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走进浒墅关 探秘大运河文化之旅

2022-07-11    刘娇

这是一座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兴衰相依的古镇,一座动态演变、遗产丰富的古镇,一座风貌古朴、生活延续的古镇,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丰厚的文化,更承载着祖辈们在这里生活的文化记忆。这些曾经令你我为之骄傲的部分,如今已成为一扇扇打开古镇历史的人文窗口。

运河汤汤,文脉悠悠

运河汤汤,文脉悠悠

蚕桑文化馆

位于蚕里街区的蚕桑文化馆里,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文字、图片、实物了解蚕桑生产的历史,感受蚕桑文化的辉煌。同时,这里也是浒墅关运河文化重要的展示窗口。

图片展示蚕桑生产的历史

图片展示蚕桑生产的历史

1926年,郑辟疆在浒墅关创办了大有蚕种场。鼎盛时期,大有蚕种场在全国拥有12家大、中制种场,大有生产的虎牌蚕种遍布江、浙、皖三省的主要蚕区,受到蚕农、厂商的欢迎,成为民国时期影响全国蚕桑业的最大规模蚕种场。

蚕桑产业的发展也为这座“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浒墅关的蚕业学校先后更名为蚕丝专科学校、蚕桑专科学校,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而今,在大有蚕种场的原址上,建立了蚕里展示中心,有关蚕种场的珍贵老物件、老资料得到集中展示,纤陌纵横间记录着浒墅关百年蚕桑史。

蚕桑文化馆将以往蚕桑生产中的工具、物品以及历史照片、苏州的桑蚕文化保留了下来,养蚕、种桑、织丝……这些珍贵的蚕桑文化记忆也将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蚕桑文化馆实景

蚕桑文化馆实景

运河特色图书馆

别具一格的运河文化特色图书馆就像一本厚重的大书,翻阅开来,一股书香气扑面而来,这座图书馆不仅承担着居民越来越多的文化阅读需求,也承载着浒墅关运河文化的纪录。

运河文化特色图书馆

运河文化特色图书馆

位于文昌社区的苏州高新区运河文化特色图书馆馆藏图书近9千册,其中关于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的书籍300册。馆内陈列了在浒墅关运河采集的历史陶瓷碎片,令人感受到浓浓的运河文化气息,可以在阅读之时架起一座穿越历史记忆的文化桥梁。

草席文化馆

炎炎夏日,又到了各种夏季用品出场的时候了。位于文创家园的草席文化馆内,浒墅关悠久的草席文化被塑造成实物或者以图片展示出来。

草席文化馆

草席文化馆

浒墅关居运河之要冲,水陆交通条件极为便利,自古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是南北商品运转、交易的主要枢纽。在南来北往的众多商品中,关席名声最大。

明清两代是浒墅关草席编织的全盛时期。清末至民国年间,仅浒墅关镇上就有近60家席业店号。新中国成立后,关席最高年产量曾达到300万条,畅销海内外。2013年,关席制作技艺被列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草席文化馆内设立了草席历史文化墙、草编制品展示等项目,还原了当年鼎盛时期关席的制作现场,再现了编制草席的场景。陈列着的草席、织机等等,沉默不言却似有千言万语,耐人寻味。同时,在浒墅关各所学校,关席的历史沿袭也成为学生们感受乡土文化的一个窗口。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中心小学校同学体验草席编织

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中心小学校同学体验草席编织

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如今,大运河早已成为浒墅关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浒墅关在硬件软件上皆下足功夫,使运河特色文旅业态产品供给更加丰富,让运河之水真正滋润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