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年画重归百姓生活
年画居所
2018年,国家文旅部提出“年画重回春节”的口号,这对于年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然而,如何让年画重回春节?只是回到春节,还是更多地回到当下人们的生活?这一系列问题引发我的思考。
什么是桃花坞年画?
论年画,中国素有“北杨南桃”之说,北方有天津杨柳青,南方有苏州桃花坞。什么是苏州桃花坞年画呢?
“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巷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胲大云乡全境,今大半为菜圃,章园桃李十存一二,梅园古树几难踪迹。”南宋徐大焯《烬馀录乙编》记载了最初的桃花坞地理风貌。
大约自明代后期开始,苏州阊门内外逐渐形成“苏作”手工艺品的专业产销市场,城外主要集中在山塘街、南濠街,城内则以阊门大街为轴心,南北巷陌,分布几遍,如专诸巷、吴趋坊、阊门内下塘、桃花桥弄、桃花坞大街、廖家巷、韩衙庄等处,匠作密集,工巧百出。
而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发生发展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
明代以后,苏州成为全国版刻中心,书业出现繁盛局面。万历之前,由于通俗文学的大潮波澜未起,苏州书坊刊刻书籍,插图者极少。进入万历朝,版刻插图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无书不插图,无图不精工。同时,桃花坞年画也兴盛起来。郑振铎说:“苏州的桃花坞以刻印年画著称于世,但不知始于何代。惟苏州版的书籍里的木刻插图,则起源并不太早,莫旦等所刻《吴江县志》在1488年左右,上面已经说过,其插图是比较粗率的。即到了隆庆五年(1571),苏州所刻《西厢记杂录》的插图也还远远地比不上建安、金陵两地所刻的。但出现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的《顾仲方百咏图谱》,却一洗过去的简陋,而为苏州版的木刻画开启了光明灿灿的先路,奠定了它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我想,桃花坞的年画可能到了这个时代才兴隆起来的。”
年画包包
桃花坞年画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达到顶峰,于“康乾盛世”曾出现了一批“姑苏版”年画,受到西方铜版画影响,画面出现跟以往不同的语言。尺幅都比较大,画面有明暗表现以及排线运用。
咸丰十年(1860)四月,太平军进逼苏州,清驻军总兵马德昭奉巡抚徐有壬之令,烧毁阊门城外民房,这是苏州历史上的一大劫难,工艺诸作几遭灭顶之灾,年画铺的版片几乎全部毁于这次战火。
“桃花坞年画”的说法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才形成,与天津杨柳青年画遥遥相对。俗称“南桃北柳”。
年画是中华文化特质最鲜明、文化内涵最深厚、表现形式最绚烂而独特的民俗艺术之一。在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通过年画表达对新的一年生活的渴望和美好祈愿,贴年画也成为春节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年画是以前过年过节的民俗必需品,家家户户过年必须要贴年画,所谓无画不年,没有贴年画约等于这个年没有过。年画的内容非常丰富,种类也非常多,王树村在《中国民间年画》中将年画大致分为世俗生活类、历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吉祥喜庆类、神像俗信类、幽默讽世类、山水、博古等。
年画丝巾
在传统的辟邪纳福或者祥瑞吉利类别年画中,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借代、寓意等手段,借具体可感的形体、符号,将神秘、虚幻、抽象的观念赋诸形象,一一表现出来。桃花坞年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约定俗成地构成许多美好寓意和象征的艺术语言。例如:鱼,即馀;蝠(蝙蝠),即福;鸡,即吉;瓶、鞍,即平安等等。又如,以动植物和器物构成的象征对象:牡丹,即富贵;玉兰即长春;松柏,即长青;元宝,即财富。琴棋书画,即文明高雅等等。
年画的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年画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而年画并没有随人类发展和生活变化而改变,以致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
以门神为例。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门变了,导致门神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实际上,是不同时代下的人变了。一直以来,不管是门也好,门神也罢,都是为人服务的,门神的作用是驱邪保平安。保的是门里面的人平安,而不是门的平安。
以前的住宅有分大门、二门、后门、东门、西门、卧房门、老人房门、年轻夫妇房门、孩童房门,贴的门神都是不一样的。大门贴《神荼、郁垒》,二门贴文门神《赵公明、燃灯道人》,东门贴《金鸡报晓》,西门贴《猫捉老鼠》,后门贴《钟馗》。老人房门贴《长命富贵》,年轻夫妇房门贴《麒麟送子》,孩童房门贴《冠带传流、五子夺魁》。苏州这座城市是东方水城,河流特别多,有河就有船,那么船门上贴的是《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现在的居住空间大多换成了防盗门,也不大有东门、西门以及后门之分,传统上相对应的门神就无处安置,也没有适应新载体变化,于是慢慢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金猪送福
我们怎么做?
