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杨吴

四年正月,吴威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以旧憾杀其节度判官周隐。王居丧作乐,燃十围之烛以击球,一烛费钱辄数万。或单骑出游,从者奔走道路,不知所之。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泣谏,王怒曰:“汝谓我不才,何不杀我自为之。”二人惧,潜谋作乱。王父行密之世,有亲军数屯于牙城之内,王悉迁出于外,以其地为射场,颢、温由是无所惮。已而王选壮士号东院马军,广署亲信,以为将吏。又召宣州指挥使朱思勍、范思从、陈璠将故时所隶亲兵三千归广陵。颢、温忌思勍等侵其权,阳令三将从秦裴击江西,因戍洪州,诬以谋叛,遣别将陈祐往诛之。祐间道兼行,六日至洪州,微服怀短兵径入裴帐中。裴大惊,祐告之,遂召思勍等饮酒,数以三将罪,执斩之。王闻三将死,益不平于颢、温,欲诛之。丙戌,王晨视事,颢、温帅牙兵二百入,直入庭中,王日:“尔果欲杀我耶?”对曰:“非敢然也!”曳下王亲信十余人,以铁挝击杀之,号曰“兵谏”,王不能止。自是诸将不与同者,颢、温稍稍以法除之,军政悉归二人。

四月,梁代唐,改元开平。王仍称天祐,与蜀王建移檄诸道,将会兵复唐。

五月,鄂岳观察使刘存等伐楚不利,失州归。监军许元应,王腹心,常预政事,颢、温因其败,收斩之。

五年五月戊寅,张颢、徐温遣其党纪祥、陈晖、黎璠、孙殷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时年二十三,谥曰威。

吴宣王隆演,太祖第二子。初名瀛,又名渭。先是张颢、徐温之弑威王,谋分地送款于梁,及威王遇害,颢欲自立,温患之,问其客严可求,可求曰:“颢虽刚愎,而暗于成事,此易为也。”

五月己卯,张颢集将吏于庭,夹道列剑戟白刃,自大将朱瑾而下,令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诸将:“谁当立者?”诸将莫敢对。三问,气色益怒。严可求前密语,说以立幼主辅之为便,颢不能答。可求亟趋出书一纸,乃太夫人史氏教,率诸将跪读之,辞气慷慨,中言嗣王不幸,隆演以次当立,告诸将无负杨氏而善事之,闻者感动。颢气色皆沮,遂奉隆演称淮南留后、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温先授指于可求,既罢,副都统瑾诣可求居,曰:“瑾年十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因以兄事之。颢自此与温不相能,讽隆演出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可求复以计留温。行军副使李承嗣与颢善,觉可求有附温意,讽颢使盗杀之。巳而报命,曰:“捕之不获。”可求遂诣温谋先杀颢,阴遣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选壮士三十人图之。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亲近数人,始暴其弑君之罪,轘纪祥等于市。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可求为扬州司马。当颢用事,刑狱酷滥,纵亲兵剽掠市里。温谓可求曰:“今大事已定,吾与公辈当力行善政。”乃立法度,禁强暴,政举大纲,军民安之。是月,楚兵陷朗州,武贞节度使雷彦恭来奔。隆演以彦恭为淮南节度副使。

七月壬申,将吏请于李俨,承制授隆演淮南节度使,东面诸道行管都统、弘农王。

八月,遣步军都指挥使周本等击吴越。

九月,围苏州。是月,吴越将张仁保入寇,取常州之东洲,我兵死者万余人。命池州团练使陈璋充水陆行营都招讨使,帅裨将柴再用等救之,大破仁保于鱼荡,复取东洲。

十月,梁从吴越请,令亳州团练使寇彦卿来侵。

十一月,彦卿帅众二千袭霍丘,土豪朱景击败之:又攻庐、寿二州,皆不克。王遣滁州刺史史俨拒之。

是岁,遣军将万全感赍书诣晋及岐,告以嗣位。

六年三月,徐温以金陵形胜,战舰所聚,乃自以淮南行军副使,领昇州刺史,留广陵,遣假子元从、指挥使知诰为昇州防遏使兼楼船军使,往治之。

四月,周本等攻苏州,为吴越将孙琰所拒,不能克。已而吴越牙内指挥使钱镖、行军副使杜建徽等将兵来援。辛亥,苏州兵内外合击,我师大败,军将何朗等三十余人被执,失战舰二百艘。本夜遁,追兵及之,复败于皇天荡。钟泰章将精兵二百为殿,多树旗帜于菰蒋中,吴越兵不敢追而还。是月,初置选举,以骆知祥掌之。

