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唐(二)

顺宗永贞元年三月丙戌,加杜佑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以浙西观察使李锜为镇海节度使,解其盐铁转运使。锜虽失利权而得节旄,故反谋亦未发。

八月辛酉,遣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潘孟阳宣慰江淮,行视租赋、榷税利害,因察官吏臧否,百姓疾苦。

是年,江浙、淮南旱。

宪宗元和元年四月甲辰,以潘孟阳为大理卿,罢其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孟阳所至,专事游晏,仆从三百人,多纳贿赂,故罢。丙午,杜佑请解财赋之职,……罢其盐铁转运使,以兵部侍郎李巽领度支、盐铁转运使。自刘晏之后,居财赋之职者,莫能继之。巽掌使一年,征课所入,如晏之多,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缗。(《唐会要》:先是李锜判使,天下榷酤、漕运,由其操割,专事贡献,牢其宠渥,中朝秉事者,悉以利交,盐铁之利,积于私室,而国用日耗。巽既为盐铁使,大正其事,其堰埭先隶浙西观察使者,悉归之,因循权置者,尽罢之。又奏江淮、河南、峡、山、兖、郓、岭南盐法,盐院去年收盐价缗钱七百二十七万,比旧法,张其估二千七百八十余万,非实数。今请以其数除煮盐之外,付度支收其数。盐铁使煮盐系度支,自此始。)李巽以程异为扬子留后。

十一月戊申,武宁节度使张愔有疾,上表请代征为工部尚书。以东都留守王绍代之,复以濠、泗二州隶武宁军。徐人喜得二州,故不为乱。(《权载之集·赠礼部尚书王公碑》:有子三,又咨以检校右仆射,为武宁军节度。元和七年入觐,复为兵部尚书。)

是年夏,徐州大雨水。

二年九月,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镇海节度使李锜亦不自安,求入朝,上许之,遣中使至京口慰抚,且劳其将士。锜虽署判官王澹为留后,实无行意,屡迁行期,澹与敕使数劝谕之,锜不悦,上表称疾,请至岁暮入朝。上以问宰相,武元衡曰:“陛下初即政,锜求朝得朝,求止得止,可否在锜,将何以令四海!”上以为然,下诏征之。锜诈穷,遂谋反。王澹既掌留务,于军府颇有制置,锜益不平,密谕亲兵使杀之。会颁冬服,锜严兵坐幄中,澹与敕使入谒,有军士数百噪于庭曰:“王澹何人,擅主军务!”曳下,脔食之;大将赵琦出慰止,又脔食之,注刃于敕使之颈,诟詈,将杀之,锜阳惊,救之。

十月己未,诏征锜为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庚申,锜表言军变,杀留后、大将。先是,锜选腹心五人为所部五州镇将,姚志安处苏州,李深处常州,赵惟忠处湖州,丘自昌处杭州,高肃处睦州,各有兵数千,伺察刺史动静。至是,锜各使杀其刺史,遣牙将庾伯良将兵三千治石头。常州刺史颜防用客李云计,矫制称招讨副使,斩李深,传檄苏、杭、湖、睦,请同进讨。湖州刺史辛秘潜募乡间子弟数百,夜袭赵惟忠营,斩之。苏州刺史李素为姚志安所败,生致于锜,具桎梏钉于船舷,未及京口,会锜败,得免。乙丑,制削李锜官爵及属籍。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征宣武、义宁、武昌兵并淮南、宣歙兵俱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以讨之。李锜以宣州富饶,欲先取之,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将兵三千袭之。三人知锜必败,与牙将裴行立同谋讨之。……即夜,还趋城。行立举火鼓噪,应之于内,引兵趋牙门。锜闻子良等举兵,怒,闻行立应之,抚膺曰:“吾何望矣!”跌走,匿楼下。亲将李钧引挽强三百趋山亭,欲战;行立伏兵邀斩之。锜举家皆哭,左右执锜,裹之以幕,缒于城下,械送京师。挽强、蕃落争自杀,尸相枕藉。癸酉,本军以闻。

十一月甲申朔,李锜至长安,……并其子师回腰斩之。有司籍锜家财输京师。翰林学士裴垍、李绛上言,以为:“李锜僭侈,割剥六州之人以富其家,或枉杀其身而取其财。陛下悯百姓无告,故讨而诛之,今辇金帛以输上京,恐远近失望。愿以逆人资财赐浙西百姓,代今年租赋。”上嘉叹久之,即从其言。

是岁,同平章事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每岁赋税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道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

三年二月己丑,以武昌军节度使韩皋代李元素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浙西观察等使。

九月戊戌,淮南节度使王锷改河东,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吉甫检校兵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是年,淮南、江南等道旱。

四年正月,南方旱饥。庚寅,命左司郎中郑敬等为江、淮、二浙等道宣慰使,赈恤之。将行,上戒之曰:“朕宫中用帛一匹,皆籍其数,惟赒救百姓,则不计费,卿辈宜识此意,勿效潘孟阳饮酒游山而已。”

五月丁卯,盐铁转运使李巽卒。(《唐会要》:自榷管之与,惟刘晏得其术,而巽次之,然初年之利,类晏之季年之利,则三倍于晏。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至河阴留十万,四十万送渭仓。晏殁,久不登其数,惟巽掌使三载,无升斗之阙。)

六月丁丑,以河东节度使李为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是年秋,淮南、浙西、江东旱。淮南节度使李吉甫开高邮堤塘,溉田数千顷。

是年,孟简为常州刺史(征为给事中)。

五年八月乙亥,罢镇海军。以浙东观察使薛苹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韩皋入事户部尚书。常州刺史李逊迂浙东观察使,以崔代之。

十二月癸酉,以李锜代李吉甫为淮南节度、观察等使。以前宣歙观察使卢坦为诸道盐铁转运使。卢坦奏:“每年江、淮运糙米四十万石到渭桥,近日欠阙大半,请旋收籴,递年贮备。”从之。

六年四月庚午,以京兆尹王播为刑部侍郎,代卢坦为诸道盐铁转运使。己卯,王播奏:江、淮、河、岭以南,兖、郓等盐院,元和五年都收卖盐价钱六百九十八万五千五百贯。校量改法以前旧盐利四倍,除盐本外,付度支收管。从之。

是年诏曰:“两税之法,悉委郡国,初极便人。但缘约法之时,不定物估。今度支盐铁,泉货是司,各有分巡,置于都会。妥命帖职,周视四方,简而易从,庶协权便。政有所弊,事有所宜,皆得举闻,副我忧寄。以江淮以南,扬子留后程异为江淮以南两税使。……”

八月辛巳,以常州刺史崔为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

九月,楚州山阳升望县。

十月,以前夏州节度使李愿检校兵部尚书、徐州刺史、充武宁军节度使。

七年四月辛亥,盐铁使王播奏元和六年卖盐铁,除峡内井盐外,计收六百八十五万九千二百贯。

五月庚申,以淮南、浙西奏云水旱,人多流亡,蠲其租赋。

八月丙午,苏州刺史范传正迁。

是年夏,扬、润等州旱。

八年,以崔倰为扬子留后,淮、岭以东两税使。

是年,常州刺史孟简复开孟渎,引江水南注通渎,溉田四千顷;又开无锡泰伯渎、东蠡湖。

九年秋,淮南水灾害稼。

十年六月,润、常州水害稼。

十一月丁酉,武宁节度使李愿奏败李师道之众。时师道数遣兵攻徐州,败萧、沛数县,愿悉以步骑委都押牙王智兴,击破之。

十二月甲辰,智兴又破师道之众,斩首二千余级,逐北至平阴而还。

十一年十月庚午,以京兆尹李翛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

十二月,初置淮、颍水运使,运扬子院米,自淮阴溯流至寿州,四十里入颍口,又溯流至颍州沈丘界,五百里至于项城,又溯流五百里入溵河,又三百里输于郾城。以馈讨淮西诸军,省汴运之费七万余缗。

十二年十月甲申,以尚书左丞卫次公代李锜为淮南节度使,锜入相。

是年六月,苏州水害稼。

十三年正月,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奏,“军兴之时,财用是切。顷者刘晏领使,皆自按置租庸,至于州县否臧,钱谷利病之物,虚实皆得而知。今臣守务在城,不得自往。请令臣融使程异出巡江淮,其州府上供钱谷,一切勘问。”从之。

闰五月,异至江淮,得钱一百八十五万贯以进。

六月,淮水溢。

七月癸未,以新除凤翔节度使李愬为徐州刺史、武宁节度使,代李愿。乙酉,令武宁等五镇之师,分路进讨李师道。辛丑,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夷简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代卫次公。次公卒。

九月甲辰,以卫尉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程异为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充使。

十二月,武宁节度使李愬与平卢兵十一战,皆捷。乙卯,李恝进攻金乡,克之。

十四年正月丁亥,徐州军破贼二万于金乡。丙戌,李师道所署沭阳令梁洞以县降于楚州刺史李听。

二月,李听袭海州,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愬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李师道卒,淄、青平。以兖、海、沂、密为一道。

四月辛未,同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使程异卒。

五月戊寅,以刑部侍郎柳公绰充盐铁转运使。庚辰,楚州刺史李听迁夏、绥等州节度使。己亥,置临海监牧,命淮南节度使兼之。以宣歙观察使窦易直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代李翛,翛卒。

十五年九月,武宁节度使李愬改昭义军节度。丙寅,以御史大夫崔群检校兵部尚书、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徐、泗、宿、濠观察等使。

穆宗长庆元年二月壬申,以西川节度使王播为刑部尚书,充盐铁转运使。

三月,王播奏:“扬州、白沙两处纳榷场,请依旧为院。”又奏:“诸道盐院粜盐付商人,请每斗加五十文,通旧二百文价;诸处煎盐停场,置小铺粜盐,每斗加二十文,通旧一百九十文价。”又奏:“应管煎盐户及盐商,并诸盐院停场官吏所由等,前后制敕,除两税外,不许差役追扰。今请更有违越者,县令、刺史贬黜罚俸。”从之。

