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扬州评话”镇江说
“扬州评话”是我国著名的说唱艺术,又称“维扬评话”,源于明朝末年,清代中叶达到鼎盛,流行于苏中、苏北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
江苏镇江,在清代末年为通商口岸,是长江下游重要的进出口港口,由于商贾云集,一度成为评话艺人常年演出的大码头。一九二九年镇江为江苏省省会,艺人们更是竞相来镇,多时上百人,当时的镇江书场、茶馆多达三十多家,不少评话艺人长年在镇江居住,因此,镇江有了“扬州评话镇江说”之美誉。
甘露书场演出
“扬州评话”里面藏有许多的门道。首先,说书艺人手中的手帕称为“没大小”。它摊开来可作为宣读皇帝圣旨的一个道具,这圣旨那肯定是“大”了;再说这个“小”,通俗点讲可作为上茅房的草纸,这纸肯定是“小”了。因此,这手帕也就被称作“没大小”。
省级非遗“扬州评话”代表性传承人黄俊章
说书人桌上有块不大的长方木,最早时不是木制品,而是用玉根做的,叫做“止语”。说书艺人拿起“止语”在桌上一拍,台下的听客就停止说话了。
评话艺人手上的扇子,其一举一动可比作刀枪。说书人过去身穿长衫,现在说现代书的评话艺人也可穿西服系领带、着中装。书桌上的茶壶称“生机壶”,因为说书人的手往茶壶盖上一按,那脑筋就“活套”起来了。桌上的茶杯称“添语杯”,因为说书人只要一开口,那话匣子也就一句接一句地打开了。
设立扬州评话少儿传承基地
“扬州评话”凭的是嘴上功夫,在说书档儿喝水添茶那是必需的。台下的茶房会适时走上讲台,为说书人添茶助兴。这里有个笑话,就是民国时期出身评话世家、著名评话艺人夏金台有一次在讲《岳飞传》,当说到岳飞一枪下去时,夏金台一个大意,手中的扇子竟把桌上的茶壶盖打落桌下。茶房此时正好上台添茶,夏金台灵机一动,补上一句:“枪挑茶壶盖,炮打瘌子头。”听客们哄堂大笑,一句脱口秀,既化解了自己的失误,也引得了满场喝彩。
扬州评话少儿传承人
“扬州评话”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单位: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 镇江市文广旅局
- 上一篇:数字赋能,江苏古籍这样“活”起来
- 下一篇:王安石故居——半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