六月,西南面行营招讨使周本救高安,大破危全讽军于象牙潭。

七月,擒全讽以归广陵,诸将议曰:“昔先王攻赵锽,全讽屡饷给吾军。”王命释之,资给甚厚。

七年二月,万全感自岐归,岐王承制加王兼中书令、嗣吴王。王大赦境内。吴越湖州将高澧来奔。

五月,徐温母高氏卒。温免官治丧,寻起复为内外马步军都军使,领润州观察使,以徐知诰为昇州副使。

八年五月甲申,朔,梁改元乾化。

十月辛亥,吴越湖州刺史钱镖来奔。

九年三月,宣州观察使李遇与镇南节度使刘威、歙州观察使陶雅、常州刺史李简常愤徐温用事,而遇尤不平。温怒,拜淮南节度副使王坛为宣州制置使,数遇不朝之罪,遣都指挥使柴再用帅昇、润、池、歙兵,纳坛于宣州;又命昇州副使徐知诰副之。遇不受代,再用攻宣州,逾月不克。

五月,温执遇少子至城下示之,复使与客何荛入城说遇,遇不忍战,乃开门请降。温讽再用伺其出斩之,族其家。是月,徐知诰以功迁昇州刺史,辟洪州进士宋齐邱为推官,与推官王令谋、参军王翃专主谋议,以牙吏马仁裕、周宗、曹悰为腹心。时诸州长吏多武夫,专务军旅,不恤民事,知诰在昇州,独选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贤才,倾家赀,无所爱,四方士大夫多归之。

六月,梁郢王友硅弑其主晃而自立。

七月,刘威、陶雅诣广陵,徐温待之甚恭,威等悦服,由是人皆重温。未几,温与威、雅率将吏请于李俨,承制加王太师、吴王,以温领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淮南行军司马。遣威、雅还镇。是年,梁以宣徽院使王殷为武宁节度使。

十年二月,梁均王友贞起兵讨友珪,友贞嗣立于大梁,更名惶,已又名瑱。

九月,吴越王镠遣其子传瓘等寇常州,营于潘葑。徐温率诸将倍道赴之。至无锡,裨将陈祐请以所部兵自它道出敌后。祐既去,温以大军夹击之,大破吴越军。

十一月,梁遣其将王景仁侵庐,寿,徐温、朱瑾等大败之于霍邱。(按:庐、寿等非苏境,不详书。)

十一年八月,梁以福王友璋为武宁节度使。王殷自以为友珪之党,拒命,以徐州来附。

九月,梁命牛存节、刘将兵讨殷。

十月,遣朱瑾等救徐州,败归。

十二年(梁贞明元年)二月,梁牛存节等克徐州,王殷举族自燔。武宁节度使,福王友璋赴镇。

四月,徐温以其子知训为淮南行军副使,内外马步诸军副使。

八月庚戌,王以徐温为管内水陆马步诸军都指挥使、两浙都招讨使、守侍中、齐国公,镇润州,以异、润、常、宣,歙,池六州为巡属,留知训居广陵秉政,军国大事温决之如故。

十三年(梁贞明二年)二月辛丑夜,宿卫将马谦、李球作乱,劫王登楼,发库兵讨徐知训。知训将出走,严可求止之。壬寅,谦等阵于天兴门外,诸道副都统朱瑾自润州至,视之。曰:“不足畏也。”返顾外众,举手大呼,擒谦、球,斩之。