十月乙亥,沂州刺史王智兴为武宁节度副使。

十一月乙巳,徐州崔群奏,遣节度副使王智兴率师赴行营。

十二月丁卯,贬谏议大夫李景俭为楚州刺史。

二年三月,武宁节度副使王智兴将军中精兵三千讨幽、镇,节度使崔群忌之,奏请即用智兴为节度使,不则召诣阙,除以他官。事未报,智兴亦自疑,会有诏赦王庭凑,诸道皆罢兵,智兴引兵先期入境。群惧,遣使迎劳,且使军士释甲而入;智兴不从。乙巳,引兵直进,徐人开门待之,智兴杀不同己者十余人,乃入府牙,见群及监军,拜伏日:“军众之情,不可如何!”为群及判官、从吏具人马及治装,皆素办也,遣兵卫从群,至埇桥而返。盐铁院钱帛及诸道进奉在汴中者,皆三分取二。甲寅,淮南节度使李夷简为右仆射。壬午,以裴度为淮南节度使。王智兴遣兵二千袭濠州,刺史侯弘度弃城奔寿州。壬午,制留裴度辅政,以中书侍郎王播同乎章事,代度镇淮南,仍兼诸道盐铁转运使。播请携盐铁印赴镇,上都院印,请别给赐,从之。播至淮南,属岁旱俭,入相啖食,课最不充,设法掊敛,比屋嗟怨。朝廷以新罢兵,力不能讨徐州。己未,以王智兴为武宁节度使。

八月甲子,武宁节度使王智兴与宋州刺史高承简共破宣武兵。时李穷据汴州,自称留后。丙子,李诛,汴州平。

九月戊子,浙西观察使窦易直奏大将王国清作乱,伏诛。初,易直闻汴州乱而惧,欲散金帛以赏军士,或曰:“赏之无名,恐益生疑。”乃止。而外已有知之者,故国清作乱;易直讨擒之,并杀其党二百余人。癸卯,以御史中丞李德裕代窦易直为浙西观察使。(引日唐书·李德裕传》:润州承王国清兵乱之后,前使窦易直倾府藏赏给,军旅浸骄,财用殚竭。德裕俭于自奉,留州所得,尽以赡军,虽施与不丰,将卒无怨。二年之后,赋舆复集。德裕壮年得位,锐于布政,凡旧俗之害民者,悉革其弊。江、岭之间信巫祝,惑鬼怪,有父母兄弟厉疾者,举室弃之而去。德裕欲变其风,择乡人之有识者,谕之以言,绳之以法,数年之间,弊风顿革。属郡祠庙,除淫祠一千一十所。又罢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所,以清寇盗。人乐其政,优诏嘉之。)

四年,泗州刺史李谅为苏州刺史。

四月甲申,以御史大夫王涯为户部尚书,代王播为诸道盐铁转运使。贾悚为常州刺史。

七月丙子,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奏:“七月,诏浙西造银盝子妆具二十事进内。……唯臣当道,素号富饶,近年以来,比旧即异。贞元中,李锖任观察使,职兼盐铁,百姓除随贯出榷酒钱外,更置官酤,两重纳榷,获利至厚。……至薛苹任观察使时,又奏置榷酒,上供之外,颇有余财,军用之间,实为优足。自元和十四年七月三日敕,却停榷酤。元和十五年五月七日敕文,诸州羡余,不令送使,唯有留使钱五十万贯。每年支用,犹欠十三万贯不足……去二月中奉宣令进孟子,计用银九千四百两。其时贮备,都无二三百两,乃诸头收市,方获制造上供。昨又奉宣旨,令进妆具二十件,计用银一万三千两,金一百三十两。寻令并合四节进奉金银,造成两具进纳讫。今差人于淮南收买,旋到旋造,星夜不辍,虽力营求,深忧不迨。臣若因循不奏,则负陛下任使之恩,若分外诛求,又累陛下慈俭之德。伏乞陛下……宣令宰臣商议,何以遣臣上不违宣索,下不阙军储,不困疲人,不敛物怨。”时有诏罢进奉,故德裕有是奏。

是年,又诏浙西进织定罗纱袍段及可幅缭绫一千匹。观察使李德裕论奏,优诏报之,罢进缭绫。《旧唐书·李德裕传》:德裕又论曰:“臣昨缘宣索,已具军资岁计及近年物力闻奏,伏料圣慈,必垂省览。又奉诏旨,令织定罗纱袍段及可幅盘绦缭绫一千匹,伏读诏书,倍增惶灼。臣伏见太宗朝,台使至凉州见名鹰,讽李大亮献之。大亮密表陈诚,太宗赐诏云:使遣献之,遂不曲顺。再三嘉叹,载在史书。又玄宗命中使于江南采䴖诸鸟,汴州刺史倪若水陈论,玄宗亦赐诏嘉纳,其鸟即时皆放。又令皇甫询于益州织半臂背子、琵琶扦拨、镂牙合子等,苏额不奉诏书,辄自停织。太宗、玄宗皆不加罪,欣纳所陈。臣窃以䴖镂牙,至为微细,若水等尚以劳人损德,沥款效忠。当圣祖之朝,有臣如此,岂明王之代,独无其人?盖有位者蔽而不言,必非陛下拒而不纳。又伏睹四月二十三日德音云:方、召侯伯有位之士,无或弃吾谓不可教。其有违道伤理,徇欲怀安,面刺廷攻,无有隐讳。则是陛下纳诲从善,道光祖宗,不尽忠规,过在臣下。况玄鹅天马,椈豹盘绦,文彩珍奇,只合圣躬自服。今所织千匹,费用至多,在臣愚诚,亦所未谕。昔汉文帝衣弋绨之衣,元帝罢轻纤之服,仁德慈俭,至今称之。伏乞陛下,近览太宗、玄宗之容纳,远思汉文、孝元之恭己,以臣前表宣示群臣,酌臣当道物力所宜,更赐节减,则海隅苍生,无不受赐。臣不胜恳切兢惶之至。”优诏报之。其缭绫罢进。

十二月乙未,徐泗观察使王智兴以上生日,请于泗州置戒坛,度僧尼以资福,许之。自元和以来,敕禁此弊,智兴欲聚货,首请置之,于是四方辐凑,江、淮尤甚,智兴家赀由此累巨万。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上言:“若不钤制,至降诞日方停,计两浙、福建当失六十万丁。”奏至,即日罢之。(按:武宁节度使例兼徐泗观察使。)

是年,苏州大雨水,太湖决溢。

长庆中,发青、徐州之民,凿徐州泾、青州泾、大府泾,楚州淮阴县开棠泾。

敬宗宝历元年正月乙卯,淮南节度使王播复除诸道盐铁转运使。播赂宦官王守澄得之。

二月壬午,浙西观察使李德裕献《丹扆六箴》,上优诏答之。以上游幸无度,大臣希得进见而进。

七月甲辰,王播奏进羡余绢百万匹。播领盐铁,诛求严急,正入不充,而羡余相继。己未,诏淮南节度使、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造渡船二十艘,运材于京师,造之计用当半年转运之费。

二年正月丙申,王播奏;“扬州城内,旧漕河水浅,舟船涩滞,输不及期程。今从阊门外古,七里港开河,向东屈西,取禅智寺桥,东通旧官河,计长一十九里。其功役所费,当使自方圆支遣。”从之。

是岁,淮南、浙西等州旱灾伤稼。是年秋,海州水害稼。苏州刺史白居易迁。

文宗太和元年六月癸巳,淮南王播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以御史大夫段文昌代为淮南节度使。

七月乙酉,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奏请将本军三万人,自备五月粮以讨李同捷。

八月庚子,削李同捷官爵,命王智兴等各帅本军讨之。

九月丁丑,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十二月庚戌,加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同平章事。

二年九月丁亥,王智兴奏拔棣州。甲午,加王智兴守司徒。

十一月丁巳,罢扬州临海监牧。是年,海州大水。

三年二月,武宁捉生兵马使石雄勇敢,爱士卒,王智兴残虐,军中欲逐智兴而立雄,智兴知之,因雄立功,奏请除刺史。丙辰,以雄为壁州刺史。石雄既去武宁,王智兴悉杀军中与雄善者百余人。

四月戊午,王智兴奏雄摇动军情,请诛之。上知雄无罪,免死,长流白州。乙亥,李同捷诛,沧、景平。

七月乙巳,以礼部尚书丁公著检校户部尚书,兼润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观察使。

八月,征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为兵部侍郎。

十一月乙巳,以王智兴守太傅,依前同平章事,武宁节度使,进封雁门郡王。是年,徐州大水害稼。

四年三月癸卯,加淮南节度使段文昌同平章事,改荆南。以前太子宾客崔从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是年夏,浙西、淮南大水,皆害稼。

六年二月戊寅,苏、湖二州水,赈米二十二万石,以本州常平义仓斛斗给。

三月辛丑,以武宁军节度使,徐、泗、濠观察使,守太傅,同平章事王智兴兼侍中,充忠武军节度使、观察使,以那宁节度使李听代之。辛酉,改以前忠武节度使高璃为武宁军节度,观察等使。李听前镇武宁,有苍头为牙将,至是,听先遣亲吏至徐州慰劳将士,苍头不欲听复来,说军士杀其亲吏,脔食之。听惧,以疾固辞,故改授高瑀。

六月,徐州大雨,坏民居九百余家。

八月乙丑,以尚书右丞王播代丁公著为浙西观察使。

十一月丁未,淮南节度使崔从卒。

十二月乙丑,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使。

七年正月乙丑,诏吴、蜀所供新茶,宜于立春后造。甲寅,以岭南节度使崔珙为武宁节度使。徐州承王智兴之后,士卒骄悖,节度使高瑀不能制;上以为忧。珙至镇,宽猛适宜,徐人安之。

三月庚戌,以杨虞卿为常州刺史。

七月壬寅,以右仆射王涯同平章事,兼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八年三月,扬州火,燔民舍千区。

十月,淮南、两浙水,民户流亡,扬州市火,燔民舍十区。

十一月乙亥,以兵部尚书李德裕为镇海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使。王播征为尚书右丞,置镇海军。

是年夏,江,淮等州旱。

九年四月丙戌,以镇海节度使李德裕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按:贾悚授浙西观察使,未行,罢镇海军。)丙申,复置镇海军,同平章事路随为镇海节度使。

