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徒 县
[正德]丹徒县志 四卷/(明)李东修,杨琬等纂·—正德16年(1521)刻本。——《中国地方志综录》作李震卿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误为正德14年刻本。
东,字震卿,陕西蓝田人。正德丁丑(12年,公元1517年)进士,次年来任丹徒知县。琬,字无仁,丹徒人,正德14年中举,文学经术名于时,后官至隰州知州,终年64岁。全书凡42目。卷1沿革、分野、疆域、形胜、风俗、城池、坊市(街、巷、坊牌附)、乡都(沙、镇附)、山(岭、岗、洞附)、江(潮、渡、港、浦、洲、泉、湖、溪、潭、池塘、井附)、河渠(坝、埭、堰、闸、挞、经、涵、桥梁附)、物产;卷2田赋、户口(力役附)、贡课、马政、蠲恤、设官(题名、名宦附)、公署(仓、库、驿、铺、营、屯、寨、教场、车院附)、庙学(社学、贡院、字学、书院附)、坛壝、祠庙、礼仪;卷3国系、封爵、进士、乡贡、岁贡、荐辟、恩封、恩荫、人物、隐逸、列女、方伎、仙释;卷4居第(堂、亭、楼、观、轩、苑、园附)、陵墓、寺观(院、庵附)、古迹、碑刻、祥异、另附地理、县治、儒学3图。记事至正德14年。此志为丹徒第一部县志,体例颇为完备。穷本溯源,重考据,辑录文献皆注出处。“江”,“河渠”等目,记载较宋嘉定、元至顺《镇江志》为详,“马政”一目保存了明代丹徒县及江南地区民间养马服役制度演变的珍贵史料,但记载内容失之过简。
(彭 快)
[万历]丹徒县志 四卷/(明)何世学纂修·—万历初刻本。
世学,字道甫,浙江萧山人。隆庆2年(1568)进士,次年来任丹徒知县。在任节用缓征,公私两裕。后擢都察院经历。此志为世学据《(正德)丹徒县志》增辑正德14年(1519)以后迄万历元年(1573)间事而戍。今本卷首序文均缺页,故增纂始末未详。卷目略同于正德志,唯缺《蠲恤》、《荐辟》、《恩封》、《恩荫》、《隐逸》、《列女》6目。其体裁义例也与《正德县志》大同小异,虽谨严有度,而未免太简,博综前事,引征虽多,但均未注明出处,难于核考。
(杨积庆)
[康熙)丹徒县志 五卷·—旧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纂修年代著录为顺治,附注“记事至清顺治十七年”,并误。
此书不题纂修入姓名,前无序、后无跋。卷4《寺观·玉带桥》记有“康熙22年,总督、大司马于公咸龙过金山,捐猩猩(绒),倡行修茸”事,卷2《津梁·太平桥》也记事至康熙22年(1682),纂修年代当以此为断。疑此书即为康熙22年何絮、程世荚所纂11卷本《丹徒县志》所据蓝本并加以增益者。共5卷,凡5志。卷1方舆志:沿革、星野、疆域、形胜、山水、土风;卷2建置志:城池、学校、公署、水利、津梁、坊表;卷3物产志:谷属、蔬属、果蔬、药属、花卉、草属、苞属、木属、禽属、兽属、鳞属、虫属;卷4杂记志:古迹、祠庙、宫室、陵墓、碑碣、寺观、灾祥、轶事;卷5艺文志;诗(五古、七古、五律、五排、五绝、七律、七绝)、诗馀、诏、记、题跋、考辨、铭志。物产与建置、方舆等分庭抗礼、单独立志,这在其他志书中是罕见的,且资料丰富,记述翔实。如蔬属共收37个品种,其中“蒜”记述道:“张骞使西域时得其种。健胃,善消谷化肉,辟瘟疫气。生食久食,伤肝气、损目。’笔法类乎李时珍《本草纲目》。《杂记志》记述也颇详,内容几近全书三分之一。缺点是缺乏财赋、人物等方面的资料。
(张乃格)
[康熙]丹徒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鲍天钟修,何洯,程世英纂·—清康熙22年(1682)刻本,抄本。