既然年画是为人服务的,那么围绕人的生活,最基本也是最实在的就是衣食住行。作为生活于21世纪的新年画人,如何将衣食住行与年画结合呢?为此,我们做了不少尝试和努力。
年画红包
衣:年画风的服装、丝巾、包包、晴雨两用小黑伞。
食:年画月饼。
住:民宿居所(乔麦年画客厅),桌旗、抱枕、台灯等家居用品。
行:微旅行和年画手作体验课。
首先,我们把历史上一些经典的桃花坞年画作品重新复刻,再现那些留存在国内外博物馆中的年画精品。这些作品的再现,一方面是回顾历史,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年画技艺的传承,让我们现在和未来所做的事有根可寻,有源可溯。
其次,作为新一代年画人,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一样,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年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用传统技艺,创作新的年画作品,既有年画美好寓意表达,又保留最传统的年画技法,例如:《厚(猴)积(鸡)勃发》《诸(猪)事(柿)圆满》《六月午候》等新年画作品,受到许多人的好评和认可。
第三,要想让年画重新回归春节,重回人们的生活,仅复制传统年画,或是创作新年画,都还是远远不够的。年画的传统载体决定了其受众范围和使用场景的局限性,在现代社会消费环境下,重复消费可能很小。年画真正意义上重回生活,必然要和当下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起。于是,我们设计制作了年画明信片和年画利是封(红包),过年的时候可以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寄上含有丰富年画寓意的美好祝福。年画利是封(红包)和明信片还是比较简单初级的文创产品,受众比较广泛,男女老少几乎都可使用;而要精准聚焦受众群体,没有市场细分是不够的。考虑到苏州是丝绸之都,丝织品广受欢迎,而赴苏旅行的游客,亦多选购,年画何不与跟丝绸结合?于是我们尝试推出年画设计款丝巾上,将年画的使用场景拓展到可以穿戴的服饰,使其呈现的载体和空间从画面和墙面,延伸到服饰上来,成为“行走的年画”,更直接为“人”服务。当爱美的人士佩戴年画风丝巾的时候,除了丝巾本身的图案色彩设计之美,还赋予其年画吉祥寓意,让一方丝巾成为非遗文化的新载体。就丝巾设计而言,年画风丝巾的开发和年画制作是完全不同,不能将年画图案简单复制到丝巾上,而是需要针对年画的艺术语言和丝绸的特点,以美观的佩戴效果为目标,重新设计,因而需要专业设计师的参与。
诸事圆满
第四,针对同一幅受欢迎的年画作品,尝试做系列周边产品开发,让一幅年画的美好寓意呈现于生活各场景中。笔者在每年春节来临之际,都会创作两幅生肖年画作品,一幅限量套色作品主打收藏市场,另外一幅以汉字“福”为主体造型,融入年画生肖元素,并配以寓意美好的中国传统纹样,如祥云(吉祥如意),竹子(竹报平安),牡丹(花开富贵)和元宝(招财进宝)等等。以2019己亥年生肖新作《诸(猪)事(柿)圆满》为例,其中《诸(猪)事(柿)圆满》作品画面中一只青蓝色的小猪,中间两只柿子,圆形构图,取其谐音诸事(猪柿)圆满。画面满底的黄色加入红色,整体色调偏暖,画面富贵喜庆,符合中国人过春节祈福纳祥的心理。画作背景是中国常见的四季花卉牡丹、梅花、玉兰花和荷花,代表了一年四季都能诸事圆满,花开富贵。同时,作品呈现古代铜钱造型,外圆内方,寓意财源滚滚。