七月壬戌,路随卒,罢镇海军。辛酉,鄂岳观察使崔郾为浙西观察使。

九月,盐铁使王涯改江淮茶法,增其税。

十一月,右仆射令狐楚代王涯为诸道盐铁转运榷茶使。

十二月壬申,令狐楚奏榷茶不便于民,请停,从之。(《唐会要》:以茶法大坏,请付州县,而入其租于户部,人人悦焉。)

开成元年四月,以左仆射、诸道盐铁转运使令狐楚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丙申,同平章事李石兼诸道盐铁转运使,判收茶法,复贞元之制。  十一月庚辰,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代崔郾。

二年五月丙寅,浙西观察使李德裕检校户部尚书,代牛僧孺为淮南节度、观察使。(《新唐书·李德裕传》:迁淮南代牛僧孺。僧孺闻之,以军事付其副张鹭,即驰去。淮南府钱八十万缗,德裕奏言止四十万,为鹭用其半。僧孺诉于帝,而谏官姚合、魏蕃等共劾奏德裕挟私怨沮伤僧孺。帝置章不下,诏德裕复实。德裕上言:“诸镇更代,例杀半数以备水旱、助军费。因索王播、段文昌、崔从相授簿最具在。惟从死官下,僧孺代之,其所杀数最多。”即自劾始至镇,失于用例,不敢妄。遂待罪,有诏释之。)辛未,以苏州刺史卢商为浙西观察使。

十月己未,前西川节度杨嗣复为户部尚书、诸道盐铁转运使。(《唐会要》:在开成三年十月。)

十二月丙申,京兆尹薛元赏代崔珙为武宁节度、观察等使。

四年三月,楚州刺史萧椒迁浙东,李师稷为楚州刺史。

九月,苏州刺史李颖迁江西观察使。

十二月丁丑,扬州市火,燔民舍数千家。

五年五月乙卯,崔珙同平章事,兼诸道盐铁转运使。

九月丁丑,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宣武节度使李绅代之。

武宗会昌元年,卢简辞自湖南为浙西观察使。

二年,天平李彦佐为武宁节度、观察等使。薛元赏改天平。

十一月丁丑,李绅入朝,同平章事、户部尚书杜悰代为淮南节度使。是月,楚州刺史李师稷迁浙东观察使,李栻代为楚州刺史。

三年五月,以武宁节度使李彦佐为晋绛行营诸军节度招讨使。天德节度使田牟为武宁节度使。

四年七月甲辰,淮南节度使杜悰同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使。李绅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拜尚书右仆射,代之。(《新唐书·杜悰传》:上闻扬州倡女善为酒令,敕淮南监军选十七人献之。监军请节度使杜悰同选,且欲更择良家美女,教而献之。悰曰:“监军自受敕,悰不敢预闻!”监军再三请之,不从。)

九月,中书门下奏:条流诸道判官员额,淮南留节度使、副使、判官、掌书记、观察、判官、支使、推官八员,外留营田判官;徐州留节度使、判官、掌书记、推官、观察判官、支使六员,浙西留团练副使、判官、观察、支使、推官五员,楚州减营田官一员。

十一月,升句容县、江阴县、昆山县为望县。

十二月,升六合县为望县。

五年正月,淮南节度使李绅按江都令吴湘盗用程粮钱,强娶所部百姓颜悦女,估其资装为赃,罪当死。湘,武陵兄子,李德裕素恶武陵。议者多言其冤,谏官请复按,诏遣监察御史崔元藻、李稠复之。还言:“湘盗程粮钱有实,颜悦本衢州人,尝为青州牙推,妻亦士族,与前狱异。”德裕以为无夺……不复更推,亦不付法司详断,即如绅奏,处湘死。谏议大夫柳仲郢、敬晦皆上疏争之,不纳。

四月,升润州、常州为望州。

七月,毁寺庙,淮南节度使、浙西观察使治所各留寺僧二十人,余僧及尼并大秦穆护、祅僧皆勒归俗。

六年七月壬寅,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李绅薨。是月,同平章事李让夷检校司空、淮南节度使。

是年四月辛未,大理卿马植为诸道盐铁转运使。

九月,以右常侍李景让为浙西观察使。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迕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是月,敕:“扬州等八道州府,置榷曲,并置官店沽酒,代百姓纳榷酒钱,并充资助军用,各有榷许限,扬州、许、汴州、襄州、河东五处榷曲,浙西、浙东、鄂岳三处置官酤酒。如闻禁止私酤,过于严酷,一人违犯,连累数家,闾里之间,不免咨怨。宜从今以后,如有人私酤酒及置私曲者,但许罪止一身,并所由容纵,任据罪处分。乡井之内,如不知情,并不得追扰。”

宣宗大中元年闰月,敕:“应会昌五年所废寺,有僧能营葺者,听自居之,有司毋得禁止。”华州刺史郑朗为浙西观察使。李廓为武陵节度使,田牟自武宁迁天平。

二年二月,御史台奏:“据三司推勘江都尉吴湘狱,……湘虽有取受,罪不至死。李德裕党附李绅,乃贬按问御史崔元藻岭南,取淮南元申文案,断湘处死。……”敕:“李绅今既身殁,无以加刑。……宜追夺三任官告,送刑部注毁。”剑南西川节度使崔郸为淮南节度使。

三年五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李廓。廓在镇不治,左补阙郑鲁上言其状,且曰:“臣恐新麦未登,徐师必乱,速命良帅,救此一方。”上未之省。徐州果乱,上思鲁言,擢为起居舍人。以义成节度使卢弘止为武宁节度使。武宁士卒素骄,有银刀都尤甚,屡逐主帅。弘止至镇,都虞候胡庆方复谋作乱,弘止诛之,抚循其余,训以忠义,军府由是获安。

四年,淮南节度使崔郸卒,吏部尚书李珏代之。(《东观奏记》:贞穆公李珏,上即位,累迁河阳节度、吏部尚书。崔郸卒于淮南,辍之,佐理,凡三载薨。)

武宁节度使卢弘止卒,平卢郑涓为武宁节度使。

二月,天平节度使马植贬常州刺史,裴坦为楚州刺史。

五年,浙西观察使郑朗迁宣武。刑部侍郎敬晦为浙西观察使。时南方连馑,有诏弛榷酒。

二月,户部侍郎裴休为诸道盐铁转运使。

六年四月,剑南西川杜悰代李珏为淮南节度使。(《文苑英华·沈询·授杜悰淮南节度使制》:自江以南,近闻岁歉,黎民稍困,流庸是虞。)

八月,诸道盐铁转运使裴休同平章事,依前判使。始者,漕米岁四十万斛,其能至渭仓者,十不三四。漕吏狡蠹,败溺百端,官舟之沉,多者岁至七十余只。缘河奸犯,大紊晏法。休使僚属按之,委河次县令董之。自江津达渭,以四十万斛之佣,计缗二十八万,悉使归诸漕吏。巡院胥吏,毋得侵牟。举之为法,几十事,奏之。又立税茶之法,凡十二条,陈奏,上大悦。诏曰:“裴休兴利除害,深见奉公。”尽可其奏。由是三岁漕米至渭滨,积一百二十万斛,无升合沉弃焉。

是年,泾原康季荣代郑涓为武宁节度使。淮南饥。

七年,礼部侍郎崔瑶代敬晦为浙西观察使。

八年九月,以泾阳令李行言为海州刺史。武宁康季荣迁,田牟代之为武宁节度使。(《通鉴》:九年十一月,自右威卫大将军贬夔州长史。)

九年七月,淮南饥,民多流亡,节度使杜悰荒于游宴,政事不治。上闻之,甲午,以门下侍郎崔铉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丁酉,以悰为太子太傅、分司。

十一月,以吏部侍郎柳仲郢为兵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刑部侍郎崔慎由代崔瑶为浙西观察使。(宣宗授崔慎由平章事制:河之右,仍岁饥荒,一自镇临,载闻惠化。)是年秋,淮南饥。

十年六月,兵部郎中裴夷直为苏州刺史。

八月,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萧寘检校工部尚书、浙西观察使。

十一年十月,苏州刺史裴夷直迁华州,太常少卿崔钧代为苏州刺史。

十二年七月丙寅,宣州都将康全泰作乱,逐观察使郑薰,薰奔扬州。淮南节度使崔铉奏,已出兵讨宣州贼;八月甲午,以铉兼宣、歙观察使。

十月,崔铉奏克宣州,斩康全泰及其党四百余人。复建镇海军,以李琢为镇海节度使、浙西观察使。(《东观奏记》大中十二年,宣州叛将康全泰噪逐观察使郑薰,朝廷用宋州刺史温璋问罪。时萧寘为浙西观察使,地与宣州接连,遂擢用武臣李琢代寘。时建镇海军,以张犄角之势。)

十三年四月,武宁节度使康季荣不恤士卒,士卒噪而逐之。上以左金吾大将军田牟尝镇徐州,有能名,复以为武宁节度使,一方遂安。贬季荣于岭南。罢镇海军。

十二月,郑处诲自浙东为浙西观察使。

懿宗咸通元年正月,浙东盗裘甫陷剡县,越州大恐。观察使郑祗德累表告急,且求救于邻道,浙西遣牙将凌茂贞将兵援之。祗德始令屯郭门及东小江,寻复召还府中以自卫。祗德馈之,比度支常馈多十三倍,而将士犹以为不足。朝廷以前安南都护王式代郑祗德为观察使。

三月辛亥,王式入对,上问以讨贼方略。对曰;“但得兵,贼必可破。”乃诏发淮南等道兵援之。

四月乙未,王式入越州,即交政。丙申,修军令,乃命浙西将凌茂贞等合步骑、土团趋奉化,解象山之围,号东路军。淮南将万璘合台州等军为南路军。

五月辛亥,东路军破贼将孙马于宁海。戊午,南路军大破贼将刘睢、毛应天于唐兴南谷。王式益东路军,断贼入明州之道。庚申,南路军大破贼于海游镇,……自是诸军与贼十九战.贼连败。辛未,东路军破贼将孙马骑于上醪村。