天钟,字子龙,辽东(今属辽宁省)人,以户部笔帖式补北城察院笔帖式,升南海知县,康熙22年补任丹徒知县。洯,字雍南,邑人,诸生,著有《晴江阁集》。世英,邑人,国于监监生。当时朝廷令各府州县未有成志者需修辑上报,天钟来任后即聘洯,世英任其事,洯、世英遂以康熙《镇江府志》之有关丹徒者为据,增以康熙13年至22年间史事,于两个月内编成此志。凡10卷首一卷。卷首为姓氏录、图。正文凡10志。卷1方舆志:沿革、星野、疆域、形胜(江防、海防附)、山水、土风;卷2建置志:城池、学校、公署、水利、津梁、坊表;卷3赋役志:户口、田赋、芦政、徭役、漕挽、驿传、盐课、恤政;卷4典礼志:仪制、坛蝉、祠祭;卷5物产志;卷6职官志:宰贰、师儒;卷7选举志:封建、举辟、进士、乡举、贡士(例监附)、武科、恩封、录荫;卷8人物志:国系、名宦、名臣、儒林、孝义、隐逸、列女、释道、方技;卷9艺文志;卷10杂记志:古迹、祠庙、宫室、陵墓、碑碣、寺观、灾祥、轶事。前无序,后无跋。记事止于康熙22年。资料翔实,文笔简炼。《山水》中的《山》详记金山,焦山、北固山等群山的位置、得名、异称、景点。《海潮》细述每月涨、落潮的日期和时辰。《艺文志·墓志铭》中收有沈括自作墓志,对于梦溪得名的缘由和研究沈括的为人,颇有助益。各分志及类目之前,均有无题小序,多为编者对相关事物的感慨。如《赋役志·田赋》目无题序:“夫夏税、秋粮比正额也,而丝价、料物、兵饷、均徭、九廛、漕赠、殆浮于正供之数而加多,民虽欲不病,其可得哉?”引文多以双行夹注的形式注明出处.行文之间,编者间或直抒胸意,评晶社会。如《方舆志·土风》中对于讼师的指斥,土大夫们学风的鞭挞等,字字咄咄逼人。不足之处是有些类目设置不尽合理。如《物产志》分《药物》、《花卉》、《草属》、《苞属》等13目,《艺文志》分《诏》、《制》、《文》、《记》、《序》、《书》、《启》、《说》、《辨考》等17目,不但立目繁琐,而且分类标准不一,有的甚至交叉,重复。又因仓促成书,词义失当之处也颇多。
(张乃格)
[嘉庆]丹徒县志 四十七卷首四卷/(清)贵中孚、万承纪修、蒋宗海、王文治等纂·—清稿本;嘉庆10年(1805)刻本。
中孚,生卒年不详。湖南武陵人。以举人于乾隆24年(1759)任丹徒令,《光绪志·名宦》有传。承纪,字廉山,生卒年不详。江西南昌人。嘉庆8年任丹徒令,《光绪志·名宦》亦有传。宗海(1720—1796),字星岩,号春农,晚号归求老人,丹徒人.乾隆壬申(17年,公元1752年)进士,官中书舍人,以母老辞归,主梅花书院。乾隆中曾参与编辑《四库全书》。时江浙置江南书局于扬州,各鹾商出资广求图书秘籍,延请蒋氏主其事,凡入局之书,先行抉择,取其尤者录成副本进呈,故其所见珍椠善本特多。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人。乾隆庚辰(25年,公元1760年)进土,历官国史馆纂修、云南临安知府,后引疾归,主浙江敷文书院。著有《梦楼诗集》。乾隆丙戊(31年,公元1766年),丹徒令贵中孚推举蒋宗海纂修县志。受命之始,蒋氏即以“无滥无遗”公正自誓,并引退居乡里的原吉安知府张明谦为助。惜志稿未成,蒋氏即捐馆。继由王文治,张明谦、张崟诸人续纂。乾隆乙卯(60年,公元1795年)成稿,到嘉庆10年万承纪令丹徒时,始得刊印。断限始于康熙23年(1684),终于乾隆60年,体制上仿《江南通志》而变通之,计分10志。卷首4卷宸翰;舆地志:卷1建置沿革并表、星野、疆域、形势,卷2山水,卷3风俗、封建、城池、公署(公所附)、桥梁、坊表、古迹,卷4陵墓、坛,卷5庙祠,卷6寺观,卷7宫室;食货志:卷8恤政、户口,卷9田赋,卷10徭役、芦政,漕运、盐法、仓储,物产;学校志:卷11学校(府学、书院等附);兵制志、驿传志:卷12兵制、驿传;职官志:卷13历代官制表、宰贰、教职;选举志:卷14召辟、科目,卷15贡监(吏员附),卷16封荫、勋尉(议叙附);人物志:卷17国系、名宦、忠节,卷18~20名臣(上中下),卷21宦绩,卷22儒林,卷23孝友,卷24文苑(书画附),卷25隐逸,卷26尚义(义举、乡饮、寿民附),卷27方技,卷28~30列女(上中下),卷31缁流、道流;艺文志:卷32书目,卷33~34碑目(上下),卷35赋,卷36~40诗(一~五),卷41诗馀,卷42~44杂文(上中下);杂缀志:卷45史事,卷46祥异,卷47纪闻、附四君传、后序。编纂者深惜旧志引书多无书名,故于旧志所载,均重加考核。对旧有人物传记则“必采之正史,参以群书,大抵有删节而无增改,仍注书名以备参考。”对近世尚未列于典册的人物,则要求“秉笔者自应为之撰录”,故南昌万廷兰在志后所附《四君传》中赞云:“其书不独体例精严,考核淹博,而且至公至正,诚足为今之信史。”在具体记述中,属词比事,有条不紊。所以铁保《序》称:“条理精审,不失古法,故善而可信与!”
