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守望工业发展的绵延生机

2023-06-28    吕洪涛

波澜壮阔的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经济的“大动脉”。常州依河而生、因河而兴,运河两岸的百年老厂、创意园,无不承载着厚重的工业文明、续写着新时代的华章。

为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让大运河工业遗产重焕生机,2021年,常州经开区在戚机厂内建成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打造大运河常州段工业文化新地标,守望运河的潮起潮落和沿线工业的发展变迁。

常州运河沿线工业遗产尽收眼底

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选址于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原动力车间,室内总占地面积为2600平方米。展览馆从外形上看犹如一艘在运河中穿梭而行、乘风破浪的帆船,顶部的Logo创意来源于工业齿轮元素,以雅金色作为设计底色,通过流动的线条、质感的材料,将古运河的蜿蜒柔动与工业的硬朗线条完美融合。

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

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

展览馆负责人袁彩霞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常州历来为江南税赋重地,漕运的兴盛为经济流通创造了便利条件。上海的开埠以及沪宁铁路的开通,催生了民族工商业在常州的快速发展。首开先河的是纺织工业。清咸丰年间常州出现第一家染坊——“三阳泰青坊”、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立第一家织布厂——晋裕织布局,标志着常州近代纺织工业的正式兴起。此后,手工、印刷、交运、粮食加工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运河两岸。

展览馆设有大屏,用视频介绍运河两岸的工业历史情况

展览馆设有大屏,用视频介绍运河两岸的工业历史情况

馆里有一张常州运河沿线工业遗产的分布图。运河常州段地跨新北区、天宁区、经开区等五大区,沿线工业遗产点38处,包括常拖厂、恒源畅厂、大明厂、戚机厂等。“整个地图形状神似一只巨大的‘运河之眼’,守望着运河的潮起潮落和沿线工业的发展变迁。旁边配有相关视频,让人感受到常州运河百年的绵延生机和蓬勃脉动。”袁彩霞说。

在这里,那些百年老厂的历史被一一展现

辛亥革命后,政治局势、经济结构的变化及人民思想的觉醒,加速推动常州民族工商业的崛起。纺织业、粮油加工、机械制造、电力等一大批企业蓬勃发展,大运河成为常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摇篮,创下一个个延续百年的业界传奇。

展览馆内的老机器

展览馆内的老机器

纺织界脱颖而出的中国纺织巨子——刘国钧,在运河百年工业文明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成一厂、二厂、三厂……在展览馆,刘国钧创办企业的历程以图片的形式一一展现。

刘国钧创业展旁边呈现着常州老字号——牛仔布王“黑牡丹”的发展轨迹。“黑牡丹”前身是始建于1940年的吴嘉记布厂,是国内最早生产牛仔布的厂商。集团历经八十余载,如今已发展成为业务涵盖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纺织服装三大板块的产业控股集团。

展览馆陈列的棉纺机

展览馆陈列的棉纺机

还有恒源畅厂。恒源畅厂前身为三和布厂,旧址2010年改建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样板”,2019年被国家工信部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

展览馆内陈列着戚机公司捐赠的7台老设备,包括联合剪冲机、280柴油机、车床、插床等等。其中一台是1907年制造的“英国联合剪冲机”,是中国第一代制造火车的机器,也是展览馆和戚机厂保存至今最古老的一台设备。

在大运河两岸企业的带动下,常州出现群“龙”飞舞的景象

20世纪60年代,在统一规划下,各行业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协作生产。这样组成的专业化生产协作线,在常州被形象地称为产品“一条龙”。在大运河常州段两岸集体企业的作用下,常州工业迅速发展,孕育出“八条龙”奇迹。首先出现的是灯芯绒一条龙,后又陆续建立起花布、卡其布、手扶拖拉机、化纤、半导体收音机、塑料、玻璃钢“七条龙”。

常州还有一些大类产品,如自行车、照相机、电子手表、工业缝纫机、农用汽车、工矿电机车、35型轮式拖拉机、余热发电机,也逐步实现专业化协作生产,形成新的八条“龙”。由此,常州呈现出群“龙”飞舞的动人景象。在展览馆里,就展示了八大类型产品及其企业的照片。

展览馆介绍“一条龙”相关情况

展览馆介绍“一条龙”相关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常州已经从传统的纺织工业和手工业城市,建设成为以轻纺、机械、电子、化工和建材等现代加工工业为主的较发达的中等城市。在专业化生产协作方式下,常州114个产品荣获部、省优质奖、百花奖。展览馆呈现了一部分风靡国内外的常州品牌,包括常柴牌S195柴油机、东风牌手扶拖拉机、金狮牌自行车、水月牌卡其布、红梅牌照相机、国光牌电子产品等。

展览馆内陈列的金狮自行车

展览馆内陈列的金狮自行车

“千年大运河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还蕴藏着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润泽着两岸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袁彩霞说。

作者单位:常州日报社