六月,裘甫平,卢耽为浙西观察使。

咸通二年,武宁节度使田牟卒,以宣歙温璋代之。

是年秋,淮南不雨,至于明年六月。

咸通三年五月,以润州人陈蹯石为盐铁巡官,往扬子院专督海运。于是军不阙供,以诸道兵赴岭南,如刘裕进军卢循事。

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初王智兴既得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号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常以三百余人自卫,露刃坐于两庑夹幕之下,每月一更。其后节度使多儒臣,其兵浸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皆和之,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把臂拊背,或为之执板唱歌,犒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犹时喧哗,邀求不已。牟卒,璋代之,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怀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邯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忠武、义成两军从王式讨裘甫者犹在浙东,诏式帅以赴徐州,骄兵闻之,甚惧。

八月,式至大彭馆,始出迎谒。式视事三日,飨两镇将士,遣还镇,擐甲执兵,命围骄兵,尽杀之,银刀都将邵泽等数千人皆死。甲子,敕以徐州先隶淄青道,李洧自归,始置徐海使额。及张建封以威名宠任,特帖濠、泗二州。当时本以控扼淄、青、光、蔡。自寇孽消弭,而武宁一道职为乱阶。今改为徐州团练使,隶兖海节度,以潦州归淮南道,更于宿州置宿泗都团练观察使,留将士三千人守徐州,余皆分隶兖、宿。且以王式为武宁节度使,兼徐、泗、濠、宿制置使。委式与监军杨玄质分配将士赴诸道讫,然后将忠武、义成两道兵至汴、滑,各遣归本道,身诣京师。其银刀等军逃匿将士,听一月内自首,一切勿问。

是年,淮南饥。冬,令狐绚自宣武节度代崔铉为淮南节度。(按:新传,铉在扬九年,条教无改。《旧唐书·令狐绹传》:咸通二年,改宣武节度使,三年冬,遣淮南。铉,大中九年出,为考之,至成通三年止八年。今唐懿宗实录已亡,无以核新,旧之孰是,或绚除兵在三年冬,赴镇在四年,故新传曰九年。)

四年四月,群盗入徐州,杀官吏,刺史曹庆讨平之。

五月戊子,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杜审权同平章事,充镇海节度使(浙西观察使)。

十一月辛巳,废宿泗观察使,复以徐州为观察府,以濠、泗隶焉。

咸通五年正月,先是左拾遗刘蜕、起居郎张云,以淮南节度使令狐绚子滈授右拾遗,劾滈父执政之时,用李琢为安南都护,由滈纳贿,陷父于恶,致南蛮至今为梗。至是绹为子讼冤,贬张云兴元少尹,刘蜕华阴令。

四月,以晋州刺史孟球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徐泗观察使。

五月丁酉,制:南蛮侵陷交趾,突犯朗宁,劳我士卒,兴吾甲兵,骚动黎元。……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近者再置使额,却领四州,劳逸既均,人心甚泰。但闻比因罢节之日,或有被罪奔逃,虽朝廷频下诏书,并令一切不问,犹恐尚怀疑惧,未委招携,结聚山林,终成诖误。况边方未静,深藉人才,宜令徐泗团练使选拣召募官健三千人,赴邕桂防戍。待岭外事宁之后,即与替代归还。仍令每召满五百人,即差军将押送,其粮料赏给,所司准例处分。淮南,两浙海运,虏隔舟船,访闻商徒,失业颇甚,所由纵舍,为弊实深。有搬货财委于水次,无人看守,多至散亡,嗟怨之声,盈于道路。宜令三道据所搬米石数,谍报所在盐铁巡院,令和雇入海胴船,分付所司。通计载米数足外,辄不更有隔夺,妄称贮备。其小舸短船到江口,使司自有船,不在更取商人舟船之限。如官吏妄行威福,必议痛刑。

十二月,户部侍郎刘邺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六年七月,以右卫大将军薛绾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徐泗观察防御等使。

七年,太仆卿崔彦曾检校左散骑,徐、泗观察使。

八年七月甲子,诸道盐铁转运使于琮同平章事。

十月丙寅,户部侍郎、判度支崔彦昭奏:“当司应收管江、淮诸道州府咸通八年以前两税榷酒及支米价,并二十文除陌诸色属省钱,准旧例逐年商人投状便换。自南蛮用兵以来,置供军使,当司在诸州府场监钱……皆被诸州府称准供军使指挥占留。以此商人疑惑,以致当司支用不充。乞下诸道州府场、监、院限送纳及给还商人,不得托称占留。”敕旨从之。

九年七月,徐州戍桂管粮料判官庞勋反。初,南诏陷安南,敕徐、泗募兵二千赴援之,分八百人别戍桂林,初约三年一代。徐、泗观察使崔彦曾,性严刻,朝廷以徐兵骄,命镇之,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用事,军中怨之。戍桂州者已六年,屡求代还,戡言于彦曾,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戍卒一年,彦曾从之。戍卒闻之,怒。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皆故徐州群盗,州县不能讨,招出之,补牙职。会桂管观察使李丛移湖南,新使未至。秋七月,佶等作乱,杀都将王仲甫,推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库兵北还,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朝廷闻之,八月,遣高品张敬思赦其罪,部送归徐州,戌卒乃止剽掠。

九月,庞勋等至湖南,监军以计诱之,使悉输其甲兵。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严兵守要害,徐卒不敢入境,泛舟沿江东下。许佶等相与谋曰:“吾辈罪大于银刀,朝廷所以赦之者,虑缘道攻劫,或溃散为患耳,若至徐州,必菹醢矣!”乃各以私财造甲兵旗帜。入淮南,淮南节度使令狐绚遣使慰劳,给刍米。都押牙李湘言于掏曰:“徐卒擅归,势必为乱,虽无敕令诛讨,藩镇大臣当临事制宜。高邮岸峻而水深狭,请将奇兵伏其侧,焚荻舟以塞其前,以劲兵蹙其后,可尽擒也。不然,纵之使得渡淮,至徐州,与怨愤之众合,为患必大。”绚素懦怯,且以无敕书,乃曰:“彼在淮南不为暴,听其自过,余非吾事也。”勋招集银刀等都窜匿及诸亡命匿于舟中,众至千人。丁巳,至泅州。刺史杜,陷素为之备,徐卒不敢为乱。先是,朝廷屡敕崔彦曾慰抚戍卒擅归者,勿使忧疑。彦曾遣使以敕意谕之,勋亦申状相继,辞礼甚恭。戊午,行及徐城,勋与许佶等乃言于众曰:欲遵王侍中故事,众皆呼跃称善。将士赵武等十二人独忧惧,欲逃去,勋悉斩之,遣使致其首于彦曾申状,谓武等辄萌奸计。

十月甲子,使者至彭城,彦曾执而讯之,具得其情,乃囚之。丁卯,勋复于递中申状,称:“将士自负罪戾,各怀忧疑,今已及符离,尚未释甲。乞停尹戡、杜璋、徐行俭三人职任,仍乞戍还将士别置二营,共为一将。”时戍卒距彭城止四驿,阖城忧惧。城中有兵四千三百,彦曾乃命都虞候元密等将兵三千人讨勋,数勋之罪以令士众。仍命宿州出兵符离,泗州出兵于虹以邀之。戊辰,元密发彭城,诸将至任山北数里,顿兵不进,遣人变服负薪以词贼。贼至任山,馆中空无人,又无供给,见负薪者,执而榜之,果得其情,乃潜遁。官军觉之,恐贼自间道来袭,复引兵退宿于城南,明旦,乃追之。时贼已至符离,宿州戍卒五百人决战于濉水上,望风奔溃,贼遂抵宿州。州阙刺史、观察副使焦璐摄州事,无复余兵。庚午,攻城陷之,璐走免。贼悉聚城中货财,恣百姓取之,一日之中,四远云集,然后选募为兵,有不愿者斩之,得数千人。勒兵乘城,庞勋自称兵马留后。再宿,官军始至。壬申,元密引兵渡水,以为贼必固守,但为攻取之计。贼夜使妇人持更,掠城中大船三百艘,备载资粮,将入江湖为盗,以千缣赠张敬思,遣骑送至汴之东境,纵使西归。明旦,官军知贼已去,狼狈追之,士卒皆未食,比追之,已饥乏。自午至申,官军大败。密引兵走,陷于荷涫,贼追击之,密等诸将及监阵、敕使皆死,士卒死者殆千人。乙亥,庞勋北渡淮水,逾山趋彭城。其夕,彦曾始知元密败,牒邻道求救。丁丑,贼至城下,众六七千人,鼓噪动地,居民在城外者,贼皆慰抚,无所侵扰,由是人争归之,不移时,克罗城。彦曾退保子城,民助贼攻之,推草塞门而焚之,城陷。贼囚彦曾于大彭馆,执尹戡,杜璋,徐行俭,刳而剉之,尽灭其族。勋坐听事,盛陈兵卫,文武将吏伏谒,莫敢仰视。即日,城中愿附从者万余人。有周重者,每以才略自负,勋迎为上客,为勋草表,乞赐旌节。遣押牙张琯奉表诣京师。勋以许佶为都虞候,赵可立为都游弈使。癸卯,庞勋闻敕使入境,以为必赐旌节,众皆贺。明日,敕使至,但责崔彦曾及监军张道谨,贬其官。勋失望,遂囚敕使,不听归。诏以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大发诸道兵以隶三帅。承训奏乞沙陀三部落使朱邪赤心及吐谷诨、达靼、契苾酋长各帅其众以自随,诏许之。敕使郭厚本及李湘以淮南军及浙西都头翟行约拘救泗州。

十二月甲子,李湘等引兵出战,大败,贼陷都梁城,执湘及郭厚本送徐州;据淮口,漕驿路绝。康承训退屯宋州,庞勋分遣其将南寇舒、庐,北侵沂、海,攻陷滁州、和州,刺史崔雍以城迎之。泗州援兵既绝,粮且尽,辛谠言于杜慆,请出求救于淮、浙。癸卯,至扬州,见令狐绚;甲辰,至润州,见杜审权。审权遣押牙赵翼将甲士二千人,与淮南共输米五千斛、盐五百斛以救泗州。戴可师为贼绐,大败于都梁城,将士触兵及赴淮溺死,得免者才数百人,贼传可师及监军、将校首于彭城,令狐绚畏其侵轶,遣使诣勋说谕,许为奏请节钺,勋乃息兵俟命。由是淮南稍得收散卒,修守备。时汴路既绝,江、淮往来皆出寿州,贼既破戴可师,乘胜围寿州,掠诸道贡献及商人货,其路复绝。诸道兵大集于宋州,徐州始惧,应募者益少,而诸寨求益兵者相继。勋乃使其党散入乡村,驱人为兵。及见兵已及数万人,资粮匮竭,乃敛富室及商旅财,什取其七八,坐匿财夷宗者数百家。又与勋同举兵者骄暴,夺人资财,掠人妇女,勋不能制,境内之民皆厌苦之,不聊生矣。王晏权兵数退衄,朝廷命泰宁节度使曹翔代晏权为徐州北面招讨使。以秦州刺史马举为淮南节度使,充南面招讨使。魏博节度使何全皞遣其将薛尤讨庞勋,翔军于滕、沛,尤军于丰、萧。是岁,江、淮旱,蝗。