七月甲子,润州牙将周郊作乱,入府杀大将秦师权等。大将陈祐等讨斩之。

九月,光州将王言杀刺史戴肇,王遣楚州团练使李厚讨之。庐州观察使张崇不俟命,引兵趋光州,言弃城走。以厚权知州事。

十月,晋王存勖来约,会兵伐梁。

十一月,以徐知训充淮北行营都招讨使,及朱瑾等将兵趋宋、亳,与晋相应,渡淮围颍州。

十四年正月,梁命宣武节度使袁象先救颍州,我军引还。

四月,昇州刺史徐知诰治城市府舍甚盛。

五月,徐温行部至昇州,爱其繁富,润州司马陈彦谦劝温移镇海军治所于昇州,温从之。徙知诰为润州团练使。知诰因求宣州,不许,意殊不乐。宋齐邱密言于知诰曰:“三郎骄纵,败在朝夕。润州去广陵,隔一水,此天授也。”知诰悦,即之官。

十月,越王岩遣客省使刘琯来聘,且劝王称帝。

是岁,遣使遗猛火油于契丹。

十五年正月,命王祺为行营都指挥使,击谭全播于虔州。

六月,内外马步都军使、昌化节度使徐知训为副都统朱瑾所杀。初,徐氏专权,王幼懦不能自持,知训尤凌侮之,无复君臣之礼。徐温皆不之知,常召徐知诰饮,知诰不时至,知训怒曰:“乞子不欲酒,欲剑乎!”一日,与知诰宴会,伏甲欲诛之,弟知谏蹑知诰足,遂遁去。知训以剑授左右刁彦能使追杀之,彦能驰骑及于中途,举剑示知诰而还,以不及告。平卢节度使、诸道副都统朱瑾遣家妓通候问于知训,知训欲私之,瑾已不平。知训恶瑾位加己上,置镇海军于泗州,出瑾为静淮军节度使,瑾益恨之,然外事知训愈谨。知训过别瑾,瑾置酒,自捧觞,出宠妓使歌,以所爱马为寿,知训大喜。瑾因延之中堂,伏壮士于户内,出妻陶氏拜之,知训答拜,瑾以笏自后击之踣地,呼壮士出斩之。瑾提知训首出,知训从者数百人皆散走。瑾驰入府,以首奉吴王曰:“仆已为大王除害。”王惧,以衣障面,走入内。瑾以知训首击柱,挺剑将出,子城使翟虔等已阖府门勒兵讨之,乃自后逾城,坠而折足,顾追者曰:“吾为万人除害,以一身任患。”遂自刭。徐知诰在润州闻难,用宋齐丘策,即日引兵济江,抚定军府。时徐温诸子皆弱,温乃以知诰代知训执吴政,命沈朱瑾尸于雷塘而灭其族。疑唐宜渝使李俨及泰宁节度使米志诚通谋,皆杀之。

七月,温入朝于广陵,欲大行诛戮。知诰,严可求具陈知训过恶,温怒稍解。责知训将佐不能匡救,皆抵罪,以刁彦能屡有谏书,赏之。又知训与僧修睦亲狎,至是得伪谶书数纸,皆其手书,乃求修睦杀之。葬瑾于雷塘之侧。戊戌,以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通判府事,兼江州团练使。以徐知谏权润州团练使,代知诰。温还镇金陵,总军国大纲,自余庶政,皆决于知诰。知诰悉反知训所为,事王尽恭,接士大夫以谦,御众以宽,约身以俭。以王命尽蠲天祐十三年以前逋税。求贤才,纳规谏,除奸猾,杜请托。士民翕然归心,虽宿将悍夫无不悦服。知诰欲进用宋齐丘,徐温心恶之,以为殿直军判官。是月,吴越、闽、楚皆遣兵救虔州,镇南节度使刘信为虔州行营招讨使。命前舒州团练使陈璋充东南应援招讨使,侵苏、湖,以牵制吴越之兵。

十一月,刘信还讨虔州,虔兵皆溃,遂拔虔州。追执谭全播于雩都。王以全播为右威卫将军、百胜军节度使。初,徐温自以权重而位卑,说王曰:“今大王与诸将皆为节度使,虽有都统之名,不足相临制。请建吴国,称帝而治。”王不许。严可求屡劝徐温以次子知询代知诰知吴政,知诰与骆知祥谋,出可求为楚州刺史。可求既受王命,至金陵见温,说之曰:“吾奉唐正朔,常以兴复为辞,今朱、李方争,朱氏日衰,李氏日炽,一旦李氏有天下,吾能北面为之臣乎?不若先建吴国,以系民望。”温大悦。复留可求参总庶政,草具礼仪。知诰知可求不可去,乃以女妻其子续。

