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 兴 市

(万历)泰兴县志 四卷/(明)陈继畴修,王稚登纂·—明刻清印本。

继畴,字师洛,浙江上虞县人,进士,万历24年(1596)任泰兴知县,26年移任。稚登,生平已见《[明]荆溪疏》提要。万历25年,陈氏邀稚登总纂泰兴县志,陈氏召集谙熟文学掌故者以及弟子诸生,相与考核评骘,上下议论,纂成稿,交稚登校编纂定,至万历27年乃成。是为旧历己亥年,故又谓“己亥志”。卷前有万历27年王稚登《序》、目录等。凡专志14;卷1舆图、疆域、沿革、经制;卷2食货、风俗、祠祀、官师;卷3选举、循良、人物;卷4艺文、杂志、遗事。其分类立目对后起泰兴县志影响较大。《舆图》绘录县境图、县城图,《沿革》详记泰兴建置由来、历史变迁,《风俗》述及明代泰兴冠服、婚姻、丧祭、宴会、岁时等风俗,其<<沿革》与《经制》中还有南宋名将岳飞在柴墟之地抗金事迹的记述,史料价值都颇可观。且条缕清晰,记述严明。《康熙55年志》曾称它“卓识伟论,堪奉准绳”,《光绪志》也推之为“善本”。不足之处是过于简略。

(汤晓扬)

[康熙]泰兴县志 四卷/(清)钱见龙、吴朴纂修·—清康熙27年(1688)刻;乾隆补刻本;抄本;民国22年(1933)抄本;1962年抄本。——民国22年抄本、1962年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

见龙,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康熙20年以恩荫任泰兴县令。朴,河南温县人,康熙25年以贡士任泰兴县令。康熙21年,朝廷为修《一统志》谕书檄各郡县,上报郡、县志。钱氏于次年即草创志稿,仅弥月即成初稿,然未及刊行而去。吴氏接任后,叹其亥豕莫稽,于是召集县丞典史等重新稽核实要,于康熙27年裒集成书,捐俸付梓。是年为旧历戊辰年,故此志又谓“戊辰志”。卷前有钱见龙《序》、康熙27年吴朴《序》、目录。体例悉遵朝廷所颁河南省通志之法式,除封建、帝王、后妃、陵冢等泰兴无可纪之外,悉依次编为20款目,卷1舆图(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县学图)、建置沿革、星野(祥异附)、疆域(地理、形势、桥梁、街、市、镇、坊、铺、江堰、闸、墩、庄、堡、集、垛地、沙、岱、段、井、养济院、义冢)、山川(山、川附河渠、港、沟、溪、湾、河、荡、汪、池)、风俗(冠服、婚姻、丧祭、宴会、岁时质库);卷2城池(县城附兵防)、户口田赋(户口、田赋、起运、存留、杂饷、芦课、马政草场附、附仓庾、盐法)、物产、秩官(官制、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巡检、教谕、训导、附武秩);卷3名宦、公署、学校(儒学、书籍、学田、社学);选举(辟举、甲科、乡科、岁贡、拔贡、监贡、例贡、附武勋、武科)、人物(名臣、忠臣、孝子、义民、节妇、烈女);卷4祠祀、艺文(诗、记、序、碑、著述)、古迹、宅墓、杂记。体例比万历志门类详明。如山川、城池、公署、学校等,万历志附属《经制》,该志则分别单独设立门目详述,收录内容也比万历志丰富详细。如《物产》附设18个子目,分类记述当地农副业产品的品种、特点、生长情况、价值用途等等,在保存历史文献资料方面,《户口田赋》中有关万历27年至康熙间人口、户数及各种赋税情况的记述,也很有价值。然门目归类亦有欠妥之处,如既设《宅墓》,又设《义冢》;延令村为当时县治,却列入《古迹》门中等等。

(汤晓扬)

[康熙]泰兴县志 四卷/(清)宋生纂修·—清康熙55年(1716)刻本;抄本。

生,字疆斋,河南固始人,举人,康熙50年任泰兴县令。宋氏于康熙55年以前志为基础,加以删订增补,阅3月而成县志。志前有宋生和王令树2《序》。篇目设置类于康熙27年志,唯以“星野”入《疆域》,“城池”、“公署”入《建置》,“名臣”改“名宦”入《人物》,“宅墓”改“第宅”、“冢墓”入《古迹》,而仿《万历志》增《循良》。每门前有短小序论,或论及门类设置之缘起,或阐发收录内容之识见。《建置》门中对当地早期的育婴堂、养济院有较详记述。

(汤晓扬)

[嘉庆]续修泰兴县志 八卷/(清)凌坮,张先甲修,张福谦纂·—清嘉庆18年(1813)刻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作《[万历]续修泰兴县志》。