十年正月,康承训将诸道军七万余人屯柳子之西,自新兴至鹿塘三十里,壁垒相属。徐兵分戍四境,庞勋始惧。勋将孟敬文守丰县,狡悍而兵多,谋贰于勋,勋诳敬文绐守彭城,辛酉,杀之。徐贼寇海州。诸道兵戍海州者数千人,断贼所过桥而弗殊,仍伏兵要害以待之。贼过,桥崩,苍黄散乱,伏兵发,殪之。攻寿州者复为南道军所败。辛谠以浙西之军至楚州,敕使张存诚以舟助之,杜帽及将佐皆泣迎之。慆又令谠迎存诚之兵及米舟入城。

二月,康承训使朱邪赤心将沙陀三千骑为前锋,十镇之兵伏其骁勇。承训引麾下千人渡涣水,贼伏兵围之,赤心帅五百骑夺桥冲围,拔出承训,贼势披靡。承训数与贼战,贼军屡败。王弘立请独将所部三破承训,庞勋许之。己亥,弘立引兵渡濉水,夜,袭鹿塘寨,黎明,围之。沙陀左右突围,出入如飞,贼纷扰移避,沙陀纵骑蹂之,寨中诸军争出奋击,贼大败。官军蹙之于濉水,溺死者不可胜纪,自鹿塘至襄城,伏尸五十里。弘立单骑走,所驱掠平民皆散走山谷,不复还营,委弃资粮、器械山积。时有敕,诸军得农民,皆释之。自是贼每与官军遇,其驱掠之民先自溃。

三月,康承训进逼柳子,与姚周一月之间数十战。丁亥,周引兵渡涣水,官军急击之,周退走,官军逐之,遂围柳子。会大风,四面纵火,贼弃寨走,沙陀以精骑邀之,屠杀殆尽,自柳子至芳亭,死者相枕,斩其将刘丰。周奔宿州,守将梁丕素与之有隙,执而斩之。庞勋闻之大惧,与许佶议自将出战。周重劝遂建大号,决力死战,并杀崔彦曾。

四月壬辰,勋杀彦曾及监军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僚佐焦璐、温庭皓,并其亲属、宾客、仆妾皆死,断淮南监军郭厚本、都押衙李湘手足,以示康承训军。勋集众扬言真反,当戮力同心,转败为功。选丁壮,得三万人,更造旗帜。许佶等共推勋为天册将军、大会明王。勋以父举直为大司马,与许佶等留守徐州。时魏博军围丰县,庞勋欲先击之,丙申,引兵发徐州。戊戌,以前淮南节度使令狐绹为太保、分司。庞勋败魏博军于丰县,曹翔自滕县退保兖州。乙巳,马举解泗州之围,贼将王弘立死。丙辰,康承训大败庞勋于柳子,死者数万人。勋解甲遁,收散卒三千人,归彭城。

五月,贼党郑镒以下邳来降。

六月,朝廷闻魏博军败,以将军宋威为徐州西北招讨使,将兵二万屯于丰、萧之间。

七月,康承训克临涣,拔襄城、留武、小睢等寨。曹翔拔滕县,进击丰、沛。拒勋之五八村,陈全裕以康承训招,举其众降。沛县裨将朱玫以城降。曹翔发兵戍之,康承训乘势长驱,拔第城,抵宿州之西。曹翔使朱玫击丰,破之,攻徐城、下邳,皆拔之。庞勋使庞举直,许佶守徐州,引兵而西。

九月丁巳,贼宿州守将张玄稔以城降。马举帅师赴之,玄稔入符离,收其兵,与举合势,急围徐州。庞举直、许佶拒守,崔彦曾故吏路审中开门纳官军,举直、佶帅其党保子城,日仄,贼党自北门出,玄稔遣兵追之,斩举直、佶首,余党多赴水死,悉捕戌桂州者亲族,斩之,死者数千人,徐州遂平。庚申,庞勋为康承训军沙陀所逼,至蕲县,死于水。官军纵击,杀贼近万人,余皆溺死,降者才及千人。贼宿迁等诸寨皆杀守将来降,宋威亦取萧县。

十月,以曹翔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徐、泗、濠团练防御等使。

十一年三月,左仆射、同平章事曹确同平章事,充镇海节度使。

四月,徐贼余党犹相聚闾里为群盗,散居兖、郓、青、齐之间,诏徐州观察使夏侯瞳招谕之。

五月,上令百官议处置徐州之宜。

六月丙午,李胶等状,以为:“徐州虽屡构祸乱,未必比屋顽凶,尽由统御失人,是致好回乘衅。今使名虽降,兵额尚存,以为支郡则粮饷不给,分隶别藩则人心未服,或旧恶相济,更成披猖。惟泗州向因攻守,积衅已深,宜有更张,庶为两便。”诏从之,徐州依旧为观察使,统徐、濠、宿三州,泗州为团练使,割隶淮南。

十一月丁卯,敕:“徐州地当沛野,军本骁雄,实为壮国之都,固协建侯之制。况山河奇异,土俗甚殷,岂欲削卑,挫其繁盛。比因稔祸,或至乱常,罪由已招,孽非天作。……是以卑其镇额,隶彼藩方。近属大兵已来,饥年荐至,且闻军人百姓,深耻前非,愿行旧规,却希建节。朕每深轸念,思致小康,近示渥恩,复其军额。宜赐宣徽库绫绢十万匹,助其宴犒,必获周丰。其徐州都团练观察等使改为感化军节度、徐、宿、潦、泗等州观察使。”以郭铨检校散骑常侍,为徐州刺史、感化军节度观察等使。《玉堂闲话》:陈琡,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募之于徐。弟琏复佐薛能幕于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郭氏,武宁节度使铨。(按:武宁,咸通三年已废,当作感化。)

十二月,宣武节度使李蔚检校吏部尚书,淮南节度使(新传:徙淮南,代还,民请留。许一岁)。

十二年十月,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刘邺同平章事。

十三年,薛能为感化军节度使,自权知京兆尹。

四月,浙西地震。

僖宗乾符元年二月,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赵隐为镇海节度使。

三月,崔彦昭为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代刘邺。

十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刘邺为淮南节度使。

十二月,感化军奏群盗寇掠,州县不能禁;敕兖、郓等道出兵讨之。

二年二月,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凝罢为秘书监。

三月,去岁,感化军发兵诣灵武防秋,会南诏寇西川,敕往救援。蛮退,遣还,至凤翔,不肯诣灵武,欲擅归徐州。内养王裕本、都将刘达搜擒唱帅者胡雄等八人,斩之,众然后定。

四月,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六十九人有战功,节度使赵隐赏以职名而不给衣粮,郢等论诉不获,遂劫库兵作乱,行收党众近万人,攻陷苏、常,乘舟往来,泛江入海,转掠二浙,大为人患。

十一月,群盗浸淫,剽掠十余州,至于淮南,多者千余人,诏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军节度使、监军亟加讨捕及招怀。

三年四月,赐宣武、感化节度使等密诏,选精兵数百人于巡内游奕,防卫纲船,五日上供一具钱米平安状闻奏。

十一月,王郢因温州刺史鲁实请降,实屡为之论奏,敕郢诣阙。郢拥兵迁延,半年不至,固求望海镇使,朝廷不许,以郢为右率府率,仍令左神策军补以重职。

十二月,王仙芝攻庐、寿等州。淮南节度使刘邺奏求益兵,敕感化节度使薛能选精兵数千助之。裴璩为镇海节度使,代赵隐。

四年正月,王郢诱鲁实入舟中,执之,将士从实者皆奔溃。朝廷闻之,以右龙武大将军宋皓为江南诸道招讨使,先征诸道兵外,更发忠武、宣武、感化三道,宣、泗二州兵,新旧合万五千余人,并受皓节度。

二月,郢攻陷望海镇。诏二浙、福建各出舟师以讨之。王郢横行浙西,镇海节度使严兵设备,不与之战,密招其党朱实降之,散其徒六七千人,输器械二十余万,舟船、粟帛称是。敕以实为金吾将军。于是郢党离散,郢收余众,东至明州,甬桥镇遏使刘巨容以筒箭射杀之,余党皆平。

五年正月庚戌,以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

四月,曹师雄寇湖州,镇海节度使裴璩遣兵击破之。(按:湖州非苏境,镇海节度使领润州刺史,即治今丹徒。)

六月,王仙芝余党剽掠浙西,朝廷以高骈先在天平有威名,自荆南徙为镇海节度使。是年,薛能自感化为忠武。

六年正月,镇海节度使高骈遣其将张璘、梁缵分道击黄巢,屡破之,降其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许勃等数十人。

八月,镇海节度使高骈奏,“请以权舒州刺史郎幼复充留后,守浙西,……臣将万人自大庾岭趋广州击黄巢。”诏不许。

十月,徙高骈为淮南节度使,仍兼盐铁转运使,周宝自泾原为镇海节度使。(按:高骈代刘邺。)

广明元年二月,度支以用度不足,奏借富户及胡商货财,敕借其半。盐铁转运使高骈上言:“天下盗贼蜂起,皆出于饥寒,独富户、胡商未耳。”乃止。高骈奏改杨子院为发运使。

三月,淮南节度使高骈遣其将张辚等击黄巢,屡捷。卢携奏以骈为诸道行营都统。骈传檄征天下兵,且广召募,得土客之兵共七万,朝廷深倚之。

四日,张璘渡江击贼帅王重霸,降之。时江、淮诸军屡奏破贼,皆不实,宰相已下表贺,朝廷差以自安。黄巢以金啖璘,且致书请降于高骈,求保奏;骈欲诱致之,许为之求节钺。时昭义、感化、义武等军皆至淮南,骈恐分其功,乃奏贼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朝廷许之。贼诇知诸道兵已北渡淮,乃告绝于骈,且请战。骈怒,令璘击之,兵败,璘死,巢势复振。

