年来政治机关之概况,第2节警政之变迁及现状,第3节慈善机关一览表,第4节农商会之旧日组织;第11章风俗:第1节婚丧礼节之现状,第2节一年时节民俗之举动,第3节风俗上应行改革之点;第12章农产:第1节各区之蔬艺类,第2节各区之家畜类,第3节农民之特性及将来农业上应行改进之事项(附全县水陆道路简图)。书中于原第4章《形势》后又插入第4章2、3两节,与全篇体例不协,盖史地内容合编成书间,未及统一编排,姑以附录。志中以近代志观编撰,不仅志体篇目结构顺应时代潮流,而且内容记述涉及面亦较广阔,可补民国县志之不及之处。

(许卫平)

姜堰乡土志 七章/钱锡万编·—民国6年(1917)文明书社石印本。——姜堰,民国间系泰州隶镇,今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该志主要反映姜堰近代各方面的情况。全编凡7章,统隶30课。第1章姜堰总论:1总纲,2~3名称,4~6形势,7~9市麈,10~11区域;第2章交通,12陆路,13~15航路;第3章山川:16~17天目山,18官沟,19黄村;第4章风土物产:20土质,21物产,22风俗;第5章地方自治:23教育,24农工商;第6章姜堰胜概;25古迹,26名胜,27祠宇;第7章地方行政,28关捐,26军警,30邮政,电报。资料主要依据民国泰县志稿,亦有采自碑石之文及私家志乘及调查所得者。古迹、祠宇、市廛等目的记述,为州(县)志所不备。

(许卫平)

姜堰市乡土志 一卷/沈荣基编·—民国8年(1919)石印本。

荣基,字问渠,罗塘人,曾任姜堰市立小学校长。该志前有泰县第三高等小学校长丁牧叙和沈荣基自叙。凡38课,1原起;2隶属;3区域;4形势;5沿革;6~8山川;9沟渠;10桥梁(渡附);11道路;12邮电;13商务;14工厂;15学制; 16农业;17防卫;18物产;19风俗;20—~25人物;26廉节;27义士;28奇僧;29~33古迹(鹿女台、归裁草堂、杜来阁、秋嘉馆、万竹园、岱岳寺、净业寺、附庵庙表、附祠所表);34~38逸事(衣冠墓、倭子坟、节农墓、义犬殉葬、神牛渡江)。丁牧《叙》称该志,“文字之简明,笔法之变换,章法之有秩序,由浅入深,引人入胜。”

(许卫平)

【佚志】

[宋]泰州旧图经

《舆地纪胜》卷40《泰州》州沿革:“《晋志》无海陵县”,“以泰州为团练州”,凡引《泰州旧图经》2条。按南唐昇元元年(937)始开东都海陵县为泰州,而五代周世宗显德5年(958)方升泰州为团练州。另按《舆地纪胜》约成于南宋理宗宝庆3年(1227),据此可以推知该图经约产生在宋代。

(谷 音)

[宋]泰州图经

《舆地纪胜》卷43《高邮军》军沿革“复升为军”,卷89《广州·官吏下》“周瞳”,凡引《泰州图经》2条。所引不曰“旧图经”,知与前图经有异,推测亦书成于宋代,且不晚于宝庆年间。

(谷 音)

[淳熙]吴陵志 十卷/(宋)万钟纂修。一泰州在唐为吴陵县。

钟,字元亨,宋钱塘人,淳熙10年(1183)知泰州。《直斋书录解题》卷8:“《吴陵志》十卷,不著名氏,淳熙壬寅(即淳熙9年)所修,后三年乙巳(即淳熙12年)太守钱塘万钟元亨属僚佐参正面刻之’。《国史经籍志·史类·地理》:“《吴陵志》,十卷”,下注“万钟’,可见该志明季犹存。《(万历)扬州府志》卷24《文苑志》:‘《吴陵志》,三十五卷,淳熙王寅修。’以“壬’讹作“王’,并误卷数。《(康熙)扬州府志》、《(雍正)扬州府志》因之。此后《(嘉庆)扬州府志》、《(道光)泰州志》又以讹传讹。《舆地纪胜》卷36《南安军·风俗形胜》“置军自查陶始”,卷39《楚州·诗》“半升浊酒试莼羹”,莼卷40《泰州·州沿革》“《禹贡》扬州之域,越灭吴,其地属越”,《风俗形胜沪》“俗务儒雅,海陵幽邃,自皇朝查公尚书”、《景物下》“三至堂、凤凰台山”、《古迹》“天女缫丝井”、《仙释》“东陵圣母”,凡引《吴陵志》11条。《大明一统志》卷12《扬州府·风俗》“俗务儒雅,性多朴野”引《吴陵志》2条。明《西溪镇志·旧迹·董永墓》按引:“《吴陵志》;‘古有此墓,墓塌久矣’”。