吴宣王武义元年(梁贞明五年)三月,吴越钱傅瓘自东州来侵,遣舒州刺史彭彦章及裨将陈汾拒之。徐温帅将吏藩镇请王即天子位,不许。

四月,温奉玉册、宝绶,尊王即吴国王位,改天祐十六年为武义元年,大赦境内,建宗庙社稷,设百官,宫殿之物皆用天子礼。以金继土,腊用丑,改谥武忠王曰孝武王,庙号太祖,威王曰景王,庙号烈祖,太夫人史氏为太妃。以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东海郡王;以徐知诰参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仍领江州团练使,以扬府左司马王令谋为内枢使,营田副使严可求为门下侍郎,盐铁判官骆知祥为中书侍郎,前中书舍人卢择为吏部尚书兼太常卿;掌书记殷文圭、沈颜为翰林学士;馆驿巡官游恭为知制诰,前驾部员外郎杨迢为给事中;李琮、陈璋为左、右雄武统军;柴再用、钱镖为左、右龙武统军,拜江西刘信、鄂州李简、抚州李德诚、庐州张崇、海州王绾为征南、镇西、平南、安西、镇东大将军。文武以次进位,改文散诸大夫为大卿,御史大夫为御史大宪,避祖讳。乙巳,彭彦章与吴越钱傅瓘战于狼山江,裨将陈汾按兵不救,彦章军败,死之。

六月,我师败吴越兵于沙山。

七月,吴越钱傅罐侵常州,徐温帅诸将拒之,右雄武统军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壬申,战于无锡。时久旱草枯,我兵乘风纵火,大破吴越军,杀其将何逢、吴建,傅瑶遁去,追至山南,复败之。璋败吴越兵于香弯,指挥使崔彦章获叛将陈绍以归。是日,叛将曹筠复归我军。徐知诰请袭取苏州,诸将又谓:“今天旱水涸,宜尽步骑之势,一举灭之。”温叹曰:“天下离乱久矣,民困已甚,不如战胜以惧之,戢兵以怀之,使两地百姓安业,君臣安枕,多杀何为!”遂引兵还。丙戌,王立弟濛为庐江郡公,溥为丹阳郡公,浔为新安郡公,澈为鄱阳郡公,子继为庐陵郡公。是月,大封王入贡(即高丽)。

八月,归无锡之俘于吴越,使欧阳江往修好,吴越亦遣使请和,自是三十余州,民乐业者二十余年。

十月,徐温出庐江公濛为楚州团练使。

十二月,团结民兵,从御史台主簿言。

二年(梁贞明六年)四月,王寝疾。

五月,大丞相徐温自昇州入朝。议当为嗣者。或曰:“蜀先主谓武侯:‘嗣子不才,君宜自取。’”温正色曰:“吾果有意取之,当在诛张颢之初,岂至今日邪!使杨氏无男,有女亦当立之。敢妄言者斩!”乃以王命迎丹阳公溥监国,溥兄为舒州团练使。己丑,王薨,年二十四,谥曰宣。乾贞元年尊为高祖宣皇帝。陵曰萧陵。王重厚恭恪,徐温父子专政,未尝有不平之意形于言色,温以是安之。及建国称制,尤非所乐,常快快酣饮,希复进食,遂至疾革以终。

