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琼花,超出植物学的文化之花

2023-04-21    韦明铧

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琼花,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天因为纪念鉴真和尚的缘故,我去大明寺公干,偶然看到平远楼前有一株古树正值怒放,满树繁花,一地落英。因为专家徐晓白教授的指点,才知道这就是闻名已久的琼花。从地下捡起几片花瓣,夹在笔记本中,多年后这些发黄的花瓣仍在。

现在扬州人没有不知道琼花的,其实琼花在历史上失传已久,扬州人对它的认识一直似是而非。清代扬州人都以为琼花就是绣球或玉蕊。李斗《扬州画舫录》写道:“绣球种名不一,有名聚八仙者,昔人又因有琼花为聚八仙者,遂相沿以绣球为琼花。”“自《春明退朝录》,始断以琼花为玉蕊。”李斗又写道:“郡中既以绣球为琼花,而绣球、牡丹栽同一处,如桃花、杨柳之不可离。”琼花就这样被张冠李戴了许多年。琼花在当代被重新发现,归功于苏北农学院的徐晓白教授,他也因此获得“琼花教授”的美誉。但这有很多人不知道。

琼花(资料图片)

琼花(资料图片)

看琼花最名正言顺的地方,莫过于扬州琼花观。琼花观始建于汉,初称后土祠,供奉后土夫人。因祠旁有羊巷,又称羊里观、羊离观。唐末高骈镇守扬州,在祠南建三清殿,供奉道家神仙,改称唐昌观。宋时取《汉书》中“惟泰元尊,媪神蕃釐”之义,改名蕃釐观。但是世人因观中有琼花,一般都叫它琼花观。琼花观在历史上有三清殿、玉钩井、琼花台、芍药厅、深仁祠、玉皇阁、西雷坛、写经楼、无双亭诸建筑,后来陆续毁圮。近年来琼花观先后恢复了石坊、观门、大殿、廊房、琼花台、无双亭、聚琼轩、玉钩井等,使得这一胜迹重现旧貌,也让寻觅琼花的八方游人有了去处。

现在琼花已成为扬州市花,但在植物学辞典上,并无“琼花”之名,它其实是聚八仙的变种。问题在于,为什么聚八仙生在别处就被视为聚八仙,生在扬州就被视为琼花?琼花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扬州的文化之魂。

程曦 摄

程曦 摄

对于某些特殊的花木来说,它们在文化学、心理学、民俗学上的价值,往往大于植物学上的价值。例如,牡丹之于洛阳,红叶之于北京,樱花之于东瀛,玫瑰之于西欧,它们都不再是简单的、平凡的、普通的植物。扬州的琼花也是如此。由于历史的积淀与层累,可以说琼花蕴涵的丰富而深长的文化意味,早就超出了植物学的范畴。

琼花在扬州具有多重寓意,这一点似乎很少有别的花卉能和它相比。

比如,琼花象征着独一无二。扬州琼花引起世人的注目,最初是在宋代,而琼花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首先是因为它少,少到世间只有一株。最早提到琼花的北宋扬州太守王禹偁在《后土庙琼花》序中写道:“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因赋诗以状其异。”“琼花”一词虽在宋以前已有,如李白有“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诗句,但这只是一种美喻,并非实指一种花。因为琼花的珍贵和奇特,同样做过扬州太守的韩琦有《琼花》诗这样赞美它:“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琼花既然天下无双,另一位做过扬州太守的欧阳修便在琼花旁边建了一座亭子,名字就叫“无双亭”。“无双”从此成了扬州琼花的别称。不过无双亭究为谁人所筑,似乎也是一件小小的公案。王巩《闻见近录》说是丞相宋郊所构,刘敞《移琼花并序》说是太守欧阳修所建。王巩、刘敞都是宋人,竟不知谁是谁非。后来扬州人谈起琼花的掌故,一般都只提欧阳修筑无双亭。不管怎样,“无双”反正成了扬州琼花的别名。吕本中《无题》诗云:“更喜风流好名字,百金一朵号无双。”因为琼花数量稀少,所以也产生出一些传奇故事,如明人《琼花集》记载,扬州琼花有三异:一是普通的花瓣凋谢后都落在地下,唯有琼花随风而化;二是用琼花树叶水煎服之,可以治瘟疫;三是看琼花花叶的稀疏浓密,能够预兆扬州境内庄稼的丰歉。直到明代扬州人曹璿编纂《琼花集》时,他还说:“吾扬琼花,世传海内一本,信矣。”故向来游扬州者,无不欲一探琼花消息。琼花之珍异,首先在于它只有一株。