(谷 音)

(淳祐)吴陵志 十四卷/(宋)项预重修。一又名《海陵志》。

《宋史·艺文志》,“项预《吴陵志》十四卷”。夏荃《退庵笔记》:“淳祐间学官项预重修邑乘,仍名《吴陵志》,增为十四卷,……距淳熙万刻五十余年矣。元皇庆二年,李德贞以内任被旨尹泰州,暇日访耆老,得宋淳祐《海陵志》,重梓以行,志文一无增损,悉仍其旧。’(见《海陵从刻》)书曾两刻,一于淳祐,一于元皇庆2年(1313)。明末清初,州人宫镠在所著《庭闻州世说》中多次说及其家藏有宋抄本《海陵志》,在其所撰的《康熙州志稿》中,多处引用其中资料,并注明“依《宋志》订”,“按《宋志》载”云云。这些资料有嘉定、宝庆年间事,其时俱在淳熙之后,可证此志确系《淳祐志》而非《淳熙志》。

(谷 音)

(正德)泰州志 八卷/(明)金廷瑞修,陈琦纂。

据夏茎《退庵笔记》,明代州人储巏、全英曾创志稿,但未成而卒,至正德末,知州金廷瑞与通判谢源留心志事,于学正陈琦处得宋、元旧本及储、全志稿之半,因嘱陈氏茸而完之,邑诸生共赞厥成,时为嘉靖元年(1522)。其卷首有谢源《序》。此书《明史·艺文志》中有目。《天一阁书目》中亦著录. 民国19年(1930)范氏天一阁书被窃,中有泰州《正德志》,后售东方图书馆,未果.后起泰州志及《(雍正)扬州府志》等,载《正德志》为州牧金廷瑞修,《嘉靖志》为州人全英修,系误以一书为二书。

(谷 音)

(天启)泰州志 (明)周梦龙,翁延寿修,沈沉纂。——明天启3年(1623)修成.

关于该志的纂修者,《(雍正)扬州府志》称:“《天启志》,州牧翁延寿修”,《(雍正)泰州志》称:“《泰州新志》,天启癸亥刘万春修’,《(道光)泰州志》称:“州人翁延寿修”,皆有缺误。州人夏荃在《退庵笔记》中有较详记载:“天启初,州牧岭南周公梦龙倡修州志,未竣事解任去.惠来翁公延寿摄州篆,志适告成,名《癸亥志》。周、翁皆有《序》,今翁《序》存而周《序》佚。紫元太史(即《(康熙)泰州志稿》撰者宫伟镠)云;《癸亥志》葺自沈君沉。沈君名沉,字渊渊,无锡人,乃当日纂修者。……《癸亥志》,周公倡之,沈公纂之,翁乃适观厥成。”此记诚为可信。志当修于天启3年(1623)。

(谷 音)

(嘉庆)泰州志稿 四卷/(清)湛配道纂。

配道,江宁人;以举人举孝廉方正,嘉庆14年(1809)任泰州学正。时扬州府续修府志,湛乃编州志稿4卷送核。《(道光)泰州志·凡例》云:“各门新增,据泰州学案嘉庆年《续志稿》及城乡送局者核书之。”《(民国)泰县志稿。艺文》门中列有“《(嘉庆)续泰州稿》四卷”,此《(嘉庆)续泰州志稿》当即湛氏志稿,可见其时志稿尚存。

(谷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