七月,黄巢自采石渡江,围天长、六合,兵势甚盛,淮南将毕师铎言于高骈曰:“今贼数十万乘胜长驱,若涉无人之境,不据险要之地以击之,使逾长淮,不可复制,必为中原大患。”骈以诸道兵已散,张璘复死,自度力不能制,畏怯不敢出兵,但命诸将严备自保,且上表告急,称:“贼六十万屯天长,去臣城无五十里。”先是,卢携谓:“骈有文武长才,若悉委以兵柄,黄巢不足平。”及骈表至,上下失望,人情大骇。诏书责骈散遣诸道兵,致贼乘无备渡江。骈表言:“臣奏闻遣归,亦非自专,今臣竭力保卫一方,必能济办,但恐贼迤逦过淮,宜急敕东道将士善为御备。”遂称风痹,不复出战。

八月,黄巢众号十五万,曹全虽以其众六千与之战,颇有杀获,以众寡不敌,退屯泗上,以俟诸军至,并力击之,而高骈竟不之救,贼遂击全虽,破之。

中和元年正月,上遣使趋高骈讨黄巢,骈终不出兵。上至蜀,犹冀骈立功,诏骈巡内刺史及诸将有功者,自监察至常侍,以墨敕除讫奏闻。

八月,感化节度使支详遣牙将时溥、陈蹯将兵五千入关讨黄巢。溥至东都,矫称详命,召师还与璠合兵,屠河阴,掠郑州而东。及彭城,详迎劳,犒赏甚厚。溥遣所亲说详曰:“众心见迫,请公解印以相授。”详不能制,出居大彭馆,溥自知留务,送详归朝。璠伏甲七里亭,并其家属杀之,诏以溥为感化留后。初,高骈与周宝俱出神策军,骈兄事宝。及骈先贵有功,浸轻之;既而封壤相邻,数争细故,遂有隙。骈檄宝入援京师,宝治舟师以俟之,怪其久不行,使人觇骈,殊无北上意。会骈使人约宝面会瓜洲议军事,宝辞疾不往。骈留东塘百余日,诏屡趋之,骈上表,托以宝及浙东观察使刘汉宏将为后患。辛亥,罢兵还府。

二年正月,罢高骈诸道都统,以王铎代之。

五月,加淮南节度使高骈侍中,罢盐铁转运使,以兵部侍郎萧遘代之。骈既失兵柄,复解利权,攘袂大诟,上表自诉,言辞不逊。上命郑畋,草诏切责之,骈臣节既亏,贡赋遂绝。

七月,镇海节度使周宝奏,高骈承制以贼帅孙端为宣歙观察使。诏宝与宣歙观察使裴虔余发兵拒之。

三年九月,感化节度使时溥营于溵水,加溥东面兵马都统。

十二月,感化节度使时溥因食中毒,疑判官李凝古而杀之。父损为右散骑常侍。在成都,溥奏凝古与父同谋,田令孜受溥赂,令御史台鞫之。待御史王华为损论冤,令孜矫诏移损下神策狱,华拒而不遣。萧遘奏:“李凝古行毒,事出暧昧,已为溥所杀,父损相别数年,声问不通,安得诬以同谋!溥恃功乱法,凌蔑朝廷,欲杀天子侍臣,若徇其欲,行及臣辈,朝廷何以自立!”损得免死,归田里。

四年五月,时溥遣其将李师悦将兵万人追黄巢。

六月甲辰,感化将李师悦与尚让追黄巢至瑕丘,败之。巢众殆尽,走至狼虎谷。丙午,巢甥林言斩巢及其兄弟妻子首,将诣时溥,遇沙陀博野军,夺之,并斩言首以献于溥。

七月壬午,时溥遣使献黄巢及家人首并姬妾,上御大玄楼受之。

十二月,黄巢虽平,秦宗权复炽,命将出兵,寇掠邻道,陈彦侵淮南,秦贤侵江南。州镇存者仅保一城,极目千里,无复烟火。是年,江淮大旱,饥,人相食。

光启元年三月,秦宗权称帝,置百官。诏以感化节度使时溥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以讨之。

二年正月,镇海牙将张郁作乱,攻陷常州。刺史刘华到任方一月,亲执牌印而降。

十月,感化牙将张雄,冯弘铎得罪于节度使时溥,聚众三百,走渡江,袭苏州,据之。雄自称刺史,稍聚兵至五万,战舰千余,自号天成军。

三年三月,镇海节度使周宝募亲军千人,号后楼兵,禀给倍于镇海军,镇海军皆怨,而后楼兵浸骄不可制。宝溺于声色,不亲政事,筑罗城二十余里,建东第,人苦其役。宝与僚属宴后楼,有言镇海军怨望,宝曰:“乱则杀之!”度支催勘使薛朗以其言告所善镇海军将刘浩,戒之使戢士卒,浩曰:“惟反可以免死!”是夜,宝醉,方寝,浩帅其党作乱,攻府舍而焚之。宝惊起,徒跣叩芙蓉门呼后楼兵,后楼兵亦反。宝帅家人步走出青阳门,遂奔常州,依刺吏丁从实。浩杀诸僚佐。癸巳,迎薛朗入府,推为留后。宝先兼租庸副使,城中货财山积,是日,尽于乱兵之手。高骈闻宝败,列牙受贺,遣使馈以齑粉。宝怒,掷之地曰:“汝有吕用之在,他日未可知也I”扬州连岁饥,城中馁死者日数千人,坊市为之寥落,灾异数见,骈悉以为周宝当之。

四月初,周宝闻淮南六合镇遏使徐约兵精,诱之,使击苏州。甲辰,约逐苏州刺史张雄。淮南都将毕师铎等发兵讨吕用之,入扬州,用之亡走。乙丑,高骈彻备,与师铎相见,署师铎节度使、副行军司马。丙寅,师铎果分兵守诸门,搜吕用之亲党,尽杀之。师铎入居使院,秦稠以宣军千人分守使宅及诸仓库。丁卯,骈牒请解所任,以师铎兼判府事。师铎遣约至宣城,趋秦彦过江。戊辰,骈迁家出居南第。是日,宣军以所求未获,焚进奉,两楼数十间宝货悉为煨烬。己巳,师铎于府厅视事,凡官吏非有兵权者皆如故,复迁骈于东第。自城陷,诸军大掠不已,至是,师铎始禁止之。骈先为盐铁使,积年不贡奉,货财在扬州者,填委如山。骈作郊天、御楼六军,立仗仪服,及大殿元会、内署行幸供张器用,皆刻镂金玉,蟠龙蹙凤数十万事,悉为乱兵所掠,归于闾阎,张陈寝处其中。庚午,杖杀诸葛殷。吕用之之败,其党郑杞首归师铎,师铎署杞知海陆监军。杞至海陵,阴计高霸得失,闻于师铎。霸得其书,斩之。辛未,高骈密以金遗守者,毕师铎闻之,复迎骈入道院,收高氏子弟甥侄同幽之。前苏州刺史张雄帅其众白海溯江,屯于东塘,遣其将赵晖入据上元。毕师铎之攻广陵,吕用之诈为高骈牒,署庐州刺史杨行密行军司马,追兵入援。袁袭说行密曰:“高公昏惑,用之奸邪,师铎悖逆,凶德参会,而求兵于我,此天以淮南授明公也。”乃悉发庐州兵,复借兵于和州刺史孙端,合数千人赴之。五月,至天长。吕用之引兵归之,宣州观察使秦彦入扬州,自称权知节度事,庐州刺史杨行密引兵攻之,张神剑亦以其众归行密。

六月,平章事孔纬为诸道盐铁转运使。钱谬将杜棱等败薛朗将李君旺于阳羡。

八月,秦彦以张雄兵强,冀得其用,以仆射告身授雄,以尚书告身三通授裨将冯弘铎”等。广陵人竞以珠玉金缯诣雄军贸食,通犀带一,得米五升,锦衾一,得糠五升。雄军既富,不复肯战,复助杨行密。丁卯,秦彦悉出城中兵万二千人,遣毕师铎、郑汉章将之,阵于城西,延袤数里。行密积金辨米于一寨,使羸弱守之,多伏精兵于其旁,自将千余人冲其阵.兵始交,行密阳不胜而走,广陵兵追之,入空寨,争取金帛米,伏兵四起,广陵众乱,行密纵兵击之,俘斩殆尽,积尸十里,师铎、汉章仅免。自是秦彦不复言出师。

九月,秦彦杀高骈,并其子弟甥侄。

十月甲寅,杜稜等拔常州,丁从实奔海陵。杨行密克扬州,毕师铎等奔东塘,斩梁缵。

十一月辛巳,高邮镇遏使张神剑帅麾下二百人逃归扬州。丙戌,孙儒屠高邮。戊子,高邮残兵七百人溃围而至,杨行密虑其为变,分隶诸将,一夕尽之。明日,杀神剑于其第。壬寅,杨行密命海陵镇遏使高霸帅其众数万户弃资产、焚庐舍、挈老幼迁于广陵。戊戌,高霸与弟旺、部将余绕山、前常州刺史丁从实至广陵,行密出郭迎之,与霸、旺约为兄弟,置其将卒于法云寺。朝廷以淮南紊乱,闰月,朱全忠兼淮南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己酉,杨行密、袁袭伏甲执高霸、丁从实、余绕山,皆杀之。又遣千骑掩杀其党于法云寺。庚戌,腰斩吕用之。甲寅,杨行密遣和州将延陵宗以其众归和州。乙卯,又命指挥使蔡俦将兵及辎重归庐州。赵晖据上元,会周宝败,浙西遗卒多归之,众至数万。晖遂自骄大,大治南朝台城面居之,服用奢僭。张雄在东塘,晖不与通问,雄溯江而上,晖以兵塞其中流。雄怒。戊午,攻上元,拔之。晖奔当涂,为其下所杀。朱全忠遣内客将张廷范致朝命于杨行密,以行密为淮南节度副使,又以宣武行军司马李璠为淮南留后,遣牙将郭言将兵千人送之。感化节度使时溥以不得领淮南恨望,全忠以书假道于溥,不许。瑶至泗州,溥以兵袭之,郭言力战得免而还,徐、汴始构怨。