(杨积庆)
[光绪]丹徒县志 六十卷首四卷/(清)何绍章、冯寿镜修,吕耀斗等纂·—稿本;光绪5年(1879)刻本。
绍章(?一1875),字啸赓,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12年(1873)任丹徒县知县。寿镜字已亭,浙江德清人,同治10年进士,自光绪2年起,先后3次任丹徒县知县。耀斗(1828—1898),字庭芷,一作定子,阳湖(今武进)人,道光30年(1850)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官至直隶永定河道台。学问渊博,能词善画,有《鹤缘词》。何绍章来任时,曾捐廉设局修志,并延聘本县举人杨履泰、李宗元、唐秀森、岁贡生颜锡森,廪贡生罗志让等分纂。诸人皆绩学之士。稿成后,常镇道沈敦兰持以转请吕耀斗“删并移易,归于至当”。编纂者认为《嘉庆志》的编目变通《江南通志》体例,把河渠并入舆地,从兵制中分出驿传的做法不当,所以又恢复了《江南通志》的分目。除卷首4卷《宸翰》外,卷1~10舆地志,卷11河渠志,卷12~18食货志,卷19学校志,卷20武备志,卷21职官志,卷22~24选举志,卷25~45人物志,卷46~56艺文志,卷57~60杂缀志。各志子目与《嘉庆志》大体相似。其《艺文》之《书目》,以四部别居,诗以时代备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谓为“得体”。内容充实,为丹徒诸志中篇幅最为宏丰者。记事较《嘉庆志》详备而精审稍逊,其中有关名胜古迹,补缺考讹,尤较《嘉庆志》完善,人物、艺文、风俗、物产等方面,也增加了不少内容。但所增每有失误。如《人物志》中《笪重光传》收入了“仙去”的传说,《王玳梁传》说她是王文治女、左兰城妻等皆误。《艺文志》中增收的诗文,亦未能完全按照“略于游览而详于纪事”收集。
(孙金振)
丹徒县志摭馀 二十一卷/(清)李恩绶撰,李丙荣续辑·—民国6年(1917)刊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有民国7年刻本、民国27年增补7年本,又著录有清光绪16年(1890)刻李恩绶《[光绪)丹徒县志摭馀》,均误。
恩绶(1834—1911),字丹叔,号亚白,晚号讷庵,丹徒人。附贡生,候选训导,以子允明职赠中宪大夫。著有《讷庵骈体文存》、《读骚阁赋存》、《缝月轩词录》、《冬心草堂诗选》等30余种。丙荣,恩绶子,以五品衔知县用安徽候补知县。早在《(光绪)丹徒县志》纂修时,李恩绶曾参与其事,志成后,“续有所闻知”,“凡所搜采,约计数帙”,“未及汇送者,厘为‘摭馀’十卷”,但未竟而殁。其于丙荣继其志,“三易寒暑,六易稿本”,将内容补充至21卷。卷1文宗阁赐书书目、诏谕志;卷2舆地志;卷3金石真迹(摄影铜版)、河渠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外交志;卷4职官志;卷5选举志;卷6人物志:名宦;卷7名贤、宦绩、忠义、孝友;卷8儒林、文苑、书画、隐逸;卷9尚义(义举附)、耆硕、方技、方外;卷10~12列女:贤孝、完节、守贞、节烈、完节表、贞女表、节烈表;卷13艺文志;卷14赋、杂文一;卷15~18杂文(二一五);卷19诗;卷20诗馀、杂缀志(史事、祥异);卷21纪闻、正志校勘记。体例虽“悉遵正志”,而设目则并不尽同,“正志目所不能赅括者,依类增之。倘子目无类可归则别立总目,如外交之传教、通商,武备之邮电、铁路,舆地之关隘,食货之实业,学校之学堂是也”。其有关镇江军民抗英斗争的史料,可补正史之不足,对建置沿革等,考订伪误,无征不录,颇具卓识。但该书虽成于辛亥革命后,而仍敌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着力宣扬封建教化,颇不足取。
(笪远毅 王乃友)
续丹徒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张玉藻、翁有成修,高觐昌、杨邦彦等纂·—稿本;民国19年(1930)刻本。