坮,广东番禺县人,嘉庆17年由举人任泰兴县令。先甲,字开第,河南淮宁县(今河南省淮阳)人,嘉庆18年由附贡任泰兴县令,道光元年、3年再任。福谦,生平未详。嘉庆17年,凌坮倡举续修县志,集邑之耆宿贤达,议定章程,分任采辑,或删补旧乘,或征考扬、通郡志,或博采以众人之耳目,志稿初具,将付剞劂,以凌氏遘疾而辍。次年,张氏接任后,修定志稿,付梓以行。断限上承康熙《宋志》,续自康熙57年(1719),迄至嘉庆17年。卷前有嘉庆18年凌坮,张先甲《序》、附《万历志》王稚登《序》、康熙55年宋生和王令树2《序》、泰兴县志原修姓氏、凡例、目录。体例仿前志而有所分合。卷1舆图、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地里、城池、形势、铺、镇、生祠附义冢、山川、河渠);卷2公署、赋役、祀典;卷3学校(学制、碑记、宾兴、乡饮、书籍、学田、书院附)、秩官、循良;卷4选举(辟举、甲科、乡科、拔贡、岁贡、监贡、应例、武甲科、武乡科、武勋、封赠);卷5人物(名臣、忠烈、宦迹、孝友、义行、文苑、侨寓、人瑞、节孝、贞烈);卷6军政、风俗(冠、婚、丧祭、服饰、宴会、岁时、质库)、物产、古迹;卷7艺文(上)(诏敕、奏疏、议、传、记、序、文、碑);卷8艺文(下)(诗、赋、著述);杂记(祥异、僧道、方技、轶事、辑遗)。《诏敕》、《文苑》、《寓贤》、《轶事》、《辑遗》、《军政》等,旧志皆无。其《军政》详述武秩沿革、兵制、军饷、防守,操练等方面的情况,弥补了旧志之缺,各门类之首,也有小序论赞。《舆图》除旧图外,新绘四境、城池及建置等图,两相参互对读,可见泰兴地理形势及城建等方面百年来的变革情况。但内容亦有失之于滥的地方,如《古迹》设有“十二景”、“柴墟八景”等,盖为附奉风雅所致。

(汤晓扬)

[光绪]泰兴县志 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激云修,顾曾烜纂·—清光绪12年(1886)刻本。

激云,字白卬,湖南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光绪10年由军功署任泰兴县令。曾烜,字夝谷,南通州(今南通市)人,陕西即用知县,工文词。该志接续前志,记述嘉庆18年(1813)至光绪12年史实。卷前有陈钦铭、杨风朝、杨激云诸《序》。卷首图,卷1~5区域志(沿革、准望、分率、乡聚、河渠);卷6~9建置志(城垣、公署、义宇、名迹);卷10~15经制志(赋役、学校、典礼、营伍);卷16~17秩官志(古今官属年表、仕迹列传);卷18~22人物志(选举表、宋元明人列传、国初以来见旧志者列传、嘉庆以来列传);卷23~26列女志(节妇前录、节妇续录、节妇今录、贞孝、义烈合录);卷末志余(述异、谈逸)。是书长于文笔,而疏于事实,志中疏漏失实甚多。如宋军南霸塘败金,明代新河口歼倭等当地重大历史事迹竟率略未载。民国时金鉽曾专作志朴8卷,志校6卷,足资弥补该志之遗误。

(汤晓扬)

[宣统]泰兴县志续 十二卷首一卷 泰兴县志补 八卷 泰兴县志校 六卷/王元章修,金蘅意纂·—民国19年(1930)稿本,民国22年刻本,泰州古籍书店抄本。

元章,锦县(今辽宁省锦州市郊)人,民国5年调任泰兴知县。金蘅意,名鉽(1871—1950),字蘅意,号陶宦,泰兴县人。光绪17年(1891)优贡,19年举人,2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与林旭友好,戊戌变法中,长假返里休养。历任县学堂总教习,南菁高等学堂教务长兼督学,曾去日本考察。后任江楚编译局分纂。宣统初年,任江苏通志局协纂,辛亥革命时,被举为泰兴县民政长,民国元年改任县知事,后任彭泽县官。袁世凯恢复帝制后请病假回乡,专事纂志,先后总纂泰兴、如皋两县县志,分纂南通县志艺文志,复任江苏通志编纂。抗战后被聘为国史馆编修,因病未能就职。著有《江山小阁诗文集》。民国7年,江苏省长公署通令所属各县重修县志,王元章乃设编修,延沈文翰,金鉽主其事。历3年采访事竣,而沈氏病卒,由金氏排缵编纂。最终于民国19年定稿,至22年方刊印。在编纂过程中,金、沈关于志例问题曾有争议,沈认为宜改前志而为之。金则以为:“自来史家积习喜改旧文,大率新志成,而旧志亡,既无以见前人之得失,又何从质后人以是非?不如取前志既成后之事赓续成编,其前志之讹误者校正之,疏略者补益之,两本并行,事相因而体实创。”后金氏遂成续、补、校志3种,合之而为一书。《志续》前有民国13年王元章《序》、19年李详《序》、20年柳诒徵《序》、21年金鉽《序》。记事起自上古,迄于宣统3年(1911)。门目以《光绪志》为本,子目只续部分内容。《志补》系增补光绪志之阙漏,时间迄至光绪末年。补录门目内容有:卷1区域志(沿革、风气、物产、河渠);卷2建置志(城垣、公署、名迹);卷3经制志(赋役:芦课、屯田、群田、征榷、蠲恤、附盐法)、典礼、军备;卷4秩官志(古今官属年表、仕绩列传);卷5~7人物志(选举表、宋元明人列传、清初以来见旧志者列传、嘉庆以来列传、技艺、侨寓、方外、节妇前录续录今录、贞烈孝义合录、艺文);卷8志余(述异、谈逸)。《志校》系校正《光绪》志之舛误。门目基本同《志补》,唯于《区域志》增形势、方言、乡聚,《建置志》增义宇,《经制志》增学校、营伍。该志取材广博,不但参阅图书典籍、官廨档案,而且搜集私家谱牒、祠墓石刻;舆图系以近代科学方法测绘制成;《志校》中有《志原》,详细考述泰兴县志纂修源流,又罗列各志书志目,这对泰兴已佚旧县志,亦可考知其崖略。时人对该志多持褒辞,如柳诒徵志《序》曰;“续志虽仍旧目,而于其义所未安者多所更定。校、补两刻,贯穴群籍,箴伪辑佚,尤足以见学识所系逡先霄壤焉。”