以一幅作品为基础,我们进一步尝试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
台灯
《诸事圆满》祈福艺术台灯。灯有实用功能,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灯本身的寓意也是极好,代表了光明和希望。如果把《诸(猪)事(柿)圆满》的画面在台灯上呈现,岂不是美好寓意的二重叠加?我们特别挑选了一款年轻人喜欢的台灯造型,将画作图案重新设计,适应圆形灯罩的表现。围着灯罩欣赏,随着画面徐徐展开,有种“走马灯”的感觉。透过麻质灯罩,暖暖的黄底色画面与暖光完美结合。当点亮这盏灯时,灯泡的光源透过《诸(猪)事(柿)圆满》年画灯罩温暖起整个空间。通过这盏灯,我不仅仅提供一件家居用品,而是希望传达给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对美好的祈愿和对未来的期许。点亮年画灯的同时,也点亮心灯,点亮生活,点亮未来。
杯子
诸事圆满的祝愿,不管是画作本身,还是台灯,都是不能移动的。为了人们移动使用,年画随手杯开发成为我们另一个选择。中国春节总是在冬日来临,希望年画随手杯带给人们美好祝福的同时,也带给人们触手可及的温暖。这款《诸事圆满》随手杯,就随着人们的出行,常伴身边。
限量明信片
与中国邮政合作,开发限量款《诸事圆满》明信片,自带邮资,既可收藏,也可寄送给亲朋好友,代人传递一份浓情的新春祝福。
笔记本
针对年轻人,还开发的一款年画本子产品,结合年画填色、手账、笔记和绘图等功能,传播年画艺术。
餐饮跨界(KFC)
与其他品牌跨界合作,对年画的宣传推广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已经有一定知名度,被大众广泛认可的品牌。肯德基(KFC)作为全球快餐业的龙头企业,已广泛深入到城市人的生活中。2019年初,我们将新年作品《诸(猪)事(柿)圆满》和《金猪送福》年画作品运用到肯德基(KFC)的餐饮产品包装设计上,《诸事圆满》全家桶,《金猪送福》汉堡包,年画饮料杯等等,“好吃又好玩”,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推广效果。年画,一个自带锦鲤特质的民俗代表;肯德基(KFC),一个热爱时尚创玩的年轻品牌。当两个有趣的“灵魂”相遇,连吃饭都变得更有仪式感。这是肯德基对这次跨界合作的解读。
年画民宿(主题居所)
有一间房子,用年画来布置,作为一个年画主题的居所,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于是我们将一间位于苏州古城区北寺塔亟现今桃花坞大街附近的小巷民居重新设计营造。推门进入,映入眼帘的就是传统桃花坞年画《花开富贵》;步入客厅,又见体现江南节令的新年画《夏至》;洗手台边《一团和气》手工皂正冲你笑;坐于茶几前品茗,可见年画风桌旗;主人拿出《一团和气》月饼和年画点心;座旁是一幅《琵琶有情》;抬头又见《一团和气》时钟;欲上楼休息,楼梯口是新年画《秋分》,螃肥草茂;卧室用《龙凤呈祥》靠垫和抱枕。整个空间和氛围轻松又不牵强,让到来的客人,在时间和空间中感受年画,品味非遗文化。
让年画回归当代人文,融入生活方方面面,再现年画之美,这是新年画人的责任和光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