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祠和徐福庙
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山镇位于苏鲁交界、黄海之滨,境内的徐福村和徐福泊船山风景区,分别坐落着徐福祠和徐福庙,纪念泛海东渡、中日文化交流历史的第一人——徐福。
徐福,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据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相思”。乡亲们为纪念徐福,把他出生的村庄改为“徐福(阜)村”,并在村北建了一座“徐福庙”。
徐福不仅给日本带去了先秦时期的稻作农耕、锻冶纺织等生产、制造工艺,同时也带去了医药、文学等先秦文明。至今在日本还留有诸多纪念徐福的遗迹,如在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就建有徐福公园。韩国济州岛正房瀑布,传为徐福东渡日本途经的登陆点之一,建有“徐福文化展示馆”,当地的城市名曰“西归浦”,并且立有徐福像,同样也与徐福东渡的故事有关。
金山镇被认定为古代东渡日本第一人徐福的故里,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2年,在中国地名普查中发现徐福(阜)村。1984年4月,赣榆县发现徐福故里的消息披诸报端,9月,赣榆县徐福研究会——连云港徐福研究会的前身应运而生,从此拉开了当代徐福研究的大幕,从那时起至今,赣榆区徐福研究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在徐福其人其事、徐福故里、徐福文化、徐福宗谱世系、东渡可行性、东渡始发港、东渡航线、东渡登陆地、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诸多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当年徐福东渡,把华夏文明传播至日本列岛,后人曾经在徐福村北建庙以示纪念。1988年5月1日,当地人又在徐福庙遗址上复建徐福祠,同时落成大型徐福塑像一尊。徐福祠占地400平方米,祠堂建筑132.6平方米,徐福祠大门南端,矗立着两尊墨青色花岗石,一尊为“徐福村”村名刻文,另一尊为“徐福故里”碑文。1993年,徐福祠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徐福祠
1990年起,赣榆举办首届中国徐福节,每年吸引了大量日本、韩国友人前来寻祖。2007年,金山镇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完成以秦汉风格为主体,总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徐福庙。其中主体建筑占地面积25亩,共分4个部分:山门部分(包括庙门、钟鼓楼)、大殿部分(主殿供奉徐福圣像及左右碑廊、左右陈列室)、藏书阁部分(藏书阁为徐福庙最高点,高17.6米),以及花苑部分(包括茶室、接待室、管理办公室、售票处)。广场面积15亩。
徐福庙
近年来,赣榆区政府、金山镇政府高度重视徐福文化研究及泊船山景区的综合开发,改造升级配套设施,着力提升景区的承载能力。同时,将持续加强与文旅部门、设计单位对接力度,结合康养、乡村旅游,制定符合实际和长远的规划方案,加快徐福庙和徐福祠的修缮打造,着力提升徐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徐福文化这张名片更加靓丽。
作者单位:金山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