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品味古建筑之美,聆听岁月故事

2022-12-12    许文

晨钟暮鼓,岁月悠悠,古建筑承载着几代人记忆,走过的每一寸土地,穿过的每一条街巷,看过的每一栋建筑,一砖一瓦,一门一窗,皆蕴含着历史的痕迹。让我们畅游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古建筑,听听它们讲述,蕴藏于岁月中的故事。

李金镛故居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11/d4e8f489d002421e8fd852c1ddcc4811.png

位于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天授村戴李巷17号。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清代江南民居建筑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由李金镛父亲李延发始建于清咸丰初年。故居现有建筑三进二天井,房屋十二间,三进均为硬山顶平房,面阔四间,有大门、侧厢房、厨房,还保留着通道石狮,侧厢房连通园内走廊,天井内有红天竹花坛和冬蜡梅花及水井等。李金镛纪念馆就设置在故居内,免费对外开放。

华圻小学旧址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11/e954e54cad5e4367bf7250010d5a97ed.png

位于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华圻村。1925年,匡村中学在此设华圻分校。1947年由华圻籍著名工商实业家丁熊照先生接办,出资约计大米4000余石,独资兴建华圻私立小学。当时设初、高级6个班级,学校面积2600平方米,由当时著名建筑设计师许钟锜设计,上海大公营造厂承建。该学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反映了当时的办学理念和建造水平。旧址为砖木结构,一色的青砖清水墙,黑瓦、红柱、白壁、砖地。中间两间门面呈正方形的是礼堂——灿培堂。东西两侧是两间一班的各三个教室,红漆柱廊,地板房。北排是教职工生活用房5间,与正中央礼堂“灿培堂”成半封闭形态。礼堂朝南,红漆大门上方有石灰浮垒的无锡县华圻小学校校名。70多年来,除自然风化外,华圻小学旧址成为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内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民国时期的学校旧址。

匡村中学旧址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11/81118a5ffcf94498b076b94da34383ac.png

坐落在省锡中匡村实验学校内,坐北朝南,前后五进,每进七间,中间为通道,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6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旧址环境静谧,古树名木保护较好。

此处原是匡仲谋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的亨吉利织造厂,有织布机500台,是无锡第一家机器织布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匡仲谋在此开设匡村初等小学堂。民国16年(1927年),创办匡村初级中学,以原来的小学为附属小学。匡村中学旧址为保存完整的一座独立四合。院内有民国时期老校舍3幢、20世纪60年代校舍2幢,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前身、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家崇教兴学的历史遗迹之一。旧址内设有“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碑、匡仲谋雕像、匡仲谋纪念馆、锡流纪念馆和校史纪念馆等。

新开河“百岁坊”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211/ef0be32c26894f1fbd81c9cd3db39c16.png

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新开河章巷18号门前有一座“百岁坊”,是当朝皇帝为纪念当地百岁老人所钦命赐造。该坊沿河建造,坐北朝南,为四柱三门式牌坊,21世纪初仅存两间。牌坊呈凸形,主牌坊高约5米,宽约2.7米;副牌坊高2.5米,宽约1.4米,总宽5.94米。“百岁坊”用的都是优质的红色金山条石,额坊和花纹雕刻为黄石,两块匾额为绿石。主牌坊上端(即石门上端)多层,现有三层,中间一层条石上刻的阴文从左至右是“百岁坊”,正反面都是相同文字。

“百岁坊”朝南坐落在河北八字码头旁,人上码头时必须经过“百岁坊”。据“百岁坊”主人的后代韩国良介绍,“百岁坊”建于明朝末年,他的家门口(即“百岁坊”北面)原来是一条大街,大街两旁是各种商店,十分热闹。经过近四百年的历史变迁,至今,“百岁坊”仍在,河还在,码头还在,但运输船没有了,繁华热闹的大街没有了。2018年9月10日,新开河百岁坊在312国道旁高田桥路段文化公园易地重建,于当年12月30日修缮完成。

作者单位:惠山区洛社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