玉藻字子卿,天津人,生卒年不详。民国8年(1919)9月亚任丹徒县知事。1923年5月,调署靖江县知事。有成字老吾,杭州人。1923年6月来任丹徒县代理知事。觐昌(1856~1924),字葵北,号省庵,晚号葵园遁叟。丹徒人。光绪12年(1886)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广东知府、道台,辛亥革命后返里家居,以遗老自命。杨邦彦(1857~1936),字振声,号艮斋,镇江人,清秀才,曾留学日本,辛亥革命时任镇江军政府民政部长。1919年任丹徒县公署教育科长。1920年,张玉藻集邑绅耆宿会议决定设局纂修县志,聘请高觐昌领衔纂修,而以杨邦彦为志局协修兼总干事,实际主持日常事务。张玉藻离任时,志稿尚未成,继任者翁有成续修,至1924年基本完成,因战乱未刊,1928年由耐邦彦最后定稿,并多方募集经费付印。所记断限基本上为清光绪5年至宣统3年(1911),上限以前的事偶有少量拾遗补缺。书内篇目设置为:卷首咸丰兵事谕旨;卷1~3舆地志;卷4河渠志;卷5食货志;卷6学校志;卷7武备志;卷8~9外交志;卷10职官志;卷11选举志;卷12~15人物志;卷16~17列女志;卷18艺文志;卷19杂缀志;卷20修志函件摘要等。其兵事、通商、传教等部分,打破旧志忌讳,记述了郑成功北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三次战事和近代新生事物。但因成书过程迁延日久,协纂者屡有物故,变更频繁,付印也很仓促,所以内容草率。如书成于民国而仍称清为“国朝”,避讳、抬头一仍旧例,《人物志》不为刘鹗立传,而反倒增加了伪造爵谥的刘无极;书前的目录19、20两卷与实际内容完全不符,错简、误字也甚多。
(孙金振)
西石城风俗志 五章/陈庆年撰·—光绪34年(1907)刻本。——西石城,村名,位于今丹徒辛丰乡境内。
庆年(1862—1929),字善余,号横山乡人。丹徒人。曾应两江总督端方之聘,撰《洋务辑要》、《列国政要》等书,并著有《润故述》、《京口兵事通记》、《丹徒农事述》等。西石城村自南宋以来聚族而居,至光绪年间已有居民200余户,800余口,为县境东南之望村。此志为陈氏积年口询笔录,多方搜集资料编纂而成。各章内容依次为:婚姻(议婚、行聘、行聘宴酬、告期过庚、迎奁、迎娶、合、妇谒祖先及见舅姑、女家会亲、婿见妇父母、岁时馈赠、杂记);丧葬(初终袭殓、成服吊唁、营葬至葬、敬七、百日祥禫忌日、拜扫时荐、杂记);祭祀(谒祭宗祠、谒祭分祠、分祠时荐、家荐墓祭、神道、杂记);宾客(族党相见、燕酬常仪、生子、生日、杂记);节令(新年及元宵日、二月二日、上巳日、端午节、天贶节、中秋节、十月朔日、腊月、岁除、杂记)。《西石城风俗志》是江苏地区仅有的一部系统、真实记载一个村落风俗的专志,与《清嘉录》等同被我国民俗学界公认为反映吴语地区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著作。
(彭 快)
【佚志】
[崇祯]丹徒县志 四卷/(明)张文光修。
文光,字谯明,明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崇祯戊辰(元年,公元1628年)进士,曾任丹徒知县,崇祯10年以前在任,明亡后,事清,官给事中,历任江南参政。据《[嘉庆]丹徒县志·序》:“崇祯七年,知县张文光据旧板,增入选举题名,余如故”。准此,内容基本同于《万历志》,亦当4卷。佚于何时未详。
(张乃格)
[附存目]
[宣统)丹徒县续志 十卷/陈祺寿纂修·—抄本。——清宣统间修。记事至宣统3年(1911)。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丹徒县征访册 李荣炳纂·—民国间稿本。——附《续征册》四卷。藏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