十二月己未,钱谬以杜棱为常州刺史,命阮进攻润州。丙申,克之;刘浩走,擒薛郎以归。

是年,扬州大饥,米斗万钱。复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置昇州。

文德元年正月,孙儒杀秦彦、毕师铎、郑汉章。杨行密杀吕用之党张守一。

四月壬午,孙儒袭扬州,克之。杨行密出走,儒自称淮南节度使。行密将奔海陵,袁袭劝归庐州,再为进取之计。

九月,朱全忠遣朱珍送楚州刺史刘瓒之官。钱缪遣其从弟将兵攻徐约于苏州。

十月,徐兵邀朱珍、刘瓒不听前,珍等击之,取沛、滕二县,斩获万计。

十一月,朱珍攻丰,下之。时溥以全师会战丰南吴康镇,朱珍大破之。

昭宗龙纪元年正月,宣武将庞师古拔宿迁军于吕梁。时溥逆战,大败,还保彭城。

三月丙申,钱拔苏州,徐约亡入海而死。

五月甲辰,润州制置使阮结卒,钱镠以静江都将成及代之。

六月,朱珍拔萧县,据之,与时溥相拒,朱全忠欲自往临之。珍命诸军皆葺马厩,李唐宾部将严郊独惰慢,军吏责之,唐宾怒,见珍诉之;珍亦怒,以唐宾为无礼,拔剑斩之,遣骑白全忠,云唐宾谋叛。淮南左司马敬翔,恐全忠仓猝,处置失宜,故留使者,逮夜,从容白之,全忠果大惊。翔因为划策,收唐宾妻子系狱,遣骑往慰,全忠从之。

七月,全忠如萧县。未至,朱珍出迎,全忠命武士执之,责以专杀而诛之。丁未,至萧县,以庞师古代珍为都指挥使。

八月丙子,全忠进攻时溥,大雨乃还。

十月,以给事中杜孺休为苏州刺史。钱镠不悦,以知州事沈粲为制置指挥使。杨行密遣马步都虞候田颧等攻常州。

十一月,朱全忠求领盐铁,孔纬独以为不可,谓进奏吏曰:“朱公领此职,非兴兵不可!”田頵为地道入常州城,虏杜棱,以兵三万戍之。朱全忠遣庞师古将兵自颍上趋淮南,击孙儒。

十二月戊寅,孙儒自广陵引兵渡江。壬午,逐田頵,取常州,以刘建锋守之。建锋又逐成及,取润州。

大顺元年正月,宣武将庞师古等众号十万,渡淮,声盲救杨行密。壬子,下高邮。

二月,庞师古引兵深入淮南,与孙儒战于陵亭,兵败而还。杨行密遣其将敬言将兵五千,袭据润州。李友将兵二万屯青城,将攻常州。安仁义、刘威、田頵败刘建锋于武进。

三月,赐宣歙军号宁国,以杨行密为节度使。

四月,时溥出兵掠砀山,全忠遣牙内都指挥使朱友裕击胜之。

六月丁巳,孙儒求好于朱全忠,全忠表为淮南节度使。未几,全忠杀其使者,复为仇敌。

七月,孙儒攻润州。

九月,杨行密以其将张行周为常州制置使。

闰月,孙儒遣刘建锋攻拔常州,杀行周。

十二月,孙儒拔苏州,杀李友。安仁义等闻之,焚润州庐舍,夜遁。儒使其将沈粲守苏州,归傅道守润州。置昇州于上元县,以张雄为刺史。

二年正月,孙儒尽举淮、蔡之兵济江。癸酉,自润州转战而南,田頵、安仁义屡败,杨行密城戍望风奔溃。儒前军至溧水,行密使都指挥使李神福拒之。同平章事杜让能为诸道盐铁转运使。

四月,杨行密遣其将刘威、朱延寿将兵三万击孙儒于黄池,威等大败。五月,大水,诸营皆没,孙儒乃还扬州。

七月,朱全忠遣使与杨行密共攻孙儒。儒恃其兵强,欲先灭行密,后敌全忠,移牒藩镇,数行密、全忠之罪。于是悉焚扬州庐舍,尽驱丁壮及妇女渡江,杀老弱充食。行密将张训、李德诚潜入扬州,灭余火,得谷数十万斛以赈饥民。乙未,孙儒自苏州出屯广德,杨行密引兵拒之。儒围其寨,行密将李简帅百余人破寨,拔行密出之。

十一月乙丑,时溥将刘知俊帅众二千降于朱全忠。知俊,沛人,徐之骁将,溥军自是不振。

十二月,孙儒焚掠苏、常,引兵逼宣州。钱镠复遣兵据苏州。儒屡破杨行密之兵,旌旗辎重亘百余里。行密求救于钱镠,镠以兵食助之。是年,淮南大饥。

景福元年正月,杨行密谓诸将曰:“孙儒之众十倍于我,吾战数不利,欲退保铜官,何如?”戴友规曰:“儒与我相持数年,胜负略当。今悉众致死于我,我若望风弃城,正堕其计。淮南士民从公渡江及自儒军来降者甚众,公宜遣将先护送归淮南,使复生业,儒军闻淮南安堵,皆有思归之心,人心既摇,安得不败!”行密悦,从之。

二月丁亥,杨行密取孙儒之常州、润州。朱全忠连年攻时溥,徐、泗、濠三州民不得耕获,兖、郓、河东兵救之,皆无功,复值水灾,人死者什六七。溥困甚,请和于朱全忠,全忠曰:“必移镇乃可。”溥许之。全忠乃奏请移溥他镇,仍命大臣镇徐州。诏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刘崇望同平章事,充感化节度使,以溥为太子太师。溥恐全忠诈而杀之,据城不奉诏,崇望及华阴而还。

四月,时溥遣兵南侵,至楚州,杨行密将张训、李德诚败之于寿河,遂取楚州,执其刺史刘瓒。

六月戊寅,杨行密大败孙儒兵于广德,安仁义破儒五十余寨,田頵擒儒于阵,斩之,传首京师,儒众多降于行密。刘建锋、马殷收余众,南走洪州。丁酉,杨行密帅众归扬州。

七月丙寅,行密至广陵,表田頵守宣州,安仁义守润州。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又经秦、毕、孙、杨兵火之余,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

八月,以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田頵为宣州留后,安仁义为润州刺史。孙儒降兵多蔡人,行密选其尤勇健者五千人,厚其禀赐,以皂衣蒙甲,号“黑云都”,每战,使之先登陷阵,四邻畏之。行密以用度不足,欲以茶盐易民布帛,掌书记高勖曰:“兵火之余,十室九空,又渔利以困之,将复离叛。不若悉我所有易邻道所无,足以给军;选贤守令劝课农桑,数年之间,仓库自实。”行密从之。行密驰射武伎,皆非所长,而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与同甘苦,推心待物,无所猜忌。淮南被兵六年,士民转徒几尽,行密初至,赐与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而能以勤俭足用,非公宴,未尝举乐。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未及数年,公私富庶,几复承平之旧。

十月,复以时溥为侍中、感化节度。以溥迫监军奏请将土留己。

十一月,时溥之濠州、泗州皆附朱全忠。

二年二月,时溥求救于朱瑾,瑾将兵二万救徐州。汴将霍存引兵赴之,与朱友裕合击徐、兖兵于石佛山下,大破之,瑾遁归兖州。辛卯,徐兵复出,存战死。庞师古攻佛山寨,拔之,自是徐兵不敢出。汴军攻徐州,累月不克。

四月癸未,朱全忠自将如徐州。戊子,庞师古拔彭城,时溥举族登燕子楼自焚死。己丑,

全忠入彭城,以宋州刺史张廷范知感化留后,奏乞朝廷除文臣为节度使。

闰月,以武胜防御使钱谬为苏杭观察使。

七月丁亥,昇州刺史张雄卒,冯弘铎代为刺史。

九月丁卯,以钱缪为镇海节度使。

十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纬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乾宁元年五月,加镇海节度使钱谬同平章事。

六月甲午,以宋州刺史张廷范为武宁节度使,从朱全忠之请,复感化军为武宁军.

二年正月,杨行密表朱全忠罪恶,请会易、定、兖、郓、河东兵讨之。

三月,杨行密军士掠得徐州人李氏之子,生八年矣,养以为子,行密长子渥憎之,行密谓其将徐温曰:“此儿质状性识,颇异于人,吾度渥必不能容,今赐汝为子。”温名之曰知诰。知诰事温勤孝过于诸子。杨行密遣兵袭涟水,拔之。

七月,薛王知柔自户部尚书、诸道盐铁转运使,同平章事,辛未,为清海军节度使,仍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八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抟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九月,董昌求救于杨行密,行密遣泗州防御使台濠攻苏州以救之。

十月,杨行密遣宁国节度使田頵、润州团练使安仁义攻杭州镇戍以救董昌,淮南将柯厚破苏州水栅。

十二月,加镇海节度使钱镠兼侍中。

三年四月,淮南兵与镇海兵战于皇天荡,镇海兵不利,遂围苏州。

五月癸未,苏州常熟镇使陆郢以州城应杨行密,虏刺史成及。行密阅及家所蓄,惟阻书、药物,贤之,归,署行军司马。及拜且泣曰:“及百口在钱公所,失苏州不能死,敢求富贵!愿以一身易百口之死!”引佩刀欲自刎。行密遽执其手,止之,馆于府舍。