六月戊申,监国丹阳公溥即吴王位,尊母王氏为太妃。

七月,改昇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拜徐温为金陵尹。

十二月,金陵城成,建紫极宫于冶城故扯。

吴睿帝顺义元年(梁龙德元年)正月,王遣使劝晋王称帝。

二月,改元,赦境内。

三月,归钱镒于吴越,吴越亦遣李涛来归。以涛为右雄武统军。

五月丙戌,梁改元龙德。

十月甲于,王祀天于南郊,配以太祖。乙丑,御天兴楼,大赦。拜徐温太师,严可求右仆射,加徐知诰同平章事,领江州观察使。寻以江州为奉化军,以知诰领节度使。

二年(梁龙德二年),命官兴版簿,定租税,上田每顷税钱二贯一百文,中田一顷一贯八百文,下田一顷一贯五百文,皆输足陌见钱,若见钱不足,许依市价折以金银,并计丁口课调,亦科钱以为率守。员外郎宋齐丘上策曰:“江、淮之地,自唐季以来,为战争之所。今兵革乍息,甿黎始安,而必率以见钱,折以金银,斯非民耕桑可得,将兴贩以求之,是教民弃本而逐末。乞虚升时价,悉收谷帛本色为便。”时绢每匹五百文,绸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请匹绢升为一贯七百文,绸为二贯四百文,绵为四十文。又请蠲丁口钱。朝议喧然沮之,以为如此则县官岁失钱亿万计。齐丘乃致书徐知诰,知诰得书曰:“此劝农上策。”即行之。自是不十年间,野无闲田,桑无隙地。

是岁,以同泰寺之半置台城千福院,改瓦官寺为异元寺。大封王躬义为海军统帅王建所弑,建自立为王,复称高丽。

三年(唐同光元年,梁亡唐代)四月,晋王即皇帝位,改元同光。

十月己卯,唐灭梁。戊戌,唐以灭梁来告,始称诏,我国不受,唐主随易书,用敌国礼,曰:“大唐皇帝致书于吴国主。”来聘者为引进副使杨彦询。王遣司农卿卢苹献金器二百两、银器三千两、罗锦一千二百匹、龙脑香五斤、龙凤丝鞋一百事于唐。又遣使张景报聘,称“大吴国主上书大唐皇帝”,辞礼如笺表。

十二月甲申,复遣卢苹献方物于唐,上唐太后金花、银器、衣段。时严可求预料唐主之言,教苹应对,既至,皆如可求所料。

四年(唐同光二年)三月,王遣右卫上将军许确进贺郊天银、锦绮罗、细茶、象牙、犀角于唐。

四月,遣使献唐方物。

八月,遣右威卫将军雷岘献新茶于唐。

九月壬寅,以唐太妃丧,献慰礼银绢二千。

十月,王如白沙观楼船,太学博士王穀,请改其名曰迎銮镇,徐温自金陵来朝。

十二月,遣贺正使王权进唐金花、银器、绵丝千段,洎太后礼物。是岁,徐温建兴教寺于石头城。

五年(唐同光三年)六月,镇海判官、楚州团练使陈彦谦卒。

十二月,吴越王镠遣使以受唐玉册、封吴越国王来告,王以其国名相同,遂与之绝。

六年(唐天成元年)二月辛亥,遣右骁卫将军苏虔献金花、银器、锦绮于唐。

三月,以左仆射、同平章事徐知诰为侍中,右仆射严可求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四月丙午,唐帝殂。李嗣源即位,改元天成。是月,王遣使献新茶于唐。

五月丁卯,诏为同光帝辍朝七日。

七月,进士韩熙载来归。

是岁,追爵大丞相徐温四代祖考,立庙于金陵。

乾贞元年(唐天成二年)正月,马军都指挥使柴再用戎服入朝,为御史所弹,再用恃功不服。徐知诰于便殿通起居,退而自劾,王优诏不许,知诰固请夺俸一月,以肃朝纲。

四月,遣雷岘进白金、罗绮于唐,修重午之礼。

五月,南平王高季兴请举镇来附,受其贡物,听称藩于唐。

九月,遣使如唐献应圣节,金器百两,金花银器千两,杂色绫锦千匹。

十月,唐宣武判官孙晟来奔,徐知诰客之。辛丑,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中书令、东海王徐温卒。先是,温子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知询数欲代知诰执政,严可求、徐玠亦以为请,温以知诰孝谨不忍,谓知询曰:“汝曹不如也。”陈夫人亦曰:“知诰乃贫贱时养之,奈何富贵弃之!”可求等言之不已。会温欲帅诸藩镇入朝,劝王称帝,将行,有疾,乃遣知询奉表劝进,因留代知诰执政。知诰草表,欲求洪州节度使,俟旦上之,是夕温凶问至,乃止。知询亟归金陵。王赠徐温齐王,谥曰忠武。