再如,琼花又象征着气节操守。关于琼花的来历,不止一种说法。其中一说是琼花原生天上,一日有仙人降至扬州,夸说琼花之美,世人不信,仙人便取出一块白玉种在土里,顷刻间发芽、长高、开花,花色如玉,人遂称之为“琼花”。因琼花有冰肌玉骨之质,它又与宋之兴俱兴,与宋之亡俱亡,故被人视为节操的化身。琼花开放时颜色洁白,温润如玉,而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象征着贞洁、操守的。古文常见“守身如玉”“玉洁冰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类说法。琼花既是美玉所生,自然也是气节与操守的化身。据史书载,北宋仁宗庆历中,扬州琼花被移植于汴京禁苑,次年枯萎几死,于是还栽扬州,复茂如故。金海陵王正隆间,完颜亮攻入扬州,将琼花揭本而去,枯悴而死,扬州幸存残根,琼花绝处逢生。南宋孝宗淳熙中,扬州琼花被移往临安宫里,因憔悴无花,只得送还扬州。到元世祖至元年间,蒙古大将阿术以十万之众,攻破扬州,这一回琼花终于在兵燹之中死去。琼花一旦离开故土,便叶不茂、花不开,一回到故土便花开如旧。如此富于气节操守的奇葩,难怪历史上有人把它称为“烈女”。

又如,琼花还象征着风月繁华。琼花在很多时候是同脂粉与美人分不开的。民间盛行的说法是,琼花是隋炀帝的胞妹所化。炀帝之妹貌美,炀帝乱伦,其妹含恨而死,化作琼花来亡其兄之国。炀帝为看琼花而幸扬州,结果大好河山连同大好头颅一起丢了。其实,在隋炀帝的时代尚无琼花之说,否则在唐人歌咏扬州的大量诗歌中,为什么没有一首提到琼花呢?而且,即便隋代已有琼花,隋朝亡国本自有因,又与无辜花木何干?但明清以来,经过《说唐》一类小说的渲染与张扬,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而亡国之说几乎妇孺皆知。即使是学识渊博的孔尚任,亦在《桃花扇》中赋诗道:“琼花妖孽花,扬州缘花贵。花死隋宫灭,看花真无谓!”仿佛琼花真的同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汉之飞燕、唐之玉环一样,是所谓的“女祸”,必须负起亡国的罪责。世间最美的东西,往往被偏见视为“祸水”,宋人罗烨《醉翁谈录》就把“扬州琼花”比作妓女,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向家富 摄

向家富 摄

琼花对于丹青而言,大概是扬州画家的独家题材,李亚如、李圣和等名家笔下的琼花可谓姿态万千。李亚如的《琼花图》豪爽洒脱,满幅繁花,白瓣黄蕊,雍容华贵。画上题道:“无双亭畔玉颜开,赢得骚人觅句来。荒唐野史雌黄甚,念否雷塘帝子哀?”虽是寥寥四句,画家却批评了“隋炀帝看琼花”故事的荒唐可笑。李圣和的《琼花图》有着风骨清奇之美,满幅画中,只有中间一朵摇曳生姿的工笔琼花。左右均为画家题跋:“聚八仙有一花十六朵者,花大如盘,攒珠缀玉,瑰丽异常。因其杂厕群花之中,人不常见。乙丑岁余写生时,偶然发现,亟写一枝。”她所描绘的琼花居然一朵十六瓣,如果不是亲见,绝难相信。

不过一提起琼花,就以为只有扬州才有。我看过一本宣统年间出版的《南洋劝业会杂咏》,说参加晚清“世博会”即南洋劝业会的琼花,产自江西赣州,而非江苏扬州。实际上到2021年为止,江苏昆山举办了二十一届琼花艺术节,湖南长沙举办了七届琼花艺术节。当然,扬州也曾举办过中国扬州琼花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