(汤晓扬)

[民国]泰兴县志稿 金鉽纂·—稿本。

《泰兴县志稿》尚未编次厘定,凡4册,以“元”、“亨”、“利”、“贞”标立。元册;民政志(户口、乡聚)、区域志(四境、乡聚、分率、风俗、水道、河渠、津梁)、建置志(公所、教堂、防卫、警察、巡警局、邮政、义仓、善堂、仓廒、义冢)、区域志(古迹、寺观、赋利、屯田、海关、厘捐、书院、义学、学堂、学校)、食货志(物产、轮步);亨册、祭祀、官师志(印庄巡检)、人物志(科第、贡举、应例、效力、封赠、封荫、附贡、学校串业、武达、武科、耆寿、方技、节妇、烈妇、孝妇、贤母、贞寿、贞孝)、志余;利册、孝友、忠烈、文苑、宦绩、武勋、义行、寓贤、方外;贞册、闺秀、烈妇、贞孝、孝妇、贤母、贞寿、灾异。因系初稿本,故门目前后重叠杂出。每部分内容记述之后,注分纂人姓名。各门类迄止时间不一,最迟至民国9年(1920),主要内容为记民国改元后事。如《轮步》中有关本县光绪26年(1900)创设利济小轮公司,祥茂公司、大达公司,宣统元年(1909)创设高港怡和、鸿安、宁绍大轮公司的记述,等等。

(汤晓扬)

【佚志】

[嘉靖]泰兴县志 四卷/(明)朱篪修。

篪,字守谐,浙江山阴县(今绍兴市)人,嘉靖11年(1532)以进士任泰兴县令。康熙27年(1688)县志所附钱见龙康熙22年《序》:“所为前志,一修于明嘉靖十三年朱令篪”。嘉庆18年县志《泰兴县志原修姓氏》:“明嘉靖十三年县志四卷”。民国13年《(宣统)泰兴县志·志原》:“泰兴县志,一修于明嘉靖十三年甲午……明朱篪之嘉靖《甲午志》”。

(谷 音)

[万历]泰兴县志 十卷/(明)高桂修。

桂,山东潍县人,万历6年(1578)以进士任泰兴县令。康熙27年(1688)县志钱见龙《序》:“所为前志……,一修于万历九年高令桂,业已代远。”《嘉庆县志·泰兴县志原修姓氏》“万历九年县志十卷”。民国13年《宣统县志·志原》:泰兴县志“再修于万历九年辛巳……高桂之万历《辛巳志》。”辛巳,万历9年。

(谷 音)

[道光]泰兴志略 四卷/(清)何萱撰。

萱,字石闾,泰兴人。岁贡生,摈弃举业,杜门潜研,精音韵之学,著《红露山人集》。该志共分为8个门类;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表微。邹鹤征在志《序》中说:“邑人何君石闾,博学有识土也,虑旧志之未善,为载汰而更定之。芜者节,秽者剃,冗杂者削,征实补遗,两阅月而书成。”并誉之“载笔谨严,修词条达,非深得古志乘之体裁而能若是欤?”江苏著名志家金鉽于宣统间曾见该志稿本.他在《[宣统]泰兴县志校·志原》中亦誉道;“愚意泰兴邑乘,独何氏质实而典雅,具有史法。”并附录该志邹《序》。邹《序》对修志主张也颇有见地。如在修志的文风上,他主张“载笔谨而严,修词简而达,舍此二者弗贵也。”他还指陈官修方志的偏弊:“士大夫往往铺张,醵金设局,赍厚币延当代之名重为总其事,而邑之荐绅弗与焉。彼陋砸者无论矣,间有一、二博学有识之士,或格于势而难言,或言之而未必合。草创成书,芜秽冗杂。”都确有道理。

(谷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