十一月庚戌,王御文明殿即皇帝位,尊孝武王曰武皇帝,景王曰景皇帝,宣王曰宣皇帝,庙号高祖。甲子,大赦,改元。丙子,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以徐知询为诸道副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侍中。加徐知诰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浔阳公。未几,改豫章公。

十二月,立兄庐江公濛为常山王,弟鄱阳公澈为平原王,兄子南昌公珙为建安王。

二年(唐天成三年)正月丁巳,立子琏为江都王,璘为江夏王,璆为宜春王,宣帝子庐陵公玢为南阳王。

二月庚辰,遣通事舍人刘傅忠使于唐,唐臣安重诲以我国抗礼,遂与之绝。

五月,与楚和,楚归我将苗璘。王彦章。

六月,南平王季兴复请称臣,进季兴秦王。

八月乙未,大赦。

十二月丙辰,秦王李兴薨,以其子从诲为荆南节度使。

太和元年(唐天成四年)十月,徐知询与知诰争权,召知诰诣金陵除父温丧,知诰称帝命不许。时知询握兵据上游,行多骄恣,吴越王谬遗知询金玉鞍勒,器皿,皆饰以龙风,知询不复为嫌,竟乘用之。由是意轻知诰,内相猜忌。

十一月,知询入朝,知诰诬其有反状,留之不遣,迁统军,领镇海军节度使。遣右雄武都指挥使柯厚征金陵兵还江都,知诰始专国政。以徐知谔为金陵尹。壬辰,加尊号曰睿圣文明光孝皇帝,大赦,改元。

十二月,加徐知诰中书令、宁国节度使。

二年(唐长兴元年)正月,徙封平原王澈为德化王。

三月癸酉,立王子江都王琏为皇太子。荆南高从诲遣使告绝。

八月己亥,海州指挥使王传拯叛降唐,团练使陈宣死之。唐涟水制置使王岩将兵入海州,遂以威卫大将军知海州事。传拯季父舆为光州刺史,传拯遣间使至舆所,舆执之以闻,因乞罢归,知诰以舆为控鹤都虞候。时政在徐氏,典兵宿卫者尤难其人,知诰以舆重厚慎密,故用之。

十月丙辰,左仆射、同平章事严可求卒。是月,徐知诰以其长子大将军景通为兵部尚书、参政事。以徐延休为江都少尹。

三年(唐长兴二年)二月,徐知诰欲以中书侍郎、内枢使宋齐丘为相,齐丘自以资望没薄,阳退让为高,谒归葬父,因入九华山,止于应天寺,启求隐居。帝下诏征之,知诰亦以书招之,皆不至。知诰复遣子景通敦谕,始还朝,除右仆射致仕,更命应天寺曰征贤寺。是月,以徐知询代徐知谏为镇南节度使,赐爵东海郡王。

十一月,徐知诰表称辅政岁久,请归老金陵,乃以知诰为镇海、宁国节度使,镇金陵,余官如故,总录朝政如徐温故事。加其子兵部尚书、参政事景通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留江都辅政;以内枢使、同平章事王令谋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宋齐丘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兼内枢使,以佐景通。

十二月癸亥,太尉知诰至金陵。

四年(唐长兴三年)二月,太尉知诰作礼贤院于府舍,聚图书以延士大夫,孙晟、陈觉多与参谋议。

八月,太尉知诰广金陵城周围二十里。

十一月,拜太尉知诰大丞相、太师,加领德胜军节度使,诸道都统如故,知诰辞丞相,太师。

五年(唐长兴四年)五月,宋齐丘劝太尉徐知诰徙帝都金陵,知诰乃营宫城于金陵。

九月甲戌朔,立德妃王氏为皇后。是月,唐吏部侍郎张文宝使吴越,舟坏于天长,帝厚礼之,资以从者仪服钱币数万。文宝辞曰:“本朝与吴久不通问,既非宾客,又非君臣。令拜嘉命,何辞以谢!”乃独受饮食,余悉返之。帝嘉其有礼,命移文吴越,俾得境上迎候。文宝竟达命杭州而还。辛丑,太尉徐知诰以国中水火屡灾,兵民困苦,安可独乐,悉纵遣侍妓,取乐器焚之。