七月丙午,杨行密表请上迁都江淮。

九月,同平章事孙偓充诸盐铁转运使。

四年正月,朱全忠克兖、郓,朱瑾及河东将史俨等奔淮南。淮南旧善水战,不知骑射,及得河东、兖、郓兵,军声大振。

二月乙亥,诏以杨行密为江南诸道都统,以讨武昌节度使杜洪。

三月丙子,朱全忠表庞师古为武宁留后。

四月,同平章事王抟充诸道盐铁转运使。癸亥,两浙将顾全武破淮南十八营,虏淮南将士魏约等三千人。

七月,钱谬回杭州,遣顾全武取苏州,乙未,拔松江,辛丑,拔常熟、华亭。

八月,朱全忠大举击杨行密,遣庞师古以徐、宿、宋、滑之兵七万壁清口,将趋扬州,葛从周以兖、郓、曹、濮之兵壁安丰,将趋寿州,全忠自将屯宿州,淮南震恐。

十月甲子,杨行密与朱瑾将兵三万拒汴军于楚州,别将自涟水引兵会之,行密以为前锋。师古营于清口,或曰:“营地污下,不可久处。”不听。师古恃众轻敌,居常弈棋。朱瑾壅淮上流,欲灌之,或以告师古,师古以为惑众,斩之。

十一月癸酉,瑾与淮南将侯瓒将五千骑潜渡淮,用汴人旗帜,自北来趋其中军,张训攀栅而入,士卒仓皇拒战,淮水大至,汴军骇乱。行密引大军济淮,与瑾等夹攻之,汴军大败,斩师古及将士首万余级,余众皆溃。葛从周营于寿州西北,寿州团练使朱延寿击破之,退屯潦州,闻师古败,奔还。行密、瑾、延寿乘胜追之,及于淠水。从周半济,淮南兵击之,杀溺殆尽,从周走免。遏后都指挥使牛存节弃马步斗,诸军稍得济淮,凡四日不食,会大雪,汴卒缘道冻馁死,还者不及千人,全忠闻败,亦奔还。行密大会诸将,谓行军副使李承嗣曰;“始吾欲先趋寿州,副使云不如先向清口,师古败,从周自走,今果如所料。”赏之钱万缗,表承嗣领镇海节度使。行密待承嗣及史俨甚丰,第舍、姬妾,咸选其尤者赐之,故二人为行密尽力,屡立功,行密遂保据淮南。是月,以颍州刺史王敬尧检校尚书左仆射,充武宁节度使。

光化元年正月,两浙、江西、武昌、淄青各遣使诣阙,请以朱全忠为都统,讨杨行密;诏不许。

二月,钱谬请徙镇海军于杭州,许之。

三月,淮南将周本救苏州,两浙将顾全武击破之。淮南将秦裴以兵三千人拔昆山而戊之。

九月,顾全武攻苏州,城中及援兵食皆尽。甲申,淮南所署苏州刺史台礞弃城走,援兵亦遁。全武克苏州,追败周本等于望亭。独秦裴守昆山不下,全武率万余人攻之,檄裴令降。……益兵攻城,引水灌之,城坏食尽,乃降。钱镠设千人馔以待之,乃出,羸兵不满百人。镠怒曰:“单弱如此,何敢久为旅拒!”对曰:“裴义不负杨公,今力屈而降,非心降也。”镠善其言,顾全武亦劝镠宥之,谬从之。

十月,陕虢观察使王洪杀前常州刺史王祝。

闰月,钱缪以其将曹圭为苏州制置使。

十二月,杨行密造成及归两浙以易魏约等,钱镠许之。

二年正月,杨行密与朱瑾将兵数万攻徐州,军于吕梁,朱全忠遣骑将张归厚救之。

二月,蔡州将崔景思等杀崔贤,劫崔洪,悉驱兵民渡淮奔杨行密。兵民稍稍遁归,至广陵者不满二千人。朱全忠自将救徐州,杨行密闻之,引兵去,汴人追及之于下邳,杀千余人。

七月,朱全忠海州戌将陈汉宾请降于杨行密。淮海游奕使张训以汉宾心未可知,使王绾将兵二千直趋海州,据其城。

三年七月乙丑,徐州大风,拔木。是年八月,同平章事崔胤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天复二年三月,上以金吾将军李俨为江,淮宣谕使,书御札赐杨行密,拜行密东道行营都统、中书令、吴王,以讨朱全忠。淮南等道立功将士,听用都统牒承制迁补,然后奏闻。朱瑾为平卢,冯弘铎为武宁、朱延寿为奉国节度使。(按:三人皆虚授,地为朱全忠所有,不之镇。)

四月,杨行密遣顾全武归杭州以易秦裴,钱镠大喜,遣裴还。

六月,武宁节度使冯弘铎介居宣、扬之间,常不自安;自恃楼船之强,不事两道。田頵欲图之,募弘铎工人造战舰,工人曰:“冯公求坚木,故其船堪久用,今此无之。”頵曰:“第为之,吾止须一用耳。”弘铎从之,帅众南上,声言攻洪州,实袭宣州。杨行密使人止之,不从。辛巳,頵帅舟师逆击于葛山,大破之。冯弘铎收余众沿江将入海,杨行密恐其为后患,遣使犒军,且说之曰:“公徒众犹盛,胡为自弃沧海之外!吾府虽小,足以容公之众,使将吏各得其所,如何?”弘铎左右皆恸哭听命。弘铎至东塘,行密自乘轻舟迎之,从者十余人,常服,不持兵,升弘铎舟,慰谕之,举军感悦。署弘铎淮南节度副使,馆给甚厚。行密以李神福为昇州刺史。杨行密讨朱全忠,以副使李承嗣权知淮南军府事。军吏欲以巨舰运粮,都知兵马使徐温曰:“运路久不行,葭苇堙塞,请用小艇,庶几易通。”军至宿州,会久雨,重载不能进,士有饥色,而小艇先至,行密由是奇温,始与议军事。行密攻宿州,不克,竟以粮运不继引还。

九月,两浙军乱,徐绾等乞师于田頵,引兵赴之。钱镠使顾全武告急于杨行密,以其子传璙为质,且求婚。全武至广陵,说杨行密曰:“使田頵得志,必为王患。”行密召頵还,且许传璙婚。

十月,李俨至扬州,杨行密始建制敕院,每有封拜,辄以告俨,于紫极宫玄宗像前陈制书,再拜然后下。是年,昇州大风。

三年正月,杨行密承制加朱瑾东面诸道副都统,同平章事,以昇州刺史李神福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舒州团练使刘威副之。

五月,朱全忠表颍州刺史朱友恭为武宁节度使。

八月,初,宁国节度使田頵破冯弘铎,诣广陵,因求池、歙为巡属,行密不许。頵兵强财富,好攻取,行密既定淮南,欲保境息民,每抑止之,頵不从。及解释钱镠,頵尤恨之。頵有良将康儒,与頵谋议多不合,行密知之,擢儒为庐州刺史。頵以儒贰于己,族之。遂与润州团练使安仁义同举兵,仁义悉焚东塘战舰。己丑,袭常州,刺史李遇逆战,极口骂仁义,仁义曰:“彼敢辱我,必有备。”引去。壬辰,行密以王茂章为润州行营招讨使,击仁义,不克,使徐温将兵会之。温易其衣服旗帜,皆如茂章兵,仁义不知益兵,复出战,温奋击,破之。奉国节度使朱延寿阴与田頵通谋,頵遣前进士杜荀鹤至寿州,与延寿相结,又遣至大梁告朱全忠,全忠大喜,遣兵屯宿州以应之。行密迎延寿,阴令徐温为之备。延寿至广陵,行密迎至寝门,执而杀之。田頵袭昇州,得李神福妻子,善遇之。神福自鄂州东下,頵将王坛、汪建将水军逆战。丁未,神福至吉阳矶,合战,佯败,神福溯流而上;坛、建追之,神福复还,顺流击之,坛、建大败。戊申,又战于皖口,坛、建仅以身免。頵自将水军逆战,神福临江坚壁不战;遣使告行密,请发步兵断其归路。行密遣涟水制置使台濛将兵应之。王茂章攻润州,久不下,行密命茂章引兵会濛击頵。

十月戊辰,台濛与頵遇于广德,濛纵兵击之,頵兵遂败。又战于黄池,頵大败;奔还宣州城守,台濛以兵围之,王坛等及当涂、广德诸戍皆降。行密以台濛已破田頵,命王茂章复引兵攻润州。

十二月乙亥,田頵出战,台濛急击之;頵还城,桥陷坠马,斩之,遂克宣州。行密以李神福为宁国节度使,固让不拜。是岁,以秦裴为昇州刺史。

哀帝天祐元年三月丁巳,上遣间使以御札告难于杨行密。诏云:“朕至洛阳,则为全忠所幽闭,诏敕皆出其手,朕意不复得通矣!”是月,杨行密遣女与钱传璙并顾全武归钱塘。二姓通婚,两浙渐绥;宣武将杨师厚加检校司徒、武宁节度使,代李友恭。

八月,淮南将李神福攻鄂州未下,会疾病,还广陵,杨行密以刘存代为鄂州招讨使。

二年正月,淮南将王茂章攻润州,为地道入城,克之。仁义举族登楼,众不敢逼。仁义以李德诚有礼,召登楼,德诚掖之而下,并其子斩于广陵市。

八月,杨行密长子宣州观察使渥,素无令誉,军府轻之。行密寝疾,命节度判官周隐召渥。隐性惷直,对曰:“宣州司徒轻易信谗,喜击球饮酒,非保家之主;余子皆幼,未能驾驭诸将。庐州刺史刘威,从王起细微,不若使之权领军府,俟诸子长以授之。”行密不应。左右牙指挥使徐温、张颢言于行密曰:“王平生出万死,冒矢石,为子孙立基业,安可使他人有之!”行密曰:“吾死瞑目矣。”他日,将佐问疾,行密目留幕僚严可求;众出,可求曰:“王若不讳,如军府何?”行密曰:“吾命周隐召渥,今忍死待之。”可求与徐温诣隐,隐未出见,牒犹在案上,可求与温取牒,遣使者如宣州召之。杨行密以润州团练使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

九月,朱全忠克襄州,节度使赵匡凝奔广陵。

十月丁酉,杨渥至广陵。辛酉,杨行密承制以渥为淮南留后。

十一月庚午,匡国节度使张慎思权知武宁留后,代杨师厚。庚辰,吴武忠王杨行密卒。将佐共请宣谕使李俨承制授杨渥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兼侍中、弘农郡王。

三年五月,淮南节度使杨渥以昇州刺史秦裴为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击钟匡时于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