六年(唐清泰元年),太尉徐知诰治私第于金陵。正月乙未,迁居之,虚府舍以待车驾。

二月,都押牙周宗以迁都为未便,语于太尉知诰曰:“主上西迁,公复须东行,不惟劳费甚大,且违众心。”时国人多不欲迁都者。丙子,帝使宋齐丘如金陵,谕知诰罢迁都之议。是月,周宗讽帝禅位于知诰,宋齐丘请斩宗以谢,帝命黜宗为池州团练使。已而,镇海节度副使李建勋、行军司马徐玠复陈知诰功业,宜早从民望,知诰召宗复为押牙,齐丘由是忤意。己卯,诏太尉知诰还居府舍。甲申,金陵大火;乙酉,又火。太尉知诰疑有变动,勒兵自卫。

四月甲戌,唐潞王即位,乙酉,改元清泰。

五月,镇南节度使、守中书令、东海王徐知询卒。时南昌新兴里地陷。

六月丙子,降封临川王濛为历阳公,太尉知诰命控鹤军使王弘将兵二百幽之和州。

七月,知诰召宋齐丘还金陵,以为诸道都统判官,加司空,给南园居之,不令预国事。

十月,加知诰大丞相、尚父、嗣齐王、九锡,辞不受。

十一月,知诰召其子司徒、同平章事景通还金陵,为镇海宁国节度副大使、诸道都统、判中外诸军使,以次子牙内马步都指挥使、海州团练使景迁为左右军都军使、左仆射、参政事,留江都辅政。是月,加王令谋司徒。

天祚元年(唐清泰二年)三月,加徐景迁太保、同平章事、知左右军使,知诰令尚书郎陈觉辅之。

六月,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柴再用卒。

九月,加尊号曰睿圣文明光孝应天弘道广德皇帝。丙申,大赦,改太和七年为天祚元年。

十月,加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进封齐王,备殊礼,以昇、润、宣、池、歙、常、江、饶、海、信十州为齐国;知诰辞尚父,殊礼不受。

二年(唐清泰三年、晋天福元年)正月,齐王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

三月,知诰以其子景通为太尉、副元帅,宋齐丘、徐玠为元帅府左、右司马。

四月,荆南高从诲奉笺劝知诰即帝位。

六月辛酉,太保、同平章事徐景迁以疾罢,命其弟景遂代为门下侍郎、参政事。

十一月癸巳,诏齐王知诰置百官,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丁酉,契丹立石敬塘为天子于柳林,改元天福。

十二月,唐安远节度使卢文进弃城来奔。是月,齐王知诰以镇南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李德诚,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周本位望隆重,使帅众推戴,遂入江都陈知诰功德,又诣金陵劝进。

三年(晋天福二年)正月,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

是月,闽、吴越皆遣使诣知诰劝进,知诰始建齐国,立宗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宫城,厅堂曰殿,以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自余百官皆如天子之制。置骑兵八军,步兵九军。

二月,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戊子,帝使宜阳王躁如西都,册命齐王知诰,知诰受册,赦境内,册王妃曰王后。

三月,齐王知诰立其子景通为王太子,固辞不受。壬申,更名诰。

五月,齐王诰欲取中原,遣使泛海通好于契丹,以美女、珍玩结之,契丹主亦遣使来报聘。

六月,诸道副都统徐景迁卒。

八月甲子,历阳公濛杀守卫军使王宏,亡抵庐州周本,本子弘祚执送江都,齐王诰遣使迎杀于采石。是月,帝下诏禅位于齐,李德诚复诣金陵劝进,宋齐丘不署表。

九月,王令谋卒。丙寅,命江夏王磷奉玺绶于齐。

十月,齐主遣右丞相徐玠奉册诣帝,称受禅老臣诰谨拜稽首上皇帝尊号曰高尚思玄弘吉让皇帝。宫室、乘舆皆如故,宗庙、正朔、徽章、服色悉从旧制。己丑,齐主表请改江都宫殿名,皆于仙经内取之。帝服羽衣,习辟谷术。

昇元二年,帝屡请徙宫。

五月,齐主改润州牙城为丹阳宫,以李德勋充迎让皇使,徙帝居丹阳宫,使严兵守卫之。

十一月辛丑,殂,年二十八。齐主废朝二十七日,追谥曰睿皇帝,葬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